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發,發明了什麼
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發,並將其用於發明創造,這是仿生學的內容。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該學科的問世,大大開闊了人類的技術眼界,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仿生學的應用例子數不勝數:
從蝙蝠的超聲波中得到啟示,發明了航空用的雷達和航海用的聲納。
從抹香鯨的流線型身體中得到啟示,改進了輪船的外形,大大提高航行速度。
從青蛙外凸的眼睛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用於道路監測的電子蛙眼。
從蒼蠅的復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中得到啟示,華人博士生吳義仁發明了蠅眼照相機,這種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解析度達4千條線。
從蛋殼的抗壓特性中得到啟示,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
從蝴蝶色彩斑斕的外形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人們發明了迷彩服,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蜻蜒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井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
從蜻蜒的翅痣中得到啟示,人們仿效蜻蜒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除了在動物中的應用,仿生學在植物中也有很多應用: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450-500年)的魯國工匠魯班,在上山伐木途中,手指被茅草劃破,他仔細觀察發現,原來茅草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鋸齒,於是受到啟發。經反復實踐,製成人類史上第一架帶有鋸齒的木工鋸。
受王蓮葉脈支撐作用的啟發,英國著名建築師約瑟,以鋼鐵和玻璃為建材,設計了一座頂棚跨度很大的展覽大廳──「水晶宮」,它既輕巧、雄偉又經濟耐用,不僅成就了1851年的第一屆世博會,也為近現代功能主義建築構建了雛形。
受紫羅蘭花瓣能分辨溶液酸鹼性中得到啟發,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明了「波義耳」試紙,這是現代pH試紙的雛形。
很多生物的身體結構都是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選擇,逐漸進化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模樣。所以它們身上有著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仿生學的科研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它的發展和成就將為促進世界整體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B. 有關大自然的啟示發明創造的事例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那些啟發想發明什麼 長一些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
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於飛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吸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於空中。這是多麼巧妙的飛行啊。製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願望。
在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蝴蝶
五彩的蝴蝶顏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螢光翼鳳蝶,其後翊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蝶色彩的研究,為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稗益。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蘇聯昆蟲學家施萬維奇根據當時人們對偽裝缺乏認識的情況,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偽裝。因此,盡管德軍費盡心機,但列寧格勒的軍事基地仍然無恙,為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產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斗中的傷亡。
人造衛星在太空中由於位置的不斷變化可引起溫度驟然變化,有時溫差可高達兩、三網路,嚴重影響許多儀器的正常工作。科學家們受蝴蝶身上的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而調節體溫的啟發,將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製成了葉片反兩面輻射、散熱能力相差很大的百葉窗樣式,在每扇窗的轉動位置安裝有對溫度敏感的金屬絲,隨溫度變化可調節窗的開合,從而保持了人造衛星內部溫度的恆定,解決了航天事業中的一大難題。
甲蟲
甲蟲自衛時,可噴射出具有惡臭的高溫液體「炮彈」,以迷惑、刺激和驚嚇敵害。科學家將其解剖後發現甲蟲體內有3個小室,分別儲有二元酚溶液、雙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雙氧水流到第三小室與生物酶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瞬間就成為100℃的毒液,並迅速射出。這種原理目前已應用於軍事技術中。二戰期間,德國納粹為了戰爭的需要,據此機理製造出了一種功率極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發動機,安裝在飛航式導彈上,使之飛行速度加快,安全穩定,命中率提高,英國倫敦在受其轟炸時損失慘重。美國軍事專家受甲蟲噴射原理的啟發研製出了先進的二元化武器。這種武器將兩種或多種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裝在兩個隔開的容器中,炮彈發射後隔膜破裂,兩種毒劑中間體在彈體飛行的8—10秒內混合並發生反應,在到達目標的瞬間生成致命的毒劑以殺傷敵人。它們易於生產、儲存、運輸,安全且不易失效。螢火蟲可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光能,且轉化效率達100%,而普通電燈的發光效率只有6%。人們模仿螢火蟲的發光原理製成的冷光源可將發光效率提高十幾倍,大大節約了能量。另外,根據甲蟲的視動反應機制研製成功的空對地速度計已成功地應用於航空事業中。
蜻蜓
蜻蜓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並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公里/小時。此外,蜻蜓的飛行行為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為了研究滑翔飛行和碰撞的空氣動力學以及其飛行的效率,一個四葉驅動,用遠程水平儀控制的機動機翼(翅膀)模型被研製,並第一次在風洞內測試了各項飛行參數。
第二個模型試圖安裝一個以更快頻率飛行的翅膀,達到每秒18次震動的速度。有特色的是,這個模型採用了可變可調節前後兩對機翼之間相差的裝置。
研究的中心和長遠目標,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驅動的飛機表現,以及與傳統的螺旋推動器驅動的飛機效率的比較等等。
C. 搜集從動植物身上獲得啟示發明創造的事例最少3個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人們模擬海蟄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它由喇叭、接受次聲波的共振器和把這種振動轉變為電脈沖的轉換器以及指示器組成。將這種儀器安裝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轉。當它接收到8赫茲-13赫茲的次聲波時,旋轉自動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風暴將要來臨的方向。指示器還可以告訴人們風暴的強度。這種儀器,可提前15小時左右預報風暴。
對鱟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兩側的復眼。受光束照射後,復眼產生脈沖。一隻眼受光束照射,一隻眼產主脈沖;兩隻眼同時受光束照射,兩隻眼同時產生脈沖,但比光束照射一隻眼時產生的脈沖的頻率略低些。人類受其啟示,研製成功一種電子模擬裝置,能解10個元素構成的網路方程,應用這個原理製成的電視攝影機,能在激光下提供清晰度較高的電視影象。
D. 動植物啟發人類創造發明的例子有哪些
一、潛水艇外形
其實仔細觀察能夠看出潛水艇的外形與鯨魚非常的相像,按照鯨魚的外形來設計潛水艇能夠減少潛水艇在水裡面的阻力,同時又能夠。是噪音變得很小,又能夠增加潛水艇的隱蔽功能。
二、電子蛙眼
電子蛙眼來自於青蛙的眼睛,因為電子蛙眼絕對可以像青蛙的眼睛那樣准確的識別物體的形狀以及動態。
三、雷達
眾所周知,雷達的靈感來自於蝙蝠,因為蝙蝠能夠算出超聲波。二雷達正是抓住了蝙蝠的這一特性,所以,科學家也根據仿生的原理設計出了雷達,雷達不僅僅能夠勘測,同時還能夠進行定位。
四、數碼相機
科學家經過觀察蜜蜂以及蒼蠅的眼睛,發現裡面的結構非常的復雜,所以就發明了數碼相機。在數碼相機裡面有180個不同的顯微透鏡。能夠識別不同的物體以及不同的深度,然後進行成像,並且儲存在內存卡裡面。
五、飛機
設計飛機的靈感來自於鳥類,因為鳥類的翅膀具有空氣動力學,同時還有機械學。當人們通過觀察鳥類而懂得了飛行原理,所以將飛機的翅膀設計成鳥類翅膀的形狀,並且能夠。減少氣流的壓力,將飛機送上了天空。
六、螢火蟲
螢火蟲會發光,正是這樣,人們就發現了人螢火蟲身上的寶貝。通過這一點,人們發明了燈,從此,不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都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人們能夠看見光亮,即使在晚上時候也能夠看的非常清楚。
E. 自已從動植物上受到的啟發,想發明什麼
應該是人們見到有些蝴蝶在花叢中采蜜是顏色和鮮花顏色很相似,幾乎沒有看出來,所以發明迷彩服,這樣士兵躲在草叢中是顏色和草叢一樣,不易被發現。我看電視上的士兵不僅穿迷彩服,臉上都畫上綠色顏料呢
F. 科學家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飛機機翼、雷達、船的流線型、電子蛙眼、迷彩服
望採納!(抄襲可恥)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