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尺是誰發明的
尺子是古代人民長期積累的結果,至於具體發明人,沒有明確的記載。魯班內的一種發明是能正確容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
魯班的一種發明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買到。
帛布尺,又稱裁縫尺或裁尺,與班尺同源於律尺,但非歷代相傳承,年久已失其標准,成為另一尺度系統。
(1)納皮爾發明擴展閱讀:
尺子的注意事項:
1、首先是尺子的使用方法要正確,比如界劃材料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塑料尺子,這樣會很容易被刮花的。也有很多的人都會犯一個錯,就是在畫線的時候都會速度很快,然後會因為尺子的滑溜特點而會順著尺子劃過,這樣就會弄花數值了,所以速度適中。
2、尺子最好不要與小刀或金屬文具混在一起放,與筆混在一起一定要套上筆蓋。
3、一定要防止暴曬和長期的日照,尤其塑料尺子的耐溫性能不怎麼樣,會變形
4、最好不要刷子清洗,意思就是盡量不要弄臟尺子。
2. 籌算的納皮爾算籌
napier suanchou,亦稱「納皮爾計算尺」。一種能簡化計算的乘法速算器,由英國數學家、對數的發明人納皮爾發明。如右圖,它由十根木條組成,每根木條上都刻有數碼,右邊第一根木條是固定的,其餘的都可以根據計算的需要進行拼合和調換位置。這種算籌可以用加法和一位數乘法代替多位數的乘法,也可以用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和減法代替多位數的除法,從而簡化了計算。其計算原理的「格子乘法」。例如,要計算934×314,首先將9,3,4和3,1,4擺成如下圖所示,遇到對角線上的兩上數字就加在一起,這就容易得到934分別乘以3,1,4的結果為2802,934和3736,然後再錯位相加,就得到所要求的結果293276。這種簡單的計算器,在當時很受歡迎,流行了許多年。在清代與筆算、比例規演算法等一起傳入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還藏有此算籌。 17世紀初,計算工具在西方呈現了較快的發展。首先創立對數概念 聞名於世的英國數學家納皮爾(J.Napier),在他所著的一本書里,介紹了一種新工具, 即後來被稱為「納皮爾算籌」的器具。納皮爾出身在蘇格蘭一個貴族家庭,13歲就進入聖安德魯斯大學學習。作為一個天文愛好者, 他曾醉心於鑽研占星術,自然而然進入到數學計算的領域。納皮爾想過許多辦法來簡化天文數值計算, 終於在1614年提出了對數的概念, 成為與17世紀出現的解析幾何、微積分一樣重要的數學方法,納皮爾也因此一舉成名。據說,納皮爾的這種器具發明於1612年,它由一些長條狀的木棍組成,木棍的表面雕刻著類似於乘法表的數字。納皮爾用它來幫助進行乘法計算,他根據乘數和被乘數排列好木棍的順序,僅需要做簡單的加法就能計算出乘積,從而大大簡化了數值計算過程。納皮爾算籌與中國的算籌在原理上大相徑庭,它已經顯露出對數計算方法特徵。
納皮爾開創的對數概念影響了一代數學家,英國牧師奧卻德(W.Oughtred)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這位牧師後來爬到了主教的位置,仍然把全部業余時間花在數學上,甚至一天只睡二三個小時。他發明的乘法符號「×」一直沿用至今。
3. 納皮爾籌是什麼
納皮爾籌是一種能簡化計算的工具,又叫「納皮爾計算尺」,是由對數的發明人納皮爾發明的。它由10根木條組成,每根木條上都刻有數碼,右邊第一根木條是固定的,其餘的都可根據計算的需要進行拼合或調換位置納皮爾籌可以用加法和一位數乘法代替多位數的乘法,也可以用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和減法代替多位數除法,從而簡化了計算。
納皮爾籌的計算原理是「格子乘法」。例如,要計算934×314,先畫出長寬各3格的方格,並畫上斜線;在方格上方標上9,3,4,右方標上3,1,4;把上方的各個數字與右邊各個數字分別相乘,乘得的結果填入格子里;最後,從右下角開始依次把三角形格中各數字按斜線相加,必要時進位,便得到積293276。
納皮爾籌只不過是把格子乘法里填格子的任務事先做好而已。需要哪幾個數字時,就將刻有這些數字的木條按格子乘法的形式拼合在一起。
納皮爾籌也傳到過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里至今還有珍藏品。
4. 老師,納皮爾為什麼想到要去發明對數
一、精心備課,充分准備1可能出現的疑問,有針對性地進行准備,尤其在提問設計時,要預測學生各種可能的回答,並針對各種回答設計各種可能的反應。當然,許多臨場精彩的反應來自平時日積月累的素材,來自對問題深入細致的思考。
案例14一8在講「對數」時,桂德懷老師讓學生事先學習課木的閱讀材料《對數和指數發展簡史》,然後請學生書面回答有關對數產生的幾個問題。回答完問題後,教師問大家是否還有問題,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
Sl:老師,納皮爾為什麼想到要去發明對數?
T:(成竹在胸,立即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木該請納皮爾木人回答最理想,遺憾的是納皮爾早已走了。(學生鬨堂大笑,課堂氣氛十分融洽)既然納皮爾走了,我就替他來簡單回答這個問題。用納皮爾自己的話說:「沒有什麼比大數的乘、除、開方運算更讓數學工作者頭痛、更阻礙計算的了。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出錯。因此,我開始考慮怎樣消除這些障礙。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我終於找到一些漂亮的法則……」其實,在十五、十六世紀,隨著科學的蓬勃發展,天文學的研究也廣泛開展起來,解決計算天文數字的困難成了當時最迫切的任務。如何把大數字的乘、除、乘方、開方運算轉化為加減運算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也成為當時的一種強烈要求。在這種形式下對數應運而生。
桂德懷老師具有很強的責任感與事業心,在備課時他一定查閱了大量的數學史資料,所以對學生的頻頻發問應對自如,很善於捕捉反應時機,及時化解學生心中的疑慮,在輕松自如的課堂氣氛里,學生爭相提問,教師妙語連珠,幽默作答,令人大開眼界。值得指出的是,在這節課上,學生一口氣問了10個問題,其中不乏重量級的問題,如:「納皮爾是1614年公布他發明的對數,而笛卡兒到1637年才開始使用正整數指數冪u,為什麼歐拉說『對數源於指數』?」「e是一個無理數,為什麼要把這樣怪的數作為對數的底,還稱為自然對數?』』「對數發明至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況且現在計算機技術如此發達,對數是否已經過時了?」桂老師都及時做出了反應,顯示出很強的反應意識。
5. 這是數學高中課本中「對數的發明」的介紹,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納皮爾把y與x的關系式寫成那樣(即右半頁
沒有什麼大的聯系,只是講對數發明之前的運算。後面y與x的關系用高中知識都無法得出(都出現了e這個無理數。。),肯定要用超綱的知識了。
6. 什麼是計算尺,發明者是誰
在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計算工具多種多樣,而計算尺則是最為廣泛使用的回重要計算工具之一。答早在17世紀初,計算工具在西方國家呈現了較快的發展。首先是聞名於世的英國數學家納皮爾(J.Napier)最早創立了對數概念,並在他所著的書本里還介紹一種新的數字運算工具,既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納皮爾計算尺」的計算工具。這種計算工具由十根長條狀的木棍組成,木棍的表面雕刻著類似於乘法表的數字,納皮爾用它來幫助進行乘除法計算,使數字運算得到極大簡化。然而,納皮爾在數學領域最偉大的貢獻則是他在1614年發表的對數概念,而由他開創的對數概念整整影響了一代數學家,並極大的推動了數學向前發展,而計算尺的基本原理正是應用了對數原理,所以納皮爾的發明也為今後的計算尺發展奠定了基礎。自納皮爾發明了對數概念以後不久即由甘特(E.Gunter)與奧卻德(W.Oughtred)等先後創制了對數尺度及原始形式的對數計算尺。
7. 納皮爾計算尺講的是什麼
納皮爾尺是一種能簡化計算的工具,又叫「納皮爾計算尺」,是由對數的發明人納皮爾發明的。它由10根木條組成,左邊第一根木條上都刻有數碼,右邊第一根木條是固定的,其餘的都可根據計算的需要進行拼合或調換位置。
納皮爾尺可以用加法和乘法代替多位數的乘法,也可以用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和減法代替多位數除法,從而簡化了計算。
納皮爾尺的計算原理是「格子乘法」。例如,要計算934×14,先畫出長寬各3格的方格,並畫上斜線;在方格上方標上9、3、4,右方標上3、1、4;把上方的各個數字與右邊各個數字分別相乘,乘得的結果填入格子里;最後,從右下角開始依次把三角形格中的各數字按斜線相加,必要時進位,便得到積293276。
納皮爾計算尺只不過是把格子乘法里填格子的任務事先做好而已。需要哪幾個數字時,就將刻有這些數位的木條按格子乘法的形式拼合在一起。
納皮爾計算尺也傳到過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里至今還有珍藏品。
8. 納皮爾生平資料
納皮爾生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