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內功是如何修煉的
這個自然界從來都是強欺弱,沒有弱欺強的道理。武術的功夫修煉,是把自身功能變得更加強大的過程,簡單說就是易骨易筋。
但是在具體方法上,傳統武術主要是內煉,而搏擊之類是外練。武術從身心修養起步,搏擊從跑步負重開始。
為什麼三四百斤的老虎,能夠竄起來四五米高獵殺動物?仔細觀察就會得知,老虎竄起來也只是靠後面兩條腿而已。除了人家是腰胯驅動之外,更主要是筋骨強健。食肉動物並不耐跑,相反食草動物倒是能夠長距離奔跑。老虎獅子都是短距離一擊必殺,就這一瞬間以十幾倍於對手的堅硬尖銳速度,就足以取勝了。
武術技擊也是如此,一個照面的事。而人類在後天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搏擊是通過長跑強化體能,通過負重強化肌肉力量,還有諸如跳繩、速度球之類強化速度。李小龍通過電擊訓練瞬間反應。這些都是後天外部手段,起效很快,但越往後越慢,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然後傷病就隨之而來,伴隨終生。
對於筋和骨的研究,越是強壯的動物,骨頭越重,筋也越韌。練武術的人斂力入骨,看著一百四五十斤的人,一上稱有一百七八十斤,所謂藏肉,其實是骨頭密度大,髓滿骨硬,骨骼強壯於常人。我們都見過動物的筋,就是煮熟了也不好嚼,而生的時候用刀子都很難割斷。所以筋骨強健,才是運動功能強大的主因。
我們的前輩很早就發現了筋骨的道理,才發明出了易骨易筋的系統訓練方法,把筋骨的強健結合在一起,塑造超強的體質體能和力量硬度。最有名的就是易筋經,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練法。傳說達摩創造易筋洗髓二經,由岳飛歸納總結與岳家軍拳法融合,形成了後來的形意拳。故形意拳有易骨易筋洗髓三步練法。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貳』 有內功秘籍么
易筋經》
翻譯《易筋經》原文
總 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①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勇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②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③,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君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葯物器制,節候歲月④,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徵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虞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⑤聖域矣。
般刺密諦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膜 論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⑥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內壯論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卧,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慾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節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於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於左,是取推氣入於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於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盪,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於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
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恆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於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無間斷,則仙道不難於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於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於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咽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於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准前法,於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恆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
註:①壽,《易筋經》作"聖"。
②二豎,指病魔。
③之,《易筋經》"之"後有"為寒為暑者易之"七字。
④節侯歲月,《易筋經》作 "火候歲月"。
⑤躋(ji基),登。
⑥筋,《易筋經》作"經"。
演武堂
華山論劍 太極問答 太極之友 太極搜索
閉關修練 太極拳史 太極人生 笑傲江湖 站點秘密
http://www.taijisky.com/open/milian/yjj/yjjz.htm
『叄』 金庸的內功排行榜詳解 細數金庸創造的內功有哪
金庸小說里最厲害的內功,非少林莫屬。
《天龍》中,喬峰之流武功何等高超,內功造詣沒幾十年是不可能趕上的,但游坦之只因學了數月《易筋經》,內功修為竟然和當時高手相匹敵,如果不是游的外功太次,我想沒幾個人能打得過他。
《射鵰》中主要突出五絕,未體現少林等門派,五絕的內功各有千秋,但最厲害的內功應該是《九陰真經》,《九陰》包含上下部,一部內功一部外功,外功練成不外乎九陰白骨爪,內功練成非同小可,郭靖小小年紀練成之後,華山論劍與其他五絕百招之內竟不落下風。
到了《神鵰》,五絕餘威猶在,但是新五絕評選出來後,遇到了少林跑出來的兩個和尚——覺遠和張三豐,覺遠沒什麼武功,但練成了少林派的《九陽真經》!內功已經讓新五絕自嘆不如,我想《九陽》的內功起碼不會比《九陰》差,應該是同水準。
《倚天》中所述更證實了《九陽》的厲害之處,張三豐、郭襄只聽了覺遠殘缺版《九陽》,加上天資,都成為了一代宗師,張三豐更是活了100歲。張無忌練成了完全版《九陽》,功力已在滅絕師太之上,後來學了乾坤大挪移,更是無敵天下,可惜頭腦簡單,為情所困,不成氣候。
到了《笑傲江湖》已經是明代,各派武功已經不再重視內功,華山派更是為此內部反目,風清揚竟然只憑劍術揚名天下,試想如果令狐沖沒有了劍,是不是廢人一個?這與前面幾部小說高手的那種游刃有餘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俠客行》石破天內力驚人,但是際遇太奇特,不是一般人能得來的,而且朝代不清,無法比較。
《連城訣》里的《神照經》也是一部厲害的內功,狄雲已經殘廢了,神照經練成後竟然復原了,神奇,但再神奇還不到《天龍》段譽那種遇到外力自動反彈的超級內力,也不值一提。
綜上所述,最厲害的內功,該是出自少林的《易筋經》或《九陽真經》
『肆』 內功怎樣練
這個需要跟著師傅系統練習。自己不要練。
『伍』 古代有沒有古人創造出來但後人卻無法練成的內功心法!
想太多了吧。。。。。
內功其實是道家一種修心養性的修煉法門,有著提高個人素質和延年益壽的好處。但是很多人都被金大俠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誤導了,以為練了絕世內功心法就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其實那些只是作家們的藝術創作,並不是真的。
現在還能不能找得到內功心法我不敢說,但若是能找到的話估計大多數人都能練,只是成就能去到哪裡的問題。至於你說的「古代有沒有古人創造出來但後人卻無法練成的內功心法!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因為這個方面的資料在歷朝歷代都不入正史之列,或許有一些野史會有相關的記載,但是可信程度不高,就像那些帝皇出生時的那些天降異象,你信么?
『陸』 普通人怎麼修煉內功
這是武俠小說中的,現實不存在的。
武俠小說是中國舊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俠客和義士為主人公,描寫他們身懷絕技、見義勇為和叛逆造反行為。
武俠小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傳統武俠、浪子異俠、歷史武俠、諧趣武俠。
民國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舊武俠」時期,開端於二十年代,三十年代進入高潮,四十年代走向衰落。二十年代,在目睹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的軟弱無效之後,人們寄希望於俠客壯士來創造新的世界。1923年,以南派小說家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的問世為開端。
舊武俠的創作進入高潮。同時,北派作家還珠樓主、王度廬(《卧虎藏龍》)、宮白羽、朱貞木(《艷魔島》)等人的影響巨大。舊武俠小說主要是武俠技擊小說,它使武俠小說深入廣大民眾,使武俠小說成為中國現代小說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柒』 易筋經內功心法全文
少林易筋經內功心法全文
少林易筋經是一種健身目的十分明確的武術指導。「易「的含義即變易、活動、改變,引伸為增強之義;「筋「指筋脈、肌肉、筋骨;「經「為方法。
因此,「易筋經「從字面上理解即活動筋骨,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方法。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十分經典的氣功功法。
易筋經共計十二勢,其預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復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
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
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
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
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
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復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
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並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
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卧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
如此反復,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
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復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健康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
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
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
《易筋經》內容及對後世影響
《易筋經》的內容包括了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武俠小說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
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後,「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這些都還只是「小用之末技」;
「外壯神力」練成之後,「手托城閘,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從道光年間開始的武俠小說提到《易筋經》,渲染的都是《易筋經》中所說的練成後的這種神奇功用。
易筋經包括內功和外功兩種鍛練方法,各有12勢。易筋經內功採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迸氣。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即韋馱獻杵(有3勢)、摘星換斗、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卧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
易筋經外功注重外壯,《易筋經外經圖說》指出:
「凡行外壯功夫,須於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
每行一式,默數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煉力煉氣,運行易筋脈之法也。」
『捌』 古人是根據什麼原理創造出內功的 和 氣功
中國武術門派繁多,但歸根到底,總體的哲學體系都是來源於《易經》,或者是由專其演變而來屬,而中國本土的內功功法和氣功則是最初的五斗米教(即後來的"道教")根據道教的教義及煉丹方法,導氣法演變而成;像少林的武功則起源於少林寺里最早的武僧僧稠,內功功法則是廣泛以為是少林禪宗宗師的達摩,由從印度帶來的瑜珈術演變而來。
至於原理,就是現在所謂的非科學的迷信的對人體自身探索經歷的總結,至於迷信什麼的說辭其實只是因為方法不同,觀點不同,某些人對不能順從自己理念的事物的污衊罷了……
有時間你可以看看古時的醫術黃帝內經,易經之類的,原理你就慢慢體會吧,並且你還會覺得人類活到現在真是越活越沒溜了,甚至於天象學、地理學、醫學和經濟學還要通過古時哲學理論來幫助才能有新的發現,現代人之所以覺得聰明就是一生下來見到的古人的發明比較多而已,還是模仿古人……
『玖』 內功怎樣練
說起內功,大家可能會想到《射鵰XX傳》、《天龍X部》里那些玄妙的東西。又有不少人說內功根本是胡說八道。那麼到底有沒有內功這種東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這篇小文就叫內功簡介嘛,沒有內功還簡介個X啊~~那麼我來說一說吧。先來澄清一個事實,輕功和硬氣功不算內功。這兩種工夫雖然用氣,但用得不系統。較之內在的力道來說,更傾向於外在的力道。硬功重在皮肉,輕功重在腰腿。它們的氣是在長期的鍛煉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專門練出來的。我來逐一說明:
一,輕功。輕功的練法很多,大多是漸進著練的。比如說,用一個大竹笸籮(直徑約2米),內裝滿沙子。在笸籮邊上走,熟練了就跑。要求是不能把笸籮踩翻。當然,在一開始,這個要求是很容易達到的。然後用一個碗從笸籮里把沙子掏出去一碗,再跑。熟練了以後再掏一碗沙子……如此練習,當笸籮里的沙子全部掏空的時候,你就達到身輕如燕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氣。正所謂「提氣輕身」。不過大家不要嘗試,因為你怎麼練也不太可能達到標准,因為這裡面還有用氣的訣竅是不能說出來的。如果有誰知道這些用氣的訣竅的話,運用這些訣竅,並勤加苦練的話,最多1年,可以達到身輕如燕的境地。
二,硬功。硬功大多是用木棒等物敲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用這種刺激來減輕身體被打到時的痛苦,也就是所謂的抗擊打練習。外在的皮肉練到一定地步,再加上硬功用氣的訣竅。身體也會產生一股自然而然的內力。
也許這些東西你們已經覺得很神奇了,但是,這不能算是內功。因為他們的氣都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本身的控制用出來的。那麼,內功難道還要神奇嗎?從外觀上來看,是的。從科學上來看,不是的。正如亂影說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自然科學規律的束縛。也許有些東西自然科學也解釋不了,不過,再怎麼樣也不能把大米白面變成核武器。內功也有他的極限。一個人通過修煉,可以達到種種近乎「不可思議」的地步,但是,人的肉體永遠都打不過飛機大炮。
說內功之前,先說一些自然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
第一,人體的穴位和經絡。西方人大多不相信這些,中國人基本相信這個。從解剖學上解釋不出來,不過穴位和經絡的存在是確切無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類似穴位的理論。瑜珈認為人的脊柱上有14個生命能源點,瑜珈的修煉正是刺激這14個能源點,從而達到強身的功效。中國的穴位理論更加詳細,穴位不僅存在於脊柱,更存在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而經絡起到一種類似於綱領的作用。奇經八脈把人身的穴位貫穿起來。
第二,氣。氣這種東西,連很多中國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為沒見過。當然,氣是看不見的東西,我也沒見過,不過親身體驗過。它的存在也是確切無疑的。連中醫里也有很多關於氣血的理論。
下面說說內功的理論。各家的內功理論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各家的內功心法不同。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內家有太極、八極、形意、八卦等等。不論哪一門,都有一種所謂的「氣拳」,每一個招勢都要靜止很長時間,這就是內功的修煉。用行話來說叫「樁功」。初級的樁功只是為了體驗氣,比如某一個姿勢,你要感覺到有熱氣從腳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間。有這種感覺說明練對了,沒有就說明練得不對。當你對於內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練習更加高深的樁功,這時,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導、控制你的內力,並使之在身體里如何運行。
內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體本身知道氣的運行」的意思。再說得「武俠」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這個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學中醫的人都學過穴位,同時有一首口訣,講的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順序和時間。子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午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一天12個時辰正好周身運行一遍。這就是一個周天(先天大周天)。這個周天是人生來就不停運行的。練內功的人,控制他的內力在身體內快速運行,把本來應該一天完成的運行用一個小時完成,他還可能和正常人一樣嗎?而這個周天(後天周天)又分兩種,一種是大周天,一種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氣血只繞行於任督二脈(上起頭頂百匯穴,下止襠部會陰穴。身體前面中央線為任脈,身體後面中央線為督脈),速度快但是長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氣血繞行身體所有經絡,長功快但是速度慢。這種程度的內功修煉則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達到「身知」的人真的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有一位太極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當時已八十多歲高齡)坐於一把藤椅上,一個身高1米9的壯漢雙手壓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壓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聲,就用內力把壯漢彈出2米多遠,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還有一種不為打人的內功。武當派的老道有一種功夫叫「寒暑鐵布衣」,是張三豐創立的,練這種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時只穿單衣蔽體而能雲游四海。這種內功不僅涉及到上面所說的理論,還要提到道家獨特的宇宙觀和養生理論。在此不贅述。不過還是那句話,內功也是有極限的。像我現在在長春,經常下雪,天氣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襯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絨服。寒暑鐵布衣比我還要狠,但是也絕不可能只穿一個小褲衩到南極科考去。
以上是關於內功的一些極淺顯的東西,因為理論中太多涉及到門戶的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所以可能大家覺得不知所雲,這也沒有辦法,畢竟門戶之間還是很深的。
『拾』 內功心法
易筋經 全文
【達摩易筋經】
『達摩易筋經』相傳是由少林寺『達摩大師』所創,為中國武術界中最負盛
名的內功心法。之所以神秘,則源之於千百年來達摩易筋經向來只傳內門弟子
,而坊間雖然僅憑著一些片段的印象抄練,卻已然能進藝無窮,而流傳開來,
使得『達摩易筋經』的功效備受肯定。長久以來各方為求『達摩易筋經』古本
,均不遺餘力。故事也一個個發生小說家的豐富題材於斯而生,雖不如小說筆
下的神力無窮,卻亦已是相去不遠。
以發揚國術為宗旨的『中國武術名拳錄』教學錄影帶,發行以來承蒙各界的
關懷與愛護,對本產品建言良多,其中尤以問『勁』尋『氣』為盛。然『氣』
之導引與調息,『勁』之剛、柔、收、發、非專章無以明述。有監於此,本公
司不惜鉅資特別情商『北螳螂自然本門』,第六代忠字輩掌門周寶富老師,公
布向來不予外傳的內功心法,正宗古本一0八式『達摩易筋經』,以利各方同
好之練功與修行。
修行『達摩易筋經』,能使人神清氣明,通身舒暢,經由『導引』更能強化
人體細胞組織之新陳代謝,對於『精、氣、神』的強化以及美 容養顏均有助益
。『達摩易筋經』為中國 武術界最有效的練氣內功,每日運行,日久自然於運
勁上揮 霍自如。長時間較技時亦不致感到呼吸困難。同時,於拳術 演練上更能
增進動作的速 度,而拳法的勁道亦能相對增強,實乃習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練 功
心法。『達摩易筋經』向有傳內不傳外之規,此即是內門弟 子不同於外門弟子
之所在,時 值今日工商社會科技先進。國人運動量相形減少體能日漸虛 弱,有
感於此,特破舊規嘉惠大眾,期藉『達摩易筋經』之公開,延眾之精,強眾之
氣,增眾之 神,進體魄之強健於無 形。
『達摩易筋經』可改善骨骼的結構,對於發育中的青少年,是最佳的健身術
。青少年每日修習『達摩易筋經』持續半年後,會讓人有虎虎生風之感;兒童
持續修習『達摩易筋經』,對虛弱的體質會大為改善;中年人修行『達摩易筋
經』後,平時常見之倦怠頓行消失,一般常見之憂郁緊張漸行消退,體質因值
改善而體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動不便以及痼疾纏身之人,練習『達摩易筋
經』對於改善虛弱的體質,及身體的健康與復健均能有所助益;女性練習『達
摩易筋經』因呼吸的調息促進體內氧氣的供給,而使精神煥發,體態均勻恢復
青春,更因行功時能燃燒大量脂肪,實為美容、養顏、瘦身之最佳運動。
『達摩易筋經』之運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牽引,導行『先天、後天、
自然』三門之氣,每門各分為『九節』行功,每節十二式,共計 為一0八式。
練習『達摩易筋經』是以『天門一0八式』為先行,『天門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氣為主,故名曰為:『先天導行氣功』。先天之氣與生俱來隨孕而生,然因
歲月增長日漸疏遠,徒有先天之氣卻未能使用,天門功是藉由肢體之運行廣納
先天之氣,以強身健魄。所謂『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動以養生、健身、病
順生節欲、取利去害』,牽引『天門之功』導引『先天之息』則獲益無窮。
初學『達摩易筋經』之時會有內急排便之現象,此乃排除體內污濁廢氣之正
常現象,又每次修習之時以不超過三節,三十二式為宜,實因『達摩易筋經』
動 作看似簡單,然演練起來功效非凡切忌貪功。
『中國武術名拳錄』教學帶的製作一向嚴謹,以期對中國武術之傳承能盡棉
薄之力,盡量保留原貌,此次製作之,正宗古本天門一0八式『達摩易筋經』
先天導行氣功。仍一本初衷,以讓修習者易學易懂為目標,現今已經拍攝完成
,正式推出共計九卷,每卷十二式,影帶內容前段以教學為主,講解每一式之
動作與調息之方法,後段為帶領修習只要跟著影帶練習輕松易學,隨處可練不
限空間,老少咸宜。
養身口訣
『動以養生、健身、順生節欲、取利去害』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春三月』,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氣得泄。
『秋三月』,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溫。
『導引之息』,以鼻納氣,以口吐氣,納者一息,吐者六氣,吹呼唏呵噓泗。
『吹之去熱,呼之去風,唏之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泗以解極』
『達摩易筋經』據傳是由少林寺『達摩大師』所創,為中國武術界最負盛名的
內功心法,『達摩易筋經』之運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牽引,導行『先天、
後天、自然』三門之氣,每門各分『九節』行功,每節十二式,共計為108式,
練習『達摩易筋經』是以『天門108式』為先行,『天門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氣為主,故名為『先天導行氣功』,先天之氣,與生俱來,隨孕而生。
少林易筋經是一種健身目的十分明確的武術套路。「易「的含義即變易、活動、改變,引伸為增強之義;「筋「指筋脈、肌肉、筋骨;「經「為方法。因此,「易筋經「從字面上理解即活動筋骨,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方法。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十分經典的氣功功法。各位可從下面所轉載的練法中仔細體會。
易筋經共計十二勢,其預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復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復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並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卧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復,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復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健康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
翻譯後的易筋經全文總 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①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勇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②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③,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君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葯物器制,節候歲月④,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徵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虞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⑤聖域矣。
般刺密諦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膜 論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⑥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內壯論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卧,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慾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節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於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於左,是取推氣入於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於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盪,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於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
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恆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於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無間斷,則仙道不難於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於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於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咽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於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准前法,於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恆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
註:①壽,《易筋經》作"聖"。
②二豎,指病魔。
③之,《易筋經》"之"後有"為寒為暑者易之"七字。
④節侯歲月,《易筋經》作 "火候歲月"。
⑤躋(ji基),登。
⑥筋,《易筋經》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