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社會價值的創造過程與自我價值的
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
② 在商品生產過程中價值的創造是由什麼實現的
答案d
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部分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商品的價值則包括不變資本的價值、可變資本的價值和剩餘價值。
③ 價值創造的價值創造的三個過程
物理過程。
只關注商品的物理屬性和商品生產和物理過程。
如汽車的生產過程,由鐵礦石加焦碳在高爐里煉出鐵,鐵再加工成汽車零件,零件再組裝成整車,這就是一個汽車生產的物理過程。物理過程中我們也考慮人力的參與,但這里我們對人力的理解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的,就是說這里的人力是和畜力機械力是一樣的,只考慮力量以及他所做的物理功多少,而不考慮人的參與生產的另外一面,如意願、佔有、契約、控制、命令服從等。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是商品生產的真實過程,怎麼理解這個「真實過程」?
人類社會是復雜的現象,人類社會的活動是復雜的,如果我們把經濟行為籠統來考察,我們發現它比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要復雜千萬倍,但它又必須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核心來運行。如果某種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在技術上不可能,則這種商品就不可能被生產出來,比如汽車,如果在技術上不可能或某種原材料找不到,汽車的生產就不可能實現,人類就不可能享受到汽車的便利。進一步,如果生產汽車的技術上是可能的,原材料也具有,但在制度安排上出了問題,如鐵礦石被某一部落所有,而該部落認為那座山不能開采,汽車的生產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學把經濟制度作為一個待定的東西,顯然,制度的安排必須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依據!檢驗制度好壞的標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滿足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的要求。自然科學,應用技術,工具的操作使用,生產的組織都是從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來看待生產的。
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如汽車方便我們旅行,糧食用來充飢,衣服可以保暖;他的數量特徵是物理學概念上的數量,如鋼鐵多少噸,汽車多少輛,糧食多少公斤,衣服多少件。
工程學過程。
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基礎,以一個企業為考察單位,以成本和利潤為目標,這里價值就是均衡價格。商品生產過程就是獲取利潤的過程。它的目標就是不斷獲取利潤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符合物理規律,但價值生產的工程學過程的運行方式是:佔有、契約、命令服從等。還是以汽車生產為例子,鐵礦石歸礦主所有,煉鐵廠的老闆要取得礦石就得向礦主購買,和礦主談判,訂契約,還得組織招工,支付工人工資,生產出鐵來又得把鐵銷給汽車零件廠,然後煉鐵廠老闆要核算利潤,如果收入減支出還有足夠的特利潤盈餘,那麼這個廠就可以不斷做大,反之,如果不能賺取足夠的利潤,鐵廠老闆就當不下去了。
社會學過程。
以對人性、對社會的充分理解為基礎,正確地評價價值及其來源,以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為目的,引導社會創造出更豐富的真實的價值。其本質就是個哲學問題,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很多人對使用價值的理解有偏差。把使用價值理解為純物質屬性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生存的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生物性的生存。更大的意義大於精神的自由。產品的物理屬性已經淪為人類精神生活的道具。以住房為例,如果僅從生理的需求看,一個三口之家50平米就夠了,但現在人們都追求 100平米以上,且要高檔裝修,顯然人們不是追求簡單的生理滿足而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正因如此,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不能用簡單的「需求」二字就可以概括的。不是那種類似用營養學分析食物的價值的方法來理解使用價值。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已經上升為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古希臘有個神話,彌達斯國王問酒神的護伴西勒諾斯:對人來說,什麼是最好最妙的東西?「這精靈木然呆立,一聲不吭。直到最後,在國王的強逼下,他突然發出刺耳的笑聲,說道:『可憐的浮生呵,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逼我說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那最好的東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於你還有次好的東西 ——立刻就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僅從生物性的生存來看,人生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而人類需要用道德、藝術、哲學來充實自己,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只有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我們才能理解外界物質對我們的意義與價值,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那麼漂亮的房子而不是象動物那樣僅一個容身的洞穴就夠了。
④ 如何構建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體系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構建原則與基礎分析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在這里,本文將分析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構成原則及要素。 (一)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是市場競爭的基礎 (1)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弱點主要是體系不健全,絕大多數企業仍在沿用傳統的方式方法,以記賬、算賬、報賬為主,甚至財務報表說明都不夠真實和准確,不能跟上和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要求。由於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不能給決策層提供科學、真實、准確、及時地反映企業財務的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致使一些企業由輝煌到倒閉。但是有些企業的破產純粹是忽視了財務管理體系和其財務管理體系未起到相應作用而造成的。 隨著我國加入WTO,市場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對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需要企業有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因為企業資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潤是其工作目的,這點上勢必導致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的市場中失敗。 (2)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符合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逐步建立起來的,而且還具有具體的表現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實行製造成本法進行核算,結合企業經濟責任制,逐步建立了製造成本法與目標責任制相結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財務分析方面,在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建立了規范的財務報表體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財務分析體系。 第三,在資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本金制度,實行資本保值增值、資本保全原則。同時,取消傳統的專用基金專款專用、專戶存儲制度,企業資金由企業統籌運用、統一管理。 第四,在籌資方面,依法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當前金融市場需求的籌資機制,採用了包括發行股票、債券等各種證券在內的各種籌資方式,擴大了企業資金來源渠道。 總之,隨著我國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到目前,我國企業已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體系。 (3)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一,科學的現代化財務管理方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要,採取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種方法,注重企業經濟的預測、測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與企業需求的結合。 第二,明晰市場發展。一切目標、方法要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市場是競爭地,優勝劣汰的地方。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運作要有的放矢,適應和駕馭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以求得企業長足發展。 第三,會計核算資料。企業的會計數據及資料是企業歷史的再現,這些數據和資料經過整理、計算、分析,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因此,要務求會計資料所反映的內容要真實、完整、准確。 第四,社會誠信機制。要求具體的操作和執行者在社會經濟運作中遵紀守法,嚴守慣例和規則,不斷樹立企業誠實、可靠的信譽,絕不允許有半點含糊,因為企業誡信度的高低預示著企業的發展與衰敗。 (4)建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條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動。領導者、決策層在思想上要重視,企業的總會計師和財務主管應是建立財務管理體系的第一責任者。
⑤ 價值創造的理解
稻盛和夫運用阿米巴經營模式,創造了經營上的神話;美國全食超市的發展也給出例證;海爾「人人是創客」的組織變革實踐,把6萬多名員工轉變為自動自發的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並使每一個經營體就像一家自主經營的公司,讓每個人變成自己的CEO。
這些領先企業的實踐表明,今天企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邏輯,而其帶來的核心變化,就是獨立個體的價值創造。
然而,任何價值創造的過程都必然伴隨著失敗。管理者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學會接納創新失敗。
2016年12月29日,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交流對話的內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交流從姚老師談他一個朋友新進入一家跨國企業——華為談起。
姚老師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技術專家,他覺得最開心的是,華為對他沒有進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讓他安心研究。姚老師關注地問道: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會得不到研發結果?
01 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任正非說,在華為,研發創新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華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讓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許大家犯錯誤,給予研究人員時間和空間安心去做。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能夠做出來,那華為就獲得了天才;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做不出來,華為就得到了人才。
因為能夠成功的項目非常少,所以做出來的就是天才。而項目失敗的研究人員,經歷過失敗,知道失敗的滋味,同時努力過、奮斗過,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總結過去,不重復犯錯誤,繼續前進,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錯,哪會有創新?創新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創新都會成功,那也就不是創新了。所以,能夠創新成功的項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員一旦成功也就可以稱為天才了。
我們鼓勵創新,就要接納創新失敗,如果一旦失敗或者犯錯,就淘汰並給其貼上標簽,那麼就不會有人敢去創新。華為會包容創新上的失敗,不會因為失敗而否定大家。
02 華為「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的啟發
如果寬容失敗,是否在創新上的嘗試太過發散呢?
任先生回答說不會。華為是一家有戰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由戰略做出界定。所有創新項目的選擇,已經通過戰略做出篩選。任先生將張開的雙手慢慢收攏,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廣泛納入到戰略框架下,然後篩選出與戰略相適應的項目。這些篩選出來的項目才會進入公司創新項目集群中,組合各種資源付諸實施
⑥ 質量體系中有COP6嗎,COP總共幾個項目,各代表什麼意思
COP是顧客導向過程,沒有強制規定有幾個COP過程,完全取決於公司自己識別,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COP1:顧客要求/合同COP2:產品/過程設計和開發COP3:生產過程COP4:交付/服務COP5:顧客反饋
⑦ 在員工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1、薪資
員工從來不會忠於某個組織,他只會忠誠於個人利益和職業發展。這是市場原則。俱樂部所要關心的應該是力求去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薪資是員工價值的體現,俱樂部付給員工薪資,購買的是員工所能創造的價值,而不是上班的那段時間。考勤是確保俱樂部運營秩序的手段,所以,考勤是必須的。
2、管理理念
在發展員工關系的過程中,管理理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會影響員工對企業的信念以及管理者的動機,進而影響員工關系。
如果在俱樂部每日全體員工參加的班前會上,員工喊的口號是「業績代表尊嚴、業績就是榮譽,為業績而戰。」而不是「讓會員體驗快樂、體驗效果、體驗健康生活方式。」,那說明你的管理的理念是銷售導向非服務導向。
3、溝通
俱樂部業務是一個復雜的運營系統,運行過程中涉及到員工的招聘、培訓、考核、晉升、異動、離職等,還涉及到企業文化宣導、權力分配、崗位職責、業務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團隊建設、領導決策、戰略規劃、目標管理等等,各類事務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張網,每天產生大量信息。
如何保持這個復雜系統有效運作,使這些信息流向應該去的地方,信息管理系統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熟悉的OA系統就擔負了這樣的功能。
4、管理沖突
沖突是產生負向的員工關系的直接起因。沖突是由於工作群體或個人,試圖滿足自身需要而使另一群體或個人受到挫折時的社會心理現象。
在俱樂部內部,沖突表現為員工與上級或員工與員工之間,由於雙方的觀點、需要、慾望、利益和要求的不相容而引起的激烈爭斗。
5、公平與公正
在建立與發展員工關系的過程中,要正視職位存在差異,權力存在差異,能力存在差異,價值存在差異,所獲得的待遇是不一樣的。從這一點來說,組織中沒有公平,只有公正。
⑧ 「QMS」、「EMS」、「OHSAS」三大管理體系各代表什麼
QMS是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簡稱,中文意思為質量管理體系。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
QMS包括管理職責、資源管理、價值創造過程、測量/分析/改進等四個方面的要素,這四個要素形成一個閉環。
「EMS」能源管理系統是以幫助工業生產企業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合理計劃和利用能源,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降低CO2排放量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統。
我國能源管理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通過「能量平衡測試」、「能源審計」,督促用能單位從規范的裝設計量儀表,到逐步進行淘汰高耗能落後設備、主要設備的節能改造、用能系統節能優化改造等。至今一個全員參與的、整體的、全面的、常態化的管理節能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因此,隨時反映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的技術支撐平台——能源管理系統倍受歡迎。
OHSAS是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首次出現時間是 1996年,發達國家率先開展了研究及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活動。
80年代末開始,一些發達國家率先開展了研究及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活動。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及國際勞工組織(ILO)研究和討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准化問題,許多國家也相應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小組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並在本國或所在地區發展這一標准,為了適應全球日益增加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需求,1999年英國標准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系列(OHSAS)標准,即 OHSAS18001和 OHSAS18002,成為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體系認證標准。
1999年10月,國家經貿委頒布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准》(OSHMS,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為迎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內企業面臨的國際勞工標准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挑戰,規范各類中介機構的行為,國家經貿委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於2001年12月,發布《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現行最新為2007年版本。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秉承了ISO14001標准成功的思維及管理(PDCA)模式,且由於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密切聯系和共通之處,其標准條款及相應要求也具備許多共同的特點(從標准要素的示意圖,即可看出兩個體系的密切聯系)。
目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已被廣泛關注,包括組織的員工和多元化的相關方(如:居民、社會團體、供方、顧客、投資方、簽約者、保險公司等)。標准要求組織建立並保持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體系,識別危險源並進行風險評價,制定相應的控制對策和程序,以達到法律法規要求並持續改進。在組織內部,體系的實時以組織全員(包括派出的職員,各協力部門的職員)活動為原則,並在一個統一的方針下開展活動,這一方針應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框架和指導作用,同時要向全體相關方公開。
⑨ 個人價值體系的形成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追求物質價值與追求精神價值之間的矛盾分析 從大學生的擇業現狀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由過去的「到農村去、基層去、最艱苦的地方去」演變成「到外資企業去、到最發達的地區去」。當前大學生的擇業標准,第一看發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乾的機會,第三看薪酬福利。他們非常看重自己的物質利益追求,但又不願意完全放棄自己的精神需要,表現出明顯的矛盾,但最終多數往往無法權衡其中利弊,傾向於注重物質利益。就個人主體而言,物質需要是第一需要,也是基礎性的需要,但精神需要的價值也同樣是人不可或缺的價值。大學生經過多年的教育消費,初次選擇職業時重視物質利益本無可厚非,因為人的價值不能脫離物質條件只作為純粹的精神追求。但部分大學生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擇業價值觀發生了傾斜,在擇業上過分選擇經濟條件好、生活環境舒適、工資收人高的發達地區,而較少考慮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過多地傾向於發達地區和城市,把物質價值作為衡量個人職業選擇最重要的標准,這樣做必然會使自身脫離精神追求而過分強調物質追求,在追求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過程中最終傾向於物質價值,使相當多的優秀畢業生只能從事與其素質、能力極不相稱的工作。這些情況不僅不利於大學生施展個人才華,而且還造成社會范圍內的人才浪費和閑置。 (二)追求自我價值與追求社會價值之間的矛盾分析 人生價值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與社會對個人的滿足的統一,即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而它們之間的紐帶就是價值實現、價值創造的過程和成果。對於大學生擇業而言,實現個人價值就是選擇能夠將社會需求和個人發展二者統一起來的職業。但是,由於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異,當代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又陷入了追求自我價值與追求社會價值的矛盾之中。有些大學生社會價值觀念比較淡化,擇業時更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主義傾向較嚴重。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長遠利益與社會終極目標發生沖突時,會有較多的大學生選擇個人利益和自我價值,只關心個人的價值實現與實際物質利益的得失。另外,還有不少大學生在擇業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發展,集體和協助觀念、服務和奉獻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作風不強。個人發展前途、能否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是當代大學生擇業的主要標准之一,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目標的追求主導著大學生的擇業行為。 (三)追求長期利益與追求眼前利益之間的矛盾分析 當代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往往還受到重短期利益還是重長遠發展的困惑。在抉擇時,學生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視自己的長遠發展。究其原因,大學生受市場經濟條件下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認為影響自己長遠發展的因素太多,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期望得以實現的概率較低。在這種情況下,長期利益難以激發他們重視長遠發展的興趣。而短期利益則更實際、更實惠,大學生擇業時更容易看中工資的高低和工作地點的好壞而忽視其他因素。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目標由以往的「立志成才、振興中華、報效祖國」,追求事業前途,實現人生遠大志向等精神狀態和行為取向逐步轉向滿足短期化要求和物質利益。當代大學生希望在職業實踐活動中,達到自我對物質利益、權力地位、成才願望等需求的滿足,具有較強的利己性和務實化特點。大學生擇業時,常常缺乏全局、長遠的戰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視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 (四)追求個人理想與面對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分析 大學生擇業過程中還常常面對追求個人理想與面對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豐富多彩,在擇業中對理想的追求更加強烈、更加遠大,他們躊躇滿志,豪情滿懷,准備在社會上拼搏一番。但由於大學生對社會了解還不夠深,在擇業上與社會需要存在著差距,個人理想往往脫離社會客觀現實與自身條件。大學生普遍留戀條件舒適的大城市,好高騖遠,追求社會地位高、經濟效益好的工作崗位,而不願到邊遠地區或條件較差的地區去工作。他們並未真正思考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也較少考慮所定的目標是否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甚至不了解自身的氣質、性格、能力、興趣特點適合何種職業,因而出現追求個人理想與面對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 二、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念的矛盾調適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