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保暖馬桶蓋是誰發明

保暖馬桶蓋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11-19 12:26:25

❶ 馬桶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發明

一、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回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答但對於馬桶最先做了詳細文字記載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辭源》中對其解釋為「木製的馬桶」。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這是關於馬桶最早的文字記載。
二、馬桶的演化史:
1、1778年,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採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U形彎管等。
2、19世紀,英國政府制定法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當的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開始大幅改善。
3、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開始進入現代化時期。
4、1885年,托馬斯·土威福在英國取得第一個全陶瓷馬桶的專利,其後每年都有數十項改善的專利授出。1914年由英國人在唐山開的啟新陶瓷廠(唐山陶瓷廠的前身)製造出中國第一件陶瓷馬桶。
5、19世紀六十年代抽水馬桶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❷ 馬桶(坐的)是誰發明的

內1596年,容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

1778年,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採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U形彎管等。

19世紀,英國政府制定法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當的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開始大幅改善。

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開始進入現代化時期。

1885年,托馬斯·土威福在英國取得第一個全陶瓷馬桶的專利,其後每年都有數十項改善的專利授出。

1914年由英國人在唐山開的啟新陶瓷廠(唐山陶瓷廠的前身)製造出中國第一件陶瓷馬桶。

19世紀六十年代抽水馬桶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80年代初在北京夠點檔次的賓館里才見得到,但現 在連北京的廁所里都用上了它。

❸ 誰發明了馬桶蓋

發明馬桶的人

❹ 水沖式馬桶蓋幾幾年有的

水沖式馬桶蓋1595年有的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水沖式公廁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包含座便及蹲便),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抱怨她的里士滿宮殿里未倒空的便器惡臭難聞。1595年,她的侍臣約翰·哈靈頓爵士前來解難。他在義大利旅行期間聽說了一項令人神往的發明,即一種用水沖掉污物的廁所。哈靈頓的抽水馬桶終於在里士滿宮殿里安裝起來了。

哈靈頓對於他就抽水馬桶出了一本書的主意很感興趣。但抽水馬桶在沒有任何排污的主管道,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什麼錢來支付管道裝設費用時,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切實際的。大多數人仍然清理倒空便器,或者讓"夜間掏糞人"打掃污物,一切依然照舊。

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在18世紀後期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他採用了一些構件,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保證污水管的臭味不會讓使用者聯到的U形彎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這種抽水馬桶的專利權

❺ 美國人發明的智能馬桶蓋,為什麼在日本發揚光大

智能馬桶蓋其實主要針對的是老年人
而日本是個老齡化大國
同時日本又有接近變態的廁所文化

❻ 馬桶是誰發明的

俗語雲:「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這可不是到了什麼飯館,只因內急找個方便之所罷了。
今天提筆寫的題目是馬桶,題目怪內容更怪。大家不要以為「馬桶」這個詞是個舶來品,實際上馬桶是地地道道,本鄉本土的中國製造。 打有蚊子那年開始,我們老祖宗方便的地方就是平地,後來演化為坑,再後來出現馬桶,蚊子也是打那一年跟定了人類,當人們露出香臀之時,蚊子就開始聚餐。
要說馬桶的歷史,這得從漢朝說起,《西京雜記》上說,漢朝宮廷用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後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這也是馬桶的前身。如按此說,據說這種「虎子」也是受高祖劉邦以儒生之冠當溺器而受到啟發才發明出來的。關於「虎子」的發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也與皇帝有關。相傳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卧虎,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裡面,表示對猛虎的蔑視,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來。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龍庭時,只因他們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後俗稱「馬桶」和「尿盆」。這中間還有一個笑話,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四川,將後蜀皇宮里的器物全運回汴京,發現其中有一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歡喜得不得了,差點兒用來盛酒喝。稍後把蜀主盂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獻身,花蕊夫人一見這玩意兒被大宋天子供在幾案上,忙說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驚得趙匡胤怪叫:「使用這種尿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馬上將這寶貝擊碎。
對於馬桶最先做了詳細文字記載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辭源》中對其解釋為「木製的馬桶」。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
到了清朝,宮廷馬桶的製做更加講究,多用銀或錫製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內盛有香碳灰.以便掩蓋「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雖不及孟昶,但舒適和衛生水平則提高多了。袁大總統也對中國傳統式的馬桶偏愛有加,其任時所住的居仁堂內安裝有抽水馬桶.可是他嫌「那個味兒不好」,堅持使用定做的木製馬桶。
由上得知,中國式馬桶雖然經歷了千餘年的使用和演變,其外形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基本上還是保持著盆形和桶形的外觀,也許是考慮使用上的方便罷。這種單一式的馬桶使用時間之久也創下了記錄,以至現如今在江淮一帶、蘇滬杭地區仍有使用,數目應以百萬計,當地政府甚至拿馬桶改造做為政績和民心工程來抓。來看《江南時報》 (2004年09月21日 第九版)的題目:「亂刷馬桶者罰款 蘇州兩萬只馬桶要「壽終正寢」。文中提到涮馬桶的危害:「由於蘇州古城區部分老街坊尚無衛生設施,所以許多市民仍然在使用馬桶,一些居民也就把在河裡刷馬桶看成理所應當。然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在河道保護范圍內洗刷馬桶、痰盂等一些污染水體的器具,對水體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確與文化旅遊古城的身份不符。文中還對當地居民涮馬桶做了描述:「倒馬桶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自己倒。沈阿姨就一直堅持自己倒。昨日午後,沈阿姨蹲在河埠頭刷起自家的紅漆馬桶,那馬桶煞是精緻,桶身上有雕花,桶蓋上有鏤刻,一件很古樸的藝術品。沈阿姨也如同擺弄藝術品一般細細地刷」。
看來在衣、食、住、行之外,大開方便之門也是非常的重要啊。
既然有人用馬桶,就得有人收拾穢物,於是便誕生了一夥糞頭軍,糞頭軍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古代文獻上卻有記載:《杭州坊巷錄》中馬子弄一節提到,東出建國南路,上板兒巷西,斷河頭東,《夢梁錄》巷十三:「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去,謂之『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勝而後已。」馬子弄實為馬子鋪集市。民國時期,斷河頭為糞船麋集之地,當時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糞行),壟斷糞汁,斷河頭亦有一家。 東天註:歷害!倒糞的伙記也搞得和黑社會亞賽,還佔山頭,圈地盤兒。
清朝末年,民國時期,糞行亦有變化,19世紀上海剛剛開埠時,上海市面還沒有繁榮起來,人口少,土地多,所以糞便出路並不成問題。浦東、吳淞一帶近郊的農民用小船把糞便運回去肥田。到了20世紀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當局均感到了糞便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置辦糞車,出錢僱工來做清糞工作。接著,南市、虹口等地區也照樣實行了。有些商人見到有利可圖,就定製糞車,出租給糞夫去倒糞,由此出現了一批糞車主,他們爭著搶地盤,競爭劇烈。也有的糞夫私自將糞賣給農民。租界當局和國民黨市政府衛生局為了便於管理,用承包的辦法來清運糞便。有的糞車主就走門路,向租界當局和國民黨市政府衛生局分別承包糞便的收集、糞碼頭的設施、糞便的買賣,從而發了大財,成為「糞大王」。其中,歷史最久、勢力最大的「糞大王」要算馬鴻記,他是法租界最早的承包人。他手下的糞車最多時有600輛。後來在虹口、閘北、法華鎮地區產生另一個「糞大王」,名叫王榮康,擁有500多輛糞車。
「糞大王」的財源主要靠出租糞車和出租糞碼頭。當年上海有糞車1900輛,馬、王兩家就佔了一半左右。糞碼頭出租給包糞人使用。當年上海有糞碼頭22個,有10個在蘇州河沿岸,其餘分布在曹家渡、南市、打浦橋、石灰港、十六鋪等地。糞碼頭的建築很簡單,水門汀的石駁岸,靠河邊有一個洞,下置一鐵管,彎向水面上,糞船靠岸邊來「接貨」。每天早晨,一輛輛糞車分別到各糞碼頭去「卸貨」。糞碼頭上糞水橫流,臭氣熏天,四周居民深受其害。
糞夫的正名叫「清潔夫」,綽號叫「倒老爺」。他們大多原來的農民,因為農村經濟破產,或為災荒所迫,跑到上海來做這個行當。當年上海糞夫有4000人左右。他們按照出身的地區,分成幾幫:蘇北幫人數最多,佔十分之七,又分高(郵)寶(應)幫、揚(州)泰(興)幫、通(州)海(門)幫和鹽(城)阜(寧)幫等;蘇州幫約佔十分之二;江南幫主要是常州、江陰一帶的農民,約佔十分之一。
糞夫倒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條馬路每條弄堂都有固定的糞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馬桶,相互間就會打得頭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惡霸看到這個三百六十行外的行業大有油水,於是施展「地頭蛇」的威勢,分別控制每個地段,糞夫必須向他「孝敬」;如果不識相,他就打翻糞車,把糞夫的頭撳在糞便里。糞夫們沒有辦法,只好向他們的「老頭子」去「登記」、「完捐」,請求「保護」。
糞夫全靠住戶的倒馬桶費來維持生活。倒馬桶是一種累活、臟活,一輛糞車滿載有400斤重,各人爭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戰前,每隻馬桶收3分到5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致使物價高漲。糞夫們看到各業工人都在舉行總罷工,爭取漲工資,他們也曾經醞釀「總罷倒」,以達到提高倒馬桶費的目的,但被清潔業職業工會制止。於是糞夫們就把倒馬桶費自動提高。1946年2月份每隻馬桶收費500元,3月份為1000元,4月份為2000元,到了端陽節為4000元。普通市民怨聲四起,於是衛生局出面干涉,規定每隻馬桶收費1000元,不得額外需索。後因物價飛漲,清潔業職業工會規定每隻馬桶收費2000元。不過糞夫的生活還是相當苦的,有記者曾訪問過一位60歲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爺」,不僅兒子繼承了這個行業,16歲的孫子也在拖著糞車練習。一輛糞車三代人,他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糞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著糞車挨家逐戶去倒馬桶,當各業職工上工的時候,糞夫們已經回家又人夢鄉了。糞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大都沒有文化,有了錢就泡茶館、酗酒、賭博,沒有正當的休閑,一年到頭生活在沒有陽光的角落裡。
新中國成立後,糞夫正式成為自食其力的工人階級,並入環衛部門,改稱為「清潔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綠色使者,同時也造就出了時傳祥這樣的全國勞動模範。
回過頭來在看看西方社會, 從19世紀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後,歐洲許多家庭開始安裝抽水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裝得起。在巴黎和西班牙有些樓房中一層才有一個廁所。在幾百年的時間里,人們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過窗子直接潑到大街上(東天:好象還沒有中國人文明)。後來一些富人家修建了與卧室相連的衛生間,並把糞便排放到地溝或化糞池中,而在公共居住區內,則修建了公共廁所。發明排放式衛生潔具的先驅是英國人哈林頓。他在1597年研製出一種活塞式馬桶,並且安裝在伊麗莎白女王在里士滿的宮殿里,從此,馬桶開始告別單調的「桶」的形式,演變為便池與注水器的結合體,並成為直到現在的馬桶基本形式。1775年,英國的鍾表師卡明斯又對哈林頓爵士的儲水器進行了改進,使儲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後,能自動關住閥門,還能讓水自動灌滿水箱。卡明斯為他發明的帶有蓄水池的馬桶申請了專利,1778年倫敦工匠布拉默把儲水器改設在便池上方,並在上面安裝了一個把手,用來控制儲水器的出水活門,還在便池上裝了蓋。18世紀後期,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他採用了一些部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彎管等。目前,我們使用的抽水馬桶大多應用這一原理。19世紀後期,歐洲的城鎮安裝了自來水管道和排污系統,這樣大多數人才真正使用上抽水馬桶。到了1855年,英國公共衛生部門要求所有住房都要安裝衛生潔具。到了1890年,衛生潔具才開始在全歐洲普及開來。
據考證,抽水馬桶傳入中國的時間應在清末民初,而且也只限於皇宮內院,達官貴府,因為這東西要和相應的排污系統配套才可用。
馬桶確實也造就了不少英雄,漢高祖劉邦曾借「如廁」之機尿遁,脫卻貫高之災;漢桓帝劉志以「如廁」舉事,誅滅梁冀謀朝。這都是使用馬桶的。還有涮馬桶的,世界旅館業大王康拉德·N·希爾頓早年打工時曾被安排涮馬桶,他並不氣餒,反而樹立了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並表現為他強烈的自驅力:「就算一輩子洗馬桶,也要做一個洗馬桶最出色的人」。這就是他成功的奧秘所在,正是這種理念使他幾十年來一直奮進在成功的路上,使他擁有了成功的人生,使他成為幸運的成功者、成功的幸運者。另一位洗馬桶的人也不遜色,這是日本的一位女士,據說她還是少女時,曾參加過涮馬桶訓練,這可是件既臟又累的活,按當時的要求,馬桶必須涮到其中的水可以喝下去為止,而她也正是這樣做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少女還是前日本運輸大臣的孫女,而現在,她是日本內閣最受矚目的,三十七歲的郵政大臣——野田聖子。
比較起來,東天倒是對馬桶的英文名稱更感興趣,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得出:馬桶的正拼應是: 「Closestool」,Stool可譯為大便、便桶,方便之後就蓋上,也符合貓蓋屎的衛生要求。還有幾種說法,一個是「the throne」,這是個英國俚語,「Throne」直譯過來就是帝王的寶座的意思,英國佬真會想像,坐在馬桶上就象坐上了皇帝寶座,有那麼美嗎?第二個是「the can」這是美國俚語,「CAN」的意思可以是罐頭、保險箱、監牢、警察局、浴室、廁所和屁股,坐馬桶就象坐監?這個有點不妥。第三個也是美國俚語「the pot」,POT的意思可以是夜壺、大麻葉和花盆,這倒貼切,想吸大麻當然不能在公共場所,廁所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德國,馬桶被稱作「Leistungsklo",直譯為「成就馬桶」,因為德國馬桶底部是平的,方便之後可以回頭欣賞一番傑作之後再沖掉,比較有成就感。
馬桶的發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類生活文明中的經典之作,在近幾十年更是不斷地推陳出新。隨著高新科技的應用,現代馬桶甚至可以檢測使用者的血壓、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這些檢測出來的數據還可以通過與馬桶相連的網路,直接傳送到醫護中心。台灣甚至還推出一種「行動馬桶」,它是基於台灣地區交通阻塞嚴重、駕乘人員經常憋尿的狀況應運而生的。這種「行動馬桶」是塑料做成的輕便馬桶座,使用時墊上一種除臭、不回滲的「舒暢袋」即可。
日本一家公司針對大城市中人們外出找不到廁所的情況,推出了一種可以從褲腿或褲腰外插入的紙尿袋,袋中含有化學物質,與尿發生反應後會立即濃縮成半干狀,即使倒置也不會流出來。此袋十分受歡迎,不少中老年人把它視為家中夜起方便的「安全器」。
此外,如果家裡經常來客人最好給客人准備一個非接觸式馬桶,以防止病菌接觸傳染。日本就有這種馬桶,人無需用手觸模,馬桶蓋在人到位後自動打開,並自動給馬桶墊鋪上一層干凈的衛生紙,既滿足了客人的需要,也給主人帶來了方便。
而在節水方面,馬桶也在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因為抽水馬桶的普及帶來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水資源的浪費。據統計,在我國,抽水馬桶每年要用掉144個中型自來水廠的產水量。新型的兩段式節水馬桶和電腦監控節水馬桶就很好地解決了水資源的浪費問題。兩段式節水馬桶分為3升、6升兩段式沖水,可根據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選擇出水量。這種節水馬桶可節省26%的用水,其排水量雖小,但所用的虹吸式沖水方式可沖洗徹底,並不影響馬桶的保潔功能。
電腦監控節水馬桶由於裝有微電子智能控制設備,其進水和出水均無噪音,每次沖刷僅用3升水,與目前普遍使用的馬桶每沖刷一次需要13升水相比,節水可達80%。
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價值最貴的馬桶是美國「奮進」號太空梭上裝備的太空馬桶,它的價值高達2340萬美元。這種馬桶可貯存處理更多的糞便,有獨立的尿液分離器,可將尿液和糞便分開處理。馬桶上有氣流導引裝置,解決了失重條件下人體排泄的困難。
不過隨著馬桶的普及,一些公共衛生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你使用過公共公用的馬桶也許會深有體會。有人曾嘲笑農民進城沒用過馬桶,蹲在馬桶上方便,實際上,城市裡的上班一族在寫字樓的公共衛生間里,蹲著用馬桶的也不是少數。上海新世界廣告交易中心從事保潔工作的潘女士說:「每天擦廁所時,都能看到馬桶圈上有腳印;更多的時候,幾乎每個馬桶圈上都有尿跡,顯然還有很多使用者欠著身子方便。」盡管她們每天幾次用「康潔」和消毒劑擦洗樓里的公共馬桶,但還是有很多使用者怕交叉感染而不厭其煩。這樣做不但有心理因素在做怪,現實的環境問題也不得不讓人們擔憂。
總之,我們看到了一項新科技、新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它給大家帶來的方便和好處,馬桶的功績是不可埋沒的,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的一部分,習慣的一部分,最後祝願我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精彩。

資料來源:http://homebbs.cq.soufun.com/cqzxlt~-1/11971551_11971551.htm

❼ 曾經熱銷一時的日本智能馬桶蓋為何涼涼了

這其實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智能馬桶,這樣的智能馬桶完全可以替代原來熱銷的日本智能。馬桶蓋原來的智能馬桶蓋可以說是非常的受歡迎,很多的人在去日本旅遊的時候,都會從日本買回來智能的馬桶蓋。

除此之外就是國產的智能馬桶慢慢的開始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近幾年智能馬桶的興起讓很多的人開始著迷於選購智能馬桶而很多國內品牌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創新,這樣的價格優勢以及創新優勢讓很多的人開始去放棄日本智能馬桶蓋。智能馬桶擁有著智能馬桶蓋無法達到的效果,智能馬桶蓋可以做到的,智能馬桶可以做到,但是智能馬桶蓋不能做到的智能馬桶還是可以做到。在作用之上就完全起到了替代的作用,所以說現在這樣的智能馬桶蓋才不受到歡迎。

❽ 馬桶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
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
1778年,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採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U形彎管等。
19世紀,英國政府制定法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當的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開始大幅改善。
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開始進入現代化時期。
1885年,托馬斯•土威福在英國取得第一個全陶瓷馬桶的專利,其後每年都有數十項改善的專利授出。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晨光初現,許多人就會揉著睡眼,拎著馬桶,依次走出家門,然後,就在一個公用的自來水龍頭前排起長隊。
20世紀六十年代抽水馬桶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80年代初在北京夠點檔次的賓館里才見得到,但現在連北京稍像點樣的收費廁所里都用上了它。

❾ 馬桶是誰發明的

我是在網上無意中搜出這篇關於馬桶的文章,有點長哈.不過,耐心看完後你就知道它的來歷了.寫得還是很有趣的. 俗語雲:「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這可不是到了什麼飯館,只因內急找個方便之所罷了。 今天提筆寫的題目是馬桶,題目怪內容更怪。大家不要以為「馬桶」這個詞是個舶來品,實際上馬桶是地地道道,本鄉本土的中國製造。 打有蚊子那年開始,我們老祖宗方便的地方就是平地,後來演化為坑,再後來出現馬桶,蚊子也是打那一年跟定了人類,當人們露出香臀之時,蚊子就開始聚餐。 要說馬桶的歷史,這得從漢朝說起,《西京雜記》上說,漢朝宮廷用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後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這也是馬桶的前身。如按此說,據說這種「虎子」也是受高祖劉邦以儒生之冠當溺器而受到啟發才發明出來的。關於「虎子」的發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也與皇帝有關。相傳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卧虎,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裡面,表示對猛虎的蔑視,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來。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龍庭時,只因他們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後俗稱「馬桶」和「尿盆」。這中間還有一個笑話,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四川,將後蜀皇宮里的器物全運回汴京,發現其中有一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歡喜得不得了,差點兒用來盛酒喝。稍後把蜀主盂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獻身,花蕊夫人一見這玩意兒被大宋天子供在幾案上,忙說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驚得趙匡胤怪叫:「使用這種尿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馬上將這寶貝擊碎。 對於馬桶最先做了詳細文字記載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辭源》中對其解釋為「木製的馬桶」。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 到了清朝,宮廷馬桶的製做更加講究,多用銀或錫製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內盛有香碳灰.以便掩蓋「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雖不及孟昶,但舒適和衛生水平則提高多了。袁大總統也對中國傳統式的馬桶偏愛有加,其任時所住的居仁堂內安裝有抽水馬桶.可是他嫌「那個味兒不好」,堅持使用定做的木製馬桶。 由上得知,中國式馬桶雖然經歷了千餘年的使用和演變,其外形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基本上還是保持著盆形和桶形的外觀,也許是考慮使用上的方便罷。這種單一式的馬桶使用時間之久也創下了記錄,以至現如今在江淮一帶、蘇滬杭地區仍有使用,數目應以百萬計,當地政府甚至拿馬桶改造做為政績和民心工程來抓。來看《江南時報》 (2004年09月21日 第九版)的題目:「亂刷馬桶者罰款 蘇州兩萬只馬桶要「壽終正寢」。文中提到涮馬桶的危害:「由於蘇州古城區部分老街坊尚無衛生設施,所以許多市民仍然在使用馬桶,一些居民也就把在河裡刷馬桶看成理所應當。然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在河道保護范圍內洗刷馬桶、痰盂等一些污染水體的器具,對水體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確與文化旅遊古城的身份不符。文中還對當地居民涮馬桶做了描述:「倒馬桶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自己倒。沈阿姨就一直堅持自己倒。昨日午後,沈阿姨蹲在河埠頭刷起自家的紅漆馬桶,那馬桶煞是精緻,桶身上有雕花,桶蓋上有鏤刻,一件很古樸的藝術品。沈阿姨也如同擺弄藝術品一般細細地刷」。 看來在衣、食、住、行之外,大開方便之門也是非常的重要啊。 既然有人用馬桶,就得有人收拾穢物,於是便誕生了一夥糞頭軍,糞頭軍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古代文獻上卻有記載:《杭州坊巷錄》中馬子弄一節提到,東出建國南路,上板兒巷西,斷河頭東,《夢梁錄》巷十三:「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去,謂之『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勝而後已。」馬子弄實為馬子鋪集市。民國時期,斷河頭為糞船麋集之地,當時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糞行),壟斷糞汁,斷河頭亦有一家。 東天註:歷害!倒糞的伙記也搞得和黑社會亞賽,還佔山頭,圈地盤兒。 清朝末年,民國時期,糞行亦有變化,19世紀上海剛剛開埠時,上海市面還沒有繁榮起來,人口少,土地多,所以糞便出路並不成問題。浦東、吳淞一帶近郊的農民用小船把糞便運回去肥田。到了20世紀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當局均感到了糞便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置辦糞車,出錢僱工來做清糞工作。接著,南市、虹口等地區也照樣實行了。有些商人見到有利可圖,就定製糞車,出租給糞夫去倒糞,由此出現了一批糞車主,他們爭著搶地盤,競爭劇烈。也有的糞夫私自將糞賣給農民。租界當局和國民黨市政府衛生局為了便於管理,用承包的辦法來清運糞便。有的糞車主就走門路,向租界當局和國民黨市政府衛生局分別承包糞便的收集、糞碼頭的設施、糞便的買賣,從而發了大財,成為「糞大王」。其中,歷史最久、勢力最大的「糞大王」要算馬鴻記,他是法租界最早的承包人。他手下的糞車最多時有600輛。後來在虹口、閘北、法華鎮地區產生另一個「糞大王」,名叫王榮康,擁有500多輛糞車。 「糞大王」的財源主要靠出租糞車和出租糞碼頭。當年上海有糞車1900輛,馬、王兩家就佔了一半左右。糞碼頭出租給包糞人使用。當年上海有糞碼頭22個,有10個在蘇州河沿岸,其餘分布在曹家渡、南市、打浦橋、石灰港、十六鋪等地。糞碼頭的建築很簡單,水門汀的石駁岸,靠河邊有一個洞,下置一鐵管,彎向水面上,糞船靠岸邊來「接貨」。每天早晨,一輛輛糞車分別到各糞碼頭去「卸貨」。糞碼頭上糞水橫流,臭氣熏天,四周居民深受其害。 糞夫的正名叫「清潔夫」,綽號叫「倒老爺」。他們大多原來的農民,因為農村經濟破產,或為災荒所迫,跑到上海來做這個行當。當年上海糞夫有4000人左右。他們按照出身的地區,分成幾幫:蘇北幫人數最多,佔十分之七,又分高(郵)寶(應)幫、揚(州)泰(興)幫、通(州)海(門)幫和鹽(城)阜(寧)幫等;蘇州幫約佔十分之二;江南幫主要是常州、江陰一帶的農民,約佔十分之一。 糞夫倒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條馬路每條弄堂都有固定的糞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馬桶,相互間就會打得頭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惡霸看到這個三百六十行外的行業大有油水,於是施展「地頭蛇」的威勢,分別控制每個地段,糞夫必須向他「孝敬」;如果不識相,他就打翻糞車,把糞夫的頭撳在糞便里。糞夫們沒有辦法,只好向他們的「老頭子」去「登記」、「完捐」,請求「保護」。 糞夫全靠住戶的倒馬桶費來維持生活。倒馬桶是一種累活、臟活,一輛糞車滿載有400斤重,各人爭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戰前,每隻馬桶收3分到5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致使物價高漲。糞夫們看到各業工人都在舉行總罷工,爭取漲工資,他們也曾經醞釀「總罷倒」,以達到提高倒馬桶費的目的,但被清潔業職業工會制止。於是糞夫們就把倒馬桶費自動提高。1946年2月份每隻馬桶收費500元,3月份為1000元,4月份為2000元,到了端陽節為4000元。普通市民怨聲四起,於是衛生局出面干涉,規定每隻馬桶收費1000元,不得額外需索。後因物價飛漲,清潔業職業工會規定每隻馬桶收費2000元。不過糞夫的生活還是相當苦的,有記者曾訪問過一位60歲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爺」,不僅兒子繼承了這個行業,16歲的孫子也在拖著糞車練習。一輛糞車三代人,他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糞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著糞車挨家逐戶去倒馬桶,當各業職工上工的時候,糞夫們已經回家又人夢鄉了。糞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大都沒有文化,有了錢就泡茶館、酗酒、賭博,沒有正當的休閑,一年到頭生活在沒有陽光的角落裡。 新中國成立後,糞夫正式成為自食其力的工人階級,並入環衛部門,改稱為「清潔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綠色使者,同時也造就出了時傳祥這樣的全國勞動模範。 回過頭來在看看西方社會, 從19世紀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後,歐洲許多家庭開始安裝抽水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裝得起。在巴黎和西班牙有些樓房中一層才有一個廁所。在幾百年的時間里,人們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過窗子直接潑到大街上(東天:好象還沒有中國人文明)。後來一些富人家修建了與卧室相連的衛生間,並把糞便排放到地溝或化糞池中,而在公共居住區內,則修建了公共廁所。發明排放式衛生潔具的先驅是英國人哈林頓。他在1597年研製出一種活塞式馬桶,並且安裝在伊麗莎白女王在里士滿的宮殿里,從此,馬桶開始告別單調的「桶」的形式,演變為便池與注水器的結合體,並成為直到現在的馬桶基本形式。1775年,英國的鍾表師卡明斯又對哈林頓爵士的儲水器進行了改進,使儲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後,能自動關住閥門,還能讓水自動灌滿水箱。卡明斯為他發明的帶有蓄水池的馬桶申請了專利,1778年倫敦工匠布拉默把儲水器改設在便池上方,並在上面安裝了一個把手,用來控制儲水器的出水活門,還在便池上裝了蓋。18世紀後期,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他採用了一些部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彎管等。目前,我們使用的抽水馬桶大多應用這一原理。19世紀後期,歐洲的城鎮安裝了自來水管道和排污系統,這樣大多數人才真正使用上抽水馬桶。到了1855年,英國公共衛生部門要求所有住房都要安裝衛生潔具。到了1890年,衛生潔具才開始在全歐洲普及開來。 據考證,抽水馬桶傳入中國的時間應在清末民初,而且也只限於皇宮內院,達官貴府,因為這東西要和相應的排污系統配套才可用。 馬桶確實也造就了不少英雄,漢高祖劉邦曾借「如廁」之機尿遁,脫卻貫高之災;漢桓帝劉志以「如廁」舉事,誅滅梁冀謀朝。這都是使用馬桶的。還有涮馬桶的,世界旅館業大王康拉德·N·希爾頓早年打工時曾被安排涮馬桶,他並不氣餒,反而樹立了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並表現為他強烈的自驅力:「就算一輩子洗馬桶,也要做一個洗馬桶最出色的人」。這就是他成功的奧秘所在,正是這種理念使他幾十年來一直奮進在成功的路上,使他擁有了成功的人生,使他成為幸運的成功者、成功的幸運者。另一位洗馬桶的人也不遜色,這是日本的一位女士,據說她還是少女時,曾參加過涮馬桶訓練,這可是件既臟又累的活,按當時的要求,馬桶必須涮到其中的水可以喝下去為止,而她也正是這樣做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少女還是前日本運輸大臣的孫女,而現在,她是日本內閣最受矚目的,三十七歲的郵政大臣——野田聖子。 比較起來,東天倒是對馬桶的英文名稱更感興趣,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得出:馬桶的正拼應是: 「Closestool」,Stool可譯為大便、便桶,方便之後就蓋上,也符合貓蓋屎的衛生要求。還有幾種說法,一個是「the throne」,這是個英國俚語,「Throne」直譯過來就是帝王的寶座的意思,英國佬真會想像,坐在馬桶上就象坐上了皇帝寶座,有那麼美嗎?第二個是「the can」這是美國俚語,「CAN」的意思可以是罐頭、保險箱、監牢、警察局、浴室、廁所和屁股,坐馬桶就象坐監?這個有點不妥。第三個也是美國俚語「the pot」,POT的意思可以是夜壺、大麻葉和花盆,這倒貼切,想吸大麻當然不能在公共場所,廁所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德國,馬桶被稱作「Leistungsklo",直譯為「成就馬桶」,因為德國馬桶底部是平的,方便之後可以回頭欣賞一番傑作之後再沖掉,比較有成就感。 馬桶的發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類生活文明中的經典之作,在近幾十年更是不斷地推陳出新。隨著高新科技的應用,現代馬桶甚至可以檢測使用者的血壓、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這些檢測出來的數據還可以通過與馬桶相連的網路,直接傳送到醫護中心。台灣甚至還推出一種「行動馬桶」,它是基於台灣地區交通阻塞嚴重、駕乘人員經常憋尿的狀況應運而生的。這種「行動馬桶」是塑料做成的輕便馬桶座,使用時墊上一種除臭、不回滲的「舒暢袋」即可。 日本一家公司針對大城市中人們外出找不到廁所的情況,推出了一種可以從褲腿或褲腰外插入的紙尿袋,袋中含有化學物質,與尿發生反應後會立即濃縮成半干狀,即使倒置也不會流出來。此袋十分受歡迎,不少中老年人把它視為家中夜起方便的「安全器」。 此外,如果家裡經常來客人最好給客人准備一個非接觸式馬桶,以防止病菌接觸傳染。日本就有這種馬桶,人無需用手觸模,馬桶蓋在人到位後自動打開,並自動給馬桶墊鋪上一層干凈的衛生紙,既滿足了客人的需要,也給主人帶來了方便。 而在節水方面,馬桶也在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因為抽水馬桶的普及帶來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水資源的浪費。據統計,在我國,抽水馬桶每年要用掉144個中型自來水廠的產水量。新型的兩段式節水馬桶和電腦監控節水馬桶就很好地解決了水資源的浪費問題。兩段式節水馬桶分為3升、6升兩段式沖水,可根據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選擇出水量。這種節水馬桶可節省26%的用水,其排水量雖小,但所用的虹吸式沖水方式可沖洗徹底,並不影響馬桶的保潔功能。 電腦監控節水馬桶由於裝有微電子智能控制設備,其進水和出水均無噪音,每次沖刷僅用3升水,與目前普遍使用的馬桶每沖刷一次需要13升水相比,節水可達80%。 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價值最貴的馬桶是美國「奮進」號太空梭上裝備的太空馬桶,它的價值高達2340萬美元。這種馬桶可貯存處理更多的糞便,有獨立的尿液分離器,可將尿液和糞便分開處理。馬桶上有氣流導引裝置,解決了失重條件下人體排泄的困難。 不過隨著馬桶的普及,一些公共衛生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你使用過公共公用的馬桶也許會深有體會。有人曾嘲笑農民進城沒用過馬桶,蹲在馬桶上方便,實際上,城市裡的上班一族在寫字樓的公共衛生間里,蹲著用馬桶的也不是少數。上海新世界廣告交易中心從事保潔工作的潘女士說:「每天擦廁所時,都能看到馬桶圈上有腳印;更多的時候,幾乎每個馬桶圈上都有尿跡,顯然還有很多使用者欠著身子方便。」盡管她們每天幾次用「康潔」和消毒劑擦洗樓里的公共馬桶,但還是有很多使用者怕交叉感染而不厭其煩。這樣做不但有心理因素在做怪,現實的環境問題也不得不讓人們擔憂。 總之,我們看到了一項新科技、新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它給大家帶來的方便和好處,馬桶的功績是不可埋沒的,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的一部分,習慣的一部分,最後祝願我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精彩。

❿ 日本戰後100大發明 智能馬桶蓋 什麼值得買

我還是覺得支持國產

閱讀全文

與保暖馬桶蓋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