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量子力學中的算符是如何得到的
是根據薛定諤的那個公式得到的
是有狄拉克等人總結研究出來
B. 是誰發明了數學運算符()小括弧
( )叫小括弧,又叫圓括弧,於1544年出現,17世紀荷蘭人吉拉特開始使用的。
C. 運算符號分別是哪些數學家發明的
這些符號,在古代(古希臘)其實都是自己隨便定義
國際上統一定下來是在國際數學大會上,學者們為了方便交流,一起商議定下來的
D. 量子力學中的算符如何從經典力學中獲得的
和經典力學沒有關系,算符的假設是量子力學5條基本假設之一
E. 動量的算符是如何得到的
看規定正方向是哪裡,如果是與正方向相同,則為正,如果相反,則為負。
反過來,由於中學物理的向量計算,如果涉及到正負,只限制在一直線上,所以:如果計算得到一個向量為負,則說明它與正方向相反。
F. 算符在量子力學中的意義為什麼在量子力學中要引入算
為了計算方便。譬如如果要求動量平均值,如果不用算符,就要在動量表象中計算。而如果使用了算符,那麼就可以利用坐標表象中的波函數計算動量平均值
G. 量子力學里的算符怎麼理解.為什麼要算符
量子力學裡面的態滿足疊加原理,很自然就賦予它們線性空間的數學結構。根據諾特定理,系統的每個連續對稱變換(即不改變系統自身的物理結構,不影響實驗/測量結果的變換)都對應一個守恆量Q,在這些對稱變換下系統狀態的變化當然由一個矩陣(或者說算符)來描述,這個矩陣具有e^(-iTh)的形式,其中T是對應於這類變換的一個矩陣,稱為這類變換的生成元,h是該變換的一個連續參數。 假設某個物理量Q的值可以取q1,q2,q3......一般來說,對系統進行測量後Q的取值是不確定的,但當系統處於某些態的時候,測量Q的結果卻是確定的,用線性空間中的矢量|q1>,|q2>,|q3>,......來標記這些態。令Q所對應的對稱變換為e^(-iTh),那麼當系統處於——比如說——|q1>時,變換之後如果再次測量Q的話,得到的仍舊是q1,也就是說系統仍處於|q1>態(可以差一個因子),因而,由於參數h的連續性,|q1>是算符T的本徵矢量。T在以|q1>,|q2>,|q3>,......為基底的表象下的矩陣是對角的,很顯然,對角元只能跟q1,q2,q3......有關,也就是說物理量Q是用算符T來表示的,T的本徵值代表Q可取的值。
H. 運算符號的發明者還包括<,>和=
你知道嗎?我們日常頻繁使用的運算符號「+」、「一」、「×」、「÷」專最先是誰發明的嗎?
「屬+」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在橫線上加上一豎,表示增加。
「-」也是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從加號中減去一豎,表示減少。
「×」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穩萊最先創造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種方法。
「÷」是18世紀瑞士人哈納創造的,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條橫線隔兩個圓,是分開。
「=」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發明的,用兩條平行且相等的線段表示兩數相等。
I. 發明量子力學算符有何意義
為狄拉克符號, 表示積分 =∫ψ*Hψdτ =∫ψ*ψdτ
1. 量子力學中力學量用算符表示,記為Fhat(也就是F頭上帶個尖,念做hat,以下簡記為F)。 2. *(star)表示復數、或者是態矢量的共軛,一般書上也用復數上帶一橫杠(bar)表示,也就是復數的實部不變虛部反號。如果用狄拉克符號表示,則態a可寫作右。
J. 算符在量子力學中的意義
剛剛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說算符之前說點背景:
簡單的講,對於量子力學,我們關心的物質世界,為了方便量化,可以簡單的稱之為「系統」。
也就是說需要了解和改變的對象,是系統。
那麼如何描述一個系統呢,在這里,就引入了「態」的概念。
系統的態,從字面上,就是系統所處的狀態。
嚴格上說,「態」就是包含了對於一個系統,我們所有「有可能」了解的信息的總和。
在這個抽象定義的基礎上,為了描繪「態」,引入了「態函數」,用一個函數來代表一個態,到這里就可以將問題數學化和具體化了。
對於系統的這個態,也就是對於物質的狀態,我們可以做那些呢?
無非就是了解(也就是測量),和干涉(也就是改變)。
量子力學裡面,了解的過程和干涉的過程其實是同步而不能分割的,這也從某種意義上提供了方便---為了描繪我們如何對系統的態進行了解,或進行改變,我們只需引入一種數學形式就可以了。
這種數學形式,就被稱作「算符」。
也就是說算符是測量/改變的數學形式。
那麼這種數學形式就一定是作用在同樣是數學形式的態函數上。
對於不同的系統,和不同的系統所可能具備的不同狀態,我們就引入不同的態函數來描繪。
同理,對於不同類型的改變,干涉,測量,我們就引入不同類型的算符。
所以,當一個操作(測量,改變)被施加在一個系統上,數學上一個算符就作用在了一個態函數上。
毫無疑問,我們希望從這種操作中了解我們究竟如何改變了系統,或者我們希望從測量里得到希望的系統參數。
這時,我們可以觀察數學化以後的算符作用在態函數上得到了什麼-----得到的是一個新的態函數-----這個新的態函數自然也就代表了我們改變之後的那個系統。
特別的,對於所有「測量」類操作,
我們能夠得到來自系統的反饋。
這種反饋也就是測量的結果。
並非所有操作都能得到可以觀測的結果,而這類能得到可觀結果的操作--也就是測量,其代表的算符也必然具備某種共性,這種共性被成為厄米性,這類算符被稱為厄米算符。
這類算符作用在態函數上,可以得到態函數本徵函數的本徵值--------本徵值也就是測量的結果。
舉例來說,動量算符作用於態函數,就得到系統的動量。
再談一點關於具體的數學化過程----------在薛定諤表示下(一種數學化的方法),態函數的樣子就是一個正常的連續函數。相對的,算符自然就是可以對函數進行操作的數學符號了---它可以包含微分,積分,加減乘除,取絕對值等等等等。
而在狄拉克表示下(另一種數學化的方法),態函數的樣子是狄拉克括弧,這里就會引入一套新的針對算符的數學化的方法。
Paoli表示下,系統被數學化為向量,向量化的態函數對應的算符又是什麼呢?
可以想見,就是可以對向量進行操作的矩陣。
所以paoli表示中算符稱為了矩陣。
盡量說了一些關於算符內容的,教科書里不會有的介紹。
希望對理解有所幫助。
具體的東西還是看書來的比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