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課文提出了這個觀點,只是舉了兩個事例來加以證明,並沒有在理論上多加分析。其實,不少教育家都說過,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只有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算真正獲得了知識,否則,知識便一錢不值。我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過:「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經驗,謂之半知;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魯迅先生說,讀書要和「實社會」接觸,和「實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也是要運用知識的意思。反過來說,如果只是一味死讀書,不知將知識運用於實踐,那就是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一言以蔽之,只有懂得將知識運用於實踐,才能發揮創造力。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實踐,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贏得了我國初步小康的實現。
2. 創造力為什麼這么重要
從科學角度來講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
它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內面容。在現今時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創新的重要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為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而傳統教育已經難以適應時代需要,在未來,只有大力推進創造力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創新能力的人才。
3. 創造力包括了哪些重要的能力
創造力包括5個重要能抄力:敏覺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流暢力。
1.當父母變換了孩子的房間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變的地方,絲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覺力」十分高。
2.當老師問:「茶杯有什麼用途?」在限定時間內,能夠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著較佳的「流暢力」。
3.當有人問:「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麼?」甲孩子回答「開水」、「汽水」;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則乙孩子比較有「變通力」。
4.獨創力,是指能想出別人想不到的看法,而且有實際效果。可以說,所有的「發明家」,都具有高度「獨創力」。
5.精進力,是指能從更精緻、更細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紙船上塗一層蠟,防止被水浸壞。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4. 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能否運用知識。
你說的對!就是能否運用知識。但是,怎樣運用知識?現代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認為創造力就是知識與發散思維能力。列出公式:創造力=知識•發散思維能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在頭腦里培養出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的系統,列公式:獨立思考系統+知識。下面是發表在博客的有關獨立思考系統的知識:
教育改革的心理學依據
據報道,三年一次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12月7日公布,首次參加PISA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全部三項素養評價中,均排首位。這個結果引起國內外教育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歐美多國驚呼「意外」,並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檢討自己國家基礎教育的落後,呼籲改革教育。在我國,卻引起爭論。(《南方日報》12月21日)
在我國,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它的特點是培養善於死記硬背的應用型人才,扼殺了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而歐美的教育,則相對來說更加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成長,不利於死記硬背型人才的成長。他們要改革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改革難度不大,可供的選擇很多。比如,象我國的奧運會戰略一樣,重點培養幾個勤奮的、記憶力特強的學生,和我們比賽的差距馬上可以縮短。而我國的教育改革難度很大,所以十幾年來一直是爭論不休、進展不大。我個人認為,欠缺心理學知識指導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從人腦「知識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素質教育從哲學的角度看,它應該是:培養個體掌握適應其所在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如果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麼,第一,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就有了知識內容的差別。例如,在清朝,女孩子想擠身上流社會,不扎小腳是沒什麼希望的;但貧苦農民的女兒扎小腳後無法干粗活,想活命,不會乾女孩子的活是不可想像的,這就是時代的差異。在我國,誰不懂漢語?在英國,有多少人懂漢語?這就是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基礎教育內容的差別。第二,不論什麼時代,不分地區和國家,也不分人種,人類社會個體「適者生存」的基礎知識都可以歸納為:1、語言知識。2、勞動技能。3、健康的身體。4、健康的人格。5、社交活動的能力。6、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
在人腦的「知識結構」上,除了身體素質一項(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切信息時刻都在向我們的「知識結構」反映)外,其他知識確實是分成一個個系統獨立存在的。例如,英語知識、數學知識、游泳技能、廚藝技術、地理知識、社交禮儀等等,它們都可以成為一個或大或小的系統獨立存在,在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如果它們不存在(沒有建立起來)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沒學過法語,怎麼能說?沒學過炒菜,怎麼能做?沒學游泳,怎敢下海游泳?如果它們的存在是不適合個體當時的社會規范的,那麼,它將損害這個個體的利益。例如,不懂禮貌的「小霸王」長大了,他的人緣不會好;不懂互助的人,朋友會越來越少;心胸狹隘的人經常心情郁悶等等。顯然,片面追求科學知識的教育是錯誤的!尤其是犧牲其它能力去追求書本知識的做法大錯特錯——這很難培養出上述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卻很容易培養出可以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其實,現行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出「書本知識的全才」,如果要培養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並不需要這樣的教育方法),如鋼琴家、工程師、畫家、翻譯等等。這對於許多家庭,許多個體而言,他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我國三十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與大量應用型人才的貢獻密不可分。但是,幾乎所有尖端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都在別人手上,就連國人引以為榮的航天科技,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只是「已有成功先例,可以放心追趕」的非獨創性的發展。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現行的教育確實不適合創造型人才的成長。國家的教育不能只培養應用型人才,它必須培養大量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我們將永遠跟在別人後面去接受新技術。
具有創造性的人從人腦的「知識結構」上看,就是具備「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的人。此外,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寬闊的胸襟,合適的社會環境或機遇等等都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不過,它們都沒有具備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重要,這是不可缺少的系統,是創造型人才必有的基本素質。這個系統是怎樣建成的呢?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等等?請聽我下面的分析:
一、系統建立的基礎
1、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臨時性神經聯系是大腦神經細胞的基本功能。簡單來說,當兩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即它們同時獲得強大的興奮能量,這兩個神經細胞就接通了,這就是臨時性的神經聯系,也可稱為建立起臨時性的神經通道。之所以稱為臨時性的,是因為它們之間的聯系是不牢固的,很容易「消退」,表現出「消退」、「忘記」、很難「回憶」等常見現象。但是,兩個細胞之間的同時興奮多次發生,它們之間的臨時性神經通道就會越來越牢固,成為永久性的神經通道。例如看見一個字,同時聽見它的讀音,它們之間就建立了聯系,但是,你很容易將它們忘記掉,怎麼也無法想出來。可是,重復多遍後,你就可以永久地記住它們了。這就是臨時性的聯系通路與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
永久性的聯系通路隨著興奮次數或得到興奮能量的多少,會表現出通路有寬有窄的差別,我認為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我在書里將這種神經聯系通路之間的微觀的差別形象的描述為臨時性的小道、羊腸小道、小道、大路、寬闊的大路、自動化的高速公路等。當然,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還有其他機制,這里不再敘述了。
2、系統建立:多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它們之間同樣相互接通了,形成一個多點的網路系統,例如看圖識字時,圖書、小狗、字、幾種不同的顏色同時出現,作用於眼睛,在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同時興奮,多個興奮點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看到的才會是一個統一的事物。多點的網路系統之間的聯系通路同樣有臨時性的和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這里不再重述。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多點的網路系統可以不斷發生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機制是:已經形成較為牢固的神經通路的小系統,當它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或者它的某個部分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就會與這個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產生臨時性的聯系,同樣,這種聯系又可以成為永久性的聯系。於是,它們可以變得越來越龐大,成為一個巨大的系統。
二、 「獨立思考」系統與其他知識系統的區別
1、 「獨立思考」系統的前提條件: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是獨立思考的前提條件,否則,還需要思考什麼?其次,個體需要思考的時候,往往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別人的幫助就是已有的答案,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只能獨立思考。因此,兒童要建立這個系統,前提條件就是對他「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性的教育,而且,這個教育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2、「獨立思考」系統的內涵:「獨立思考」系統不象其他知識系統,它只有「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其他知識系統都有自己具體的知識對象,而它是依附於其他知識系統中的系統。也就是說,它可以只依附在1、2個系統中,也可以依附於所有知識系統中。例如,某人下象棋時,每下一步,都會思考多步走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其他知識時,他是個「老實人」,誰說什麼他都相信。這就是說,他只有在象棋這個知識系統中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系統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三、「獨立思考」系統的重要作用
「獨立思考」系統具有其他系統沒有的重要作用:
1、知識之間的橋梁作用:有時候,在單個知識系統中的獨立思考可以不超越本系統的范圍,如前述下象棋的例子就沒有超出本身知識范圍。在大多數情況下,已有知識(或答案)無法滿足需要,於是,「意識流」就會在「吸引力」或「推動力」的作用下離開這個系統,到達其他系統, 這就是思維。「意識流」攜帶的強大興奮能量就將這些系統聯系在一起,形成超巨型的新系統。只是由於人類社會習慣的分類方法,我只能將原來的系統仍然稱為系統,將新的超巨型系統描述為「系統與系統之間建立了許多寬廣的聯絡通路」。這樣,他在解決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從知識系統外吸取啟發性的知識,做出關聯和想像,表現出點子多,辦法多,成為善於思考,思維敏捷,觸類旁通的人。相反,應用型人才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熟練地解決問題,卻無法解決超出原有知識范疇的問題,原因就在於他們知識結構中系統與系統之間沒有多少往來的通道,不容易尋找到啟發性的知識,表現出思維遲鈍,「無從下手」、「無計可施」。
2、新思維的發動機: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善於獨立思考的培養,多次重復,就會形成牢固的思維反應模式;如果在眾多不同系統的知識傳授過程中,都堅持獨立思考的培養,那麼,這種思維反應模式就象其他知識系統的擴張一樣,變得越來越龐大,(只不過它的擴張依附在其他知識之中)越來越習慣性,直至最後形成條件反射。在我的學說中,條件反射是最寬敞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在上面運行,沒有什麼阻力,可以用最快的慣性速度運行,是自動化的聯絡通道。於是,這個個體以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什麼答案和問題,興奮能量都會迅速沿著這條康莊大道,回到「多問一個為什麼?還有沒有其他真相?還有沒有其他答案或者方法?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等等」的系統的核心。這樣子,新任務來了,他的新思維開始了,所以說「獨立思考」系統具有新思維發動機的功能。
3、信息重組:架設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橋梁作用,實質上就是將那些本來似乎沒有什麼聯系的知識重組,組成個體獨特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新的信息體系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和作用。
4、均衡的聯絡通路:個體在獨立思考時,「意識流」往往是首先從「問題」出發,向四面八方擴散,然後再集中回原來的出發點。這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發點獲得了比原有知識多出許多倍、甚至千百倍的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這些通道由於使用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意識流攜帶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思維往返的次數差別不大,所以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路寬大致相同,比較均衡。這點十分重要,它與思維的靈活還是僵化有關,現在暫不討論,後面再做介紹。
發散思維以後,總會集中回到原來「問題」的點,於是,原有知識點(問題出發點)內部的聯絡通路總比周圍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寬廣很多——說明「多疑、多思、獨立思考教育」不會動搖兒童對正確知識的掌握。
5、建設「後天思維靈活性舞台」的方法之一:個體思維的靈活性有遺傳的作用,例如有的人過目不忘;有的人記得快,忘記也快;有的人記得慢,但記住後不容易忘記等,這導致各人建設「思維的舞台——知識結構的龐大網路」的速度、時間、通道寬窄等等有諸多微小的差別。但是,「天才」的人不努力,最終還是庸人一個;勤奮的人、有抱負的人往往「堅毅志竟成」! 「後天思維靈活性的舞台」就是人腦中龐大無比的知識結構網路,發散思維訓練、集中思維訓練、獨立思考訓練是建設這個大舞台的最好方法。
6、埋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內在學習動機的最佳手段:教師都知道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對學習的重要作用,這點不做討論。這里要講述的是:獨立思考教育是怎樣在幼兒、兒童知識結構上留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出內在學習動機的。以學習「小蜜蜂采蜜忙」這句兒歌為例,如果幼師以記憶為目標進行教育,幼兒背誦幾次就記住了,成績是100分。但是,他們懂得多少?就只有小蜜蜂在採集花蜜的知識——甚至連采蜜是什麼意思?是在「進餐」還是在勞動都分不清!如果採用啟發獨立思考的方法,可以將他們的思維引向幾十個,甚至幾千個方向。(當然,要因材施教,不可操之過急,不可拔苗助長)他們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新疑問,得到許多新知識。如為什麼蒼蠅不能吸取花蜜?是基因不同,是條件反射等等……有的知識成年人也回答不了,可以勉勵他們日後要認真學習,探索真理。這樣,就在他們內心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出內在需要學習的動機,甚至為科學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
四、思維靈活還是僵化的發生機制:當需要解決新問題的時候,也就是思維不能按照習慣通路運行的時候,思維的靈活性就是解決問題重要的因素之一。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的,狹小的通路容易被抑制,寬闊的通路是很難抑制的,到了條件反射自動化程度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一旦到達,馬上大部分或全部都進入了條件反射的通道,做出絲毫不變的反應。如聽見「酸梅」就會分泌津液,是無法制止的條件反射;有些人一旦沒事干就要抽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有的人過橋都要數橋梁的欄桿、上樓都要數梯級數目,他明知道這毫無必要,智力和身體一切正常,就是很難克服,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的緣故。有利必有害,條件反射以高速反應來應付不變的世界,是「生命世界節省能量法則」的體現,是「用進廢退」的結果,它有利於動物保存能量和快速高效的對外界做出反應。它的缺點也和它的優點一樣鮮明: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僵化的、一成不變的反應模式是不會正確的。總之,神經聯系通路越寬闊,奪取興奮能量的能力就越強。思維就越僵化。如果眾多神經聯系通路的寬度差別不大,那麼,興奮能量就能夠同時進入各條通道,奔向各自的前方,這樣就表現出知識面廣,「參考系」多。表現出思維靈活,產生新「點子」、新辦法的機會多,表現出獨立思考能力強。一旦新辦法符合客觀規律,難題就解決了,新發明新創造就出現了。
有必要指出,獨立思考也可以成為習慣,最後成為條件反射。於是,不論遇到什麼問題、什麼事件、什麼結論或者答案,都會條件反射地回到問一個為什麼?問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改變方案會有什麼新結果?從另外的角度出發,能否有新發現等等。這個條件反射不但不會形成思維僵化,反而是唯一能促進思維靈活性的特殊的條件反射,是適應人類社會復雜性的進化的產物。
五、應試教育與獨立思考教育背道而馳:應試教育是追求記憶能力的教育,是追求「標准答案」、不容置疑的教育。因此,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練習,多背誦,即對人腦「知識結構」中相應知識區域多次重復「標准答案」,形成寬闊的神經聯系通路的過程。這與獨立思考教育恰恰背道而馳。於是,我們只能培養出思維僵化的、可以熟練運用現成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無法培養出創造型的人才。
六、應用型人才的改造:人是可以改變的,生理學已經證明,無論多麼頑固的條件反射,都是可以被抑制或者消退的。應用型人才的改造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譬如,增加他工作任務的壓力,老是不滿意他提出的方案,要他不斷改進等等,都可以強迫他去進行思維,從而擴展他的思路。從主動改變自己的角度看,學習世界上眾多創造發明的方法是捷徑。它們起到指導和啟發人去進行思維的作用。重新開始發散思維的訓練,也是改變自己思維結構的方法。不過,正如初學游泳時不注意姿勢,學會以後再來改變一樣,困難很大。最佳的方法還是從小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堅持到中學、大學,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可以培養出千千萬萬個可以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精英。
我國的教育改革需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需要取得共識,希望我的理論能夠提供參考。
2011年1月12日發表於新浪和網易博客…………………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5. 關於創造力的名言
有關創造力的名言
1、創舉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歌德
2、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內源。——彼得容·杜拉克
3、創造,不論是肉體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總是脫離軀殼的樊籠,捲入生命的旋風,與神明同壽。——羅曼·羅蘭
4、創造包括萬物的萌芽,經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開花結果。 ——莫泊桑
5、創造的神秘,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而知識的幻影,不過如晨間之物。——泰戈爾
6、創造難,模仿容易。——哥倫布
7、創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爾克
8、毫無疑問,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沒有創造力,就沒有進步,我們就會永遠重復同樣的模式。——愛德華·波諾
9、歡樂的名字是創造。 ——希 恩
10、舊事物只是表層的腐爛,它的根須在土內埋得很深,並且在不斷地萌發著新芽。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沖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爾基
11、開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許他腳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後穿的一雙。——雨果
6. 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為這一觀點補充一些事實論據
1、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同時拋下兩件材料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以駁倒亞里士多德專認屬為的物體下落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實驗證明不同重量的物體在空氣中自由降落時,它的下降速度與重量無關,不同重量的物體會以同樣的速度落地。
2、萊特兄弟經過成千上萬次實驗,發明了飛機。
3、愛迪生經過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發明了電燈。
4、居里夫人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終於提煉出了「鐳」 。
7. 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能否運用知識
本人認為,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在於是否極其想偷懶。人類發明創造的根本原因,說白了就是偷懶,就是省力、省時、方便的做事。當有了這一動機,學習知識就有內在動力了。有了這個動機,觀察事物也就細致認真了,發現問題的機會也多了。這一切集中在一起,就有了發明創造的過程。發明創造不一定每一次都會成功,但一定會留下許多經驗和教訓,當以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所需材料等等具備後,一個新的發明創造肯定會出現。當然,先有知識是更好的,而且知識越豐富越好。
8. 對「發揮創造力的關鍵」,闡述得最准確的一項是
答案B
這一題主要考查我們對文章中心的把握,A、D項強調的是知識的積累,只是「創造的素材」,C項也只是「根據之一」,B項最概括,也最准確。
9. 設計思維孕育創造力的關鍵是什麼
答復:以簡單的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以直接關繫到個人的智商與情商如何,因為思維是包括思想和內心情感的,與個人的性格有關,一個人有天賦的話,其思維比較活躍,有煽動情懷的意念,就比如說:人性皆知、自說其圓、自說其話,圍繞這句話的意思作出解釋和疑惑,所以思維的見解,以直接關繫到這件事情的成敗與否,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這些事情做好參謀與謀略。
一個人的性格不同,以關繫到個人的能力、思維、見解、命運,之所以我個人提倡:以開朗、包容、理解的性格適中,並且能說會道最好,知道謀其事,慎重點、穩重點,以任重道遠、也人知常情最好,以樹立偉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以實現個人的需求願望為起點。
個人總結:
思維決定著行為,而行為體現在主觀和行動上,只有善於心理觀察與揣測心機,其思維邏輯決定著處理的行為方式,只有做到機智勇敢與善變的心,才能做到超前的思維,付諸在實際行動中。
謝謝!
10. 如何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最後一段中作者所闡述的"擁有創造力的關鍵"
一、熟讀課文,探究下邊的問題。
1.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於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這篇課文卻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要求我們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為什麼非常重要?
2.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才具備創造性思維的看法,為什麼不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此題意在幫助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2.第一問。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有:①淵博的知識。②運用知識去不斷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細小的想法,並鍥而不舍地使之變為現實。
第二問。因為「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不是偉人名人才有。(引導學生聯系他們自己的體會來談。)
二、本文主要論述什麼問題?作者為什麼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起?關於創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為什麼到篇末才給出全部答案?
此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並了解課文結構上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問。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的問題。
第二問。因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問題很具體,生動形象,又富於針對性,極易引起讀者興趣。
第三問。關於創造性必需的三個要素,經過課文逐層論述,最後才給出答案,這合乎「分→總」這種思維規律,便於讀者理解和把握。
三、議論文常常用設問句。設問是一種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例如課文第四段末尾提出設問:「那麼,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導讀者去思考,然後作者又對此作了回答。請從課文中再找出幾個設問句,仔細體會這種修辭方式的表達作用,並且思考一下怎樣才能用好設問句。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設問句。
設問句是常用的句式。課文中除題干中舉到的以外,還有:「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在本文中,它們的作用除了題干提到的以外,還有在結構上起承接、過渡的作用,使文章結構緊密,條理清楚。至於怎樣運用設問句,要根據具體的內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處。
四、把課文的最後一段抄在本子上。並選取這段中的某一個觀點,舉出生活中的一兩個事例來證明它。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一步掌握課文主旨。
這段的觀點很多,學生可以隨意選取一個,舉例加以證明。
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確立課文學習目標。一般說來,可以確立為以下兩條:第一,學習課文的論證方式及其方法;第二,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圍繞這兩條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目標。當然,自己另外確立學習目標也是應該鼓勵的。
二、可以採用問題式導讀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除課後練習外,還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1.課文開頭所提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2.「正確答案只有一種」的思維模式有什麼弊病?
3.為什麼說「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4.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5.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麼?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6.課文中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互動式乒乓球游戲的事例有什麼作用?
7.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麼?你打算怎樣做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人?
教師不妨在課堂教學和課文練習中選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
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可以作多種引申。例如,課文的多種解讀,問題的多種解法,完成一個任務的多種途徑,等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引申得越多越好、越廣越好。學生之間可以交流,互相啟發,開闊思路。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