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來佛所說的世出世間法是什麼意思
末學淺見,當有如下兩種含義:
其一:「世間法」者,不能令眾生出離三界生死苦海之法。「出世間法」者,能令眾生出離三界生死苦海之法。
「世間」一詞,並非僅指「娑婆世間」。而是泛指三界六道一切世間。三界六道眾生,皆不能解脫生死系縛,升降沉浮,並無本質區別,皆是未脫生死之凡夫。乃至生於無色界最高處「非想非非想天」也還是凡夫。如《優婆塞戒經》雲:「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命無量劫,若不得解脫分法,應觀是人為地獄人。」
如上義故知,唯有二乘之「解脫道」,以及大乘的「佛菩提道」是出世間法(三乘菩提),以其能令眾生出離三界生死苦海故。其餘皆是世間法,以其不能令眾生出離三界生死苦海故。
這樣,我們就能知道:五戒十善、乃至四禪八定等,皆是世間法。以其僅能得「人天福報」之故(若將此類善法,作為出世間的「資糧」,迴向無上正等正覺,則是間接的出世間法)。
斷我見、我執,乃至開悟明心,證得諸法實相。方為出世間法。以其能令眾生得解脫乃至走上成佛之道故。
其二,「世間法」者,生滅變易之法;「出世間法」者,不生不滅之法。
一切法皆是生滅無常,皆是虛妄不實之法,皆是「無常空」。這里「一切法」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這就包含了「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根」(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塵」(六塵內相分、外相分),「眼耳鼻舌身意識」(六識)。如上等法皆是生滅法。豈有一個「我」常住不滅?豈有任何一法常住不滅?「解脫道」行者,在世間一蘊一蘊,一界一界深入觀行,確認這個「我」的虛妄性。這樣斷除我見,就能得「解脫分法」。然而,如是實證的結果,和「斷見外道」有何區別呢?
還有一法,是「真實法」。這個法,深妙難知,必須開悟明心才能知極少一部分,直到佛地方能盡知。這個法,以其永不生滅故,名為「真實」「實際」,如如不動故,名為「真如」「如來」。含藏一切法種故,名為「阿賴耶識」「如來藏」。是一切眾生真實之「我」故,名為「法身」。能生萬法故,名為「一切法」(此是「一切法」的真實含義,非同上述「一切生滅法」)。二乘聖賢,雖未證此法,卻信受佛說:有「涅磐本際」(真心)不滅,方能安心取無余涅盤。方不同於「斷見外道」。
《金光明最勝王經》雲:「法身含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
故知此法,不在「一切諸法」范疇之內。遠離六塵境,於六塵永無分別;不在思維中,不在世間。故知此法,是真正的「出世間法」。
這個法,即是佛法「第一義諦」,即是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一切有情,因本具此心故,皆能成佛。佛子當皈依此「大乘甚深微妙出世間法」,是為皈依佛、法、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② 佛教談論世界是怎樣創造的
佛教也跟著印度原有思想,相信在宇宙間有一座高工叫須彌(Semuru)。山弱萬四千由旬,山根入水八萬四千由旬(Yojana)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說。山在大海中,周圍有四洲(四大陸),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閻浮提)、西牛貨洲、北虛盧洲,或另名稱,東毗提訶、南閻浮提、西瞿陀尼、北拘羅洲,四洲在海中。須彌山四周有七七海,日月星辰在此中四周圍繞。山腰、山頂及其蒼空中,都居有許多鬼神,如四 大王眾天神,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帝釋天神)等。「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長阿含經第十八)須彌山由風輪、水輪、金輪支撐(立世阿毗曇論第二數量品)。 據說世界開始時,先在「空輪」中產生「風輪」,空輪是宇宙的空間,已充滿各種構成世界的物質。空輪出現了疾行的流動物質。「風輪」生出了「水輪」,氣體的物質變成了液體。最後,從「水輪」中產生出「金輪」,液體不斷流轉,成了固體。「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須山王。…復次,阿那毗羅大風吹掘大地,漸漸深,乃於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積。」(起世經第九)由氣體而液體,由液體,由液體而固體,是佛教所信產生世界的過程。 佛教又說世界第一批人類是從天上的「光音天」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他們在天上的福報已經滿了,而被下降來世。詳見長阿含第十四梵動經,第二十二世本緣品,起世經第九本緣品等處。對須彌山的世界觀,中國佛教徒中不乏疑信參半之人。例如印順法師,就要想用新解釋來說明須彌山,以便替須彌山的不可信處自圓其說。他說:「須彌山即是北極,四大洲即這個地球上的大陸,閻浮探限於亞洲一帶。真實者說,須彌山系即一太陽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大大王眾天,太陽即忉利天。這樣,閻浮提擴大為地球的別名。」(佛法概論八五頁)但我們以為印順法是在推翻佛說,自作聽明,他的「新佛學」與正統佛經所載的本意,已不知離開了幾個十萬八千里了。 現在我們要講「緣起論」與「實相論」。佛教既然不講神也不信神創造世界,於是,必須用別的理論來說明萬物的起源及其它種種。由於佛教在印度傳播的時間較長,地域相當遼闊,信的人也頗為龐雜,因此,對世界觀所產生的思想與突釋,也是各倡其說,各成一家,變得相當復雜多端。世界萬物到底如何生成變化?佛教用「緣起論」來說明,共有五種緣起論。世界萬物究竟是何東西?它們的本質如何?佛教用「實相論」來說明,也共有五種實相論。這兩部份道理極其復雜深奧,每一種即可成一專書討論。我們擬用最扼要簡單之法,說明如下。二、五種緣起論:佛教以為世界萬物莫不都由緣起而生。有因、有緣,然後生出結果。如撒花種在地(因),藉泥土、陽光等外「緣」,結果便生出花來(果)。此即「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無彼無,此滅彼滅」的緣起觀。1、業感緣起論:小乘「有部」主張,以為世界萬物的生成變化,甚至眾生的生死輪回,都全部由一個「業」(karma)在發動。2、阿賴耶緣起論:大乘唯識學派的思想,由無著(Asanga)及世親(Vasubanaba)兩兄弟於第四世紀在印度所創。在小乘所工的眼耳鼻如身意的六識上,再加上第七末那識(Mana)以及第八阿賴耶識(Alaya)而建立八識思想。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生出世界諸現象的根元,有著靜的潛勢力,是一切萬法的種子,包含有生起迷,悟世界的諸現象種子。這個第八識,其實就是人的「心」。此即「三界唯心,心外無物」的一種觀念論的唯心緣起思想。3、真如緣起論:將心的本體這個東西稱為「真如」,並以為它是宇宙萬物的第一原因。「大乘起信論」中稱這個真如為「眾生心」,或眾生本具的一心。據說,眾生的心(真如)之本體,原自性清凈,常住不變,但隨著善惡之緣,一面堅持其本性,一面便展開了萬有諸法的各種差別現象來了。4、法界緣起論:由真如法性自己起動,展開迷悟染凈的萬有諸法。其實就是眾生之心融於萬有。5、六大緣起論:這是佛有諸法本源。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都無非是他的所現罷了。構成大日如來的六大要素是地、水、火、風、空、識的六大,這六大,借著因緣而展張萬有諸法來了,一切人類也具備此六大。因此,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如人能明白這點,便是即身成佛了。其實,六大緣起論是把以為宇宙間的一草一木皆為真如的全體顯現思想,予以人格化,而產生出大日如來罷了。以上的五種緣起論,第2的阿賴耶緣起論比較多講。 三、五種實相論:佛教講緣起,以為世界萬象(諸法),都由因緣所生,因此都是「假有」的存在,無本體,無本質,是「空」(Sunya)。是「諸法無我」,「我」是「常一主宰」之意。是「空」,「無我」,意即萬物沒有它的本質(本體),都不過是借著各種因緣所生罷了。分析萬物究竟為停物?是謂「實相論」,大致來說,小乘以為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實在的,萬物的本體是永遠不滅的,這叫做「我空法有」。大乘與小乘完全不同,不單全然否認萬物有本體,永遠不滅,而且更以為現的諸現相(諸法),也不過是一種「-假名」的存在罷了,並非真有其物存在,這叫做「我法二空」。 五種實相論是:1、我空法有論:小乘「有部」主張現在的一切存在雖由因緣而成,但一旦因緣消滅,現在的存在也隨而消滅。不過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五位七十五法,仍存在於未來之中,當因緣和合到來時,又再出現。因此,萬物的本體,永遠不滅。2、我法二空論:成實宗的主張,介於小乘與大乘之間的思想。「我空」,是人的身心,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由假的和合而成,沒有常一主宰的自我存在。「法空」,是說不單沒有五 蘊之上的自我,甚至連五蘊的諸法也都是無實我,無實體。這種思想亦叫「單是空」與大乘佛教的「緣起空」不同。3、有空中道論:大乘唯識宗的主張。從「有」的立場看世界萬物,說三種自性,再從「空」的立場說三種無性。空即有,有即空,空中見有,有中含空,是所謂萬有實相的「中道」。4、無相皆空論:大乘始祖印度龍樹的思想,叫做「中觀論」。他在「中觀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並說世界萬物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也不去」(即八不中道)。他的整個思想是有人以為萬物從因緣所生,藉因緣所滅,但並非如此,人所見的某個現象,看似實有,其實是假有,假的存在,但這個假並非有了「有」才用假,而是中道。介於有無之間,是「非有非空」,此請即空、即中上即假,絕對的這個東西叫做法身,自性清凈心,諸法實相。龍樹的主要目的,是要攻破當時小乘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說,所以主張萬物不生不滅,其本來面目且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5、諸法實相論:天台宗的主張,受了龍樹的影響。萬物的現象即是它的本體,現象外無本體。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以及桃紅柳綠等各種現象,即是它的存在相,是法性真如的真姿相。例如從某方面看一朵花是實在存在,是「有」,但它無非因緣所成,不久便會消滅無存,故不過是假有,前者是有,後者是無,兩者都對都不對,故能說花之存在,既是有,既是無,亦即既有既無,亦即超越有無,同時亦包含「有無之中道實相。超越相對之絕對,真的絕對這個東西便是諸法實相了。一切世上的存在物,這個東西便是法性的全顯,是全體的部份。鮮花散落看似無常,但這個現象卻是花的常住之相,從無常中看常住,就是天台宗觀物的立場。但如將無常看作無常,將常住常看作常住,便是所謂妄見了。 如根據大乘佛教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既無開始,也無結束,就像車輪般永遠旋轉不停,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是圓形的。說也有趣,佛教的許多思想都屬圓形,如六道輪回即是。佛教由於不講神創造世界,所以從人的方面出發來看世界。結說來說去,仍都在人的「心 」這一個問題上兜圈子,換句話說,人的心才是決定世界萬物的或有或無,或甚至到達有無不分的地步。
③ 佛教對世界起源是如何描述的
世界的起源問題,在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哲學思想有不同的講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現代的宇宙爆炸論,一種是神創造世界論。這兩種基本是對立的。關於佛教說世界的起源而言,很多人確知之甚少。即使是信佛學佛之人也不一定搞的清楚。概念很模糊。因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被回答者以棒喝說,這個問題是十四無記(注1)問題,佛陀不回答這個是因為這個問題不能使人解脫。
在經典當作到底有無這個問題的回答那?在《俱舍論疏》當中有這樣的描述,
《俱舍論疏》雲:「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有風輪生。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逾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使有一大諾健那(此雲露形神)。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起大雲雨。澍風輪上。渧如車軸。積水成輪。於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逾繕那。問如何水輪。不傍流散。答有餘師說。一切有情業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飲食未熟變時。終不流移墮於熟藏。有餘師說。由風力持。令不流散。如篅持谷。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水輪減。唯厚八洛叉。余轉成金輪。厚三億二萬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徑十二億。三千四百半。周圍其邊數成三倍。謂周圍量。成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逾繕那。」
《瑜伽師地論》也有:「雲何六種依持。一建立依持。謂最下風輪及水輪地輪。令諸有情不墜下故起。是名依持。」
這段文字比較難懂。簡單的說一下:世界的形成是眾生的業力,由業力產生業力風輪,風輪凝聚成水輪,水輪成金輪(即大地),形成世界,在經過成劫,然後經過住劫,有了世界。後來變成了壞劫,最後又變成空劫。世界結束。以後會依業力在形成。
看到這大家也許會有疑問,既然世界是依眾生業力而形成的,那麼眾生是從哪來的?眾生是從三禪天的光音天而來,光音天的眾生是從二禪天而來,二禪天的眾生是從初禪天而來,初禪天的眾生是從娑婆世界而來,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光音天而來。說到這大家也許明白了,佛家說的無始以來,就是沒有開始。如果有開始人一定會問開始之前是什麼?那麼這個開始還能成立嗎?因此按照人類的思維,跳不出思維的圈圈。
注1:十四無記即十四難。
【十四難】
(名數)外道十四難句,佛不答之。
一、世界及我為常耶?
二、世界及我為無常耶?
三、世界及我為亦有常亦無常耶?
四、世界及我為非有常非無常耶?
五、世界及我為有邊耶?
六、世界及我為無邊耶?
七、世界及我為亦有邊亦無邊耶?
八、世界及我為非有邊非無邊耶?
九、死後有神去耶?十、死後無神去耶?
十一、死後亦有神去亦無神去耶?
十二、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耶?
十三、後世是身是神耶?
十四、身異神異耶?
問曰:若佛為一切智人何不答此。十四難?答曰:無此事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問構牛角得幾汁之乳?是為非問。不可答也。出智度論二,俱舍論十九。
④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是什麼意思
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花花世界〕佛教關於「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業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生俗語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俗語花花之界源於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
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⑤ 佛教里哪個神是創造世界和人類的啊六道輪回中的六道是怎麼產生的哪個神建的
佛教里認為宇宙,人類,時間等都是沒有開始的也沒有結束的,原本就存在,不是任何人或神創造的。
六道輪回中的六道是怎麼產生的,簡單的說是眾生所做的業力所產生的,就是說眾生造善造惡,這善惡業,就是六道輪回。
⑥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什麼意思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的意思為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一個人也是一個宇宙。
表示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個世界。對於生長在花里的細菌來說,那就是他們的地球。對於生長的地球之外的比我們更宏大的生物來說,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皮球。當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糾纏於佛的外表,不會以聲色行為等見佛。
萬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沒有發現,只是平凡人不具備那個能力看見罷了。所以說一樹也是一個菩提。當你有了微觀和宏觀隨時轉換的眼界時,你就想開了許多事情,不計較許多事情。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大宏觀世界的花朵上的一隻螞蟻。
當有了萬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當意識到萬物和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時,人就會變得寬容與滿足,不會再計較那些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6)佛教認為世界是如來佛創造的擴展閱讀: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的由來: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的作者為唐蝸,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
其實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即是花,花即是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⑦ 據說「佛」的本意是得道者,覺悟者是嗎佛教中是沒有創造者的(佛祖...
基督教有生命的源頭,但看不到生命的大海。佛教有生命的大海,卻看不見生命的源頭。
佛祖就是上帝,是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
佛就是靈。佛就是覺悟了如來的人,覺悟了如來的人就是佛。佛是本性如來。
⑧ 世界真的有如來佛嗎
這些東西是說不完的,信其則有,不信其則沒。其實我們不能去相信這些比較虛搆的東西,而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雙手能為自己創造奇跡!!當然如來佛組亦可以作為你精神上的一種寄託~~但系不能准確回答你究竟世界上有沒有如來佛組,但系請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⑨ 佛教認為世界是怎麼形成的是偶然的還是有造物主
經裡面最重要的告訴我們,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一般大乘經上也有說到,但是不詳細。大乘經裡面說的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用這個方法來講,講得沒錯,一點都不錯。一念不覺這叫無始無明,所以無始無明,讓我們初學的人產生很嚴重的誤會。我們初學的時候也是一樣,以為無始大概是很久了,找不到開始,才叫它做無始。其實我們把它意思全講錯了,不是這個意思,無始很簡單,沒有開始,可這個意思深,怎麼沒有開始?真沒有開始。我們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你怎麼能找到它開始?它是有開始,但是你想到開始它已經沒有了。這是個什麼現象?生滅同時,所以說無始。無始,這個真實意義是生滅同時、不生不滅,都是說這個現象。如果沒有這個現象說不生不滅,那就毫無意義,有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所以生滅跟不生滅不二,這就玄了,玄門。
宇宙源起是這樣的,現在量子力學也告訴我們,宇宙怎麼形成的?實際上就是一剎那之間。這一念不覺,這一念沒有理由,為什麼會有這一念?如果這一念有理由,它真的有一念。一念沒有理由,妄念,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追究它就錯了,你在這裡面起心動念不就更錯了嗎?不用起心動念,事實真相就擺在你面前,真相大白。為什麼迷了?你要找它的原因就迷了,愈迷愈深。所以這個道理講得微妙、微細,不準你思考,一起心一動念,迷了;你要再去分別它,那你迷得更深;如果還有執著念頭,那更深了。所以佛跟我們講這世界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的法這是有為法。你看看宇宙之間哪一法不是有為法,動物有生老病死,這有為法,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所以大自然裡面的現象沒有一樣不是有為法。既然是有為法,它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在我們知道,這現象怎麼來的?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是意識,就是念頭,念頭累積連續的現象就變成物質現象。一個念頭,你沒有辦法,你不能夠覺察它,所以叫無始無明。但是無始無明累積,你就能看得見,能發現它,它就變成物質現象,所有一切現象全是它變的。為什麼變得這么多?它波動的頻率不一樣,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變成石頭,變成物質,頻率稍微快一點變成植物,再快一點變成動物,頻率不相同。除了這個意念累積之外沒有東西,意念本身也不存在,所以說萬法皆空,說明這個道理。現在的科學逐漸逐漸跟佛教接近了,佛教裡面講一念不覺這是無明,因為不覺出現了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就是一念不覺,從真心變現出一個妄心,然後真心迷了,妄心當家做主了。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從妄心變現出來。但是妄心它能變,這一切法是所變,十法界依正庄嚴是所變。十法界依正庄嚴從哪裡來?那是真心現的,真心能現,能生能現不會變,一真法界不變,就是講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那是無始無明變現的,里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的意念指什麼?意念是指分別執著,所以分別執著稱之為意念,意念決定了一切。意念清凈,凈土現前;意念染污,穢土現前。意念要是善,三善道現前;意念要是惡,三惡道現前,就這么回事情。沒有意念就沒有六道輪回,也沒有十法界。所以古大德,像《永嘉證道歌》上說的,「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不但六道是夢境,十法界也是夢境。真正醒悟過來,覺悟了,只有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那叫一真法界。這裡面境界永遠沒有變化,真的是不生不滅。可是它是不是真的?也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也不例外。實報土到什麼時候沒有了?到無始無明的習氣斷干凈就沒有了。只要有一點點習氣它就存在,一點習氣都沒有了,它就不見了,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
⑩ 關於佛教真的會有如來佛祖嗎
「如來」即是「佛」,「如來」和「佛」實際是一個意思。
如來實際意義為: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如」在佛經中稱真如,就是絕對真理,如來,是說佛是掌握著絕對真理來到世上說法以普渡眾生的聖者。比如稱釋迦牟尼佛或稱釋迦牟尼如來,都是一樣的。但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就錯了。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說明是某佛,正像稱人為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佛有十種稱號,「如來」是其中之一。
如來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鷲峰頂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這個只是用於小說《西遊記》中,這與佛教中的有所差別。)乃是老子出關化胡之時度化的通天道人大徒弟多寶道人。
「如來」這個名詞是從梵語(tathāgata)譯出來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實狀況,它又包含「如實」(Yathābhūtam)的意義。佛經對「如來」的解釋是:「乘真如之道而來」,又說「如實而來」。「如來」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是「佛陀」的異名。佛字是「佛陀」的簡稱,是Buddha的音譯(如果用今天的漢語音譯,應當是「布達」),佛陀的意義是「覺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給它加了三種涵義:①正覺(對一切法的性質相狀,無增無減地、如實地覺了);②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 銀幕形象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③圓覺或無上覺(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滿的境地)。 [編輯本段]來歷如來: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如」在佛經中稱真如,就是絕對真理,如來,是說佛是掌握著絕對真理來到世上說法以普渡眾生的聖者。如來佛祖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最高統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濟世修真正善的佛。實際上,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而釋迦牟尼佛是這個娑婆世界的教化者。
在稱呼上稱釋迦牟尼佛或稱釋迦牟尼如來,都是一樣的。但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就錯了,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