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用創造論的信用創造論的評價
總之,信用創造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最有影響的信用管理理論,為許多經濟學家理論體系的版形成具有積權極作用。該理論認為,先有貸款後有存款,並由此推出,銀行有無限的信用創造能力。信用能形成資本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們把信用完全等同於貨幣,把信用看成是與真實資本一樣的財富,宣傳信用創造真實資本,把信用對財富的索取權看作財富本身就是不對的,認為銀行有無限的信用創造能力,這種觀點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B. 貨幣為什麼有信用創造功能
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回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答★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創造是銀行的特殊職能,即銀行通過在其日常業務活動中發行銀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藉助於支票流通,銀行可以超出自有資本和吸收的資金總額而擴大信用時所發揮的一種職能。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C. 信用創造論的介紹
從十七世紀後期起,在歐洲國家信用已經相當發達,信用創造論發展於19世紀,盛行於20世紀,信用創造說的先驅者是18世紀的約翰·勞,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紀末的麥克魯德和20世紀初的熊彼特和哈恩等人。
D. 信用創造概念
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
在貨幣金融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紀的約翰.勞為先驅、以19世紀的麥克魯德、韓以及20世紀的熊彼特等人為代表的「信用創造學派」。在這一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約翰•勞說:「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與貨幣量的增加有同樣的效果,即它們同樣能產生財富、興盛商業。,「通過銀行所進行的信用創造,能在一年之內比從事十年貿易所增加的貨幣量多得多。所以,法國如欲富庶,實在有求助於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於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強,法國即將陷入貧弱的狀況。」「只要貨幣豐富,即能夠創造一國之繁榮;只要有信用設施(他主要指銀行等),即可以供應豐富之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能夠為法國產出大量的財富。」約翰•勞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貨幣就是財富——貨幣不必是金銀,而以土地、公債、股票等為保證所發行的紙幣為最好——紙幣是銀行的一種信用——銀行通過供給這種信用,就可提供豐富的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可以使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總之,信用即貨幣;貨幣即財富,即資本。
麥克魯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論》中指出:「人們以生產物與勞務和人交換,而換得貨幣,此貨幣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體,然而人們卻樂於用其生產物與勞務換取貨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換得貨幣以後,可在需要之時,憑以換取所需之物的緣故。所以,貨幣的本質不過是向他人要求生產物與勞務的權利或符號,從而實為一種信用」,「因此,金銀貨幣也可以正確地稱之為金屬信用。」麥克魯德認為信用與貨幣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信用的創造就是貨幣的增加,兩者可以統一於「通貨」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單一的價值,但是貨幣卻有多數的價值或者一般的價值,信用只是對某個人的要求權,但是貨幣卻是對一般商品的要求權;(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確定的價值(因為債務人死亡或者破產,信用就變得沒有價值了),而貨幣則有持久的價值。
韓被公認為信用創造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於1920年發表了《銀行信用之國民經濟的理論》,影響很大。他是這樣論述信用就是貨幣的: 「為了支付的目的,從一人轉讓給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劃條,就法律的觀點來看,自然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但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只要它需要兌換成本位貨幣而完成了貨幣的功能,則它就不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而實是貨幣本身。」「向銀行兌取貨幣的憑證,只要它確實可靠,為任何人所願意接受,則它就被當作貨幣而流通了。」韓的理論重點在於闡明了信用能夠形成資本。他認為信用愈擴,利率愈低,資本商品的生產就愈多,從而資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縮,利率愈高,資本商品的生產即愈少,從而資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題就是:「資本形成不是儲蓄的結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結果。」「假如說需求對生產是第一性的,那麼信用提供對資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沒有信用提供則任何資本商品都不能夠生產,因而資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給之能引起資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產一樣」。
E. 哪位高手請告訴我一下,擁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銀行是商業銀行還是中央銀行謝謝啦
每家銀行發行信用卡,目的就是支付更流暢,爭取更多的賬戶數.這就是創造功能!個人信用是人民銀行管理的.
F. 信用創造的基本理論
信用創造論認為:信用創造資本,信用就是貨幣。貨幣是一種交換手段,因此,凡是有交換手段職能的物品都是貨幣。信用既然被用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那麼,信用就是貨幣。信用就是財富。因為貨幣就是財富,信用就是貨幣,故信用就是財富。信用創造資本。信用就是生產資本,通過這種生產資本的擴張即信用量的增加與擴展可以創造社會財富,繁榮商業,使國民經濟具有更大的活力。銀行具有無限創造信用的能力。
約翰·勞認為,國家擁有的貨幣多,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多,就能增加國民財富。他相信貨幣具有積極的力量,信用擴大,貨幣增加,就能促使工商業發展。英國銀行家亨利·桑頓(Henry Thomton)認為「商品的價格決定於商品的供求比例和通貨的供求比例,商品增多對銀行券的需求擴大,銀行券增多對商品的需求擴大,所以當銀行券增多而商品對銀行券的需求未擴大時,就必然使物價隨之上漲。物價上漲,工資缺乏彈性,一方面刺激生產,另一方面制約消費,從而造成作為資本的商品增多」。
麥克魯德認為,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和信用都是財富,信用是生產資本,能帶來利潤,銀行是信用的創造者,因而也是資本的創造者,銀行所能創造的資本決定於它的存款准備率。
信用創造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最有勢力、最有影響的信用理論,為以後許多經濟學家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G.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是不是無限制的運用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理論
不是。
商業銀行並不能無限制地創造信用,更不能憑空創造信用,它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約:
①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要以原始存款為基礎;
②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要受中央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漏損率的制約,創造能力與其成反比;
③創造信用的條件,是要有貸款需求,如果沒有足夠的貸款需求,存款貸不出去,就談不上創造。因此,對商業銀行來說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7)信貸創造理論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職能
(1)商業銀行的信用中介職能。
是商業銀行最基本的職能,也是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信用中介職能的實質是通過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資金集中到銀行,再通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把它投向社會經濟各部門。
(2)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職能。
商業銀行在存款的基礎上,為客戶兌付現款等,成為工商業團體和個人的貨幣保管者、出納和支付代理人。支付中介職能的發揮,大大減少了現金的使用,節約了社會流通費用,加速了結算過程和貨幣資金周轉,促進了經濟發展。
(3)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職能。
這是在信用中介與支付中介的職能基礎之上產生的。商業銀行利用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在支票流通和轉賬結算的基礎上,貸款又轉化為派生存款,在這種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現的情況下,最終形成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H. 信用創造論的信用創造論概述
該理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學派關於商業銀行信用媒介論的觀點,認為銀行的功能在於為社會創造信用,銀行能夠通過存款進行貸款,且能用貸款的方式創造存款,銀行通過信用的創造能夠為社會創造新的資本,信用就是資本,信用能夠形成資本。銀行的本質在於創造信用。作為近代信用創造論的繼承者合代表人物馬克魯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論》一書中認為「銀行及銀行業者的本質是信用的創造和發行,所以銀行絕不是借貸貨幣的店鋪,而是信用的製造廠」。信用創造資本,信用就是貨幣,銀行具有無限創造信用的能力。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信用創造論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德國金融理論學者阿伯特.韓在1920年出版的《銀行信用之國民經濟理論》中,指出信用就是貨幣,從生產和分配的領域論述信用形成資本。
約翰·勞認為,國家擁有的貨幣多,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多,就能增加國民財富。他相信貨幣具有積極的力量,信用擴大,貨幣增加,就能促使工商業發展。英國銀行家亨利·桑頓(Henry Thomton)認為「商品的價格決定於商品的供求比例和通貨的供求比例,商品增多對銀行券的需求擴大,銀行券增多對商品的需求擴大,所以當銀行券增多而商品對銀行券的需求未擴大時,就必然使物價隨之上漲。物價上漲,工資缺乏彈性,一方面刺激生產,另一方面制約消費,從而造成作為資本的商品增多」。
熊波特認為是科學技術進步,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引起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從而產生對銀行信用的需求。他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專門分析信用與資本形成過程,其信用創造論置於他的「創新理論」中。即通過信用擴張創造資本,實現創新。此外,他還把信用擴張與經濟周期理論聯系在一起,也是他的先見之明。
I. 信用增進的理論依據
在貨幣金融學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麥克魯德認為信用與貨幣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信用的創造就是貨幣的增加,兩者可以統一於「通貨」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單一的價值,但是貨幣卻有多數的價值或者一般的價值,信用只是對某個人的要求權,但是貨幣卻是對一般商品的要求權;(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確定的價值(因為債務人死亡或者破產,信用就變得沒有價值了),而貨幣則有持久的價值。
按受信對象的分類標准,信用的基本形式包含政府信用(又稱公共信用)、企業信用和消費者個人信用,消費者個人信用又包含零售信用和現金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