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分析:兩個不是同一概念 這里屬於偷換概念,首先,前者的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概念 屬於歷史范疇 它的內涵是:一切促進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民.
後者的群眾是一個社會概念,不屬於歷史范疇,就好像我們平常說的老百姓一個意思的.前者的對立面是敵人,後者的對立面可以是官員、公務員、貴族,等等.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具體地說:(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
擔者.他們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創造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
並為政治、科學、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停止了
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要滅亡.必須充分估計創造物質財富的人
民群眾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作用.(二)人民群眾在精神財富創造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分離,剝削階級壟
斷了科學文化,勞動人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聰明才智受到很
大的壓抑.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身於剝削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
子往往成為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歸根到底要以人
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基礎.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科學
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明、藝術創
作是勞動人民親自製作和創造的,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許多發明家、科學
家、文學藝術家,直接為人類創造了重要的精神財富.(三)人民群眾是變
革社會的決定力量.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通過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反
對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來實現.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盡
管在革命斗爭中有過挫折和失敗,但它們始終是各自時代社會變革的決
定力量.在新興的剝削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中,革命的主力軍仍是勞動者
階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
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
農民為它爭得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5頁)
(2)正因為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所以,沒有人民群眾就不會有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沒有人類社會,所以可以說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英雄.
(3)但是,不能因此說我也是英雄.我是一名群眾,是相對於社會中的其他社會角色而言的,屬於社會學概念,不屬於歷史范疇,前後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雖然我是屬於人民群眾的一分子,在歷史范疇來說,也參與了創造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變革社會的過程,但是,把個人當做英雄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觀的,只有團結聯合一切平民大眾的力量,才是英雄的力量.這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
2.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內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容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誰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擴展閱讀:
以不同形式從事和促進生產實踐活動的人民群眾,必然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這是最簡單、最明顯的事實,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實。
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人要從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一定的物質手段,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生產實踐創造的。
3. 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其最版鮮明的品格。中權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忠實的繼承者、堅定的傳承者、卓越的發展者,始終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黨中央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取得巨大成就,
(3)誰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擴展閱讀: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4. 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拼音是rén mín ,漢語詞語,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群眾。
釋義:
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群眾人民出城者數萬計。——《廣州軍務記》。
一個國家的普通人,區別於少數有特權者。
人類《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人民造句:
1、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築成的。
2、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3、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關鍵時刻,解放軍戰士來到了抗洪搶險第一線。
4、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我的理想。
5. .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人民是對一個經濟體認同並有歸屬感的人群集合。是區別於敵人的政治概念。在人民主權理念里,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人民是集體名詞,由選舉人和被選舉人組成。人民來自公民群體是參加政治活動社會人群,這些人群分為統治階層和非統治階層。
(5)誰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如《管子·七法》:「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禮·官記·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圖,輿其人民之數」。
在古希臘、古羅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M.T.西塞羅等人的著作中也使用過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隸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
在我國,根據毛澤東思想,現階段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
6.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7. 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
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8. 關於"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問題的邏輯分析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著這樣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寫在我們中學的政治課本里和大學的公共課教材中。一開始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後來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謂人民?教科書和老師都告訴我們:「人民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但這個概念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被剝削政治權利的人」在被剝奪政治權利之前是否屬於人民?如果是一種錯誤的剝奪,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員?「與人民為敵的人」如何界定?這個概念是不是適合古代社會?如果不適合,古代社會又是如何定義人民?如果適合,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剝削者嗎?他是不是敵對分子?好和壞的區別在哪裡?不管怎麼界定,總會有人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看來老師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於是我們求助於專家。有一個專家的定義比較中肯。他認為:人民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其內涵和范圍可大可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問題面前,人民的范疇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值,或者可以這樣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據國民主體的力量,這只力量反映了該國的主流民意,凡是為主流民意出頭的政治力量就擁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導或者順應主流民意的團體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該團體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說,不同時間不同團體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並不一定都代表進步和正義,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這樣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歷史只是一部分人創造的。而且,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卻又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或稱敵對分子)的人物,卻沒有創造歷史。
看來這不是個好結論。但問題出在哪裡?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閱讀《黎澍文集》,才豁然開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兩種提法提出公開批評。他在《歷史研究》上發表的《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中說: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財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並有它自身的歷史。……實際上,創造歷史的前提即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經濟條件,好比是舞台,沒有舞台唱不成戲。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質條件,戲的內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約,只能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演出,如在奴隸社會的舞台上登場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隸社會有關的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決定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戲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者就認為只有他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
黎澍的文章給不讀原著的那些歷史學家當頭一棒。他們打著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紛紛撰文質問黎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辯護。為了回應反對者的質問,他在1986年又發表了《再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在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我認為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完全錯誤,不僅有轉述中產生的錯誤,而且最初提出這個命題的邏輯推理也是錯誤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維護。」
黎澍進而指出,這兩個命題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別是蘇聯學者普"尤金和我國歷史學家範文瀾提出的,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經典提法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個經典提法是不易誤解的。
9.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經典的誤解(一)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著這樣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寫在我們中學的政治課本里和大學的公共課教材中。一開始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後來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謂人民?教科書和老師都告訴我們:「人民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但這個概念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被剝削政治權利的人」在被剝奪政治權利之前是否屬於人民?如果是一種錯誤的剝奪,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員?「與人民為敵的人」如何界定?這個概念是不是適合古代社會?如果不適合,古代社會又是如何定義人民?如果適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剝削者嗎?他是不是敵對分子?好皇帝和壞皇帝的區別在哪裡?不管怎麼界定,總會有人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看來老師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於是我們求助於專家。有一個專家的定義比較中肯。他認為:人民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其內涵和范圍可大可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問題面前,人民的范疇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值,或者可以這樣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據國民主體的力量,這只力量反映了該國的主流民意,凡是為主流民意出頭的政治力量就擁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導或者順應主流民意的團體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該團體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說,不同時間不同團體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並不一定都代表進步和正義,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這樣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歷史只是一部分人創造的。而且,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卻又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或稱敵對分子)的人物,卻沒有創造歷史。 看來這不是個好結論。但問題出在哪裡?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閱讀《黎澍文集》,才豁然開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兩種提法提出公開批評。他在《歷史研究》上發表的《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中說: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財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並有它自身的歷史。……實際上,創造歷史的前提即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經濟條件,好比是舞台,沒有舞台唱不成戲。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質條件,戲的內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約,只能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演出,如在奴隸社會的舞台上登場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隸社會有關的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決定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戲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者就認為只有他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 黎澍的文章給不讀原著的那些歷史學家當頭一棒。他們打著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紛紛撰文質問黎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辯護。為了回應反對者的質問,他在1986年又發表了《再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在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我認為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完全錯誤,不僅有轉述中產生的錯誤,而且最初提出這個命題的邏輯推理也是錯誤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維護。」 黎澍進而指出,這兩個命題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別是蘇聯學者普"尤金和我國歷史學家範文瀾提出的,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經典提法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個經典提法是不易誤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