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痘術是如何發明的
天花,這名字聽起來挺好聽的,可實際上這是一種凶惡的傳染病。病發時,開始是發高燒、頭痛、嘔吐,繼而全身出現紅色丘疹,然後轉變為疤疹,最後變成膿疤。十來天後,膿疤結成痂,脫落後病人就成了滿臉痘疤的麻子,病重的還會一命嗚呼。
天花病毒曾經橫行一時,十分猖獗,數百萬人因之而喪命。1242~1243年,愛爾蘭約2萬人死於天花;16世紀,墨西哥約350萬人死於天花;1713年,巴黎約2萬人死於天花;1753年,義大利都靈約3.1萬人死於天花;1794~1796年,德國北部和東部約20萬人死於天花,而今自從南非也宣布消滅天花之後,人類就永遠告別了這種兇狠的病毒。
中國古代稱天花為膚瘡、天花斑瘡、豆瘡、百歲瘡等。關於天花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晉代的《肘後方》。預防天花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獨創,據說在公元前中國就有種痘之術,其文字記載曾見於宋真宗時代王旦為其子覓醫種痘的故事。明朝隆慶年間已有通過人體精痂選煉的「寧國府太平痘苗」,這是一種所謂以毒攻毒的人痘接種法。這種方法是在輕症天花病人的身上取出痘漿,接種在健康人的鼻孔內,使健康的人體產生特定的免疫力,以抵抗天花的發生。清朝醫書《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又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即今安徽省太平縣——作者注),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其後隨著各國交往的頻繁,這種鼻苗種痘法先後傳至日本、朝鮮、俄國、土耳其等地。
18世紀初,英國駐土耳其大使的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見到土耳其婦人種人痘,非常感興趣,學著為兒子及女兒種痘,獲得成功。回國後即大力推廣,種人痘預防天花的方法在英國得到普及,並繼而流傳到歐洲其他國家。但這種方法不是十分奏效,有些體質弱的人接種後反而染上天花,並且曾經引起天花的流行。
1749年,愛德華·詹納,一個牧師的兒子,出生於英國格羅斯特郡伯克利教區。他小時候曾接種過人痘,飽嘗了接種的痛苦,還得了耳鳴——接種人痘的後遺症。他看見過不少因接種人痘患了嚴重天花而死去的人,因此他少年時就立志要當一名外科醫生。13歲時,詹納的哥哥將他送到外科醫生盧德洛那裡學醫,由於詹納虛心好學,肯動腦筋,所以很受老師的喜愛。18世紀中期,歐洲天花流行,英國的奶牛群中也流行牛痘,擠奶的人如果手上有傷,牛痘就會由牛傳染到人,而那些患了牛痘的人沒有一個染上天花。詹納經常想:人得了牛痘,就再也不會得天花;染過天花的人也不再得天花,難道牛痘與天花之間有什麼聯系嗎?經過8年的勤奮學習,他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一家私人診所工作,後來又回家鄉辦起了自己的小診所。在他的診所里有些患了天花的病人需要護理,護理人員多數是患過牛痘的擠奶女工,她們都相信自己患過牛痘,就不會再患天花了。通過對大量天花病人的治療,擠奶女工們的信念得到證實,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得到問題的答案,詹納來到牧場,仔細觀察母牛乳房上的膿瘡(即所謂牛痘),與天花病人身上的膿瘡作對比。在牧場他發現擠牛奶的工人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死於天花或患天花變成麻子。「真奇怪,擠牛奶的人為什麼能倖免於難呢?」詹納問女工們:「你們是不是患過天花?你們的奶牛患過天花沒有?」她們回答說:牛痘類似天花,可是牛卻很少死去,只是在皮膚上出現一些小膿瘡,給病牛擠奶的女工們也會患上類似牛痘的病,不過病情很輕微,只是稍稍有些不舒服,沒過多久就會好的。詹納分析女工的話,推測出這種從牛身上傳染的病症是很輕微的。
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詹納終於得出結論:牛痘和天花的膿瘡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得多,牛痘不會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
思考了許久,詹納決定做一次大膽的嘗試:給人接種牛痘,以替代人痘接種,減少痛苦和死亡。1796年5月14日,詹納給一個農場牧工8歲的小兒子——名叫詹姆斯·菲普斯的小孩進行牛痘接種。他小心地用針挑破一個牛痘患者手臂上的膿瘡,沾上少許膿瘡的液體,然後用手術刀輕輕劃破小菲普斯手臂上經過消毒處理的部位,把膿液滴在傷口上。世界上第一例人工接種牛痘的手術就這樣在短短的3分鍾之內完成了。手術後,小菲普斯手臂上的傷口處有些紅腫,接著起了一些水瘡,逐漸形成膿瘡,身體也有些發熱。此後那些疤疹逐漸乾枯結痂,最終脫落,只是在傷口處留下一個小疤痕,小菲普斯便全好了。兩個月後,檢驗牛痘接種效果好壞的關鍵時刻到了,詹納在小菲普斯的手臂上再劃破一道小口子,滴上從天花病人身上獲得的天花膿液,即接種人痘,看看小菲普斯是否已經具備了免疫能力。接下來的幾天里詹納如坐針氈,度日如年,不時觀察小菲普斯的身體反應和變化,擔心萬一發生意外,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幾天過去了,小菲普斯安然無恙,詹納終於找到了戰勝天花的方法。
後來詹納又做了幾次同樣的實驗,均獲得了成功,他這才向社會公布了自己的發現,並將這一成果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但是他的發現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詹納並不氣餒,他一邊行醫,一邊有計劃地在周邊地區實施牛痘接種法。結果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他所在地區天花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這一顯著的事實終於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重視,承認了詹納的重大發現,並為他建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向全世界推廣牛痘接種法。
② 牛痘疫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776年,英國人琴納苦苦探索防治天花的辦法時,他偶然想起了擠奶女工的話。於是他專門趕到農場,對擠奶女工進行調查。結果了解到,這些擠奶女工都感染過牛痘,但都沒患過天花。因為這些女工在擠牛奶時,無意間都接觸過患天花的奶牛的膿漿,使她們的手上長出了小膿皰,身體也略感不適,但很快膿皰就消失了,身體也恢復正常。
琴納從調查研究中認識到,牛痘和天花十分相似,人體中產生的抗牛痘能力也能夠預防天花。根據這一推斷,琴納先在動物身上作了試驗,取得了預期效果。接著,他又決定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作試驗。結果,兒子接種牛痘後感染的程度很輕,很快就好了。為了證實種牛痘之後不會染上天花,琴納又把大量的天花膿液接種到兒子身上,兒子不僅沒有染上天花,連稍為不適的現象也沒出現。琴納終於成功了。
琴納發明的種牛痘法。
③ 牛痘發明於什麼時候
18世紀的歐洲是天花十分盛行的年代。當時的英國鄉間流行一個民間傳說:一個人只要曾經染上牛痘,便不會再染上天花。擠牛奶的女工多數都曾感染牛痘,亦的確很少患上天花。詹納意會到倘若傳說屬實,牛痘是跟天花有關,那麼以牛痘接種代替天花接種將更為理想。1796年5月14日,詹納進行實驗。他以接種天花的方法,替一名八歲男孩詹姆士·菲利浦接種牛痘。男孩染上牛痘後,六星期內康復。之後詹納再替男孩接種天花,結果男孩完全沒有受感染,證明了牛痘能令人對天花產生免疫。
詹納稱他的方法為「預防接種」(Vaccination),Vacca 是拉丁文中「牛」的意思。之後他在1798年出版關於預防接種辦法的書:《關於牛痘預防接種的原因與後果》(《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 a Disease Known by the Name of Cow Pox》),並首次在書中使用了病毒(virus)一字。詹納認識到預防接種可能達到的最終結果。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令天花在地球上絕跡。他的夢想最後在全球的努力合作下取得成功,1970年代天花病終於在地球消失。
④ 牛痘的發明,為什麼不屬於中國
」
中國人發明了人痘接種術,至少在宋朝真宗時期,宰相王旦使用過吧,是公元11世紀內初,到容清朝17世紀中葉,有600多年。可惜,這項技術沒有任何發展、改進。以致於清朝的兩個皇帝,順治和同治,都死於天花。(同治死於天花,有陳可冀院士查清宮廷醫學檔案的考證,作者認同。有歷史學家說醫案是為遮醜編造出來的,不能排除梅毒,竊以為梅毒不會死得那樣快。)玄燁之所以能當皇帝,一個重要理由是,他出過天花。這對發明種痘術,連皇帝也不能有效防治天花,是多麼奇妙的諷刺?!更遑論順治、同治皇帝是躺在龍床上等死,連起碼的支持療法都沒有!
牛痘術的發明,不是一帆風順,他的研究沒有在皇家科學院立項,沒有人給他撥科研經費,沒有人給他指派助手,還遇到過不小的責難,甚至遭到圍攻和漫罵。科學是經得起風浪的,也不用扶持和保護,由它自身的魅力,就可以鑽之彌堅。琴那敢給一個未感染過天花的9歲男孩接種牛痘後,帶著到天花病人人群中走來走去,來證明它的免疫效果,來回擊嘲笑攻擊他的人,沒尋求任何保護。牛痘術不僅沒被攻跨,反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澤及全人類。
⑤ 接種牛痘的創始人是誰
回樓主: 接種牛痘是英國醫生詹納(E.Jenner)於18世紀末發明的 牛痘苗(vaccinia)用以預防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的一種有效疫苗。是繼中國人發明人痘苗200 年後,由英國醫生詹納(E.Jenner)於18世紀末發明的。由牛痘病毒制備而成。牛痘病毒是一種可引起牛產生輕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該病毒,只會產生輕微不適,並產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於牛痘病毒與引起人類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質,人接種牛痘苗後,也可以同時獲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牛痘苗安全、可靠,接種後不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一經問世,很快便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直至今日,種牛痘仍被認為是預防天花的最好方法。牛痘苗的發明,使人類免受天花的災難,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鄭重宣市「天花在地球上絕跡」。這是人類對傳染病預防進行人工免疫的最優秀的範例。
⑥ 誰發明了牛痘接種
琴納1980年5月8日,第三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庄嚴宣布:危害人類達數千年之久的頭號瘟神——天花已從地球上徹底根除了!全球消滅天花委員會確認,1977 年10月在非洲索馬里發現的一名天花患者,是人類傳染病史上最後一例天花病案。自1966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流行病學策略,推廣牛痘接種法,展開了根除天花的全球性大行動,終於送走了瘟神。作為牛痘接種法的發明者,英國醫生琴納可以含笑九泉了。一如他的墓誌銘: 「碑石的後面是人類偉大的名醫、不朽的琴納的長眠之地。他以畢生的睿智為半數以上的人類帶來了生命和健康。讓所有被拯救的兒童都來歌頌他的偉業,將其英名永記心中……」這是歷史和全人類對琴納的高度評價。人痘接種與牛痘感染的聯想在琴納的牛痘接種術發明之前,歐洲人對付天花流行的辦法,先是消極地逃避,後是廣泛採用源自中國的人痘接種術。具體做法是將天花患者的痘粒膿漿或痘痂粉末作為接種材料,設法送入未患者鼻腔內以引發局部性痘疹,從而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在16-17世紀,人痘接種術在中國各地廣泛應用,還流傳到朝鮮、日本、土耳其、俄羅斯和英國等地。1718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基夫人在君士坦丁堡給3歲的兒子種了人痘。3年後她回到英國,又為5歲的女兒種了人痘。於是,中國的人痘接種術開始傳入英國,並迅速傳遍歐洲。琴納自己在8歲時也接種過人痘,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哲學通信》第11封信中專門談到種痘,對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大加贊賞,稱種人痘「是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同時,他還極為惋惜地說:「倘若我們在法國曾經施行種痘,或許會挽救千千萬萬人的生命。」琴納在24歲時從倫敦學醫畢業回到故鄉,立志當一名鄉村醫生。在牛痘接種發明之前,他已是一名訓練有素的人痘接種師。但是傳統的人痘法並不安全,輕的留下大塊疤痕,重的還有死亡的危險。1738年改用人痘接種者的痘痂作接種材料後,死亡率大大下降,但仍有0.2%-0.5%的人慘遭不測。「為了杜絕可怕的天花,有沒有更有效、更安全的辦法呢?」琴納經常冥思苦想,以致常常夜不能寐。偶然之中琴納注意到,擠牛奶的姑娘和馬廄的馬夫在天花猖撅期間往往安然無恙,極少受感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經進一步的深入調查,琴納發現牛也跟人一樣會感染上天花,牛的乳房上長出的一塊塊紅腫膿瘡和天花病人身上的症狀十分相似。擠奶女工最初往往會感染上牛痘,但奇怪的是不管是誰,只要得過牛痘後從此再也不會患上天花。同樣,養馬人和馬車夫也常會患一種和「馬踵炎」相似的皰瘡,但從此也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力。在人痘接種中琴納還發現,感染過牛天花或者患過人天花的人,接種人痘往往不發生反應,即使有也很輕微。從人痘法到牛痘法,如今看來僅一字之差,但卻是相當艱難的一步。傳統的保守勢力和習慣性的思維定勢,是實現這一跨越的最大阻力。牛天花與人天花,牛痘與人痘,從無數現象的反復聯想與類比之中,他終於跨越了別人認為不可逾越的鴻溝。上帝的旨意與科學的實驗「得過牛痘的人真的不會再患上天花了嗎?」琴納並不滿足於傳聞,而是動手實施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系列驗證計劃。但是這一計劃從1780年起仍然是以人痘接種法來考察不同的人群反應,直到16年後才「捅破」從人痘到牛痘的這張「窗戶紙」。結果,在人身上做牛痘試驗招來了同行和教會的合力攻擊。同行指責琴納用人體做試驗「不人道」;教會攻擊他「違背了上帝的旨意」,有損上帝把人放在「萬物之靈」位置的特殊安排。人的命運竟要由牛的膿胞瘡來決定,這是教會乃至醫學會所斷然不能接受的。但是,琴納並不是在那種輕易在指責面前低頭的人,他深受其老師——名醫亨特實驗主義觀點和嚴謹學風的影響。他一生牢記亨特的告誡:「不僅要思考,更要做試驗。」琴納的第一批實驗,是搜集20例牛痘自然感染者,並以未患天花也無牛痘感染史者為對照組,均施以人痘接種。觀察結果發現,對照組中的一些人出現了嚴重反應,發高燒、昏厥,有的甚至就此染上接種性天花。而前20例中有18例對人痘攻擊具有免疫力,其中有些人即使與急性重症天花病人密切接觸也並不感染。但琴納仍不就此輕易地下結論。經過十幾年的反復觀察和試驗,1796年5月14日,琴納終於一改以往謹慎行事的作風,大膽地跨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暮春,詹納醫生懷著激動而期待的心情,將擠奶姑娘尼爾姆斯手臂上感染14天後的牛痘皰瘡漿液擠出一點,把它「種」在8歲健康男孩菲浦斯臂上用針劃出的兩道約2厘米長的淺痕上。從第4天起,淺痕上出現丘疹、水皰、膿皰、結痂和脫痂等一系列典型的初發反應,歷時半個月,全身僅輕度不適。為了驗證效果,7月19日再給他接種人痘,竟未出現任何天花病徵。琴納的假說被證實了。這是人類史上人體牛痘接種的首次成功試驗。後改用患牛身上的膿瘡漿,最後改用牛痘接種者的痘痴,經數十例試驗,都取得了同樣的免疫效果。1798年,琴納的《牛痘來源及其效果研究》一書問世,一時極大地震撼了社會各界。這是人類征服天花的宣言書。「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科學的真理一開始往往掌握在少數先覺者的手裡。琴納為維護真理,一生勤奮不懈,淡泊名利,敢於向傳統和權威挑戰。而這一切都源於他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人生宗旨。在牛痘接種試驗中,同行和教會聯手圍攻琴納。英國皇家學會不相信一位來自窮鄉僻壤的普通鄉村醫生能制服天花,他們把他當作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騙子」,拒絕接受他的論著。格洛斯特醫學會的同行們則攻擊他踐踏了希波克拉底《醫生誓言》,要開除他的會員資格。還有許多人認為,接種牛痘說不定什麼時候會像牛一樣長出尾巴和犄角。教會則把他看作是「魔鬼的化身」,詛咒他應該下地獄。面對這些鋪天蓋地而來的污泥濁水,琴納淡然地回答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琴納雖然出身於牧師家庭,但從小就有自己獨立的個性,不人雲亦雲,不盲從權威。在攻擊和中傷面前,琴納醫生選擇了保持沉默。他回到家鄉,繼續為村民們免費種牛痘。他的義行獲得好友們的支持,大家幫他建了一個小屋,並取名為「牛痘聖殿」。他在這「聖殿」里忙碌地為村民種痘,繼續到各地宣揚種痘的好處。為了回答種種責難和疑惑,琴納又於1799年陸續發表了關於牛痘接種的一系列文章。同行中,多數人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也有少數人對他的發明產生了極大興趣,其中就有倫敦兩位著名的醫生皮爾遜和伍德維爾。伍德維爾還發現牛痘接種者可以是未感染牛的傳染源,為以後大量生產牛痘苗提供了依據。琴納的研究成果很快被譯成德、法、荷、意和拉丁文在各國發表。由於琴納牛痘接種法的推廣,天花發病和死亡人數大大下降。英國政府終於承認這一創新的重大價值,1802年和1807年議會先後授予琴納1萬和3萬英鎊獎金;在倫敦建立了新的研究機構——皇家琴納學會,由琴納擔任首任主席。在這里,琴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之中,團結和培養了許多青年研究者。由於琴納的牛痘接種法簡便、安全而高效,十幾年間迅速傳遍歐洲各國和美洲大陸。1805年,牛痘接種法傳入中國,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1803年,西班牙還特地派遣醫療船隊向所有海外屬地推廣實施牛痘接種法,這一環球航行歷時整整3年。當時英法是交戰國,但琴納的名字深受拿破崙的敬重,拿破崙稱他是「人類的救星」。德國人把琴納5月17日的生日作為盛大的節日來慶祝,舉國上下載歌載舞,開懷痛飲,歡呼人類的新生。參考資料 http://www.bioon.com/popular/scientist/200406/41150.html
⑦ 種牛痘始於那個國家
是中國發明的
一、唐代說。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董玉山在《牛痘新書》中說:「考上世無種痘諸經,自唐開元間(713 —741 年),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二、宋代說。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說:「宋真宗時(998 —1022年)丞相王旦,生子俱苦於痘,後生子素,招集」諸醫,探問方葯。時有四川人請見陳說:「峨嵋山有神醫能種痘,百不失一。……凡峨嵋山之東西南北,無不求其種痘,若神明保護,人皆稱為神醫,所種之痘稱為神痘。若丞相必欲與公郎種痘,某當往峨嵋山敦請,亦不難矣。『不逾月,神醫到京,見王素摩其頂日:」此子可種。』即於次日種痘,至七日發熱,後十二日,正痘已結痴矣。由是王旦喜極而厚謝焉。「此說以後廣為《醫宗金鑒》(成書於乾隆七年,即1742年)以及各種醫書所引用。
二、明代說,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又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
現代學者在中國古代種人痘術起源於何時這一問題上的爭論,基本上也不超出以上三說的范圍。曾時新在《杏林拾翠》一書中認為:據歷史文獻記載,天花早在東漢建武年間(25—56年)從西域傳入中國,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對天花的防治工作很早就開始了。晉代著名醫學家葛洪在《肘後方》中,對此就已經有所記載。到了唐代,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北宋時期峨嵋山神醫為王旦之子王索種人痘獲得成功,則是我國最早見於文字的第一例人痘接種人工免疫法病例。到了明代,人痘接種法己廣泛應用,並日臻完善。
蔡景峰在《中國醫學史上的世界記錄》一書中認為:最早的種痘術是在宋代應用的人痘接種術。同意蔡景峰觀點的還有我國台灣學者劉伯驥和英國學者李約瑟。劉伯驥在《中國醫學史》中寫道:「古之醫痘者,惟待其毒之既發而治之,種痘甩痘苗絮於鼻孔一法,原始於真宗時代。峨嵋山有神人,為宰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其法遂傳於世,此為世界種痘之最早者。」李約瑟在《中國和免疫學的起源》一文(載《中醫葯學報》1983年第4 、5 期)中認為:傳說第一次天花接種是在公元10世紀末(即宋真宗時代),由一個從四川雲游而來的道家醫生實施的。李約瑟經過調查研究,認為這個傳說是可信的。
⑧ 牛痘最早是被誰發現的
愛德華·琴納 (Edward Jenner,1749.5.17-1823.1.26),免疫學之父,天花疫苗接種的先驅,在醫療實踐中,內琴納從牧容場擠奶女工在患牛痘的母牛上感染牛痘後,而不會染上天花這一發現上得到啟發。經過20多年的探索、研究,於1796年5月的一天早晨,他用清潔的柳葉刀在一個叫傑米的8歲孩子的兩條胳膊上劃破幾道,接種上牛痘漿。事實證明,這是一預防生天花的正確而有效的途徑,牛痘疫苗從此產生了。
⑨ 牛痘是誰發明的
愛德華.琴納
⑩ 牛痘最早是被誰發現的
牛痘最早應是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發現的
1798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在自己的病人當中,偶然的機會下發現擠牛奶的女工似乎沒有感染天花的病例,於是經過研究之後,他發現是這些牛隻感染牛痘病毒後,擠牛奶的女工透過擠壓受感染牛隻的乳房而感染牛痘,而這些女工們在痊癒後便終生對牛痘免疫,不會再患同樣的疾病,同時對天花也能終身免疫。所以他認為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有一定關系,得過牛痘的女工們也剛好能對天花病毒終生免疫。透過把含有牛痘的溶液塗在健康人的傷口上,他們便會對天花產生免疫力。於是愛德華·詹納便致力研發牛痘疫苗接種。
在這些過程中,他飽受抨擊與批評,人們甚至譏笑他,說道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們會長出牛角和牛毛。在疫苗研發成功後,他接種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導致與妻子糾紛,甚至被說是發狂想殺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在詹納的堅持下,他的兒子在接種後一直相安無事,也沒有感染天花。因為這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種痘也被引申為「疫苗接種」的意思。
在「牛痘接種術」未被推廣前,一般民眾都以「人痘接種術」作為預防天花的手段,辦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痂制漿(膿),以小刀拭在受種者的皮膚之下,使之產生免疫力,以預防天花。另一個方法,就是讓受種者穿上天花患者的衣服,稱為「痘衣法」。由於受種者不是透過空氣在肺部染病,因此多數只會出現輕微的天花症狀。但這種方法有嚴重缺點:因為受接種的人是得到了真正的天花,故此有很大機會死亡,危險性甚高。而且受種者對天花完全產生抵抗力之前,會把天花傳染給身邊的家人,因此對天花未有抵抗力的家人必須被隔離。
愛德華·詹納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比傳統「人痘接種術」更安全,因而廣泛被各國採用。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地球上的人類已免於天花疾病」,天花已在地球上被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