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溶菌酶發明史

溶菌酶發明史

發布時間:2021-11-18 22:19:17

1. 青黴素發明者的故事

在英國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發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專里,他急忙將這個男孩救屬起來,使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兩天以後,一位男孩的父親表示要以優厚的財禮予以報答,農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於紳士的誠心誠意,農夫只好答應了他的提議。農夫的孩子被送到學校讀書,而且還供他到聖瑪利醫學院上學,直至畢業。
這個農夫的孩子不是別人,他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他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而上面提到的那個紳士便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個被農夫救起的兒子後來成了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時期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2. 從弗萊明發現青黴素這個故事中我們受到了什麼啟發(詳細一點)

啟示抄:要不斷探索,勇於開拓進襲取。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3. 青黴素的發明者和丘吉爾是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弗萊明的農夫父親曾救過小時候的丘吉爾,丘吉爾之父出資讓弗萊明上學成才,而後丘吉爾本人又在二戰中因青黴素而從瀕死的疾病中獲救。弗萊明給朋友的信中證實,這是誤傳,而且後來挽救丘吉爾的葯物也不是青黴素。

(3)溶菌酶發明史擴展閱讀:

弗萊明兩項發現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

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成就背景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

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後成熟並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成就保障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四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4. 亞歷山大·弗萊明的發明成就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三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5. 弗萊明發明了什麼

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
兩項發現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
亞歷山大·弗萊明在做實驗
亞歷山大·弗萊明在做實驗
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成就背景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後成熟並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成就保障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四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6. 弗萊明對什麼感興趣發明了青黴素

1922年他發現了一種叫「溶菌酶」的物質,發表了《皮膚組織和分泌物中所發現的奇特細菌》的報告。
1921年11月,弗萊明患上了重感冒。在他培養一種新的黃色球菌時,他索性取了一點鼻腔粘液,滴在固體培養基上。兩周後,當弗萊明在清洗前最後一次檢查培養皿時,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培養基上遍布球菌的克隆群落,但粘液所在之處沒有,而稍遠的一些地方,似乎出現了一種新的克隆群落,外觀呈半透明如玻璃般。弗萊明一度認為這種新克隆是來自他鼻腔粘液中的新球菌,還開玩笑的取名為a.f(他名字的縮寫)球菌。而他的同事allison,則認為更可能是空氣中的細菌污染所致。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所謂的新克隆根本不是一種什麼新的細菌,而是由於細菌溶化所致。
1921年11月21日,弗萊明的實驗記錄本上,寫下了抗菌素這個標題,並素描了三個培養基的情況。第一個即為加入了他鼻腔粘液的培養基,第二個則是培養的一種白色球菌,第三個的標簽上則寫著「空氣」。第一個培養基重復了上面的結果,而後兩個培養基中都長滿了細菌克隆。很明顯,到這個時候,弗萊明已經開始做對比研究,並得出明確結論,鼻腔粘液中含有「抗菌素」。隨後他們更發現,幾乎所有體液和分泌物中都含有「抗菌素」,甚至指甲中,但通常汗水和尿液中沒有。他們也發現,熱和蛋白沉澱劑都可破壞其抗菌功能,於是他推斷這種新發現的抗菌素一定是種酶。當他將結果向賴特匯報時,賴特建議將它稱為溶菌酶,而最初的那種細菌現在稱為滕黃微球菌。
為了進一步研究溶菌酶,弗萊明曾到處討要眼淚,以至於,一度同事們見了他都避讓不及,而這件事還被畫成卡通登在了報紙上。1922年1月,他們發現雞蛋的蛋清中有活性很強的溶菌酶,這才解決了溶菌酶的來源問題。1922年稍晚些的時候,弗萊明發表了第一篇研究溶菌酶的論文。弗萊明和他的助手,對新發現的溶菌酶又做了持續7年的研究,但結果讓人失望,這種酶的殺菌能力不強,且對多種病原菌都沒有作用。
但是後來他沒有找到提取青黴素的方法,以至青黴素是幾年未被使用。

7. 青黴素的發明者和丘吉爾有關系沒

亞歷山大·弗萊明(公元1881-1955年),英國細菌學家。是他首先發現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3位。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 - 1955.3.11),英國微生物學家。1881年8月6日出生 於蘇格蘭基馬爾諾克附近的洛克菲爾德。 13歲時隨其兄(開業醫師)去倫敦做工,由於意外地得到姑父的一筆遺產,進入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學習,1906年畢業後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幫助其師賴特博士進行免疫學研究。 1918年弗萊明返回聖瑪麗醫學院,加緊進行細菌的研究工作。1922年他發現了一種叫「溶菌酶」的物質,發表了《皮膚組織和分泌物中所發現的奇特細菌》的報告。 1929年弗萊明在《不列顛實驗病理學雜志》上,發表了《關於黴菌培養的殺菌作用》的研究論文,但未被人們引起注意。弗萊明指出,青黴素將會有重要的用途,但他自己無法發明一種提純青黴素的技術,致使此葯十幾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1939年,在英國的澳大利亞人瓦爾特·弗洛里(1898—1968)和德國出生的鮑利斯·錢恩(1906—1979),重復了弗萊明的工作,證實了他的結果,然後提純了青黴素,1941年給病人使用成功。在英美政府的鼓勵下,很快找到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1944年英美公開在醫療中使用,1945年以後,青黴素遍及全世界。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共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1943年弗萊明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44年被賜於爵士。1915年弗萊明結婚,兒子是個普通的醫生,夫人於1949年去世。1953年再次結婚。1955年3月11日與世長逝,安葬在聖保羅大教堂。匈牙利1981年發行了弗萊明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郵票。

8. 大哥大姐你們好,我想找溶菌酶的近十年的發展史謝謝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溶菌酶不僅對細菌細胞壁有作用,還可作用於真菌細胞壁。根據來源不同,溶菌酶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動物溶菌酶 雞蛋白中約含有3.5%的溶菌酶,可分解革蘭氏陽性菌,對革蘭氏陰性菌不起作用,其分子量為14000。此外,從其他鳥類蛋白、哺乳動物乳汁及體液中也分離到了溶菌酶。

2)植物溶菌酶 研究人員對116科410種植物進行普查,發現168種植物中含有溶菌酶。其中木瓜、無花果,大麥等植物中均可分離出溶菌酶,其分子量較大,約為24000-29000,其對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過雞蛋白溶菌酶的1/3。

3)微生物溶菌酶 人們從上世紀60年代發現微生物也產生溶菌酶,按其作用對象可分為兩大類,即細菌溶菌酶和真菌溶菌酶。

溶菌酶的種類

1)細菌溶菌酶 細菌溶菌酶通常可分為三大類:N-乙醯氨基己糖苷酶,它催化水解肽聚糖中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鍵;N-乙醯胞壁醯-丙氨酸醯胺酶,它催化裂解肽聚糖中糖基與肽基;內肽酶,它催化裂解肽聚糖肽橋中的肽鍵。研究發現,溶菌酶的抗菌活性不僅表現在其分解細菌細胞壁方面,當酶受到不可逆抑制後,它仍然顯示出抗菌效應,這可能與溶菌酶呈鹼性有關。不同來源的溶菌酶有不同的抗菌范圍,並對不同類型的肽聚糖有特異性,特別是它們對O-乙醯化肽聚糖的分解能力不同。由於革蘭氏陽性菌無外膜,所以溶菌酶對它們作用較強。溶菌酶與EDTA並用,可加強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抑製作用。用紫蘇醛處理溶菌酶,或將溶菌酶連接到半乳甘露聚糖上,可加強該酶穿過外膜進入靶細胞,從而增強其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此外,溶菌酶與其他抗微生物酶(葡萄糖氧化酶、乳過氧化物酶)或與傳統的防腐措施(如山梨酸鹽、乙醇、溫度和低PH)聯用,可以提高食品微生物安全性。

2)真菌溶菌酶

真菌溶菌酶主要包括幾丁質酶和-β葡聚糖酶。

(1)幾丁質酶

雖然一些外幾丁質酶(exochitinases;EC3.2.1.30)也表現出抗真菌的特性,但抗真菌的幾丁質酶主要是內幾丁質酶(endochitinases;EC3.2.1.14)。人們已經研究了許多來自於植物和微生物的幾丁質酶,並對有些幾丁質酶抑制真菌生長/裂解真菌細胞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科學家們首先在植物中發現了幾丁質酶的抗真菌作用,這類幾丁質酶可以對抗侵入植物體的真菌病原體。微生物幾丁質酶主要是由鏈黴菌屬、桿菌和大多數真菌產生的。細菌分泌幾丁質酶主要用於真菌細胞壁的降解和重組,但在大多數產幾丁質酶的真菌中,此酶主要用於真菌細胞壁的成型過程。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寄生黴菌中,如 Trichoderma harzianum、APhanocladium album和Gliocladium vixens中,胞外幾丁質酶和β-葡聚糖酶用來附著和降解目的菌絲。這些抗真菌的幾丁質酶與植物幾丁質酶相似,多為內幾丁質酶。由於肽聚糖和甲殼質的糖骨架具有相似的結構,因此,一些幾丁質酶也具有溶菌酶活性。

(2)β-葡聚糖酶

β-葡聚糖酶(β-glucanases;EC 3.2.1.39)具有抗真菌作用主要是因為它能水解β(1→3)糖苷鍵。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酶對幾丁質降解真菌細胞壁具有顯著的協同作用。如將純化的幾丁質酶和β-葡聚糖酶合用,抗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a)的作用提高了10倍。內葡聚糖酶與外葡聚糖酶、不同內葡聚糖酶間也具有協同抗真菌作用。因為許多植物性食品中含有β-葡聚糖成分,它對維持產品的組織性、黏度和外觀都有重要作用,將β-葡聚糖酶加入這類食品,可能會引起不良影響。真菌的細胞壁主要組分為幾丁質和β-葡聚糖,但一些真菌和大多數酵母細胞壁含有其他類型的多糖(甘露聚糖、α-葡聚糖和纖維素),因此,甘露聚糖酶、α-葡聚糖酶也可作為抗真菌的酶類應用於食品工業。

溶菌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1)溶菌酶在乳製品中的應用

人乳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而牛乳中則很少,將溶菌酶添加到牛乳及其製品中,可使牛乳人乳化;研究還表明,溶菌酶是雙歧桿菌增長因子,有防止腸炎和變態反應的作用,對嬰、幼兒的腸道菌群有平衡作用;在乾酪生產中添加溶菌酶可代替硝酸鹽等抑制丁酸菌的污染,防止乾酪產氣,並對乾酪的感官質量有明顯改善作用。

2)溶菌酶在新鮮海產品、肉類製品中的應用

研究表明,溶菌酶、氯化鈉和亞硝酸鹽聯合應用到肉製品中可延長肉製品的保質期,其防腐效果比單獨使用時效果更好。對於-些新鮮的海產品和水產品經溶菌酶處理後均可延長儲存期。

3)溶菌酶在低度酒類和飲料中的應用

在低度酒中添加20mg/kg的溶菌酶不僅對酒的風味無任何不良影響,還可防止產酸菌的生長,同時受酒類澄清劑的影響很小,是低度酒類較好的防腐劑,如日本就把溶菌酶用於清酒的防腐。此外,溶菌酶還可用於pH 6.0-7.5的飲料和果汁的防腐。

4)溶菌酶在其他食品中的應用

奶油蛋糕是容易腐敗變質的食品之一,在糕點中加入溶菌酶,可防止微生物的繁殖,起到防腐作用。章銀良研究了溶菌酶對草莓的保鮮作用,發現將溶菌酶與甘氨酸聯用,保鮮效果更佳。由於處於酵母細胞壁中的蛋白質利用率很低,所以利用溶菌酶破壞酵母細胞壁,可製成微生物蛋白質,提高酵母蛋白質的利用率。用含放線菌體的溶菌酶處理酵母液可生產出含有5-肌苷酸、5-鳥苷酸及其他呈味物質。
http://food.icxo.com/htmlnews/2004/08/02/280683.htm
http://www.tt366.com/food_jstitle/end.asp?id=7070

9. 青黴素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獎了嗎﹖

青黴素發現者獲得了諾貝爾獎。

1945年,大名鼎鼎的抗生素---青黴素,又叫盤尼西林被發現,他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弗萊明從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卓有學識的細菌學家,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從事細菌學研究幾乎就是他事業的全部。他兩次在實驗室里獲得意外發現的故事已廣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萊明無意中對著培養細菌的器皿打噴嚏;

後來他注意到,在這個培養皿中,凡沾有噴嚏黏液的地方沒有一個細菌生成。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弗萊明發現了溶菌酶——在體液和身體組織中找到的一種可溶解細菌的物質。他以為這可能就是獲得有效天然抗菌劑的關鍵。但很快他就喪失了興趣:試驗表明,這種溶菌酶只對無害的微生物起作用。1928年運氣之神再次降臨。在弗萊明外出休假的兩個星期里,一隻未經刷洗的廢棄的培養皿中長出了一種神奇的黴菌。

他又一次觀察到這種黴菌的抗菌作用——細菌覆蓋了器皿中沒有沾染這種黴菌的所有部位。不過,這一次感染的細菌是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嚴重的、有時是致命的感染源。經證實,這種黴菌液還能夠阻礙其它多種病毒性細菌的生長。

(9)溶菌酶發明史擴展閱讀:

弗萊明在論文中提到青黴素可能是一種抗菌素,僅此而已。他沒有開展觀察青黴素治療效果的系統試驗。他給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過細菌培養液的過濾液——進行青黴素的毒性試驗,但從未給患病的動物注射過。如果當時他做了這方面的試驗,這種「神奇葯物」很可能會提早10年問世。

在英美兩國媒體的共同努力下,關於弗萊明為創造一項醫學奇跡而堅持不懈奮斗的傳奇故事很快就誕生了。

媒體在科學史上幾乎很少犯下如此嚴重的愚蠢錯誤。它們把弗萊明描述成發現青黴素的天才,而對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要麼隻字不提,要麼僅用幾句話一帶而過。但在弗萊明本人的演講中,他總是把青黴素的誕生歸功於弗洛里、錢恩和他的同事所作的研究。

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並沒有受輿論的蒙蔽而將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弗萊明一人。作為弗萊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錢恩與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亞歷山大·弗萊明1955年逝世,終年74歲。持修正觀點的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們及時寫出了關於青黴素發明過程的真實故事。然而,那些神話般的傳說很難被人們忘卻。《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仍然記載著關於弗萊明傳奇故事的大部分內容。

10. 盤尼西林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青黴素(盤尼西林一般指青黴素)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

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10)溶菌酶發明史擴展閱讀: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

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閱讀全文

與溶菌酶發明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