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哲學作為創造性的智慧

哲學作為創造性的智慧

發布時間:2021-11-14 03:19:03

㈠ 周國平在哲學上有什麼創造性的看法

讀過一些抄他的書,基本感覺他襲的書深入淺出。他的思想來源,很多可以追溯到叔本華,尼采等存在主義哲學家,但似乎沒有獨創的立場,沒有超越。
他應算是作家類型的哲學家,人文色彩更加濃一些。這樣更容易喚起普通人的哲學思索,所以很有感染力與號召力。當然這種非專業的道路上,我們註定走不遠。
我倒覺得,啟蒙也是很了不起的工作。

㈡ 如何理解"哲學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現世的智慧

就是說哲學是一種能夠用來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大快樂幸福的知識和學問,而不是用來吟詩作對的無意義的消遣游戲。比如哲學能夠讓人懂得什麼應該或不應該做的理性。人有了較高的理性,就知道如何有效的權衡利弊,避免平時做傻事蠢事,常常使到事情的解決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結果。

㈢ 如何理解哲學意義上的愛智慧,其對人類

從詞源考證的角度,哲學本身就是「智慧學」或「愛智之學」。英文「哲學」一詞philosophy是由古希臘文philein和sophia這兩個詞演化而來的,philein是「愛」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這兩個片語合起來的含義就是「愛智慧」。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是智慧。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說過:「智慧只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奴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於說出真理,並且按照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亞里士多德認為:「既然人們研究哲學是為了擺脫無知,那就很明顯,人們追求智慧是為了求知。」他還認為,只有哲學才是追求「頭等智慧」的。《孔氏傳》解釋說:「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根據這些古老的解釋,我們可以說,哲學作為智慧之學,從一產生起就是要給人們以智慧,幫助人們獲得知識,從總體上教導人們善於處理和駕馭一切。哲學就是從總體上教導人們善於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系的學問。所謂「智慧」,是區別於知識或者常識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知道人會生老病死、種子會發芽長大,這是常識;理解生老病死、種子發芽是因為細胞的新陳代謝,這是知識、是科學;而明白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變化,都是聯系和發展著的,就是智慧了。概括的講,智慧包括三方面的規定:首先是對事物大模樣的把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事物本質與規律性的把握。其次,智慧是對事物復雜性的洞察,在常識性思維沒有問題的地方,智慧意味著看出和發現問題並尋根問底;在常識性思維看到一個層次的地方,智慧意味著能出多個層次;在常識性思維只及一點的地方,智慧意味著能開辟出一個完整的世界。最後,智慧是對事物變化與發展趨勢的預見,它能體現出人是「生活在未來而行動在現在的動物」的本性(康芒斯語)。預見是智慧的最高境界。而智慧從來就不是抽象和確定的,它是活生生的、紮根於現實生活中的。哲學的智慧也不是從哲學家的頭腦中產生的。任何智慧都是在人們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關系的活動中形成、發展起來和表現出來的。人類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是做著兩件事,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人與世界關系的,以及由此所創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歷史性的,都具有時代的特點。哲學不能脫離特定的時代,因此,它不能不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這就是說,哲學,是智慧之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是愛智之學,啟發人的智慧,促使人思考;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給了我思想得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哲學是一種方法,在源遠流長的智慧長河中吸取的營養教會我們明智,繼而我們會選擇正確的方法。哲學是智慧之學的定義是從哲學的性質這個角度出發來定義的,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哲學絕不是一般的知識,不是通過背誦哲學教材上面的概念和命題就能真正擁有哲學智慧的。當然,擁有智慧並不是只有學習哲學才能達到,真正的智慧通過生活、思考同樣可以得到。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會更加刺激人類對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智慧的需求。哲學只有不斷地去研究和反映現實的問題,不斷地去滿足人類對智慧的追求,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體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贏得人們的尊敬。

㈣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智慧之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下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辯證法和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實踐概念是它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容是把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

K.馬克思和F.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斗爭學說,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一、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
馬哲的誕生是當時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和哲學理論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
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資本主義已經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孕育成熟的無產階級,歐洲無產階級正從一個自在的階級逐漸成長為一個自為的階級,工人運動興起需要科學理論指導;這一時期自然科學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學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達爾文進化論)是對當時歐洲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對人類哲學思維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傳統的批判繼承與創造性的發展。
為馬哲的創立作了理論上的准備
直接理論來源:
以亞當 斯密和大衛 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特別是他們的勞動價值論;19世紀法國復辟時期的歷史學家基佐、米涅、梯葉里關於階級斗爭作用的論述;19世紀初以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的原則是馬哲的建構原則。
馬哲從實踐出發去反觀、透視和理解現存世界,把對象、現實、感性當作實踐去理解。
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對象規定為作為現存世界基礎的人類實踐活動,把哲學的任務規定為解答實踐活動中的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從而為改變世界提供方法論。
馬克思第一次把實踐提升為哲學的根本原則,轉化為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而創立了以實踐為核心和基礎的嶄新形態的現代唯物主義。
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機制。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而且是同舊唯物主義的分界線,並由此終結了傳統哲學。

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論 辯證法
唯物主義自然觀 唯物主義歷史觀
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自然界先於人類而存在,這是一切唯物主義都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
人類的物質實踐活動是唯物的、辯證的,也是社會的、歷史的。馬哲在實踐的基礎上揭示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從而正確地、徹底地解決了哲學地基本問題,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

四、批判、開放和不斷發展的學說

批判性是馬哲的基本精神。批判,是破舊立新,以新物質代替舊質,是實踐的內在要求。
實踐作為人類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對外部自然的一種否定性關系。
馬哲同時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聯系,以強烈的歷史感和責任感,嚴格依據實踐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及時修正某些被實踐證明業已陳舊的個別觀點和結論,以保持和發展自己學說的科學性、真理性;同時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鮮明的黨性原則,對來自各方面的反馬克思主義的和其他的錯誤觀點和理論,進行毫不含糊的批判與斗爭,指導現實以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並在同各種錯誤的批判和斗爭中豐富和發展自己。
馬哲是開放的理論體系,不僅要吐故還要納新。馬哲的理論活力來自實踐。是對以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成果的批判繼承,隨著發展會不斷總結新經驗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內容及其相應理論形式。
馬哲是不斷發展的,把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發展的學說,使之永遠同實踐和科學的發展相一致,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絕對化和僵化的傾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

一、現時代的思想智慧

馬哲是現代最先進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時代的思想智慧。
1、 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對思維對象的反復思考,又是對思維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復思考,是對思維對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復思維和反身思維的雙重含義,是思維之對象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辯證統一。
2、概括功能。
哲學是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性的理論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哲學意義上的包括人在內的世界圖景。
3、 批判功能。
馬哲以一種批判的態度對人與世界現實關系作出評價。要改變世界,就必須對現存世界持批判的態度,在對現實的批判中確立作為現實之否定形態的理想,再通過實踐把理想轉變為新的現實。辯證法意義上的批判不是消極的否定。
4、 預測功能。
哲學立足於現實,又面向未來,引導著我們從現在走向未來。它可以從大體上把握人與世界關系的發展趨勢。哲學的預測不同於具體科學的預測,它更帶有宏觀整體性、綜合性、概括性的特點。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科學的人生觀是馬哲即科學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方面。
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對人生觀起根本指導作用的是他所信奉的世界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人生觀就是在馬哲指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貢獻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是人生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人生觀的核心。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旋律,是正確實現人生價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人生觀不可或缺的內容。要樹立和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人生觀,提高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自覺性,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馬哲既是認識世界又是據以改造世界的偉大精神武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中共的思想路線。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打破思想的滯後或僵化,使主觀思想不斷與新的實際相符合,真正做到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保證,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礎和目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既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創造性。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馬哲的根本方法。
我們只要堅持和按照馬哲所固有的科學本性和邏輯來理解它,對待它,就能在處理人與世界的關系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真正地和充分地發揮它的巨大社會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最高抽象。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指出人與世界的關系實質上是以實踐為中介的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關系。

從實踐出發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偉大哲學變革的實質和關鍵。是實踐為人提供了認知對象。因此在實踐中,人不僅認識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礎上創造了人類的屬人世界。所以,實踐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而且具有世界觀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之處,在於它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獨特方式。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意義,因而導致他們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察世界的視角上存在著重大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現實世界,從而在世界觀、自然觀、歷史觀和認識論上都獲得了全新解釋,構築了統一的、徹底的、科學的哲學體系。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貫穿於全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主要表現:

創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結束了社會歷史領域中唯心史觀的統治地位。 結束了舊唯物主義缺乏能動原則的狀況。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去理解物質世界,使唯物主義成為生機勃勃的科學理論體系。 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十八個基本原理:

1.物質與意識辯論關系原理;

2.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論關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

8.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關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相互關系原理;

10.內因與外因相互關系原理;

11.量變與質變相互關系原理;

12.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

13.認識與實踐相互關系原理;

14.現象與本質相互關系原理;

15.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關系原理;

16.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相互關系原理;

17.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18.人的價值原理.

㈤ 哲學是什麼: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愛智慧

用生活來解釋哲學未必合適,很多時候生活是什麼這個定義都不確定。所謂哲學無非是不同的人基於自己對於世界的觀察而得出的一些普適性結論,在不同的地方因為地理、風俗等差異,人們的觀察也會有所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哲學理念。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觀察世界的手段越來越多,因而對於世界的認識也逐步深化,進而革新了原來的哲學觀念。
中國古人認為,哲學的最高范疇就是道,道無所不包,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因此道是最高范疇。總而言之,哲學即是人們基於對世界的觀察而抽象出來的種種觀念。

㈥ 哲學為什麼能給人智慧

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哲學智慧。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系在一起。

㈦ 結合實際從哲學層面談談應如何加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不斷提升觀念,努力學習學好黨的工作所必需的一切新知識、新理論,提高對黨的建設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通過進一步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全體黨員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工作水平與綜合,始終鍛造好一個經得起長期執政考驗的永葆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一、原則性
我們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的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是為著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忘我不懈奮斗的先鋒隊。在當前階段,乃至今後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為共產主義而奮斗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將是同一的。換而言之,在現階段,自覺、積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在為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一代接一代所為之夢想、為之追求、為之奮斗的大同願景,也就是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闡述的共產主義而奮斗。因此,始終做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毫無疑問地理應成為我們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則。當前,充分體現和始終踐行這一原則的最具體而現實的行動,就是深入學習好實踐好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來看,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將所有這些深刻的科學要求內化為全體共產黨人的共同意志,落實於各級人民政府執政為民的具體政策,轉變成每個共產黨員的自覺行動,這無疑對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標。就是說,我們要開展好黨的建設工作,必須要圍繞能夠充分體現這些要求,從而始終踐行好這一原則而切實展開。
二、系統性
從1921年建立以來的88年間,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階段,從當初只有區區數十人為奪取政權而領導人民從事革命斗爭的小黨,發展到如今擁有近七千五百多萬黨員、在社會主義中國長期執政、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黨。世情、國情、黨情所發生的這樣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使得黨的建設工作的復雜性空前罕見:從不斷提高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的進取能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能力,到穩固保證我們黨執政的合法性和長期性;從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到進一步扎實做好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工作和有效提高工作水平;從不斷擴大黨內民主水平和提升民主狀況,到進一步科學地健全設計好黨內的生活准則和各項制度;從造就黨內朝氣蓬勃的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到更加完善黨內法規和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從提高每個黨員的黨性覺悟和思想水平,到永遠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和戰鬥力;從加強每個黨員幹部的重德立德行動和清正廉潔意識,到打造始終經得起長期執政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大黨。所有這些,從思想、政治、理論、制度、紀律、作風等各個方面,都對做好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難看出,相比以前,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增強黨的建設工作的系統性,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思想、政治、理論、制度、紀律、作風各個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力地適應加強和提升黨的建設工作的現實需要。
三、預見性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更加豐富多樣,思想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毫無疑問,新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相應地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求我們要能夠有預見地加強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一方面,由於科學發展觀豐富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依規。因此,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服好務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這將是我們不容迴避的必須解決好一個重大的基本課題。另一方面,隨著更多的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年輕黨員不斷進入我們黨內,目前所佔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黨員隊伍已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如何進一步更加切實有效地做好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地加強對這些黨員幹部的管理、教育、提高工作,已經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對於解決這一問題的無比重要性和極其緊迫性,我們現在就應該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必須抓緊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研,盡快形成科學、有效的應對工作方案。
歷史和實踐無不充分地表明,黨的事業每一步發展都呼喚著創新。而實際上,無論黨的理論還是實踐的每一次創新,都推動著黨的事業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可以這樣說,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創新工作。如今,我國的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處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道路中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我們面臨著突破傳統難以維繼的發展模式、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一體化新格局、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等艱巨任務。就是說,毫無疑問,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到了最為堅硬的對經濟、政治、社會諸方面的制度性障礙、體制性障礙、理論性障礙進行綜合配套改革這樣的新階段。顯然,機會前所未有,挑戰也同樣前所未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變化,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決定我們不能夠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既有成就,而必須把發展的既有成就作為改革創新的新起點。這對我們創造性地做好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積極、主動地適應當前和今後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把解決實踐中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作為黨的建設的創新點,用新視角審視新變化,用新觀念研究新情況,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制度形成新規范,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人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領導核心。

㈧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想像是創造性的什麼可以為我們的思想插上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

請檢查一下,你提的問題在斷句方面是否正確。我猜你是在做選擇題,但我見過這樣的題目,題干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想像是創造性的\」,()可以為我們的思想插上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括弧里要填寫的缺漏字就是上文中的(想像)。

㈨ 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沿著康德哲學出發得出了什麼創造性的結論

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沿著康德哲學出發得出了創造性的結論:人類只是通過符號活動才創造出使自身區別於動物的實體,換句話說,人類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符號不僅是記號標出事實,更主要的是作為關於事實的思想。符號是功能性的,人通過製造符號創造了文化,符號使自然世界成為文化世界,使自然人成為文化人。

閱讀全文

與哲學作為創造性的智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