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利名稱的來歷
伊利的Logo是由一個藍色月牙和綠色月牙組成的,代表藍天和綠地,也是產品天然純正和清真企業的象徵,「伊利」有著兩層含義:伊利集團在1993年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改組而成,生產的都是清真特色的產品,代表伊斯蘭人民的利益。
此外,「伊」在古漢語中又是你、我、他、大家的意思,「伊利」又被引申為大家的利益。伊利集團就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發展的。
(1)伊利創造史擴展閱讀
發展概要
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上世紀50年代,僅95戶養牛專業戶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成為今天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六十餘年頗具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不僅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還開創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伊利又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
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業排名」中,伊利蟬聯全球乳業10強,繼2014年後,再次成為全球乳業第一陣營中的亞洲乳企。2018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凈利潤64.52億元。與業績的持續增長相對應的是,伊利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幾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業第一。
2018年7月26日,在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乳業20強」中,伊利集團繼續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19-20],體現了企業在亞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綜合領先優勢。
『貳』 伊利發展歷程有誰知道的呢
伊利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從上世紀50年代90多家養牛戶所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近五十年來具有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已經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並且還開創引領了中國乳業黃金十年,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
『叄』 伊利的 創始人 是 誰
鄭俊懷。
鄭俊懷(1950年9月——),男,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現任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有中國「乳業教父」之稱。原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俊懷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和伊利公司任職的20多年中,率先在企業內部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在分配、人事、勞動用工制度方面大膽進行改革,使一個頻臨倒閉的手工作坊式小廠發展成年利潤達百萬元的中型企業。
1993年組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業集團。與股份制改組前相比,凈資產總額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3)伊利創造史擴展閱讀:
一、伊利創造的上市奇跡
鄭俊懷把目光放到了全中國,1994年伊利建立自己的冰淇淋項目,進軍全國冷飲市場,很快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飲生產企業,年利潤達500多萬元。
憑借這樣強大的發展勢頭,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3.55億元,3年後就增長到11億元。這是中國第一個上市的乳品企業。隨後伊利股價一直保持遙遙領先。
二、獨董風波引發猜測
當時伊利股份一直勢頭良好,年年派送現金,投資者信心十足,鄭俊懷開始找操盤手坐莊。8年以後有人算了筆賬,說伊利莊家賺了數億元。但是這筆錢不會作為贏利進入公司。
2003年7月,金信信託代人以每股10元的低價,收購了2800萬伊利股份的國家股,成為伊利的第一大股東。這個背後收購者成為伊利的控制人,大家紛紛猜測,這個人就是鄭俊懷。
2004年6月,獨董俞伯偉和王瑾要對公司專項審計,但被鄭俊懷馬上罷免,風波驟起。
三、事發,入獄
2004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調查伊利。2004年12月,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批捕鄭俊懷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據說,鄭俊懷涉及兩筆款項挪用嫌疑及國債去向。
『肆』 伊利集團哪年創建
伊利集團
多年來,伊利集團致力於打造中國一流的民族品牌,為社會奉獻優質食品,努力拚搏,不斷樹立和挑戰行業的最高標准。因為伊利集團深深知道,作為一個企業,尤其是食品行業的領導企業,「安全」、「健康」是第一要素,而伊利集團著力推進的「健康中國」計劃,首先就是從產品開始。
好奶來自好牛、好牛來自好草。對於乳品企業而言,誰真正擁有了好的奶源,誰就可能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牛奶,誰就會擁有中國乳業的未來。伊利集團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覆蓋東北、西北、華北等全國各地的大片區域,優質牧場近200個,可控良種奶牛超過200萬頭。2005年,伊利又由北向南挺進,與自有牧場在全國領先的長富達成了獨家合作,順利控制了長富現有的34個優質牧場和3.5萬頭良種奶牛,奠定了其它企業無法撼動的奶源霸主地位。
優質的產品,不光要有優質的奶源,更要有一流的管理體系、技術裝備和頂級的研發體系。伊利集團在乳品行業內首次引入醫葯行業的GSP標准,並逐漸推廣開來,同樣地,伊利集團也率先在業內通過ISO14001、HACCP等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7月,伊利花園式的新工業園投產,這個園區目前是亞洲產能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基地。同時,伊利還擁有中國唯一的乳業研究院,中國唯一的乳業專利信息平台。
一流的管理體系、技術裝備和頂級的研發體系為伊利生產「安全」、「健康」的優質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伊利LGG酸牛奶,含有全世界最優異的益生菌LGG,是酸牛奶中的最好的產品。經過美國專家30年臨床試驗研究,LGG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深度調理腸胃機能有特殊的效果,中國內地企業只有伊利集團擁有獨家使用權。不久的將來,LGG還將大規模應用到伊利奶粉、冷飲等產品上。由於伊利集團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獨家乳品贊助商,伊利金典純牛奶和LGG酸奶也將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運動員們的食譜上。
金典純牛奶更是首次公開亮相,含有豐富的乳蛋白,超過國家標准18.6%,其蘊涵的營養價值是純牛奶中冠軍,是奧運典藏產品。伊利金典純牛奶、LGG酸牛奶剛一面試,就服務於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贏得了博鰲亞洲論壇政要、企業明星的高度贊譽。
2006年,伊利集團將一流的管理體系、技術裝備、頂級的研發體系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整合在一起,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營養價值全線升級。以此為平台,伊利將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和特點,生產出一批高附加值產品,同時還將根據新的市場預測研發和儲備一批未來型產品。
健康中國,以社會責任為己任
作為行業內唯一一家中國最佳企業公民,伊利集團承擔的社會責任因「健康中國」的提出變得更加清晰。其實,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伊利集團一直走在整個行業的前列:2005年伊利集團在行業內不僅實現了規模第一、收入第一,更重要的是,伊利集團全年納稅9億元,納稅額比第二名高出數倍,為國家和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伊利集團累計投入三億多元用於輔助困難大學生、扶持社會貧困群體、防治非典、幫助東南亞海嘯災區等各項公益事業;今後幾年全力支持、宣傳奧運,已經成為伊利集團的頭等大事……。
事實上,伊利集團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完美結合,已經贏得了各方好評。不久前,在伊利集團聯合中國十多家著名企業參與的3·15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環境論壇上,中國消費者協會的領導表示,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根本使命,作為一個龍頭企業,伊利集團能夠認真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堪稱中國企業的楷模,為其它企業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伊利集團的社會責任,也因為融入了「健康中國」計劃而顯得更加豐滿。2006年4月,伊利集團還將和團中央共同發起「中國青少年發展伊利夢想基金」,該基金將幫助中國青少年實現他們健康發展的夢想。
除此之外,伊利集團還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乳品龍頭企業的伊利集團,通過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全面提升奶農的素質,向科學技術要生產力,帶領數百萬奶農踏上了致富路。伊利集團「健康中國」計劃的推出,將更好的為奶農的致富夢想「創造可能」。
伊利集團很早就清楚的認識到,農牧業產品只有大規模地進入市場才能獲得較高的回報率,也才能夠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所以龍頭企業的發展正是解決小農戶進入大市場的一個關鍵。於是,伊利集團不斷對經營模式進行創新,實現了從個體散養到「公司+農戶」,到「公司+牧場小區+奶戶」,再到「公司+規范化牧場園區」模式的提升。許多奶農因為與伊利集團的合作,生活越來越富足。2006年度,伊利集團對奶源基地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並提出建立由奶牛養殖戶、政府職能部門、奶站經營者等組成奶牛合作社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將進一步打通奶戶與企業之間的渠道,保證高品質奶源的穩定供應。從此,將有更多的奶農搭乘伊利奶源基地建設快車,走向共同富裕。
「乳品企業謀劃未來發展,打造長青基業,就要從奶源基地建設抓起,就要改變家庭飼養奶牛的模式,讓奶牛飼養走出庭院,『入園』、『進社』,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內容的一部分。」中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說:「伊利的經驗,非常值得同行們借鑒。」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指出:「伊利集團是社會力量的一部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伊利集團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伊利集團『健康中國』活動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為了解決農民養牛資金困難的問題,伊利集團為農戶累計發放奶款100多億元,以滾動的方式累計向農戶發放購牛款近20億元;伊利集團一次性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防疫工作補貼和疫病防治;設立了1000多萬元的風險基金,……伊利集團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伊利集團的帶動下,富裕起來的奶農紛紛退耕還草,僅呼和浩特市附近的一個村,退耕還草的土地就達5000畝。奶農們不僅改變了以往單靠種植農作物為生的生存方式,還走上了『種草—養牛—賣奶』、『養牛—牛糞還原土地—種草』的良性循環之路 。」
『伍』 伊利的創始人的創業經歷
1983年,鄭俊懷被調到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當時這還是個日產量僅10噸的小型乳品企業。鄭俊懷在這里開始了他和的故事。 鄭俊進行過多次改制,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品集團,凈資產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股份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並在此後連續多年入選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並位列上交所樣本股。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2億元,乳製品銷售額位列全國第一,企業凈利潤近兩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主營收入和凈利潤68億元和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和26%,每股收益達到0.53元。鄭俊懷雄心勃勃地表達了要在2010年進入全球乳品20強的目標。MBO的險途如果追溯1996年以來的股份歷史,年年現金分紅的股份堪稱少有的績優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眾多上市公司中,股份同樣稱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發生過不屬於違規的炒作自己股票行為後,基本上沒有暴露任何違規違法事實。2004年是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億港元,雙方強弱易位;接著鬧出「獨董」事件;在這一系列風波之後,鄭俊懷涉嫌挪用巨額公款進行MBO的丑聞漸漸浮出水面。通過高薪酬和高派現來籌集MBO資金並不乏先例。2004年1月3日,宇通客車(600066)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宇通集團的所有者鄭州市國資局將所持宇通集團100%的股份轉讓給上海宇通,而上海宇通實質是宇通客車管理者和員工為MBO而專門成立的一家公司,至此,宇通客車的MBO大功告成。股份的管理者們也深諳此道。2004年,股份以171萬元超過宇通客車高居上市公司高管總薪酬排行榜第三位。在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積累MBO彈葯的同時,股份也拾起了高派現的法寶。2001、2002、2003年度公司分配方案分別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6元、2元和3.3元。這給MBO帶來的益處是雙重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層控制的機構股東分享上市公司高派現帶來的真金白銀;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凈資產,從而為以後以低價格切入創造條件。2002年,曾經成功增發股票募得8億元巨資,然而鄭俊懷卻用此錢熱炒國債。2003年,的資產負債率由2002年增資擴股後的34.6%一路攀升至45%。當然,如果股份購買國債的收益大於從銀行貸款利率的話,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真實情況是,2003年年報披露,公司在國債市場上因賬面浮虧,計提了112萬余元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更為蹊蹺的是,股份不但沒有在債市因加息預期而繼續看淡的情況下果斷止損,收回投資,而是變本加厲地通過更加隱秘的方式繼續委託投資國債: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到,鄭俊懷和其他伊利高管是否控制著另外的代表他們個人利益的反向操作賬戶(即對敲賬戶)。人們有權利懷疑,鄭俊懷不是沒有止損,而是利用股民的錢為其反向操作的個人賬戶止損。同時,鄭俊懷打造了三條隱性MBO通道:其一是華世商貿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啟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鄭俊懷本人。截止2004年6月30日,華世商貿持有境內法人股2.16%,為第四大股東;而內蒙古啟元持有境內法人股比例為4.38%,為第二大股東。MBO的第三條通道是金信信託。2003年7月,呼市財政局將手中所持14.33%的國有股份賣給了名不見經傳的金信信託,後者一躍成為股份第一大股東。業內分析由於金信信託成為第一大股東後「股份什麼變化也沒有」且大股東「不派一名董事、監事,不提名一個管理層」,顯然「金信信託不過是鄭俊懷曲線MBO的過橋工具」。通過這三種途徑,以鄭俊懷為核心的數位高管擁有了股份20.87%的法人股股權。形具神散鄭俊懷的倒下有多種原因,但有一點是問題的關鍵。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以來,雖歷經多年市場錘煉,但作為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在該公司卻一直是「形具而神散」。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各組成部門權責分明,相互制衡,構成穩定的公司管理經營結構。這些法人治理結構要件在伊利都有,但遺憾的是卻沒有發揮出應有功能。鄭俊懷在公司既是董事長,又是黨委書記,又是首席執行官,管理、人事、經營一肩挑,高度的個人集權,使法人治理的權力制衡難以實現。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利於對公司進行內外部監督,增強企業透明度。國外有稱上市公司為「玻璃房子」之說,意思即公司的經營、業績要對社會大眾充分公開,為廣大股民作出投資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條件,同時接受監督。然而鄭俊懷等涉嫌挪用1500多萬元的行為早在2000年就已發生,但直到2004年才被發現,說明了公司信息的不透明,歸根到底還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具而神散」。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金融監管的缺位也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第四大股東華世商貿的四位主要股東均為鄭俊懷等高管的親屬,如此重要的關聯信息卻一直不為人知。近段時間來,關於MBO、變相MBO等經濟學術語充斥於事件的報道中。MBO即企業管理層收購,是一種特殊的股權轉讓方式,管理者通過收購股權成為企業所有者,其工作積極性會得到激勵提高。在國企改制中,MBO一度很熱。被媒體熱炒的伊利涉嫌MBO行為,即公司於2002年投資3億元購買國債,直到2003年年底,公司尚持有國債2.91億元。在此期間,2003年7月,總部設在浙江金華的金信信託公司以2.8億元總價,從呼市財政局手中將伊利所有國有股購得,成為第一大股東。上述兩筆交易恰好吻合,而國債可以在市場隨時折價回購變現為資金,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導致人們懷疑高管們在搞變相MBO,即拿公司的錢為自己買公司股權。「成績和榮譽只屬於過去。」懸掛在集團總部二樓的大標語引人注目,但願風波帶來的陣痛也會很快成為集團的「過去」。董事會全面改組現有領導班子,原呼市國資局局長李雲卿全面負責鄭俊懷負責的事務,總裁負責全面生產經營。經歷了96個小時沉默後,集團股份公司(600887)終於開口說話。21日中午,集團首次正面對外證實包括鄭俊懷在內的5名高管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並將於今日(22日)發布確認公告,圍繞的謎團似乎正在被逐漸解開。
『陸』 伊利股份的前身是什麼
1956年——伊利雛形形成 呼和浩特回民區成立養牛合作小組,到1958年,改名為「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擁有1160頭奶牛,日產牛奶700公斤,職工人數117名。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70年——奶牛場改名為「呼市國營紅旗奶牛場」。
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改制 1993年2月,由21家發起人發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內部職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伊利集團,並於1993年6月14日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柒』 伊利牛奶的創始人是誰全體流程是什麼
內蒙古伊利集團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總部坐落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金川開發區。鄭俊懷執掌伊利22年,從一個小廠發展成龐大的乳品企業。
『捌』 有誰知道伊利股份的發展歷程
呼和浩特回民區成立養牛合作小組。1958年改名為「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擁有1160頭奶牛,日產牛奶700公斤,職工人數117名。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93年2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改制。改制由21家發起人發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內部職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伊利集團,並於1993年6月14日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7年2月,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3年伊利金典有機奶全程可追溯系統正式上線,成為中國首個真正實現產品全程可追溯的乳品品牌。
2016年7月25日,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6年度「全球乳業20強」中,伊利的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8強。這一名次是中國乳製品企業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乳企迄今的最高排名。
2018年12月,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民營企業。
2019年3月18日,伊利集團收購紐西蘭威士蘭乳業100%股權。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團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創亞洲乳企最好成績。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一 家符合奧運會標准,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 。2017年8月30日,伊利集團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唯一乳製品合作夥伴。
據2018年伊利企業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同期增長16.89%;營收較上年實現百億級增長(增長高達115億元),創歷年來最大增幅;凈利潤64.52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期增長10.32%,創亞洲乳業新高,其中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4.33%,持續穩居全球乳業第一。
『玖』 伊利公司的歷史由來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集團或伊利)創始於1993年,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乳製品企業,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會標准,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也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會標准,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
2017年8月30日,伊利集團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唯一乳製品合作夥伴,伊利成為中國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
(9)伊利創造史擴展閱讀
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從上個世紀50年代僅95戶養牛專業戶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成為今天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六十餘年頗具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不僅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還開創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
伊利又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業排名」中,伊利蟬聯全球乳業10強,繼2014年後,再次成為全球乳業第一陣營中的亞洲乳企。
2017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凈利潤64.52億元。與業績的持續增長相對應的是,伊利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幾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業第一。
2018年7月26日,在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乳業20強」中,伊利集團繼續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體現了企業在亞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綜合領先優勢。
伊利運用大數據、深度洞察消費者需求;集聚整合了全球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將市場需求與科研成果相結合;發布了中國首個「母嬰生態圈」戰略,用互聯網思維與消費者實現連接。
伊利是國家工信部頒布的首批「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伊利很早就運用互聯網思維,在企業生產、質量、渠道、營銷等各個領域全面藉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互聯網+」。
『拾』 簡述伊利集團的發展史
是從一個街道小廠逐步發展到一個上市公司,擁有原奶,冷飲,奶粉,酸奶,液奶五大事業部,年銷售額達200多億元,不僅為內蒙當地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成為我國食品品牌的佼佼者,
集團原董事長鄭俊懷領導和見證了伊利的成長,功不可沒,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的潘剛能夠經得起摔打,披荊斬棘帶領伊利走上最高領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