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建立在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專,幼兒思維發慌正處屬在直觀動作和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知識經驗欠缺。這就決定了幼兒只能進行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缺乏邏輯性的創造。小學生、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且辯證思維已初步形成,知識經驗漸趨豐富,因而已能作出一些有社會實用價值的發明,撰寫有創造性的科技論文和學作品等。但總體而言,與成人特別是與發明家、科學家相比,兒童的創造力仍然處於在較低水平。
B. 論述陶行知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啟示
第一,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培養發揮兒童的創造精神。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為兒童創造力的發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造的慾望,事業心以及意志、求知慾、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徵,因為創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於學習和思維,以利於發揮創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育才的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進不同的專業組。育才中學施教的原則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第二,善於組織集體生活,培養創造能力。1)採用民主集體制,培養學生的集體自治精神。推行集體的「五路探討」即「體驗、看書、求師、訪友、思考」。(2)在集體創造上學習創造。1941年6月,他提出開展「集體創造月」活動,進行四大創造活動即:創造健康之堡壘;創造藝術之環境;創造生產之園地;創造學問之氣候。這種注重集體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影響的教育觀念中已含有了許多諸如主體性教學、合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預見性。第三,培養學生的自動力,注重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探求。第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設疑辨難的能力。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疑難,並嚴格遵循如下幾個步驟:(1)要使學生對於一個問題處在疑難的地位;(2)要使他審查所遇見的究竟是什麼疑難;(3)要使他想辦法去解決,使他想出種種可以解決這疑難的方法;(4)要使他推測各種解決方法的效果;(5)要使他將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試用出去;(6)要使他審查試用的效果,究竟能否解決這個疑難;(7)要使他印證,使他看這試用的法子,是否屢試屢驗。對學前教育的啟示:要多與孩子接觸,在遇到問題時,先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教師自己適當引導並鼓勵孩子創新。通過一些活動,講小故事之類的,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鼓勵孩子多多提問。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具體看參考資料
C. 陶行知先生認為解放兒童的創造力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五個方面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其主要觀點是:
(1)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開拓版者
(權2)重視幼兒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具體包括五個方面: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此題需全面把握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
D. 陶行知認為應怎樣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並培養
1.解放兒童的頭腦。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解放思想,就是應改革一切束縛專兒童思想的觀念制度、措屬施及方法開拓思路,是兒童的創造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2.解放兒童的雙手。
3.解放兒童的嘴巴。
4.解放幼兒的眼睛。
5.解放兒童的空間 。
E. 評論陶行知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啟示。
(一)營造有利於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環境氛圍
教師、家庭、社會都有必要為兒童創造力培養創設一個和諧、民主、寬裕、自由的環境氛圍,鼓勵兒童大膽探索、大膽提問、大膽創新,從而使兒童的創造潛力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實際工作、生活中,要尊重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決定有關班級事情時,要鼓勵孩子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多給孩子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做到有耐心、多指導、多鼓勵;多給孩子任意發展的自由,不要過分強調課堂秩序和班級管理制度,應以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因「淘氣」而造成的紊亂,以足夠的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甚至荒誕、離奇的問題。
(二)啟發兒童開拓思路,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思考問題
在兒童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兒童努力擺脫一切束縛其思想的觀念、方法,開拓思路,養成多角度、多立場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例如,關於玻璃的用途,教師在讓孩子們列舉出玻璃的一般用途如做杯子、鏡子、窗子等之後,要引導他們想出一切可能的作用,如割繩子、布頭等,燒熔後還可製成各種玩具、裝飾品,等等,努力使他們多動腦筋、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其創造力。
(三)讓兒童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
要利用活動的機會,讓兒童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引導他們觀察沿途的車輛與行人,認識建築物、交通工具,觀察房前屋後的環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況,欣賞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鳥、蟲的特徵等,以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啟發其想像力,觸發其靈感,增強其探索精神,點燃其創造的火花。例如,教師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們參觀造船廠和碼頭之後,讓小朋友「畫船」。結果,有的小朋友友的畫面上不僅有輪船,還有太陽、漂浮的雲彩和飛翔的小鳥,有的還畫出了海盜船和國王的船,國王的船上有同王和美人魚在跳舞,甲板上還在放煙花!
(四)正確對待兒童的好奇、好問
好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探求未知、開啟智慧、認識世界的內部動力,是探索和創造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說:「兒童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兒童的發問千奇百怪,有時甚至離譜,這正是他們創造潛力的發揮。成人特別是教師應鼓勵、引導他們大膽提出各種問題,並給予耐心、正確的解答,或創造環境、條件,幫助他們自己動腦筋去尋找答案。
(五)培養兒童動手操作能力
陶行知指出:「手和腦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兒童的創造活動是在不斷的探索、嘗試、操作中完成的。他們的創新思維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嘗試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過一系列嘗試操作,他們的創新思維才能更加符合現實、更具有實際效果。兒童在一次次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其實質就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而且,兒童在動手操作、反復嘗試中獲得一些成功,會進一步激發其動手的熱情,使其創造潛力得以更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創造條件,為兒童提供動手操作的環境與物質材料。例如,在活動室設置各種區角,讓兒童玩積木、捏泥人,做小製作、搞小發明等,通過這些兒童感興趣的活動來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在操作過程中,要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空間、材料和選擇的機會,少一些紀律、要求和約束。
F. 結合陶行知關於創造力的培養的教育思想,談談當前幼兒園該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性
陶行知老先生有很多理念值得我們後輩去學習,而每一個理念都需要我們去細細體味,才能心領神會。陶行知先生在「因材施教」這一方面也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內涵。陶行知以種植松樹和牡丹所施肥料不同為例,形象而又生動地來說明對於不同的教育對象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覺得非常地正確。
我們幼兒園正在進行「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課題,從教學課堂到區角活動,總之一日活動中充滿了語言活動,讓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不過一個班機里的每一個小朋友他的口語發展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發展地較快,有的發展地較慢,如果活動的要求提得高了,能力弱的就達不到要求;如果提得底了能力強的就覺得太容易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利用到陶行知老先生的「因材施教」理論了。 看圖講述《小蝌蚪找媽媽》,我按照幼兒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進行分組。對能力強的學習一組,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啟發幼兒討論圖片中的情節,並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圖片中故事的內容,甚至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表演;而對能力相對弱的學習二組,教師採用觀察法、示範法,引導幼兒進行模仿,最終要求幼兒能觀察圖片較准確地講述出故事的大體情節。這個活動中,利用幼兒間能力的差異進行分組,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激發每個幼兒去思考、去創造,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每位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並有其獨特的個體發展模式和發展進程,我們要利用好陶行知老先生的理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幼兒的個性發展,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幼兒教育。
G.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和培養兒童創造力的六大解放是什麼
解放眼睛、解放雙手、解放頭腦、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
H. 1、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來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請問「五大解放」分別是什麼
總述:五大解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學生管理上首倡五大解放,很具有啟發意義。
內容: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束縛了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空間、時間
具體闡述:
①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敢想。
②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敢做。
③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敢問多問。
④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
⑤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有空閑時間去消化知識增長知識。
五大解放實質上就是給學生創造出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
望採納!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I. 陶行知先生認為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主要包括哪五個方面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其主要觀點是:
(1)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2)重視版幼權兒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具體包括五個方面: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此題需全面把握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
J. 如何引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