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怎麼樣創造中國奇跡的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創造出了中國奇跡。建設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尤其是新時代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就是好。
B. 黨的歷史50字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更是一部不斷創造奇跡的輝煌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誕辰,《中共黨史簡明讀本》再次聚焦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和刻印在人類史上的鮮明足跡,讓每個共產黨員重溫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並以黨的奮斗歷程感召自己,鼓舞自己,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新的奇跡。
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到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並不斷走向深入,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見證並踐行了這一切。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候,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中共一大在上海租界舉行時代表13人,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時只有12人。28年後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參加一大代表的12人中,只有毛澤東與董必武兩人登上庄嚴宏偉的天安門城樓。
C. 創造奇跡這一題目算不算創新一類
1在朱赫來的啟發教育下,保爾懂得許多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道理。2保爾救出了朱赫來後,被貴族的兒子維克托出賣,被白匪關押起來。3紅軍攻下了小城謝佩托夫卡,保爾的好朋友謝廖沙參軍了,當了團區委書記。4保爾最愛讀英國小說《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爭精神。5「這些人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是朱赫來到修鐵路的工地視察視察時說的。6「難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個比挖土強一點的差事嗎?我還以為你當上了委員或委員一類的首長呢?」這是冬妮婭對保爾說的。7「可現在呢,你渾身都是樟腦味兒。」是保爾對冬妮婭說的。8在鐵路就要修完時,無情的傷寒和大葉性肺炎最終奪去了保爾的戰鬥力。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實的生活教科書,保爾是鼓舞人們戰勝困難、不斷革命的「良師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質對廣大讀者有極深的教育意義。10保爾在發電廠工作時結識了紅軍撤退時留下的老水手朱赫來,正是在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1保爾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戀情人冬妮婭,在鐵路總工廠任共青團書記時認識的麗達,以及他的妻子達雅。12保爾因在神父家補課時,把一撮煙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復活節糕用的面團上而被校長開除。13保爾最後的著作是《暴風雨所誕生的》。1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15《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16《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國內戰爭;第二部分描寫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其中的每一部分各九章。17保爾與鐵匠阿爾焦母是弟兄關系。18.把保爾從一個無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的人物是朱赫來。19.保爾的妻子是達雅。20將保爾所做的主要事情排序:打工—做電廠工人—被捕蹲監獄—被喜劇性釋放—騎兵隊征戰—築路—療養院治病—雙目失明寫作。21保爾在黑海療養所企圖自殺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他要靠文學創作回到隊伍中去,他把寫的小說寄往柯托夫斯基師徵求意見,但書稿在途中丟失,他不氣餒,重新開始創作,小說最終獲得了成功。2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保爾的成長經歷,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廣闊的社會畫面,被譽為「生活教科書」。23人們提出「在新時代,要做保爾還是比爾」的新命題。與比爾·蓋茨相提並論的保爾,就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受朱赫來等人影響很大,經過艱苦的鍛煉,成為共產主義戰士。24保爾以自己的畢生精力,實踐了自己的生活原則: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保爾戰斗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革命樂觀主義的深刻概括。25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有益的啟示,充實我們的生活。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水滸傳》,我們能感受到梁山好漢除暴安良的決心;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26《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蘇聯十月革命後第一代蘇維埃青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頑強斗爭的優秀小說。2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故事,舉例說明。①在修築鐵路中,保爾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隊「拚命走在前頭」,以「瘋狂的速度」進行工作。②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非常苦惱,不能自拔,產生過自殺念頭。但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悲劇命運的打擊,開始了為爭取歸隊而進行的斗爭。28在「生命的意義」之前的一段文字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他第四次死裡逃生。」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請用扼要的語言概括「四次死裡逃生」的經歷及其意義。第1次:與波蘭白軍戰斗中,腿受傷並得了傷寒;第2次:在騎兵部隊的戰斗中,頭部受了重傷;第3次:是繁重緊張的肅反工作擊倒了有著傷病的保爾,不得不離開崗位,回家養病;第4次:在鐵路快修完時,得了傷寒和大葉性肺炎。這四次「死裡逃生」表現了保爾頑強的生命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29保爾身上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第一種答法: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充滿了革命的理想主義色彩和英雄主義的格調。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現了這樣的人格特徵:自我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堅忍的意志。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遠是激勵一代又一代有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動力。第二種答法:最使我感動的是保爾身上頑強堅忍、奮發向上的人格力量。因為這種人格力量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第三種答法:保爾是一位頑強勇敢、熱愛生活、永不退縮的革命戰士。①他具有堅定的人生目標和堅強意志,這讓我十分感動。②保爾身上頑強堅忍、奮發向上的人格力量最使我感動,因為這種精神對我們青少年,對我們的民族來說,永遠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寶貴財富。③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充滿了革命的理想主義色彩和英雄主義的格調。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現了這樣的人格特徵:自我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堅忍的意志。30你認為作品中哪部分最精彩?請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我認為這段名言最精彩,它是保爾一生的寫照,它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它激勵我們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31你最喜歡作品中的哪位人物?為什麼?我最喜歡保爾。因為他身上凝聚著美好的精神品質——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品質。32《築路》片段中,描寫了築路者面對那些困難?他們面對這些困難採取了態度?這表現了他們的什麼精神?《築路》是全書的一個精彩片段。1921年深秋,為了解決省城冬季的取暖問題,省委決定在入冬以前修築一條通到森林的輕便鐵路,用來把森林裡森的木材運到城裡。保爾參加了築路工程。困難:①惡劣的勞動環境和生活條件:秋雨、泥濘、寒冷、飢餓……②物質匱乏:沒有枕木、運輸工具,小火車頭需要大修……③尖銳的階級斗爭:匪徒、肅反、開小差等。面對這些困難,築路者特別是積極分子,以驚人的毅力和無比頑強的意志同困難斗爭,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33《生命的意義》片段中保爾是在什麼情況下思考生命的價值的?他為什麼想得那麼深刻?保爾是在大病初癒,在烈士墓前面對新生和緬懷烈士時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因為保爾自己就多次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是經過革命和困難洗禮過的人,這段名言就是他自己光輝一生的寫照,所以他才會想得那樣的深刻。34《生命的意義》片段中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環境有什麼作用?作者渲染了兩種不同的氣氛。一種是肅殺的;另一種是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這種氣氛是用自然景物表現出來的。這樣的環境描寫,一方面寫出了「昨天」的遺跡,一方面寫出了今天的「新景」;烈士犧牲在「昨天」那樣的環境里,但是他們贏得了「今天」這樣的環境。這樣雙重的環境描寫,既表現了對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來了蘇維埃的新春,從而顯示了烈士生命的意義,這就自然地激發了保爾關於人生的深沉思考。35《築路》和《生命的意義》兩個片段對於塑造保爾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築路》側重於揭示惡劣環境的考驗,表現人物頑強堅韌的意志、自我獻身的精神;《生命的意義》側重於揭示產生這種精神的思想根源,表現人物的成長與成熟。36結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內容,深刻領會「生命的意義」。這是一部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長篇小說,主題是歌頌蘇聯青年在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斗爭中的英雄業績和獻身精神。小說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青年的傑出代表。他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為共產主義事業奮不顧身地戰斗和勞動。當他卧病不起時,仍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成為蘇聯文學中最年輕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勵著蘇聯和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年讀者,成為幾代共產主義信仰者心目中光輝的楷模。所以只有結合作家人生經歷和保爾的一生奉獻,才能深入理解保爾精神,理解保爾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理解共產主義者願為人類解放事業貢獻全部精力和整個生命的崇高理想。這樣,才能主動自覺地把文中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言奉為座右銘,才能在榜樣面前思考人生價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37一部外國文學作品,在我國產生深遠的影響,讀完後你受到什麼啟發?隨著社會發展,人類對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迫切。中華民族的青少年也面臨嚴峻的精神挑戰和重塑理想的機遇,只有重新對理想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進行評價和反思,才能創造美好生活。「保爾精神」——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人格操守應成為青少年永恆的人生精神坐標。3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藝術特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自傳性小說,許多故事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因此讀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做了大量典型化處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一樣,對自傳體小說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小說的全部描寫都圍繞著主人公的成長,結構緊湊自然。在刻畫主人公性格時,從不同側面表現他的優秀品質。通過描寫保爾怎樣對待監獄、戰爭、工作、友誼、愛情、疾病、挫折,以及怎樣對待革命與個人、公與私、生與死等重大問題的態度,把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塑造得豐滿生動,光彩照人。小說寫人以敘事為主,同時穿插內心獨白,書信與日記,格言警句等。環境描寫語言簡潔優美,富表現力。3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題思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通過保爾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有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那樣去度過。40你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題目的含義嗎?「鋼鐵」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徵,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並學會了在生活中不灰心喪氣。」41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年代,可以從保爾身上汲取到什麼精神?保爾身上體現出他敢於向命運挑戰,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保爾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獻身精神、堅強的斗爭意志、樂觀的生活態度及明確的人生目標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42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寫了幾部文學作品?其主題的共同點是什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雨所誕生的》等;這些作品的主題都是以國內戰爭為背景,歌頌在無產階級事業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人物。4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在作者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創作出來的。4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嗎?這本書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真情實感為基礎進行藝術創造的,因此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但是並不能因此就把這部小說看成作家的自傳,因為:作家的創作意圖不在為自己作傳,而在於塑造一個共青團員的典型形象;作家並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做了大量典型化處理。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我的小說,首先是藝術作品,其中我利用了假想的權利。『我堅決反對把我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和這本書的人物之一保爾.柯察金等同起來。……』這是小說,而不是傳記。」45用一句話評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蘇聯十月革命後第一代蘇維埃青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頑強斗爭的優秀小說。46《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給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個?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來。在修築鐵路中,保爾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隊「拚命走在前頭」,以「瘋狂的速度」進行工作;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非常苦惱,不能自拔。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悲劇命運的打擊,開始了為爭取歸隊而進行的斗爭等故事。4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保爾(略);謝廖沙,保爾童年時的朋友,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瓦莉亞,謝廖沙的姐姐,共青團員;麗達,紅軍師政治部工作人員,共青團省委常委;伊萬·扎爾基,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伊格納特·潘克拉托夫,碼頭工人,貨運碼頭共青團書記;奧庫涅夫,機車庫共青團書記,共青團區委書記;朱赫來,水兵,黨的地下工作者,省肅反委員會主席,軍區特勤部副部長。48人物形象分析①保爾·柯察金人物形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最大成就是成功塑造保爾·柯察金這個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培養下,在革命烽火和艱苦環境中鍛煉出來的共產主義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跡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譜寫著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壯麗詩篇。保爾是個自覺、無私的革命戰士,他總把黨和祖國利益放在首位。在那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保爾和父兄們馳騁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而努力,同外國武裝干涉者、白匪軍浴血奮戰,表現了甘願為革命事業獻身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艱難歲月中,他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雖然他曾金戈鐵馬,血染疆場,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沒有考慮個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為黨和人民做點事情。黨叫他修鐵路,他去了;黨調他當團幹部,他去了,而且是豁出命干。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犧牲愛情。他愛麗達,但受「牛虻」的影響,要「徹底獻身於革命事業」,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不告而別。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正像他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更是個剛毅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人生各方面都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面前,他堅貞不屈;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勇往直前;在與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鬥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卻步,創造「起死回生」的奇跡。尤其是他在病榻上還奮力向藝術的殿堂攀登的過程,表現了一個革命戰士鋼鐵般的意志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保爾又是個於平凡見偉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歷表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業績,他總是從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對疾病的沉重打擊,他也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而且就是在他與病魔抗爭的英雄主義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險。保爾後來也認識到他不愛惜身體的行為不能稱之為英雄行為,而是任性和不負責任。因此,保爾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漸歷煉成熟起來的鋼鐵戰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讓人感到親切的榜樣式人物。保爾性格: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保爾是作者以自己為原型塑造出來的帶有自傳性質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真情實感為基礎來描寫保爾的。因此,保爾的動人事跡不是藝術上的虛構,而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惟其真實,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對把這部小說完全看成自傳,因為「這是小說,而不是傳記」。他在保爾身上集中了他同時代許許多多同類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徵,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他說:「在這本書中,我寫的不是保爾·柯察金一個人,而寫的是千百萬柯察金,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而奮身投入戰斗的千百萬男女!」保爾的形象既是自傳性的,更是梗概性的,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②冬妮婭人物形象——林務官的女兒,保爾柯察金少年時代的愛人,她曾把《牛虻》這部小說介紹給保爾看,這部書對保爾的思想起了一定啟發。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認識保爾柯察金的,由於他的倔強和熱情,她不自覺地喜歡他愛他。但由於階級出身的關系,她沒有和當時許多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③朱赫來人物形象——共產黨員,堅強的紅軍戰士,勇敢、機智,善於領導和組織群眾,他在革命斗爭中團結了廣大工人和教育了無數青年,保爾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培養而成長起來的。④阿爾焦姆人物形象——保爾的哥哥,火車司機,鉗工,市蘇維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階級的高貴品質,和敵人進行不懈斗爭,是朱赫來最好的助手。49保爾精神的核心是什麼?保爾的精神的核心是是以個體生命無私奉獻於社會,他將個人的命運與激流勇進的事業相結合,理相和信仰是保爾精神的根本。50在21世紀的今天,保爾精神對我們做人有什麼意義?你認為保爾·柯察金和比爾·蓋茨誰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的英雄?為什麼?(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可以從保爾自上汲取到什麼精神?)保爾的精神對我們在重新評價和反思理想,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並且以健良的人格、奮發的努力、奉獻的精神要求自己,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蓋茨提機遇和能力,而保爾人格特徵是:自我犧牲、堅定不移,頑強堅忍,他的精神更應成為我們青少年永恆的人生精神坐標。51新時代的保爾。吳運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中,有一位軍工,身負100多處傷,手足傷殘仍奮斗不息,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當年,他撰寫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張學成:中國的「教壇保爾」。從1993年起,他遭受接二連三的打擊:左腿大面積燒傷,左腳跟做了植皮手術;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且可能發生癌變。1998年冬,病情嚴重到無力跨進教室,只能讓學生抬進教室趴著講課……因地處大山深處,缺少教學參考書,自己製作教具70多件。先後被評為「全省十大傑出殘疾人」「全國模範教師」,被譽為「教壇保爾」。《生命的意義》片段欣賞一、背景:寫保爾患傷寒症病癒後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故事。二、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三、問題:1、保爾是在什麼情況下思考生命的價值的?是病癒後,在烈士墓前面對新生和緬懷烈士時,對生命的價值進行思考的。2、保爾為什麼想得那樣深刻?因為保爾自己就多次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名言就是他自己光輝一生的寫照,所以他想得那樣深刻。3、讀完這本名著,說說作者為什麼要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作書名?①小說主人公保爾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考驗,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②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鋼鐵是在旺火和驟冷中煉成的。」意思是堅強的共產義義戰士是在同階級敵人以及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作者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作書名。(其中「鋼鐵」比喻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也可泛指平凡而偉大的人物。)4、「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兩個短語意思是否相同?這兩個短語意思大致相同,但有些差別。「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側重指要珍惜時光,「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側重指要有所作為。5、「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句中「生活」的含義是什麼?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6、概括這一段話的中心意思:生命的意義在於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斗。
D. 從黨史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成功
理論和歷史在實踐中本來是統一和交融的,但由於知識背景和研究興趣的差異,能夠把二者融為一體的著述不是很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大體做到了,原因在於作者有一種自覺的寫作追求,這就是「以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述」。講思想是旨歸,講故事是方式,讓別人來評述是素材。所謂以論帶史,以史證論,就是這個意思。該書對所設問題的回答方式,也就可以概括為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關於如何講故事和引用別人的評述,已有評論者舉例講過,我這里只說一下書中理論思維的作用。書中所列的13個問題,只用第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建立新中國」,就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主張和偉大實踐簡單說明了。能做到這點,是因為作者找到了比較好的敘述框架,這就是國共兩黨的對比,精到地引用外國人的評述,由此不需要陷入大量具體的歷史過程的敘述。這就是融合黨史研究和理論思維兩種優勢的好處。此後12個問題,基本上都是具體的實踐性話題,諸如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為什麼能夠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一直到為什麼能高效抗震救災和成功舉奧運會等等,但回答每個問題的框架,都是靠理論思維即思想支撐起來的。有了思想,即可以做到不僅善於設問,還善於回答。這大概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本書沒有寫成冗長之作的原因,篇幅雖只20多萬字,讀起來卻很解渴。
E. 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90後看90年讀書徵文
還有別的回答么- -
F. 謳歌中國共產黨
光輝足跡
60年來,筆觸之間的指揮,60年滄桑大地。沿黃河和長江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到黃土高原和祖國起伏;見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見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黃河和長江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中國北方平原,我看到了祖國豐富和廣闊的祖國千里馬看起來就像白天和黑夜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著祖國的高貴和威嚴,看著祖國富強霓虹閃爍的夜晚,燦若銀河......
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戰爭和苦難,中國人民的背後飽經滄桑終於站起來了!中國就像一條巨龍,作為一個大國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貧困的
時間。一旦艱難的時刻,一旦亂滿場,一旦東亞病夫,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這片土地早已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種純粹的數以百萬計,只能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我們國家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國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響徹神州,這樣氣勢磅礴,雄偉如此響亮。
炸彈指揮室,滄桑。 60年前,在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的過程中,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奇跡,實現國力和繁榮,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今天的中國,充滿活力,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走向繁榮,誰住的兒女和工作。
97年統一,99年澳門回歸的; 1998南面孔洪災歷史罕見,2003年面對可怕的SARS疫情,2008年十幾個省份的罕見冰雪災害,面對地震的人面對措手不及。中國人不放棄,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一個痛苦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千年明月的後代的夢想成為現實!中國航天員讓他們在黑暗中的國家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
,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運動員獲得了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第一名獎牌榜上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2009
,我們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的大國。 60年來,風雨無阻,有60多年的風雨滄桑,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民族不屈!
回首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民族騰飛
G. 新中國的輝煌成就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H. 從黨史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成功
從黨史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它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宗旨,服務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歷史己經證明這一點。一一
I. 中共之所以能創造奇跡的原因
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式真理
新聞來源:廉政瞭望
文/毛昭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當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萬里長城時,應當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經典史詩。
同樣,建國後「兩彈一星」的政治意義,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換言之,「兩彈一星」是在政治環境異常嚴峻、經濟條件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舉全國全民之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歷史豐碑。2008年震驚中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充分驗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共治理模式,在重大危機狀態下的巨大價值。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集中力量辦大事,既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又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但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共治理模式的內涵是什麼?能否放之四海而皆準,還是中國式的真理?又如何防範其實施中的理性異化?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
有所為,有所不為
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濃厚的政治性和時代性色彩,它迸發於中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又是中華民族治國智慧的濃縮。因此,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立足於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改革路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把握其要義,是有必要的。
「集中」的內涵。一方面,「集中」既包括數量意義上的集中,如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建設三峽工程,也包括公共資源配置意義上的聚集,如有效配置各省資源,構建地震災區「對口支援機制」。另一方面,「集中」的理論層面蘊含著「二八法則」。即集中主要力量解決百分之二十最為重要的問題。對何為百分之二十最重要的問題,將是價值觀引領下的優先權排序問題。
「力量」的內涵。一方面,「力量」既包括財力、物力和人力,也包括人文精神力量,即弘揚人性與構建人格活動的意識與情懷。「力量」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軟實力,即這個國家的文化、道德、形象和感召力等。另一方面,新的歷史時期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是要把決策主體與實施主體的觀念行為統一化,而是以「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胸懷,接納融合各種力量。
「大事」的內涵。一方面,「大事」既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治理問題,更是一個民生問題。從政治視角,奧運會是大事;從治理層面,抗震救災是大事;從民生層面,穩定房價、控制物價,縮小貧富差距,當然也是大事。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大事,是具有政治、治理和民生等共生價值的「大事」。另一方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邏輯起點並非「大事」,而是「應當集中力量」才能辦得了的「大事」。故此,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范圍應當是有限度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尤其應當警惕和防範打著辦大事之名,辦虛事、假事和勞民傷財之事。
中國的路徑選擇
可以說,非均衡發展戰略是鄧小平經濟發展理論的重要構成,同時也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路徑。非均衡發展戰略是在保持整體穩定的前提下,實現有限力量的有效集合和運用,在局部突破和擴大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帶動中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可見,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力量整合和局部突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共治理模式,既是非均衡戰略的重要選擇,同時也是解決非均衡發展問題的有效手段。
政府治理結構的有效性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基礎。我國政府治理結構的實質是憲政結構與黨政結構的二元統一。憲政結構,是指以憲法為依據,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央政府(國務院)、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與地方政府為核心所構建的施政體系;黨政結構,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黨章為依據,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地方黨的各級代表大會與與黨的常務委員會為核心所構建的施政體系。從表面上看,憲政結構與黨政結構表現出互相鑲嵌與平行的結構形態,但實質上,執政黨掌握著國家重大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問題的最終決策權、各級國家機關的最高領導權、國家強制性機器的最高指揮權和國家重大事項的最終否決權。因此,中國政府治理結構和決策體制,在政治動員、力量整合、政策推進等方面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大一統」政治文化的歷史傳承性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文化基礎。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大一統」,與之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的現代語義之一是「統一、服從、集中、秩序和規范」,即「定於一」,這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倫理精神的轉化提供了現實沃土。
解決「部門政治」強勢化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法論基礎。當前,「部門政治」強勢化是不容迴避的現實。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甚至有可能與某些資本集團合謀,以公共利益的名義損害大眾利益,背離社會公平正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治理模式,是一種超常規、動態化的公共利益調適器,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夠有效整合、分化和調整不同的利益訴求,實現利益的再分配,達到削弱強勢利益集團,強化弱勢利益集團的政策目的。
防範治理變異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共治理模式,是中國特色民主制度的生動實踐,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既定狀態下的靈活運用。這次抗震救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充分見證了應急狀態下「積極國家」的正當性。美國發生的卡特里娜颶風,反證了自由主義「消極國家」的缺陷,而「有限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公共問題化整為零」和「充分的社會自治」等價值觀,在緊急、非常態化條件下的失靈和失控,印證了最合理的國家應當是「消極角色」與「積極角色」配置均衡的國家。
但是,不可否認,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共治理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政治權力的過度使用,必然帶來政治權力結構和運作方式的畸變,從而導致「消極角色」與「積極角色」之間的不均衡加劇。故此,我們必須探索集中力量辦大事公共治理模式下,引發超限度集權和人治慣性的應對之策。簡而言之,應對的路徑有兩條:一是以法治化的手段強化民主決策機制的剛性,使民主決策機制真正成為防範集中力量辦大事公共治理模式濫用的控制閥;二是構建效能型政府,使常態化政府治理模式能夠應對多變的公共管理環境。(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J. 如何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
一、不斷學習的政黨形象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政黨,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提高學習能力,勢必落後於時代。2009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明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四項總體要求」,即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
在世界舞台上,日本是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國家,也因此具有良好的國家形象。歷史上,日本總是在同樣的起點甚至在更為落後的情況下起步,卻總是最快地向強者學習,之後成為「被學習」的典範。在筆者所做的有關中國形象的國際調研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文化影響力,他們還十分看重學習能力,他們認為「成長且不斷學習」(Growing
and Learning)是中國形象的積極因素。
其中,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國現象」。從2002年12月26日第1次中央集體學習成為一項制度,到2010年9月29日第67次學習,八年間,差不多40天就有1次課,可見學習的頻率是十分高的。而且,學習重點突出,涵蓋面十分廣泛。粗略劃分,所涉及的領域包括經濟、民主法治、社會、黨建、歷史、教育科技、國防軍事、三農、醫療衛生、文化、氣候環境、民族宗教等12個方面的內容,而以經濟(15次)、民主法治(10次)、社會問題(8次)、黨的建設(7次)等問題最為集中。
我們的重要鄰國——韓國,在得知中共中央集體學習之後,也感嘆道:「中國集體學習的主題很豐富,從『醫葯衛生改革』到『適應經濟轉型期』,其中最多的就是『國際化戰略』。在66次集體學習中,27次同世界局勢有關,顯示出中國領導人的關注焦點延伸到了何處。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國家。……如果黨無能或墮落,國家就會陷入危機。中國共產黨從7000萬黨員中選拔各界精英,每年派出數千人去海外研修。這種自我革新引領了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中國領導人在懷仁堂『努力學習』之際,韓國政界卻因總理辦公室非法調查普通國民而陷入權力斗爭的亂局中。習慣攻擊和抹黑對手的韓國政客看起來很難勝過認真學習的中國領導人。」
今天,中國共產黨正朝向開放性的學習型政黨努力。在我多次出國訪學中,外國人經常問我:「中國是一個大國來我們這么一個小國學什麼?」當我們告訴他們:「雖是大國,但在國際事務的很多方面,中國只是一個『初學者』」,他們則會由衷地稱贊到:「中國的學習精神和學習能力值得我們學習!」事實上,學習不僅能夠創造奇跡,甚至能夠改造一個民族,當學習成為一個政黨的集體信仰時,該國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無疑是令人敬畏和受人欽佩的。
二、開放自信的政黨形象
2010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宣豐收之年,在建黨89周年紀念日前夕高調推進了幾個重大舉措,如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等11個中共黨務機構的新聞發言人首次集體亮相;中組部召開黨內統計專題新聞發布會,對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黨員隊伍發展等重要數據進行解讀……。其中,揭開中央黨校的「神秘面紗」,是中國共產黨增加開放性與透明度的一個突出例證。作為培訓幹部的最高學府,中央黨校3月份首次接待了來自110多個國家的120多名駐華使節,為這些外交官「釋疑解惑」;6月30日,來自國內外30餘家新聞媒體的近70位記者(包括42名境外記者)來到中央黨校進行集體采訪……。
開放透明需要的是信心和底氣。通過上述一系列舉措,國際社會看到了一個不斷壯大且信心十足的黨,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機與底氣倍增的黨,看到了一個主動融入國際社會、勇於展示自己,自覺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的現代政黨。正如中聯部副部長陳鳳翔所言:「中國共產黨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開明開放的鮮活形象替代了封閉保守的刻板印象。」
黨際交往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長一段時期,有些人認為「價值觀不同就沒法談」,但現在開始強調「價值觀不同更需要談」,觀念轉變的動因同樣基於自信與自覺。2010年3月,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代表團首次聯合派團訪華,與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一屆中美政黨高層對話。2010年5月24日,中歐政黨高層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匯集了來自歐洲國家的30多個政黨,這是中國共產黨和歐洲政黨之間舉行的首次高層、多邊、戰略性對話。討論不僅涉及黨際交往的基本問題,而且涵蓋了「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金融體制改革」、「氣候變化與環保」等全球治理問題。
的確,差異不應成為對話的障礙,反而應成為加強溝通的推動力。目前,中國共產黨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70多個政黨建立了黨際關系,包括共產黨、社會黨、保守黨、基督教民主黨、自由黨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政黨。
當然,不僅對待成績要開放自信,對待批評更要開放自信。必須承認,中國發展越快,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質疑和批評可能會越多。一方面,國際社會的確有對華不友好或反華勢力的存在,他們堅持「三無政策」: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無事生非。但另一方面,批評、指責是國際關系的常態。有一次,我與一名美國官員交流,問他:「為什麼,在某些地方,中國的形象在下降?」他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卻很巧妙地指出,「這反映出中國還不太熟悉作世界大國。我們美國人都知道無論美國政府做什麼、美國政黨做什麼,世界上總有很多人批評我們、反對我們。但這一點正好說明,我們美國是世界大國,既是『受歡迎的世界大國』,也是『遭批評的世界大國』。」對我們的啟示是,作為大國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贏得所有國家的人心,在某些情況下,沒有真正的敵人也就沒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是朋友之間,批評與自我批評,總好過表揚與自我表揚。因此,我們國家、我們黨的確要有面對批評、接受批評的豁達與淡定。
三、親民為民的政黨形象
經過89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人數達到7799.5萬名,比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人口數還多。西方的政黨一切以選舉為重,中國共產黨則以親民為民為重。胡錦濤上任伊始,就去西柏坡考察學習,並鄭重提出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被海內外媒體熱議為「新三民主義」。在2009年,中國共產黨建黨88周年之際,多家外國媒體紛紛給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打出「高分」。他們認為,「中國只用了3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英美在工業革命時期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使命。」
從孔繁森、任長霞、牛玉儒、鄭培民、祁愛群,到「巴山紅葉」王瑛、「太行之子」王彥生……,正是無數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才塑造了中國共產黨親民為民的政黨形象。但是,在外宣時,我們不應只向國際社會推薦先進典型、黨員榜樣——因為再好的典型其代表性總是有限的,而應多宣傳普通黨員的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國際社會,外國人一看到什麼事情總是「整齊劃一」,他們一則敬佩,因為他們做不到,二則害怕,因為他們不可理解。在實踐中,擺事實的科學思維,講道理的邏輯思維,可以給人留下印象,但這種印象是概念化的,只對人的理智產生作用,不容易影響人的情感。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打動人心」,要將「樹典型」的套路轉變為「講故事」的思路,一切娓娓道來,既不沖動也不激動,以此產生理想的外宣效果。
此外,改善形象不能只靠宣傳歷史。在國際關系中,很多國家是很「健忘的」,他們或是由於自身的歷史很短,或是對歷史很不敏感,所以他們關注的重心是當前的事情。對中國而言,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歲月基本不太了解,卻很關注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進行著如何的發展變化。此外,外宣時不應只介紹大工程、大項目、大手筆,而應多宣傳普通黨員和老百姓的內心世界,介紹他們的平和、他們的希望、甚至他們的焦慮和擔心……。
1961年,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時曾對毛澤東主席說:「再過50年,你們就了不起了!」如今50年未過,世界就已見證了這一預言的初步實現。今天,中國不僅向國際社會貢獻物質產品,也開始貢獻精神產品。2010年11月3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中共中央黨校發表了題目為「全球治理與和諧世界」的演講。潘基文認為,《聯合國憲章》幾乎完美地體現了「和諧世界」這一概念。他特別強調,「和諧世界」是其工作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彙之一,由此足以展現他以及聯合國對這一「中國詞彙」的重視和青睞。中國正在影響世界,中國共產黨也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其形象煥然一新。讓我們以「不斷學習的、開放自信的、親民為民的」政黨形象爭取更輝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