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了WEB

發明了WEB

發布時間:2021-11-16 14:31:52

㈠ 瀏覽器是誰發明

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的人。他於1990年發明了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在1991年3月,他把這發明介紹給了給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路的發展聯系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題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議,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加插圖像進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
NCSA Mosaic使互聯網得以迅速發展。它最初是一個只在Unix運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運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布了他們的旗艦產品網景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了。錯失了互聯網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體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加快了萬維網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路帶到了千百萬普通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互聯網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兼容的HTML擴展代碼,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其市場佔有率已無法挽回,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操作系統一並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2001年, 捆綁在WinXP中的IE6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90%以上.
網景公司以開放源代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佔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在線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劃為著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已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互聯網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7年,Firefox市場佔有率約佔17%。
IQ 瀏覽器是一個小巧的瀏覽器 ,主要有下面幾個功能1.最好的瀏覽體驗,2.個性的界面設計,3.強大的瀏覽痕跡清除,4.靈活的頁面內容控制,5.便捷的頁面內容收集器。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布於1996年。目前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路瀏覽器市場上的佔有率則稍微較小。
Chrome是Google發展的一款瀏覽器,其目的是為了打破Internet Explorer的壟斷,目前剛剛推出市場,但已有不俗表現。
HotBrowser是MAGICMASTER在雲計算時代出品的一款雲安全瀏覽器,它也時常被作為平台應用於高端計算機和手持電腦領域。MAGICMASTER在內測版本時期由於商標問題將正在研發的瀏覽器更名為「HotBrowser」。目前尚未有中文版本的HotBrowser,在對於中國來講是個不平凡的2008年的最後一天,首次提出進軍繁體/簡體中文市場。HotBrowser目前並沒有官方正式的中文名字,通常被愛好者們譯為「浩勢」或「雲安全」。
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好。還有一些有著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個由KDE開發的瀏覽器,KDE開發人員在開發KDE2時意識到一個良好的桌面環境必須搭配一個良好的網路瀏覽器及檔案管理員,便投入不少力量開發了 Konqueror,這個瀏覽器使用了自家開發的排版引擎KHTML,由於Konqueror是屬於KDE的一員,並只常見於Unix-like下的 KDE桌面環境,所以Konqueror並未普及。
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現在亦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據,但蘋果電腦自行推出了Safari。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源代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預設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布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份;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劃,並宣布將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這個新瀏覽器於2006年10月隨Vista發布. 但升級版只能安裝在XP SP2和Server 2003 SP1上面. 微軟官方報道,它的下一個版本IE 8於2009年發布正式版.

㈡ 瀏覽器是誰發明的

Internet Explorer也就是我們熟知的IE瀏覽器到今年已經是整整十周歲了。Internet最初發明以後主要應用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通過FTP達到的文件與信息共享方面。由於Tim Berners-Lee的努力WWW萬維網得以創建出來,而在1991年8月6號世界上第一個網頁正式發布。

IE的前身是稱為Mosaic的軟體,這款軟體是1987年NCSA開發出來的。它是第一款支持圖形用戶界面的瀏覽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Mosaic的技術和商標被授權給一家名為Spyglass的公司,Spyglass是1990年伊利諾斯大學成立的軟體公司,目的是將WWW技術向商業應用轉化。

1995年,Spyglass將Mosaic的源代碼正式授權給微軟公司,由此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正式誕生。有意思的是Netscape瀏覽器與IE瀏覽器還有共同的血緣公司,開發Netscape瀏覽器的許多程序員就是參與推出Mosaic的功臣,實際上在1994年Netscape瀏覽器曾經被稱為Mosaic Netscape。

㈢ 誰發明了WWW

發明者是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是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勛章(OM)獲得者1994年10月在擁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稱號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㈣ 什麼是web

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連接,它使得文本不再象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你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我們才把它稱為Web。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㈤ html是誰發明的,其中還發明了哪些

HTML的英文全稱源是 Hyper Text Marked Language,即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是由Web的發明者 Tim Berners-Lee和同事 Daniel W. Connolly於1990年創立的一種標記語言。

Tim Berners-Lee還成立了萬維網聯盟(W3C),並擔任萬維網聯盟的主席。萬維網的主要工作也是圍繞HTML開展。

㈥ 誰最先發明的網站

蒂姆·伯納斯-李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蒂姆·伯納斯-李爵士(1955年6月8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萬維網的發明者,不列顛帝國勛章佩戴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與羅勃·卡力奧一起他是監視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主席。

目錄
1 早年生涯
2 萬維網的建議和原型
3 第一個網站
4 通向萬維網標準的路
5 免版權
6 《織網》
7 其它
8 獎勵

早年生涯
伯納斯-李的父母都是數學家,兩人都在建造世界上最早的電腦之一(Manchester Mark I)的小組里工作。伯納斯-李在汪茲沃斯上學,在牛津大學王後學院畢業。他用焊烙鐵、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門、一塊Motorola 6800微處理器和一台舊電視機製作了一台電腦。後來他在牛津時因與一個朋友私自闖入其它電腦系統被禁止使用大學的電腦。

從1976年開始他在私人公司里做編程員,1978年他在另一個公司里研究排編程序和操作系統。

萬維網的建議和原型
1980年伯納斯-李在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工作時建議建立一個以超文本系統為基礎的項目來使得科學家之間能夠分享和更新他們的研究結果。他與羅勃·卡力奧一起建立了一個叫做ENQUIRE的原型系統。

1984年伯納斯-李重返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這次作為正式成員。他恢復了他過去的工作創造了萬維網。為此他寫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httpd)。

第一個網站
蒂姆·伯納斯-李建立的第一個網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網站)是http://info.cern.ch/(這里有一個保存),它於1991年8月6日上網,它解釋了萬維網是什麼,如何使用網頁瀏覽器和如何建立一個網頁伺服器等等。蒂姆·伯納斯-李後來在這個網站里列舉了其它網站,因此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萬維網目錄。

通向萬維網標準的路
1994年伯納斯-李在麻省理工學院創立了萬維網聯盟,它由不同的原意建立萬維網標准和提高萬維網質量的公司組成。

2004年12月接受了南安普敦大學電腦學院的教授職位,他在那裡研究語義網。

免版權費
構成萬維網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很簡單,伯納斯-李的功績是將它們有效地組合在一起使它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他最大的貢獻可能是無償地將他的主意提供出來而不收費。2003年萬維網聯盟決定所有由聯盟提出的技術都是無償的,所有人都可以簡單地使用。

《織網》
在他的書《織網》中他提到他對萬維網的一些考慮:

非常重要的是編輯網頁應該與瀏覽網頁一樣方便
電腦可以被用來完成背後的工作,而人則可以以此更好地協作工作
互聯網的每個功能都應該象一個網一樣,而不象一個級別系統。唯一的例外是目前由ICANN管理的域名系統
電腦科學家有一個技術上的和道德上的責任

其它
因為伯納斯-李曾經在英國東多塞特郡居住,他於2001年接受郡古跡信託會的名譽保護人的職位。

他目前與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美國波斯頓。

獎勵
南安普敦大學於1996年授予伯納斯-李榮譽博士學位,他目前是該大學電子和電腦希的主席。他是麻省理工學院3Com公司發明家教授的第一位就職人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高級研究員。他是英國計算機協會的傑出會員,英國電氣工程師學會的榮譽會員和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7年他獲得不列顛帝國官佐勛章,2001年英國皇家學會會員,2002年獲日本國際獎。

2002年他與勞倫斯·羅伯茨、鮑伯·卡恩和文頓·瑟夫分享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

2004年4月15日伯納斯-李因發明萬維網被提名為芬蘭的千禧技術獎第一名得獎者。6月15日芬蘭總統塔里婭·哈洛寧在赫爾辛基授予他這份獎,其價值為一百萬歐元。

2004年7月16日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第二等的高級英帝國勛爵士。

2005年1月27日他因他的成就和他對最典型的英國特徵(「羞怯、決心、敏銳的幽默感和適應性」)而提名為2004年最偉大的英國人。

1999年《時代》將他列入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名英國人之一。

來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2%82%E5%A7%86%C2%B7%E4%BC%AF%E7%BA%B3%E6%96%AF%EF%BC%8D%E6%9D%8E

(頁面分類: 英國計算機科學家 | 1955年出生)

㈦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1969年
-- 互聯網誕生
美國國防部授權ARPANET進行互聯網的試驗。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

先後建立了四個主Internet節點:UCLA大學(洛杉磯),緊接著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聖巴巴拉)和U(猶他州立)。
1971年
-- 人們開始通過互聯網交流。
在ARPANET網上建立了15個節點(共23台主機)
電子郵件——一個通過分布網路傳送信息的程序——被發明了,這個發明和互聯網的關系是:
電子郵件今天依然是互聯網上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方式。
本文後面會用一小段文字解釋如何收發電子郵件。
在以後的生活中,電子郵件將與你息息相關。
1972年
-- 計算機可以更加簡便的接入互聯網
第一個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開演示網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機。
互聯網工作組(INWG)建立,並開始討論建立各種協議的問題。
這個工作組對互聯網產生的影響在於:

起草了Telnet協議規范。
Telnet協議是當今大多數主機之間互操作的主要方式。
1973年
-- 全球性的互聯網開始浮現
首批連入ARPANET的其他國主機出現,他們是:英國倫敦大學和挪威的皇家雷達機構。
乙太網的最初模樣被勾畫出來——這就是現在區域網聯網的最早形式。
互聯網思想開始流傳。
舊金山的一家大酒店第一次架設了具有網關結構的網路。網關結構明確了一個網路規模究竟能有多大(網路內部可以是異構的)
文件傳輸協議(FTP)被制定,使得聯網計算機可以收發文檔數據。
1974年
-- 包交換網路傳輸成為主流
傳輸控制協議(TCP)被制定,互聯網的基石——包交換網路奠定。
Telenet,ARPANET的商業化運作網路向社會開放,這是第一次向社會提供包數據傳輸服務。
1976年
-- 網路規模迅速膨脹
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發送電子郵件的嘗試。
UUCP(Unix to Unix CoPy)協議由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並在UNIX群體中發布。
這個協議的重要性在於:

UNIX當今依舊是各個大學和科研究構的主流操作系統。
這些UNIX主機可以透過互聯網「交談」。
網路開始向全球用戶開放。
1977年
-- 電子郵件服務蓬勃興起,互聯網正在變為現實
聯網主機數量突破100。
THEORYNET網為100多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電子郵件服務,這個系統使用了一個自己開發的電郵系統和TELENET接入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
起草電子郵件標准
第一個在 ARPANET/無線網/SATNET 互聯的演示網通過網關和互聯網協議連接的演示網。
1979年
-- 新聞組誕生
旨在研究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科學部在美國建立。
基於UUCP協議的USENET網建立。
她的意義在於:

USENET今天依然非常興旺。
產生了各種討論組、新聞組。
當年年末建立了3個新聞組。
現在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有相應的新聞組。
1979年 (續)
第一個MUD(多用戶土牢)多人交互操作站點建立。這個站點包含了各種冒險游戲、棋類游戲和豐富詳盡的資料庫。
ARPA建立了互聯網配置白板(ICCB)
包交換無線電網(PRNET)在ARPA的資助下開始試驗。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在這個網路上進行了無數的通訊實驗。
1981年
-- 各種網路重新融合
誕生於紐約城市大學的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開始運行,並與耶魯大學進行了首次連接。
除了文件傳輸服務(FTP)以外,他們還提供電子郵件和郵件組的服務。
CSNET(Computer Scienc NETwork)項目開始啟動,並向那些不能連入ARPANET的各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CSNET實際上就是後來的計算機科學網的前身。
1982年
-- TCP/IP締造了未來的網路通訊模式
DCA和ARPA網制訂了網路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這個協議組一般被簡稱為TCP/IP協議。
這個協議的重要意義在於:

首先將互聯網定義為使用TCP/IP協議互聯的一個網路集合,互聯網就是通過TCP/IP互聯的一個大網路。
1982年 (續)
由EUUG創建的EUnet(歐洲UNIX網)開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和新聞組服務。並實現了最初的荷蘭、丹麥、瑞典和英國之間的互聯。
外部網關協議(EGP)的草案被制訂,並開始運用在各種不同體系結構的網間互聯上。
1983年
-- 互聯網越來越壯大了
開發出了域名服務系統
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滿足了大量網路節點的需要
避免了各種難以記憶的地址
採用了人們習慣中易於記憶的名稱
桌面工作站開始成為現實
她的意義在於:

許多基於Berkerley的UNIX系統都內建有IP網路的相關軟體
促使從用單個分時的超級計算機連入Internet的模式過渡為通過區域網連入Internet。
1983年 (續)
作為ICCB的替代物,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開始建立。
Berkeley發布了他們最新的4.2版的BSD UNIX系統,其中內建了TCP/IP的實現。
歐洲科研網(EARN)採用與BITNET類似的線路開始運營。
1984年
-- 互聯網繼續保持增長
主機數量突破1,000台
域名服務系統(DNS)正式啟用
代替了點分十進制的地址,如 123.456.789.10
域名更容易為大家記憶

㈧ 誰發明了網站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使美國人感到震驚。美國的一個反應是建立高級研究工程中心(簡稱ARPA),來保證美國的技術跟得上蘇聯。
六十年代後期,構造了一個實驗性的計算機網路,叫做Arpanet。這個網路使用一種叫做「包交換」的傳輸信息的新技術,後來成為Internet的標准。

包交換是這樣工作的:為了在網路上傳輸信息,它首先被分割為「包」。不是在源計算機和目標計算機之間建立直接連接(打電話的方式),每個包通過不同計算機之間的不同線路進行傳送。每個包包含它的目的地址,並且可以找到到達目的地的通路,在目的地這些包被重新組裝。這個系統對美國政府最大的吸引力是:如果核彈擊毀了軍事網路的一部分,數據仍然能很聰明地通過未被破壞的網路找到自己的路徑。
Arpanet在七十年代中期發展迅速(雖然此時它以花費數十萬美圓)。在1975年,美國軍方加強了對網路的控制,把它限制在軍事用途的范圍內,這就驅使使用Arpanet的非軍事機構決定組成他們自己的網路。

電子郵件產生與1972年,雖然它的用處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顯現出來。

ARPA促進了一種叫做TCP/IP(傳輸控制協議/Internet協議)的包交換協議的發展,這種協議允許不同網路的互連,Arpanet在1983年開始使用TCP/IP。TCP/IP軟體是免費的,而且任何人都能用,它有能力把獨立的網路連接起來,形成我們今天成為"Internet"的網路。Internet如今還在使用TCP/IP。
1984年,國家科學基金會開始投資NSFNET的創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Internet。

Internet在八十年代持續增長,在1990年,最初的玩家 -Arpanet被關閉。

不過要記住,當Internet有很多獻身者時,還沒有World WideWeb,沒有點擊Internet的辦法,沒有觀看圖片的方法 - 除非下載它們,然後用圖形程序打開它們。
很多幫助人們分類、查找和找回信息的工具(著名的包括Archie、gopher和Veronica)出現了,但是最大的突破出現在1992年,當Tim Berners-Lee,一個在CERN(位於瑞士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工作的物理學家,發明了World Wide Web來輔助他的物理研究。他為自己使用發明了這種東西,但是很快就成為燎原之勢。

Berners-Lee使用一種叫做SGML的標記語言,使在網頁中包括超文本連接成為可能。第一次,不管你是否理解計算機語言,你可以通過瀏覽器在信息世界裡漫遊。

1992年,在國家計算機應用中心(NCSA)工作的MarcAndreessen和他的同胞創建了第一個強大的網路瀏覽器,叫做Mosaic。Mosaic可以看圖片,播放聲音,使用gopher、FPT、電子郵件和新聞組。它是一個集成的使用Internet的方案,通過漂亮的圖片使它完善。
其餘的,實際上也是一部歷史。瀏覽器已經進化到可以處理流式音頻視頻和各種其它令人爽快的特徵。

為了說明網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增長,按照Hobbes'Internet Timeline的說法,Internet主機(基本上是直接連接到Internet上的)的數量從1984年的1,000增長到1992年的一百萬,再到1997年的一千六百萬。

最近幾年Internet以猶豫不決的步伐成長,modem的速度增長了,很多Internet應用程序可以使用的帶寬數量也增長了。
為了防止未來的交通阻塞,在世界范圍內,一些主要的Internet工程正在進行。

美國兩個最大的工程是下一代互聯網(NGI)和Internet 2,預計比Internet快100至1,000倍。這兩個工程在1986年被注入600萬美圓。這兩個項目都將首先為教育和政府研究提供高帶寬。
這兩個網路如何連入Internet目前還不清楚,雖然它們依賴Internet傳送電子郵件和其它功能。

㈨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互聯網不是一個人的發明。

1、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播下了種子

如果追本溯源,一個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種下第一顆互聯網種子的是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P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該組織發布了第一個互聯網的鼻祖,名字叫APPANet,中文名字叫「阿帕網」。

阿帕網在1969年開始正式投入運行,在1990年正式退役。這21年間,在阿帕網上,很多的研究機構,大學,紛紛做出了很多或普通,或驚艷的貢獻,無數的人在上面添上自己的一磚一瓦,最後孕育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互聯網。

2、科學家開始挑起大梁

為了避免外行領導內行,高級研究計劃總署還從各個大學里挖科學家當領導,包括當時最著名的MIT的人工智慧專家約瑟夫·利克萊徳。

傳聞說,約瑟夫·利克萊徳當領導的時候, 80%多與計算機有關的公司都是他給錢,而且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先造出來看看。當時,這個人在美國寬松的體制下,一下子把計算機相關行業炒起來了。

後來的幾任領導都是頂級科學家,包括鮑勃·泰勒,拉里·羅布次等等,每個都是科學界的頂尖高手,後來把拉里·羅布次稱為阿帕網之父,因為羅布次首先想到的這個方法,並且畫了大量的圖來論證,後來連架構都想好。

3、阿帕網出生

剛開始的時候,阿帕網只有四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選在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因為當時羅布次的朋友克萊因羅克教授在加州大學,當時正在研究網路,這個克萊因羅克教授也是當時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這個克萊因洛克教授,也是互聯網之父之一。

第二個節點選在斯坦福大學,當時選第二個節點考慮的主要因素是道格拉斯·恩戈巴特教授在斯坦福,滑鼠就是他發明的。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發明了互聯網。不過一般不說他是互聯網之父,而是說他是滑鼠之父。畢竟滑鼠太出名了。其實他參與發明了超文本系統,網格計算機,還有硬碟等等,這些東西,他都做出了不少貢獻。

第三個和第四個節點分別選載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鹽湖城的猶他州州立大學,考慮的因素也是人才,這兩個學校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先於其他學校,而且猶他州有伊凡·蘇澤蘭教授。

這個蘇澤蘭教授被稱為虛擬現實之父,比如說現在虛擬現實這么火熱,算起來應該去他那裡認個祖宗,他也由於計算機圖形學和虛擬現實,獲得了1988年的圖靈獎。

這四個節點,就是阿帕網的種子,種子埋進土地里,很快就生根發芽了,隔了一年,就很快的擴展到15個節點。在1973年,也就是4年以後,阿帕網就連到了英國和挪威。

4、阿帕網在科學家的推動下迅速進化

當時使用的協議並不是現在的TCP/IP協議,而是一種已經被淘汰的協議,被淘汰的協議叫NCP協議,在1982年被停用,NCP協議被停用以後,由TCP/IP協議代替。

當年計算機設備五花八門,每個計算機都使用自己的語言。這個時候,出現了兩位科學家,分別是鮑勃·卡恩和文特·瑟夫,他們一起發明了TCP/IP協議,讓各種設備能夠互聯。

這兩位也分別被稱為互聯網之父,他們確實配得上互聯網之父的名號。這兩位也獲得了圖靈獎。而且還獲得了無數的其它獎,包括美國普通公民能獲得的最高獎章,布希總統向他們頒發了總統自由勛章。

5、阿帕網退役,互聯網誕生

伯納斯·李博士,他發明了萬維網,這個時候,阿帕網已經接近完成他的歷史使命,差不多要退役了。

但是基於阿帕網,無數優秀的科學家共同孕育出了互聯網。博納斯·李博士是迎接互聯網出生的第一人,他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互聯網從此誕生,開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程。博納斯·李博士也被稱為互聯網之父。

(9)發明了WEB擴展閱讀:

互聯網發展歷程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

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1、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2、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

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

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

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3、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

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

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4、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

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

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

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

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

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

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㈩ 我兒子問我為啥發明web網路協議的科學家到現在也沒有發財,怎麼回答比較妥當

科學家不是為錢才發明的,她們是為理想而刻苦鑽研的

閱讀全文

與發明了WEB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