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
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勞動、知識、技術、信息、管理、資本、土地等
㈡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4分)
【答案】抄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③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④在現代社會,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等等。(4分,每答出一點得1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現代生產就要靠科技提高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財富,據此回答即可。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科技對創造社會財富的意義。
㈢ 科技創造財富對你的啟發
科技--雙刃劍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准確的比喻。
利用科學發明稱霸世界,是「雙刃劍」的一個例子。最早描寫科學狂人的是凡爾納。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寫了一個隱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羅比爾。他發明了水陸空三棲航行器,以此為稱霸的手段。不過,凡爾納是個忠厚長者,寫壞人總是寫不到位。這位「世界主宰羅比爾」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爾斯的《隱身人》中,格里芬隱身後狂性大發,自稱「隱身人一世」。不過,他連一個英國偏僻的村莊都沒有統治得了,就被村民們當成怪物圍捕致死了。
在《大獨裁者》中,前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科學狂人形象。德國心理學家施蒂納長期研究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終於發明了用腦電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維的設備。他離開科學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門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對手,甚至可以製造股市風波供其獲利。最後,當施蒂納的陰謀被識破後,居然使用這一武器和幾個國家的軍隊對抗,讓進攻的軍隊魂不附體,四散奔逃。只是被蘇聯同行用同等武器襲擊,施蒂納的陰謀才告失敗。而蘇聯科學家則將控制他人思維的儀器改造成造福人類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協調集體勞動,甚至可以讓一個樂隊不再有指揮。
趙南元曾經說過: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製造的災難和浩劫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學狂人卻只出現在好萊塢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時期,科幻作家筆下利用科學作惡的人,不再是那些動不動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瘋子。這些惡人要通過手頭的新技術,實現一些較具體,影響范圍較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
羅賓·科克以「醫學恐怖小說」見長。《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題材醫學恐怖小說。死亡激素本是人體固有的一種激素,和生長激素一樣由腦垂體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後才出現。醫學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鮭魚的啟發,這種鮭魚在產卵後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終從鮭魚頭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誘發劑。注射到生物體內,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釋放。
海耶斯供職於一家大型會員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這個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終生保健治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們都有煙酒惡習,但進入保健中心前體驗表明,他們的身體情況還很正常。瘁死時,他們的心血管都極度衰老。這個死亡名單里最終包括了海耶斯自己。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醫生傑遜的懷疑。他經過反復調查,終於發現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將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誘發劑暗地裡施給這些人,讓他們早點死亡,以免等這些人衰老以後,被迫大量提供免費葯品。
在小說結尾處,幾個書中人物就死亡激素問題,直接討論起科技的善與惡,要不要設置法律來約束科學家,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明創造。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對科學的善惡問題有自覺的認識。
十九世紀末,摩天大樓在美國誕生,很快便成為科技和財富相結合的象徵。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摩天大樓競賽,高層建築豎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恐怕不過分。而摩天大樓帶來的高成本負擔和災難隱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說《摩天大樓失火記》便以此為題材。
小說問世時,世界第一高樓是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作者在故事中虛構了新的世界第一樓,就座落在西爾斯大廈對面,以致於小說最後,搶救隊可以在西爾斯大廈和「世界第一樓」之間架起鋼索救人。這座世界第一樓的老闆為了趕工期,偷工減料,導致電路負載過大,在開業典禮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樓特有的「煙囪效應」使暗火逐層向上,直到頂樓。在那裡,數百位達官貴人正在舉行慶祝儀式。由於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們發現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了。
作品對於摩天樓火災隱患的擔憂是通過消防大隊長的口說出的。火災發生後,消防大隊長來到現場,遇到建築師,質問後者道:你們明知現在消防技術對七層以上的火災無能為力,為什麼還要建造這么高的樓?而在結尾處,他講了一段更為恐怖的話:今天還不錯,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後,類似的火災將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到那時,你們才知道應該建什麼樣的樓!電影拍攝於八十年代,十幾年以後,這段恐怖預言落在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上。911襲擊中,五角大樓的傷亡就遠遠小於世界貿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層建築來「助威」,911襲擊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難。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大腕雲集的電影,頗有影響。只不過小說結尾處,包括州長在內的許多人沒有逃出火海。電影則加了一個比較光明的結尾:搶救人員炸開了樓頂的水箱,澆滅了大火。不過那並不是現實。對於911事件中那樣的熊熊烈焰來說,屋頂水塔里的水真可謂杯水車薪。
1972年,人類跨過了轉基因技術的門坎,地點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它釋放了一種幾乎無限的可能性:按照人類的需求,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合起來,創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種。基因技術一出世,立刻就被運用到農業科技中,創造了大量新物種。它們在提供高產農作物的同時,也製造了針對轉基因作物接受與抵制的大風波。不久前一次武漢農民搗毀轉基因實驗田的風波說明,這場抵制風潮現在已經吹到國內。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轉基因作物為素材的。
在這篇小說里,美國MSD生物公司投資二十億美元,研製成功「魔王品系」麥種。它高產、抗病,品質優良。為了防止農民將收獲的麥子留種,MSD公司在魔王麥的基因中混入了導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這樣,第二代麥種如果沒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別溶劑來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將無法生長。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手段,這本無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級職員負責將它推銷到中國陝西地區。第一年收成極好,第二年,一些農民偷偷留種,結果導致大片麥田失收。雖然MSD公司曾經作過大量預防性研究,但這種自殺基因還是因為某些特別病毒的搬運功能,擴散到其它麥種上。黑色的死亡小麥瘟疫般地傳播開了。
在關於糧食的「壞科學」作品裡,《永生糧》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別利亞耶夫筆下的科學家布羅依爾不僅沒有惡意,甚至連MSD公司那樣的商業目的都沒有。他培養出一種單細胞生物,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養分,自身不斷膨脹,並且可以直接食用,成為「永生糧」。然而,這種「永生糧」不僅沒有解決飢餓問題,反而導致農民破產,加重了經濟危機。最後,夏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又使「永生糧」飛速滋生,覆蓋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為人造災難。
網路技術自從七十年代出現以來,以井噴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在筆者認識的人中間,凡是上過網的,沒有一個會選擇從此不再接觸網路。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網路也使許多人上癮,成為它的俘虜。如今,網癮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教育問題。而據筆者的觀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經有著大量的網癮患者,只不過他們獨立負責,不象青少年那樣,有監護人去向社會輿論反映這個問題。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網癮現象普遍存在的未來世界。在這個離現在並不遙遠的時代中,上網成癮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需要強制戒斷。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樣,出現了司法體系內的戒網監獄。小說令人怵目驚心地描寫了網路成癮後的反應:晝夜顛倒,無法從業,難以與人交流,著魔般地到處尋找上網工具,甚至用監獄暴動來反抗強制性戒癮。更由於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從一個網癮患者的角度講這個故事,極好地表現了網路癮的危害。小說中描寫的嚴重生理反應,在如今某些網路成癮者身上多少已經存在了。
作者還設想了未來社會強制戒斷網癮的具體措施:首先要使成癮者基本脫離網路,這是強制性的,有法律作後盾。當然,為了使他們的精神不至崩潰,會在監視下有限制地上網。然後強迫成癮者參加大運動量活動。一個長年坐在電腦前的人,身體情況相當惡化。另外,強製成癮者讀紙印的書,逐漸擺脫對電腦的依賴。
1928年,一次實驗室中的偶然現象,加上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有準備的頭腦,幫助人類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如今,抗生素已經成為醫生們慣用的武器。然而,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醫療問題。長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寫的便是這一題材。雖然作者王晉康在科幻圈裡早已很有名氣,但他能為科幻圈以外的公眾所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小說,因為它涉及了當今科技前沿的一個棘手問題。
小說以中東為背景,描寫了某軍事狂人對鄰國發動細菌戰的故事。與此平行的一條線索,則是皇甫家族對「平衡醫學」的研究。作為一個小說中虛構的元素,平衡醫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這個元素,講述了他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關注。通過醫學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這樣寫道:「耐葯菌株如洪水一樣發展,連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這種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療敗血症的青黴素用量已由幾萬單位加大到幾千萬單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問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頁。
作者甚至虛構了一個腎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這是一個高幹家屬。正是由於她的地位,能夠大量使用新葯,好葯,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落入到抗生素濫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長長的病歷記錄,描寫她怎麼樣一步步「小病大養」,最終被葯物包圍的可怕結局。
■正方: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科技也同樣可以給邪惡的心靈以魔鬼般的力量
人類將毀於科技,還基於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全方位扭曲,這集中表現在社會關系、精神領域和倫理道德三個層面
■反方:科技是保護人類最堅固的盾牌,我們相信,科技的不斷完善,必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
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因為科技發展的歷程證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科技本身的再進一步來解決
吳天(正方一辯):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科技的好處不用我多費唇舌,待會兒對方辯友一定洋洋灑灑,然而常常被我們認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卻是它的負面影響。不同於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鋒如刃,利如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刃劍。然而假如您以為人類已經清醒意識到雙刃劍的存在,那您就有些過分天真了,當人類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應用,而表現出我們人類是多麼的高效率時,您可曾想過,這同時也意味著對科技負面效應的來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災難的發端,科技的毀滅性正體現這種趨勢的無以逆轉。
第二,現代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科技這把雙刃劍,變成了達摩克里斯之劍。人類對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經年累月的堆積,使得科技的負作用正隨時在全球范圍內爆發,這是科技毀滅性趨勢的更深層次危機。
第三,對科技的高度依賴,使得達摩克里斯之劍蠢蠢欲動。人類對科技高度信任而產生的主觀依賴更使利劍能夠任意施威,一觸即發,這第三種趨勢直接導致了科技是有毀滅人類的力量,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科技也同樣可以給邪惡的心靈以魔鬼般的力量。
鄭蔚(反方一辯):首先我方要指出科技的負面效用不能歸罪於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類未能從整體上科學地認識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惡果。
第二,對方辯友高估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困難,卻低估了人類解決這些困難的能力。目前暫時不能解決的科技難題不等於將來也不能解決。我方認為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因為科技發展的歷程證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科技本身的再進一步來解決。70年代,科學家曾經預言,由於科技產品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到21世紀初人類將面臨一個能源危機,而現在,能源的開發和微太陽能源開發,使這種恐慌盪然無存。
第三,科技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可以通過倫理道德與法律規范來創建一個科學的防範體系,使一個個單項的技術發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整個體系中得到制約。
簡安均(正方二辯):對方辯友說人類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嗎?科學家到公海復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我方認為,人類將毀於科技,還基於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全方位扭曲,這集中表現在社會關系、精神領域和倫理道德三個層面。首先,科技的發展趨勢是有毀滅人類社會生活的潛在威力。其次,科技的毀滅性威力,還表現在它對人類生活的不斷沖擊與毀滅,這集中表現在人類的兩個科技新寵,互聯網和基因技術。互聯網的勇士們早就宣布,要將網路變成一種生活,可是,當虛擬替代了真實,作為社會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再看基因技術,生命科技治療疾病,但另一方面卻是在干預自然,製造更完美的人類,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類還是高科技產品呢?今天基因技術對人類內在自然的改變更直接沖擊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倫理道德,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全方位扭曲,正毀滅著我們的社會基礎和精神世界。
張文博(反方二辯):剛才對方辯友大大地誇張了科技所帶給人類的負面影響,雖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會帶給人類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響並不等於毀滅。
首先科技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其次,如果沒有科技,人類早就滅亡。科技是保護人類最堅固的盾牌,我們相信,科技的不斷完善,必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認為,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
付欣(正方三辯):剛才對方辯友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對方辯友果然洋洋灑灑大談科技的好處,可是科技的好處我方也並不否認啊,只是對方辯友你真的認為,水能載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嗎?第二,對方辯友說,人類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滅亡,下面我將從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出發,論證我方命題。
第一,科技發展正從個人趨勢走向國家趨勢和社會趨勢。個人對科技生活的追求與依賴並非什麼大問題,問題是這種追求與依賴正在以一種獨特的價值觀的形式變成國家趨勢和社會趨勢,科技已經變成這個世界上唯一正確的方向,一切與之違背的思想都要為之讓路。
第二,科技的毀滅性趨勢突出表現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卻被工具化,正是科技,讓人類不再覺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讓人類覺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斷地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當自然秩序被打破,請問人類將立於何處?
吉星(反方三辯):剛剛對方辯友把一切錯誤都歸罪於科技,是片面的,是沒有真正理解科技與人類的關系,科技不是水,人類是可以控制科技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消極的一面。
下面我將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來闡述我方的觀點。第一,高新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中新網消息,機器人首次在中國協助進行微創外科手術;《自然》雜志報道,細胞大小的一隻納米牛終於誕生了。以上這種種由科技帶給我們的成果,把人類推向一個更加繁榮的起點。
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來解決我們現有的問題,毋庸置疑的,許多問題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環境,大到能源危機已不再令人擔憂。
第三,人類在若干年後的科技發展水平,相信是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想像不到的,就像石器時代正在鑽木取火的人類一樣,他們不可能想像得到,現在我們的世界已經有了煤氣和電嘛。人類不會毀於科技,反之科學只會使人類越來越進步。
交鋒
■正方:看看今天的基因技術,已經在沖擊倫理道德這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您怎麼辦?
■反方:人類可以控制科技,人類不會毀於科技
陳曉歡:請問對方辯友,今天談「將」是不是談趨勢?
王青梅:我們當然是在談趨勢,而我們所說的趨勢是基於在歷史和現實當中,找到我們的依據來談的將來。
簡安均:謝謝對方同意我方觀點,談將來當然要看趨勢,以現實做基礎,以趨勢做判斷,科技的毀滅性趨勢,對方辯友怎麼看不到。
吉星:可對方辯友就是忽略了歷史,我們要從歷史的方面來證明科技不會毀滅人類。
付欣:對方辯友那個叫趨勢嗎?對方辯友那個叫做看著歷史對未來的幻想。
鄭蔚:對方辯友,我方至少還把我方的推斷基於歷史,而對方辯友卻做出憑空猜測,難怪對方辯友會用這種不科學的方法得出這個不科學的結論。
吳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現實看趨勢,對方辯友為什麼看不到呢?請問今天的科技都獨立發展了,這還不是毀滅趨勢嗎?
王青梅: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你想做股市的評估,難道你可以不看過去的歷史數據嗎?
陳曉歡:對方辯友,今天不斷告訴我們,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壞並存難道不可能嗎?好壞並存難道不能毀滅嗎?
鄭蔚:我方並不否認好壞並存,但是我方認為的是人類可以控制科技,人類不會毀於科技。
簡安均:對方辯友如果真的認為人類可以控制科技,請明確地告訴我們如何控制。
王青梅:對方辯友一直在羅列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而且一直還在訴說基因技術的危險,完全忽略了基因技術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如果說基因技術一無是處,那為什麼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還要花十年的時間,用轉基因技術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發光的「胡奇花」?請你做出解釋。
陳曉歡:我們並沒有否認科技帶來的好處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時,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嗎?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嗎?
鄭蔚:對方辯友至今為止,一直在迴避我方提出的問題,如果人類將會毀於科技,那對方辯友是不是認為新加坡政府所實施的科學技術五年計劃是在加速這種毀滅?
簡安均:實施科學計劃跟人類將毀於科技並沒有矛盾啊,我們今天站在這邊,我們就是要了解這個趨勢,對方辯友還沒有看到這個趨勢,為什麼要侃談趨勢以後的問題呢?
王青梅:那對方辯友的意見就是說,科技既然一無是處,那咱們是不是應該停止發展科技呢?
付欣:對方辯友的邏輯真奇怪,一方面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又在問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不會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鄭蔚:我方覺得對方辯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邊說人類將會毀於科技,一方面又不放棄科技,要繼續發展科技,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吳天:不是我們自相矛盾,是因為人在趨勢下,不得不低頭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術,已經在沖擊倫理道德這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您怎麼辦?
王青梅:我想請問對方,具有科學素養的四位辯手,既然科技將毀滅人類,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么刻苦地學習科技知識呢?
總結
■正方:科技在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反方:我們要追求真理,但是絕不能以個別現象為普遍,也不可能從針眼裡看世界
王青梅(反方四辯):在此我要指出對方辯友所犯的三個嚴重的錯誤:第一,以點概面。片面強調和無限誇大了科技的負面效應。
第二,斷章取義,因為科技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就斷言科技將毀滅人類,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對科技起到的約束和導向作用。
第三,對方是在以停滯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現在存在的問題,而我方則是以發展的觀點指出了科技具有創新性的本質,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更新更快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將就我方觀點進行總結:第一,人類是有理性的,否則就不會有科技的誕生,我們要追求真理,但是絕不能以個別現象為普遍,也不可能從針眼裡看世界。
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這一點上,我方已經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此要強調的是,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人類的自律和科技的發展,是完全可以變成可控的,在人類理性和科技發展的雙重保險下,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
陳曉歡(正方四辯):首先對方告訴我們,未來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辯題中的這個「將」字,就是告訴我們,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站在明天看明天。
然後對方又從歷史的角度告訴我們,科技有多少多少好處,我方也不否認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處也不能掩蓋它帶來的壞處,今天這場辯論的焦點問題在於科技帶來的壞處是,會還是不會毀了人類,對方辯友卻一再王顧左右而言他,立論偏題是對方辯友所犯的第二大錯誤。
接著對方又天真地告訴我們,科技的發展是可以受到人類控制的,可是我們看到的是科技正在決定政治、經濟乃至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駕於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還有什麼能控制它呢?
總結我方的觀點,首先科技在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現在什麼人都敢講科技以人為本,難道為人服務就叫做以人為本嗎?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卻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優先,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周圍世界比比皆是啊,科技本來只是一種工具,然而當它被神化,人卻被工具化時,這樣的人類本身就是一種毀滅。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著人類的命運,科技發展的獨立性早已超出了人類的控制,而反過來主導著人類,科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只有敢於承認這個毀滅性的趨勢存在之後,我們才能再對大家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評委亮分
周端昌(評委代表):
在整隊的默契方面,我們評判團覺得,兩隊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強而有力的反駁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在自由辯論方面發揮的能力比較平均,就是說幾乎每一位辯論員都有能力隨時隨地的站起來反駁對方的論調。這場比賽,我個人覺得節奏實在很快,不過因為節奏很快,開始的時候其實很難分出勝負,可以說到第二位甚至到第三位代表發言的時候,還是勝負難分。最後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辯論之後,尤其是第四位發言人先後辯論之後,我們才覺得形勢比較明朗。在個人的表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我個人認為,他在辯論方面,非常有人情味,雖然有時論調有點近於強詞奪理,不過在自由辯論那種形式下,有時候是無可厚非的。評委判定:正方勝出。
本報訊2001國際大專辯論會已於本月初在新加坡結束,中央電視台將於國慶節期間播出全部七場辯論的精彩實況錄像。與前幾屆純哲理思辯的內容相比,本次比賽的辯題更貼近現實社會生活。
國際大專辯論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央電視台和新加坡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此次在獅城舉行,普及推廣華語的主旨甚為明確。參賽大學不僅包括武漢大學、東吳大學和香港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馬來亞大學,風行漢語的澳洲和北美也有悉尼大學和首次參賽的加拿大溫莎大學參加,著名的英國牛津大學也是頭一遭參賽。四名辯手中竟有兩名不列顛紳士和一名金發飄逸的小姐。
武漢大學辯論隊和馬來亞大學進入決賽,馬來亞大學獲冠軍,武漢大學取得亞軍,三辯余磊被評為最佳辯手。本報獲得授權,將於今日起刊發精彩辯詞。
㈣ 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力、創造財富有何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力的影響:首先先進的科學技術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反之則否內。為什麼先進的科學技術容能提高生產力呢?因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符合了當時社會生產、發展的規律。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於其來源就在社會生產本身並結合過去的技術加入新的社會規律、生產技術、知識等而綜合而成的並符合社會發展的技術。致於製造財富可以這樣理解:先進的技術與落後的技術之間本身的優越性使其在各方面(如新型號的機器在生產數量、數據信息分析獲取上)的競爭力提高。
㈤ 科技是創造財富的什麼
科技是創造財富的力量和源泉
㈥ 技術創造財富,開發安卓軟體能賺錢嗎
【答案】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③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④在現代社會,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等等。(4分,每答出一點得1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現代生產就要靠科技提高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財富,據此回答即可。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科技對創造社會財富的意義。
㈦ 技術財富是什麼
技術就是財富。
在相同的技術環境下,有的人技術有絕活。
專利就是技術財富。
技術可以創造財富。有的技術作為股權入股。
㈧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4分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版志;③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權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④在現代社會,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等等。(4分,每答出一點得1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試題分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現代生產就要靠科技提高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財富,據此回答即可。
㈨ 如何創造財富
今天在家看完了英文原版 Hackers and Painters (在線地址) 的第六章 How to Make Wealth。這本書我目前只看了第一章和第六章。因為書中一開始就說,各個章節內容相對獨立,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性閱讀。於是我前段時間看完了第一章,然後直接跳到第六章看了。裡面講的財富和創業的概念,我覺得很不錯,於是我對每一小節做了一個總結;總結的內容不全是書中原話,包含了我個人理解。當然,要真正理解這些概念,還是需要閱讀原著以及其引用的相關資料。
1. 一個命題
創業是一個通過投入、專一的工作,在較短時間內給外界創造價值的過程。
2. 運氣的成分
成功的創業包含運氣成分;在一個尊重個體價值的社會,創業是致富的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3. 金錢不等於財富
財富並不等同於金錢;財富包括我們對所需要的一切,如食物、住房、生活用品;金錢只是財富交換的媒介;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創造財富,做出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4. 大餅謬論
財富不像金錢那樣相對守恆;我們為自己或者他人的創造或者工作,都是在創造財富,只是個人的創造不一定能交換出客觀的貨幣數值。
5. 手工藝人
軟體公司製作軟體,如同傳統的手工藝人創造工藝品,都是在創造財富。但是好壞程序員的生產力的差異,比手工藝人要大得多。
工作成了一個社會人的身份標志之一。大多數公司的盈利手段是創造財富;那麼工作則是在公司中與同事配合,共同創造財富。
7. 更努力地工作
銷售人員的效益很容易根據業績量化;但大公司,開發人員需要相互配合,很難衡量每一名開發人員的實際貢獻的價值,所以開發人員的收入會被平均化;優秀的 hacker 在大公司的價值難以體現。
8. 工作的可量化性和重要性 (阮一峰翻譯的小標題是可測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認為翻譯成重要性更好理解)
要致富,你需要在工作中達到這樣的位置:工作效益可以量化;工作內容是產品或者業務的核心部分。公司CEO、明星、運動員都可以達到這個條件。
9. 小團隊的工作可以量化 (小標題有改動)
小團隊的工作可以量化,優秀的人構成的小團隊能產生更大的價值,也可以獲取相應的回報。
10. 技術決定工作的重要性 (小標題有改動)
創業公司的產品需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這樣才能有效抵抗大公司的抄襲;申請專利則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抵抗方式。
11. 潛規則在大公司工作,付出與回報很難對等。但是在創業公司,可能會大起大落,也有風險。創業公司需要靈活決策,謹慎避免各種問題,公司該賣掉套現的時候也不要猶豫。
12. 用戶數量
用戶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也是你的對手和潛在的收購買家最看重的因素。公司的開發路線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反饋靈活變化。丟失用戶是對創業公司最大的打擊。
13. 財富和權力
創造財富從來就不是致富的唯一方法;封建時期個體很難保護自己的財富積累;因此也抑制了技術革新。社會保證了個人財產不被強制侵佔,才能促使人們用合法的、創造的方式去積累財富;同時,這種商用的技術發展,也能用於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我說些題外話。
1. 書中第六章提到一件事情,說是IBM 跟微軟簽署的DOS系統授權協議,犯了一個極大的商業錯誤。處於好奇心,我嘗試去了解 DOS 時代的那段歷史,然後一學弟推薦了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