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文創造力

人文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11-26 00:02:49

『壹』 人文藝術的重要性

在人的素質中,藝術修養不可缺少。藝術不像語言和知識那樣,需要經過翻譯和說教才能為人們接受和感悟,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精神和生命狀態。提高審美素質藝術修養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藝術修養的規定將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素質與生存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通過學習和修養,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經驗,增強文化藝術素養,開拓創新思維、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更好的用自己眼睛看待對象、直接做出判斷,通過對個別事物的了解,從而洞察、了解事物的本質,尤其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即時地做出決斷和處理。
人文和藝術有很好的包容性,融合與交流是藝術文化形成之基石,我是一名教師,我們要傳承文化藝術的優點,對各種知識兼容並蓄,融會升華,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人是有資質區別的,也各有優秀的潛質,而文化藝術修養是最能激發人的潛質的。我需要藝術資養、精神也需要藝術豐富,我只有不斷加強文化藝術修養,提高自己審美、言談能力,豐富自己的藝術底蘊,才能提升自己的創造力,適應時代的要求。

『貳』 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創造力不發達,為什麼我們社會缺乏人文科學的人才,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沒有豐富的色彩。

因為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沒有從小樹立,還有就是教育體制待改善!中國父母的思想也待提高.總之,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叄』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3)人文創造力擴展閱讀: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創造力-網路

『肆』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應怎樣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

文化,是一個很神聖的名詞,它包含著太多太多。從古至今,包括未來,文
化在歷史的源遠流長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紐帶、
引領前進的旗
幟;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文明進步的標識;
文化是民生幸福的要義、
美好生
活的保障;文化是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綜合國力的有力支撐。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文化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11

8
日,胡
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
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發揮文化引領風尚、
教育
人民、
服務社會、
推動發展的作用」。
十八大報告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
發展大繁榮吹響了號角、
指明了方向,
我們應不斷增強文化的創造活力,
向著建
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總書記報告提出文化建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深入開展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凝聚社會
共識,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這是文化建設第一位的任務,
也是建設社會主義
先進文化,
對人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位要求,
時時刻刻都要作為文化建設
的標准和追求目標。
報告明確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方向、
創作、
重點工程、
文藝工
作者的要求,
強調以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高文化產品質量,
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
堅持面向基層、
服務群眾,

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
建設優
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開展全民
閱讀活動,
加強和改進網路內容建設,
唱響網上主旋律普及科學知識,
弘揚科學

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文化建設之所以在當前顯示出突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首先是因為自改革開
放以來,
我國逐漸積累起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物質力量。
而當物質財富和物質力量
得到極大發展和擴充時,
也必須要有精神文化的相應發展,
從而使物質財富成為
文明發展的積極成果,
使日益增長的物質力量得到合理的運用、
有益的調節並獲
得自由的表現。

扎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首先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這一任務的關
鍵。所謂「關鍵」,就是任務的核心、總綱。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
文化強國,
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事實上,
對於任何一種真正有作
為的和積極的文化建設來說,
文化創造的活力及其增強始終是關鍵。
具有這種文
化創造活力,
即便原先落後的民族也會創造出偉大的文明成果;
如果這種活力喪
失殆盡,
則再昌盛的文明也會日落西山。
界衰亡之際,
就是「野蠻對於當今中國
的文化建設來說,只要全民族真正具有文化創造活力,並使這種活力不斷增強,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就會有生命的源泉,有保障的力量。

那麼,
文化創造活力從何而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不是被主觀設想
或假定出來的東西,
它是具有現實基礎的,
這一基礎就是中國自近代以來的歷史
性實踐。
正是在這一歷史性實踐的基礎上,
古老的中華文明在面臨嚴峻挑戰的過
程中重獲生機;
也正是在這一實踐的基礎上,
積極生成的文化創造活力不斷發展
出一種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
我們也應從中國自近代以來的歷史性實踐中去尋找
文化創造活力的現實源頭,
以及增強這種創造活力的基本方法。
我認為增強民族
文化創造力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八個字:認知,創新,人才,為民。

認知

增強文化創造活力,
必須以高度的自覺和自信對自身的文化歷史、
文化現象、
文化成果進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
總結經驗,
評估價值,努力挖掘、
提升歷史文
明成果,
從容堅守優秀文化傳統,
鼓起勇氣奮發進取,
以實現對文化的自我認知、
自我反思、
自我創建。
中華民族文明悠久的歷史功業和獨特的地理環境,
造就了
文化的豐富色調與多元品格。
應當凸顯鮮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注重對歷史、
地域
文化的重新審視、
定位和傳承,
將保護、
傳承本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創造
藝術精品有機結合起來,
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質與根性,
重塑並提升當地的文化形
象,
打造出能夠充分展現地域文化資源和文化符號的優秀作品,
使之成為具有獨
特魅力和廣泛影響力的地域文化品牌。

創新

增強文化創造活力,
必須牢固樹立精品意識,
堅持藝術創新。
創新是文化發
展的靈魂,
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生生不息、
永續發展;
只有將蘊含在人民大眾
中的創新能力普遍激發,
13
億人的文化創造才會使中國文化迎來更加輝煌的未
來。
藝術精品的創作是基於文化自覺自信的前提下的創作狀態,
它要求我們必須
充分認識那些具有濃郁地域特色和悠久歷史的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厚與博大,
這是
我們進行藝術創作的文化源頭和深厚土壤,
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具有現代意識的藝
術創新和精品生產,
不僅是我們讓傳統文化與當下人們的精神情感血脈相通,

得弘揚與提升的重要舉措,
而且是我們進行新的文化創建的歷史使命。
我們要通
過挖掘民族文化的精華,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形成強大的文化凝聚力和
影響力。

人才

增強文化創造活力,必須立足和把握當地人文資源。文化發展,人才為本。

學術民主、
藝術民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只有充分發揚民主作風,
才能營造百
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活潑局面。
這樣的民主氛圍有利於文化人才脫穎而出。
十八
大報告強調要「營造有利於高素質文化人才大量涌現、
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就一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其次,
我認為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完善
的教育機制,這樣自然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來。

為民

增強文化創造活力,
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
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
放、
百家爭鳴的方針。
人民既是文化的創造者,
也是文化的享受者。
只有人民群
眾與文化的接觸日益廣泛深刻,
文化才能獲得持久發展的動力。
為此,
應該貼近
實際、
貼近生活、
貼近群眾,
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
不斷創作出讓
人民滿意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增強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應當遵守這八個字:認知,
創新,
人才,
為民。
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
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
想不到的挫折。
因而,
文化創造的活力源泉也必然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堅持為人
民服務、
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堅持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方針,
堅持貼近實
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
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只有這樣,
中華民族文化才會蒸蒸日上,
才會進一步走向一個文化強國邁進,

會一步步實現社會主義道路的終極目標。

「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共同創造中國
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總書記的講話一次次激起了全國人民
的熱血,
一次次堅定了我們必勝的信念。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

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伍』 是什麼限制了人們的創造力

摟主,要回答「是什麼限制了人們的創造力?」 先要弄明白是什麼激發了人們(以企業員工為例)的創造力!!

如果管理者能很好地實現了與員工的溝通。管理者信任員工,願意將企業的情況和處境通報給員工,讓員工參與管理。這使員工們充分感覺到,自己是企業的一部分,與企業興衰與共,所以想事情和處理問題,一切就會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以一個主人的身份為企業添磚加瓦,並能使企業的各項制度得以順利實施。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作為企業領導者,僅僅依靠一些物質手段激勵員工,而不著眼於員工的感情生活是不夠的,與下屬進行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大潮中,一個企業要不斷地向前發展,人的創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個管理者的創造力可能是有限的,而全體員工的創造力卻是無窮的。因為員工來自企業不同的工作崗位,所以他們的創造力也就全面體現在企業的每一個環節。每個員工都前進一步,整個企業將會前進一大步。但關鍵是,如何才能激發員工們的創造力呢?現代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緒、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與員工的情感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人們做任何事,都習慣問一個「為什麼」?想不通或者是不明白,就不會做的起勁,而且也不會主動去做,更不要說開動腦筋去想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不知道自己的企業發展的如何,面臨怎樣的機遇或挑戰,他就不會設身處地的為企業去設想出路和尋找發展良機。也許當企業大步向前的時候,員工自己還在自滿自足停滯不前,而當事後得知「原來如此」時,卻早已時過境遷了。所以,企業在不停發展的同時,也要培養員工們以發展的

眼光認識企業,並讓員工在認識企業的同時,認識自己,想一想自己是否跟得上企業發展的腳步,從而配合企業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即員工的整體素質。從這一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的及時溝通,就是員工創造力的源泉,不僅是員工自身發展的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現在國內許多企業似乎並不怎麼重視現有員工自身素質的提高,而是覺得「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企業的領導寧可花高價聘一個「外來的和尚」,也不願意花一點錢去培訓自己的員工。煙草企業也不例外。其實,上進之學,人人有之,企業內現有員工更加熟悉企業發展狀況,並對自己做了很大貢獻的企業有更濃厚的熱愛之情,所以工作起來會更加投入。例如,士光敏擔任日本東芝會社社長時,就堅持內部聘才的原則,即企業不管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一般都從內部選拔,使員工得到鍛煉的機會。這對那些暫時未獲提升的員工也有一種激勵作用。正是這種管理方法,東芝會社才得以快速發展。所以說,只要企業管理者與員工做好溝通理解工作,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的良好關系,注意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就不難從中發現人才。並且,這些從企業內部成長起來的人才會比「外來的和尚」做得更好。

『陸』 什麼是人文性

人文性是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

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6)人文創造力擴展閱讀

人文的分類,是一個簡單而又繁瑣的事情。說它簡單,是因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這個事物的出現跟「人」的活動有關,就可以作為一類羅列出來。說它復雜,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不僅有區域的限制,還有時間上的不同 。這就造成了人們認知上的不同。因此,其產生的文化是不一樣的。

求同存異,是我使用的分類方法。具體概括為,尋求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上的人們活動的共同點,保留有爭議的地方。因此,我把人文分為以下幾大類:

服飾文化:跟「衣」有關的,包含了人們所有的跟穿著、打扮有關的物品,比如服裝、首飾、鞋帽等。

飲食文化:跟「食」有關的,包含了人們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關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調味料、畜產品、水產品、加工品等。

建築文化:跟「住」有關的,包含了人們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關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閣樓、庭院等。

交通文化:跟「行」有關的,包含了人們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關的物品,比如,馬匹、車輛、飛機、輪船等。

文學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幫助人們掌握相應技能,交流、知識的普及、進行大范圍活動等具有特殊性質的文化。

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業、管理、宗教信仰、書畫、音樂、節日慶典、軍事、政治、武術、手工業等。這些文化的產生,是跟人的職業分工有關,跟人的愛好有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文

『柒』 簡述人文藝術素養與創造性人才培養的關系

精銳教育杭州慶春路校區數學柴老師為你解答 美術課和藝術課在以往的教學中經常被視為小科目,在此次的課標修訂中卻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因為它們關繫到學生整體素質與創造性的培養。這兩門課修訂後的課標有哪些變化?在落實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針對廣大教師關心的一些問題,本期專版刊發了修訂組專家的解讀。——編者
培養綜合素養 提升創造力
——訪藝術課程標准修訂組負責人滕守堯教授
■本報記者 杜悅
實驗稿藝術課標在各地實驗區已試驗10年,實施過程中顯示出哪些問題?課標修訂過程中主要關注了哪些方面?修訂後的課標有哪些變化?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采訪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准修訂組負責人滕守堯教授。
記者:10年來藝術課標在各地的實驗情況是怎麼樣的?試驗區師生有哪些反饋意見?
滕守堯:藝術課程標准實驗稿於2001年發布,根據實驗稿課標同時開發了若干套教材,全國22個地區參與實驗,涉及中小學生人數達65萬。實驗3年後,國家曾組織過專門調查組到實驗區作了大規模調查,當時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教師認為綜合藝術課程在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與其他課程比較,藝術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尤其是創造力和人文素養具有天然優勢。95%的學生對藝術課程的態度是「很喜歡」和「比較喜歡」。可見,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是理解、支持、喜歡藝術課程的。
在調查組與教師的討論中,一些教師提出了師資培養和培訓、評價和獎勵等問題,還有相關標准和教材對某些問題解釋有些模糊的問題。但在回答「你是贊成分科還是贊成繼續推進藝術綜合課程」時,80%的教師贊成繼續推行藝術課程。
我們認為,試驗區師生提出的問題一針見血,其認識亦相當深刻、到位,並且在長達10年的試驗中得到了證實。國家根據教育改革的進程和實驗的情況,組成了藝術課程標准修訂組,吸收更多的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參與修訂。
記者:實驗稿藝術課標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哪幾個方面?
滕守堯:課標修訂組在充分調查和研討後,認為,雖然實驗稿在前言部分指出綜合藝術課程的設立符合當今國際教育發展的大趨勢,適合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但它沒有指出,綜合藝術教育是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珍寶,致使許多師生在研究和實踐中脫離了中華傳統之源。實驗稿確定了藝術課程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發展,也確立了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標准;但沒有對「藝術能力」進行清晰的和具體的界定,沒有指出它與藝術的知識技能有何區別,致使師生對藝術的總體目標認識模糊。實驗稿指出了綜合藝術課程涵蓋的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學習領域,卻沒有清晰說明各門類藝術之間如何聯系和綜合,容易使人理解為綜合藝術課程就是各門類藝術課程的捆綁或相加。這些缺陷在藝術課程的實踐中產生了負面影響。許多藝術教師讀了實驗稿課標後,雖然對「綜合」有了一個概括的認識,卻不知如何去綜合;知道了必須通過藝術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的聯結而產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卻不知道由此發展出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究竟是什麼。這是藝術教師開展藝術教學時普遍感到困難和模糊的重要原因。另外,它雖然提出了一系列實施建議,但未能對各級行政領導如何支持藝術課程提出具體的規定,致使實施藝術課程的所有地區都沒有專門的藝術教研員,藝術課的課程得不到任何評價和支持,所有的獎勵都給予了音樂和美術教師,與藝術教師無關,嚴重損害了藝術教師的積極性。
記者:修訂後最值得注意的變化有哪幾個方面?如何理解這些變化?
滕守堯:修訂稿發生了很大變化。前言部分明確指出,藝術課程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詩、歌、舞、畫為一體的「樂教」傳統。很明顯,這一提法使綜合藝術之「水"有了源,使綜合藝術教育這棵「樹"有了本,從而增加了從事綜合藝術教育師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底氣。在「課程設計思路」的圖示中,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五者連環相套,構成了綜合藝術的總體框架,並以更具體和明晰的案例說明如何綜合,使人對各類藝術的綜合一目瞭然。
修訂稿明確指出,綜合不僅包含藝術與生活、情感、文化、科技,以及各門類藝術之間的聯系,還包含了藝術課程三大環節之間的聯系,即在感知與體驗基礎上的創造與表現,在創造與表現基礎上的反思與評價。這三大環節的教學又分別形成與之相應的感知與體驗能力、創造與表現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修訂稿對以上三大能力作出十分具體和清晰的界定,並放入內容標准,提出各不同學段應達到的三大能力水平以及如何達到這些水平的教學建議。
修訂稿對學生應獲得的感知與體驗能力、創造與表現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所作的清晰界定,不僅解答了師生的許多困惑,而且使師生對下述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雖然中小學生學習的藝術課程包含藝術的知識技能,但它們絕不是技術嫻熟的演員、音樂家、畫家演示的技術,其作品也不應是專業藝術家創作的東西。把學生當成專業藝術家來培養,已經超出了基礎教育的能力和范圍。中小學學生學習的藝術課程,應該是有限的知識和技術與其熟悉的生活、情感、文化等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感知與體驗能力、創造與表現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當有限的藝術知識技能與學生個人生活和情感感受融為一體,並化為個人的一種特殊表達時,其表達也許從技術的層面看並不成熟,但對中小學生來說,它就是藝術。反過來,如果讓中小學生僅僅學習和展示藝術技能,即使其技術純熟,因為脫離了生活、脫離了感情、文化和科技背景,這樣的作品也只能是虛假的東西,這樣的學生極容易受制於功利,成為既無精神自由、也無創造精神的「小藝匠」。

『捌』 民族創造力是什麼

我的理解是創新的能力,具有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有人文情懷知識的創新。

『玖』 如何理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

閱讀全文

與人文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