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發明了電
1、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電。在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
2、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
3、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4、科學家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科學家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學家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總結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1)電是誰的發明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我們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製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製成;鋅的外面再會覆蓋一層塑料或洋鐵皮,以防止電池發生滲漏的情形。在電池裡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② 電是誰發明的啊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1785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應該是發現,而不是發明。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③ 電是誰發明的
電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它是本身就存在的,不能說誰發明了電,只能說是誰發現了電。
電現象是關於電的物理現象,例如人類熟知的閃電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放電現象。此外,隨著電學的發展,人們還認識到了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壓電效應等各種電現象。
起電現象
摩擦起電,是通過摩擦的方式使得物體帶上電荷的物理現象。摩擦起電的步驟,是使用兩種不同的絕緣體相互摩擦,使得它們的最外層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發生轉移,摩擦起電後兩絕緣體必帶等量異性電。
靜電吸附,是當帶靜電的物體靠近微小的不帶靜電的物體時,微小物體表面的自由電荷發生轉移,感應出與帶靜電物體相反的電性,而被吸引貼附於帶靜電物體上。利用靜電吸引輕小物體的原理,可以達到吸附工業粉塵的效果。
靜電感應,是指導體中的電荷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在導體中重新分布的現象,由英國科學家約翰·坎通和瑞典科學家約翰·卡爾·維爾克分別在1753年和1762年發現。
靜電屏蔽,是指對於一個接地的空腔導體,外接電場不會影響腔內的物體,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也不會影響腔外的物體。靜電屏蔽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電子儀器外的金屬網罩、電纜外層包裹的金屬皮等都是用於防止外部電場對內部的影響。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電場是交變電場,則靜電屏蔽的條件不再成立,另見電磁屏蔽。
電離現象
等離子體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的科學家Langmuir在1920年提出。通俗的說,等離子體就是電離的氣體。比較嚴格的定義是:等離子體是由電子、陽離子和中性粒子組成的整體上呈電中性的物質集合。火焰實際上是氣體在高溫作用下離子化產生的等離子。
熱電效應
熱電效應是一個由溫差產生電壓的直接轉換,且反之亦然。簡單的放置一個熱電裝置,當他們的兩端有溫差時會產生一個電壓,而當一個電壓施加於其上,他也會產生一個溫差。一般來說,熱電效應包括塞貝克效應、帕爾帖效應與湯姆孫效應三個分別各自定義過的效應。
此外,還有一個電現象叫焦耳加熱,是指當一個電壓通過一個阻抗物質上,即會產生熱。帕爾帖-塞貝克效應與湯姆孫效應是可逆的,但是焦耳加熱不可逆。
光電現象
光電效應,1887年,德國物理學者海因里希·赫茲發現,當紫外線照射到金屬電極上時,會產生放電現象,被稱為光電效應。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給出了光電效應實驗數據的理論解釋,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因此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要發生光電效應,光的頻率必須超過金屬的特徵頻率;而從光電效應中發射出來的電子稱為"光電子"。
內光電效應是光電效應的一種,主要由於光量子作用,引發物質電化學性質變化。內光電效應又可分為光電導效應和光伏效應。其中光電導效應是當入射光子射入到半導體表面時,半導體吸收入射光子產生電子空穴對,使其自生電導增大的現象。而光生伏打效應是指當一定波長的光照射非均勻半導體(如PN結),在自建場的作用下,半導體內部產生光電壓的現象,是由法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愛德蒙·貝克勒爾(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於1839年發現的。
電致發光是指電流通過物質時或物質處於強電場下發光的現象。會產生電致發光的材料有摻雜了銅和銀的硫化鋅、藍色鑽石(含硼)、砷化鎵等,已有的應用為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發光二極體(LED)是一種利用電致發光效應發光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具有效率高、壽命長、不易破損、反應速度快、可靠性高等傳統光源不及的優點。
④ 電是誰發明的
電只能被發現,而不能被發明,就像細菌那樣,本來就有不可能被發明 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電和電流被發現以後,電的影響便無處不在,它的產生還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世界工業的現代化進程,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採納哦
⑤ 電是誰發明
1752年富蘭克發明的。最早提出電這個概念的是公元左右時期,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拿家裡的琥珀棒蹭小貓,發現琥珀棒把小貓的毛吸起來了,還能吸起來羽毛。可當時沒有這個條件,泰勒斯以為這是和磁鐵一個原理,他把這種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電。
過了數千年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電,直到1752年,富蘭克林做了風箏實驗,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並且,富蘭克林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而後發明了避雷針。
本傑明·富蘭克林簡介:
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政治家、物理學家、共濟會會員,大陸會議代表及《獨立宣言》起草和簽署人之一,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簽署人之一,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本傑明·富蘭克林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本傑明·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曾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富蘭克林:「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
⑥ 電是誰發明的
⑦ 電是誰發明的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1785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⑧ 電是誰發明的
⑨ 電是誰發明的呢
世界上第一個揭示了電的本質的人是本傑明∙富蘭克林。提到富蘭克林,更多的人首先會想到他是美國的國父之一、政治家,但其實他還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有人甚至認為他是電學領域的牛頓,但也有人說他不過是因為披上了國父的光環,被後世美化成了科學家。
⑩ 電是誰發明的
電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是自然界發生的,所以不是「發明」的。關於是誰發現的,有很多誤解。有些人認為本傑明·富蘭克林發現了電力,但他的實驗僅僅幫助建立了閃電和電力之間的聯系,僅此而已。
發現電的真相比放風箏的人復雜一點。它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人發現在琥珀(化石樹脂)上摩擦毛皮引起了兩者之間的吸引力 - 所以希臘人發現的實際上是靜電。
此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研究人員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內部裝有銅片的盆,他們認為這些盆可能是古老的古代電池,用來在古羅馬遺址發光。在巴格達附近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類似的裝置,古代的波斯人也可能使用了早期的電池。但到了17世紀,許多與電力有關的發現,如發明了一種早期的靜電發生器,正負電流的區別,以及作為導體或絕緣體的材料的分類。
(10)電是誰的發明擴展閱讀:
在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用拉丁語「電」來描述某些物質相互摩擦時所施加的力量。幾年後,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托馬斯·布朗(ThomasBrowne)寫了幾本書,他用「電」這個詞來描述他根據吉爾伯特的工作進行的調查。
1752年,本·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用風箏,鑰匙和風暴進行了他的實驗。這只是證明閃電和微小的電火花是一回事。
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這為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英國的科學家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打開了大門,他們在1878年左右在各自的國家發明了白熾燈絲燈泡。因此,不僅僅是一個人發現了電力。雖然電力的概念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到了商業化和科學發展的時候,有幾個偉大的思想家同時在研究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