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編鍾是誰發明的
編鍾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和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版載和出土文權物,編鍾在商朝時已出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
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2. 編鍾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編鍾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和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內土文物,編鍾在容商朝時已出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
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3. 古代哪裡發明的編鍾
秦朝
4. 編鍾是誰發明,發聲的原理是什麼
在很多部有關於我國文化的電視節目當中都可以看到編鍾的身影,但是很多人對於編鍾的發明者以及發聲的原理都並不是特別明了,當然由於長時間編鍾的存在,也讓很多人都了解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樂器。編鍾根據自身體型的大小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當然在有人敲擊時,根據力道的不同也會發出完全不一樣的聲響,這樣的樂器在古代便是十分常見。
任何一個發明者都有著自己發明的理由,所以,無論是任何發明者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無論是樂器還是科技很多時候發明的最初原因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完全沉浸在自己想像中的生活,畢竟世界嘈雜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煩擾。
5. 邊鍾是在那個朝代發明的
應該是編鍾:
編鍾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鍾,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中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鍾,那時候 的編鍾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 9 枚一組的和 13 枚 一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鍾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6. 編鍾是啥時候發明的是誰
漢族古樂器,編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編鍾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鍾的鍾體小,音。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鍾。具體是誰發明的,這個還真有待研究!不過,肯定的是,咱中國人發明的!!
7. 編鍾的已知最早發明時間
葉家山墓地將編鍾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或將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台發現了1個鎛鍾和4個編鍾,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鍾,此次發現的編鍾屬於西周早期,預計有5至6個編鍾,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鍾,在當時屬於較高等級,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鍾比曾侯乙編鍾早500年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在3日的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或將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8. 編鍾和圓鍾是古代哪個時期發明的
編鍾是中國古代就有的,而圓鍾來自於佛教,所以從歷史角度來看,兩者不會產於同回一時代。
編鍾應該答最早源自於商周時期,總所周知曾侯乙編鍾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
而佛教真正傳到中國是東漢時期,所以可以肯定,在中國圓鍾比編鍾形成時間要晚。而圓鍾在設計方面也借鑒了一點編鍾,兩者互有不同。
9. 編鍾的特點及用途,還有來歷
編鍾的特點是形狀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用途是用來演奏。來歷是: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鍾,那時候的編鍾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鍾13枚,音樂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東方紅》。
1978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鍾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鍾之大,足以占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台。
曾侯乙墓編鍾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鎛鍾共65件組成。這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
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厘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厘米,全套編鍾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9)編鍾發明者擴展閱讀
葉家山墓地將編鍾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或將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台發現了1個鎛鍾和4個編鍾,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鍾,此次發現的編鍾屬於西周早期,有5至6個編鍾,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鍾。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鍾,比曾侯乙編鍾早500年。
曾侯乙編鍾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在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鍾,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10. 編鍾是誰發明
編鍾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和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載和版出土文物,編鍾在商朝時已出現,興權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
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