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糞菌移植的醫學史
2012年,張發明等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雜志從醫學史的角度進一步回顧了糞菌移植的發展史,將用糞菌移植治療人類疾病的歷史文獻記載,從原來西方公認的1958年,改寫成1700以前,還指出了糞菌移植在現代醫學中的發展方向。中國傳統醫學有用人糞治療人疾病的記載。公元300年至400年間,東晉時期,葛洪《肘後備急方》(也稱《肘後方》)記載,用人糞清治療食物中毒、腹瀉、發熱並瀕臨死亡的患者。述「飲糞汁一升,即活」,可見有奇效。《肘後備急方》是中國第一本急症醫學書籍,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青蒿作為瘧疾患者的「救命草」的文獻。用人糞便治療多種消化道急危重症的應用,在明朝幾乎達到極致。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1596年出版),記載用人糞治病的療方多達二十多種。鑒於糞菌移植的關鍵原理,是移植供者糞便中健康的菌群,所以,發酵糞便的上清液、新鮮糞汁和小兒糞,都可理解為含有糞便菌群。以此邏輯和循證方法,可以判斷,最早用人糞便治療人的疾病文獻記載,可能是《肘後備急方》。也就是說,人糞便移植或者糞菌移植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這一醫學史的發現,在《美國胃腸病學雜志》於2012年11月發表後,很快引起美國、歐洲專家重視,並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美國胃腸病學雜志》、《消化內鏡》等雜志的大量論文引用。
❷ 「了不起的便便」,「搞笑諾貝爾獎」也嚴肅
【導讀】一直以來,「便便」都被視為日常生活中避之唯恐不及的污穢之物。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的營養學獎授予一組西班牙「研究糞便香腸」的科學家。毫不起眼的糞便,稀釋千遍後除了可以做香腸外,還可以治療艱難梭菌感染、救克羅恩病等。本文就帶你從「搞笑諾貝爾獎」聊聊「了不起的便便」。
今年1月,AMC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發表的文章描述了一個糞便移植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這類研究首次被公開報道,研究發現94%接受糞便移植的患者得到治癒。這也表明糞便移植逐漸成主流醫學界「新寵」。
但同時糞菌移植(FMT)存在很多挑戰,譬如移植、捐獻的成本和復雜性,以及移植過程中菌群的可變性和潛在傳播病原體。
8月在芝加哥召開的由美國胃腸病學會(AGA)組織的 「2014 James W. Freston Conference 」會議,總結了糞菌移植(FMT)近幾年來取得的重大進展:糞菌移植不僅可用於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還可以治療潛在的炎症性腸病(IBD)、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❸ 糞菌移植的未來發展如何
家人白血病移植後反復拉肚子,現在正在糞菌移植,到今天為止弄了六七次吧,比以前好多了,一天拉個一兩次,兩三次
❹ 我有潰瘍性結腸炎,中葯吃了快2年了,但仍然沒好,肚子里老是不舒服,想問那位病友做過糞菌移植的,效果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其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也被少數人稱為Fecal transplantation、Fecal bacteriotherapy和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可分別可譯為「糞便移植」、「糞菌治療」和「腸菌移植」或「腸微生態移植」。迄今,全世界已有約一萬例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
中文名:糞菌移植的醫學史與現狀
外文名:Histor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分享
概念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其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在國際合作組對此詞進行統一之前,也被少數人稱為Fecal transplantation、Fecal bacteriotherapy和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少數情況下被譯為「糞便移植」、「糞菌治療」和「腸菌移植」或「腸微生態移植」。
醫學史
2012年,張發明等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雜志從醫學史的角度進一步回顧了糞菌移植的發展史,將用糞菌移植治療人類疾病的歷史文獻記載,從原來西方公認的1958年,改寫成1700以前,還指出了糞菌移植在現代醫學中的發展方向。中國傳統醫學有用人糞治療人疾病的記載。公元300年至400年間,東晉時期,葛洪《肘後備急方》(也稱《肘後方》)記載,用人糞清治療食物中毒、腹瀉、發熱並瀕臨死亡的患者。述「飲糞汁一升,即活」,可見有奇效。《肘後備急方》是中國第一本急症醫學書籍,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青蒿作為瘧疾患者的「救命草」的文獻。用人糞便治療多種消化道急危重症的應用,在明朝幾乎達到極致。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1596年出版),記載用人糞治病的療方多達二十多種。鑒於糞菌移植的關鍵原理,是移植供者糞便中健康的菌群,所以,發酵糞便的上清液、新鮮糞汁和小兒糞,都可理解為含有糞便菌群。以此邏輯和循證方法,可以判斷,最早用人糞便治療人的疾病文獻記載,可能是《肘後備急方》。也就是說,人糞便移植或者糞菌移植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這一醫學史的發現,在《美國胃腸病學雜志》於2012年11月發表後,很快引起美國、歐洲專家重視,並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美國胃腸病學雜志》、《消化內鏡》等雜志的大量論文引用。
現狀
2012年11月1日,中國大陸、港、台、澳、加拿大、美國媒體報道,張發明是第一位在中國開展現代標准化糞菌移植的醫生。所謂標准化糞菌移植,是在實驗室內藉助現代儀器設備人性化地分離獲得高度純化的菌群,再經內鏡或者引流管將量化的菌液輸注到患者腸內。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復雜腸病團隊將糞菌移植作為難治性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的關鍵挽救治療,獲得重要臨床發現。
依據文獻報道,糞菌移植已經用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炎症性腸病、頑固性便秘、代謝病、腸道免疫缺陷、腸道過敏等疾病。
2013年4月,美國Surawicz等將糞菌移植首次寫入臨床指南,用於治療復發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2013年5月,美國FDA將糞菌移植納入研究型性新葯監管。目前糞菌移植已經引起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2013年8月,美國梅奧診所專家發表論文呼籲將糞菌移植推向主流!
2013年11月,第一例用標准化糞菌移植(經中消化道)成功治療嚴重克羅恩病合並腸內瘺感染,隨訪1年內維持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