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鐵發明時間

鐵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11-12 18:22:24

Ⅰ 誰最早發現鐵的是什麼時候

人類最早發現鐵是從天空落下的隕石,隕石含鐵的百分比很高(鐵隕石中含鐵90.85%),是鐵和鎳、鈷的混合物。考古學家曾經在古墳墓中,發現隕鐵製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經文中,記述了當時太陽神等重要神像的寶座是用鐵製成的。鐵在當時被認為是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的金屬,埃及人乾脆把鐵叫做「天石」。在古希臘文中,「星」和「鐵」是同一個詞。 1978年,在北京平谷縣劉河村發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許多青銅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鐵刃銅鉞,經鑒定鐵刃是由隕鐵鍛制的,這不僅表明人類最早發現的鐵來自隕石,也說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認識了鐵並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了鐵和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並且把鐵鍛接到銅兵器上,加強銅的堅利性。 由於隕石來源極其稀少,從隕石中得來的鐵對生產沒有太大作用,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才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最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距今大約2500年。我國煉鋼技術發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從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鋼劍,從古墓隨葬陶器的器型,紋飾以及墓葬的形制斷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這口劍所用的鋼經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鋼,金相組織比較均勻,說明可能還進行過熱處理。 古代勞動人民的煉鐵技術也是傑出的,至今豎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門後的鐵柱,是用相當鈍的鐵鑄成的,當時如何生產這樣的鐵,現代人也認為是一個奇跡。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鐵量大於99.72%,其餘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開創現代煉鋼新紀元的是一名叫貝塞麥的澆鑄工人,他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了他的可傾倒式轉爐。 隨著工業發展,在生產建設和生活中出現大量廢鋼和廢鐵,這些廢料在轉爐中不能使用,於是出現了平爐煉鋼,是由德國西門子兄弟以及法國馬丁兄弟同時創建的,時間是在19世紀60年代初 鐵元素也是構成人體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體內約有4—5克鐵,其中72%以血紅蛋白、35%以肌紅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餘為儲備鐵。儲備鐵約佔25%,主要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鐵在代謝過程中可反復被利用。除了腸道分泌排泄和皮膚、黏膜上皮脫落損失一定數量的鐵(1mg/每日),幾乎沒有其它途徑的丟失。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形式: 非血紅素鐵。主要以三價鐵與蛋白質和有機酸結合成絡合物。這種形式的鐵必須與有機部分分開,並還原成二價鐵後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較多的植酸或磷酸,將與鐵形成不溶性鐵鹽,而影響被吸收。抗壞血酸、半胱氨酸能將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有利於鐵的吸收。 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中的卟啉結合的鐵。這種鐵不受有機酸的影響,其吸收率比離子鐵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多在11(魚)到22%(肝臟)。 鐵在體內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參與氧的運轉。缺鐵將造成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表現為:臉色蒼白、疲倦、乏力、頭暈、耳鳴、思想不集中。嚴重者可有低熱,稍事活動,可發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會出現代償性改變,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慾減退、噯氣、惡心、腹脹、腹瀉等。腎臟功能也可能改變。 鐵缺乏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減弱。 2.降低免疫細胞從靜止---臨戰的反應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體的生產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進行。 5.缺鐵性貧血,細胞供氧不足。其結果是整天無精打采,疲勞而倦怠,比較容易被感染。 結果你的免疫大軍只是一支裝備簡陋,行動緩慢的軍隊。 血液里流動的太多的自由鐵不僅無助於抵抗能力,不能保護人的肌體,反而會被細菌吞噬,成為細菌的美食,並且細菌會因此而大量地繁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加倍小心結孩子補充鐵質的原因。 名稱由來: 盎格魯-撒克遜語:iron(鐵);元素符號來自於拉丁文「ferrum」(鐵)。 元素描述: 柔韌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金屬。在地殼中含量第四(百萬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來源: 取自鐵礦。把石灰石、焦炭和鐵礦石分層投入高爐,自底部鼓入高溫氣流,使得焦炭熾熱發紅,於是鐵被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熔化成液態,從爐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於煉鋼、製造其他合金。鐵對於人類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輸送氧氣的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的氧化物也用於製造磁帶和磁碟。

記得採納啊

Ⅱ 鋼和鐵是什麼時候發明

戰國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鑒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版在為止我國出土並且經過權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煉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鐵農具的廣泛使用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標志。春秋後期,農業生產已開始使用鐵制農具。鐵農具的使用,使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恩格斯就曾指出:「鐵使更大面積的農田耕作,開墾廣闊的森林地區成為可能,它給手工業工人提供了一種極其堅固銳利非石頭或當時所知道的其他金屬所能抵擋的工具。」銅在古代就有了,商朝吧

Ⅲ 鐵,是誰發明的

誰最早發明鐵等冶金技術? 我們通常說的「鐵」分「生鐵」和「熟鐵」兩種,包括「鋼」在內,都是以鐵(Fe)和碳(C)兩種元素為主的一種合金。人們通常把含碳量在0.05%以下的叫熟鐵,0.05%到2.0%的叫鋼,2.0%到6.67%的叫生鐵。 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通常叫塊煉鐵,它是鐵礦石在800到1000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用木炭直接還原得到的。出爐產品是一種含有大量非金屬夾雜的海綿狀固體塊。塊煉鐵和生鐵比較起來,有如下幾個缺點:一是它不能從爐里流出,取出鐵塊時,爐膛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不能連續生產,生產率比較低,產量比較小。二是成形費工費時。三是所含非金屬夾雜比較多,要通過反覆鍛打才能排除。四是含碳量往往比較低,因而很軟。生鐵的冶煉溫度是1150到1300攝氏度,出爐產品呈液態,可以連續生產,可以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比較少,質地比較硬,冶煉和成形率比較高,從而產量和質量都大大提高。由塊煉鐵到生鐵是煉鐵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 我國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道路和世界各國是不完全相同的。國外一般是先有塊煉鐵,經過長期緩慢發展之後才有生鐵。國外最早的塊煉鐵據說是西元前1200年前後發明出來的(有土爾其境內赫梯族Hettler BC1200之說),但是直到西元十四世紀才有生鐵。我國卻不是這樣。我國冶鐵術不晚於商代中期,而且早在春秋時期已発現有生鐵冶鐵術,這就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72年在石家莊藁城台西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鐵刃銅鉞,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鐵器,也是人類最早使用和製造的鐵器;而台西發現的鐵礦石和經冶煉的鐵礦渣,證明在3400多年前石家莊的先人已掌握了冶鐵技術,為世界最早的鐵礦渣。 我國現已發現確屬春秋晚期的鐵器共有九件;1951年在湖南長沙識字嶺楚墓出土凹口鋤一件;1952年在長沙龍洞坡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58年在常德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64年在江蘇六合程橋吳墓出土鐵丸一件;1972年在程橋另一吳墓出土鐵條一件;1976年在長沙楊家山楚墓出土劍一件、刮刀一件、鼎形器一件;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玉莖劍一件。上述楚吳鐵器遺物經金相鑒定,楊家山鐵劍系滲碳鋼,程家橋鐵丸是白口生鐵,楊家山鼎形器是白口鑄鐵,程橋鐵條則為塊煉鍛件。 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煉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系。 可鍛鑄鐵 可鍛鑄鐵原是白口鐵經高溫退火得到的一種高強度鑄鐵,具有一定的塑性和沖擊韌性。依熱處理條件的差別,又可分成白心可鍛鑄鐵和黑心可鍛鑄鐵兩種:白心可鍛鑄鐵以脫碳為主,又叫脫碳可鍛鑄鐵;黑心可鍛鑄鐵以石墨化為主,又叫石墨化可鍛鑄鐵。 國外的白心可鍛鑄鐵是西元1722年由法國人首先發明的。西元1826年,美國人又發明了黑心可鍛鑄鐵。此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人們都把白心可鍛鑄鐵叫做「歐洲式可鍛鑄鐵」,把黑心可鍛鑄鐵叫做「美洲式可鍛鑄鐵」。其實,這兩種可鍛鑄鐵,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都已經發明了。 「洛陽水泥製品廠戰國早期灰坑遺址」出土過一件鐵鏟,鏟體基本銹蝕,只在銎(qióng)部(裝柄的孔)有部分金屬殘留,在金相顯微鏡下顯示了黑心可鍛鑄鐵組織,基體是鐵素體,上面分布著團絮狀退火石墨。這是到現在為止世界上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的鑄鐵可鍛化退火處理件。戰國中晚期後,可鍛化處理工藝有了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分布地域更廣了。在北方,目前經分析過的有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的鐵钁、鐵鋤、鐵鐏等,在南方有湖北包山出土的空首斧、湖南長沙出土的鐵鏟等。第二,部分器件已經處理得比較好,器件斷面基本上是可鍛鑄鐵組織,中心沒有白口鐵殘余,如燕下都的鐵鐏等。漢代到南北朝時期,鑄鐵可鍛化技術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一是使用范圍有了進一步擴展。近年在山東薛城、河南南陽、澠池和鞏義市,北京清河和大藻台,湖北銅綠山等地,都發現了這類器件。南陽瓦房庄出土的農器有十二作,經過分析,九件是普通可鍛鑄鐵,兩件是鑄鐵脫碳鋼,只有一件是白口鐵。二是技術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凡處理過的器伴,中心很少有白口鐵組織殘留,石墨發育比較好,形態多和現代可鍛鑄鐵相當。這些可鍛鐵中,有白心的,也有黑心的,多數是農具。 鑄鐵可鍛化處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常溫下,碳在鑄鐵中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化合態,主要是滲碳體;二是自由石墨態,有條狀、團絮狀、球狀石墨等。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同一成分的鑄鐵,性能也是不盡相同的。白口鐵中,碳全部以滲碳體形式存在,因滲碳體硬度很高,塑性極低,所以白口鐵性硬而脆。通過可鍛化處理,白口鐵中的碳或以自由石墨態形式析出,或因氧化而去除,從而使材料強度提高,硬脆性減少,綜合機械性能得到改善。戰國中期以後,我國在農業、手工業中這樣廣泛地使用了鐵器,可鍛鑄鐵的發明和發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球墨可鍛鑄鐵 球墨可鍛鑄鐵因所含石墨呈球狀而得名。它有比較高的強度、塑性和韌性,鑄造加工性能也比較好。 1974年,河南澠池發掘了一個北魏鐵器窖,裡面藏有從漢代到北魏的鐵器四千多件,種類有生產工具、兵器、日用器皿以及鑄范、鐵材等。有一件鐵斧,整體經過脫碳退火處理,器件斷面大部分相當於含碳百分之○·四的中碳鋼,沒有石墨析出。但在銎的底部發現有球狀石墨,直徑是二十微米,分布在平均厚度約三,二毫米、總長五十毫米的U形斷面上,共約三十顆,外形比較規整。這類具有球狀石墨的鑄件在南陽瓦房庄、鞏義市鐵生溝等兩漢冶鑄遺址也有發現。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鞏義市鐵生溝一件漢代鐵钁,它的石墨發育良好,有明顯的核心和放射性結構,和現行國家球墨鑄鐵標准一類A級相當。從現有研究資料看,這種球狀石墨應是白口鐵退火過程中得到的。 在國外,鑄態球墨是1947年後使用了加進球化劑的方法才得到的。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用白口鐵退火的方式來獲得球狀石墨,但是難度很大。我國古代生鐵含硅量長期偏低,在低硅的情況下,我國人民不但生產了大量具有絮狀石墨的可鍛鑄鐵,而且生產了部分球墨可鍛鑄鐵,這在世界冶金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實在難能可貴。
希望採納

Ⅳ 古代最早發明鐵器是什麼時候

中國在公元前1300年年前便已使用鐵器(商朝鐵刃銅鉞),但為隕鐵。公元前800年的虢國玉柄鐵劍則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冶煉鐵器。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煉鐵的是居住在小亞細亞人,前1300~前1100年。

Ⅳ 鐵最早是什麼時候冶煉出來的

中國來是發現和掌握煉鐵技術最早的自國家
中國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認識了鐵,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
了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把鐵鑄在銅兵器的刃部,加強銅的堅韌性。經科學鑒定,證明鐵刃是用隕鐵鍛成的。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最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這從江蘇六合縣春秋墓出土的鐵條、鐵丸,和河南洛陽戰國早期灰坑出土的鐵錛均能確定是迄今為止的我國最早的生鐵工具。
。《國語·齊語》載:「美金(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試諸壤土」;《管子·輕重乙》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後成為車。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鉥然後成為女」。據研究我國的冶鐵術發明於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冶鐵術發明後,對生產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Ⅵ 鐵是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的

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鑄鐵的國家之一。煉鐵技術最早出現在西亞地區(公元前2000年)。我國發明煉鐵術雖然不是最早,卻後來居上。春秋戰國時期已懂得使用人力鼓風以提高爐溫,冶煉出可以澆鑄的鐵水,鑄造鐵鼎。漢代發展為畜力鼓風,水力鼓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用煤煉鐵。唐宋時期,鐵產量每年超過1000萬斤,鐵器曾經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貨物。先進的冶煉技術是我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歐洲11世紀開始知道使用水力鼓風爐,14世紀才得以推廣)。
在中世紀的歐洲,只有修道院或者主教人士才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煉鐵工業中去。煉鐵工業的大規模發展仰仗於宗教機構的勢力。如1408年,不列顛的達勒姆主教建立了第一座有文件為證的,利用水力於鼓風器的熟鐵吹煉爐。它的出渣口在煉爐之側。此外,由於採用水力鼓風器,就有可能進行連續作業,從而可用高爐煉鐵,高爐的特點是鐵水和爐渣從爐口底部排出的。

16世紀的高爐在兩側各開一個口,一個是風口,另一個為出鐵口。高爐第六天(一個冶煉期)大約只能出4~5噸鑄鐵。一座高爐貯存在不了這么多的鑄鐵。由於受到容積的限制,遂發展成早期的雙爐。1549年,雙爐能生產出重2200公斤的鐵爐鑄件。

在歐洲高爐的發展過程中,有兩種基本爐型相互競爭,一種是矮爐腹型高爐,和一種是高陡面爐腹型高爐。

1750年,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了。在燃燒上用焦炭代替木炭,這種轉變使煉鐵業突破了束縛,不再為木炭的短缺而陷入困境。因為不僅民用燃燒需要大量木料,而且為了提高農業產量也在大量砍伐森林。因此,對於人口密度高的國家,要靠木炭來增加鐵的產量是不易的。

到18世紀末,煤和蒸汽機已使英國的煉鐵業徹底改革,鐵的年產量從公元1720年的2.05×10000噸/年(大多是木炭鐵)增加到1806年2.5×100000噸/年(幾乎全是焦炭鐵)。估計,每生產一噸焦炭需煤3.3噸左右。但是,高爐燒焦炭勢必增加碳含量,以致早期的焦炭生鐵含碳在1.0%以上,全部成為灰口鐵即石墨鐵。

高爐的尺寸在18世紀內一直在增大。從公元1650年約7米,到1794年俄國的涅夫揚斯克高爐已增高到13.5米。因為焦炭的強度大,足以承擔加入的爐料的重量。大多數的煉爐採用爐缸、爐腹和爐身三部分按比例構成。19世紀末,平滑的爐襯公認為標準的爐襯,這基本上已經是現在的爐型。爐底直徑約10米,爐高約30米。全部高爐都設有兩只以上的風嘴。另一個巨大的進步就是採用熱風。20世紀後,現代鋼鐵業就蓬勃發展起來。

Ⅶ 鋼和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問題應該是制鋼和制鐵(技術)是什麼事發明的吧?
制鐵術的出現至少是在公元前1900年,而在我國的正式廣泛的使用大概是在公元前500年(西周);
制鋼術大概見於我國的時期是在制鐵後600年左右的東漢。制鋼只是比制鐵需要更高的溫度(去碳),

Ⅷ 鐵是什麼朝代才有的

有鐵制物件最早發現於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它們包含7.5%的鎳,表明它們來自流星。古代小亞細亞半島(也就是現今的土耳其)的赫梯人,是第一個從鐵礦石中熔煉鐵的,約公元前1500年這種新的,堅硬的金屬給了他們經濟和政治上的力量。

鐵器時代開始了。某些種類的鐵明顯優於其它的,依賴於它的碳含量,盡管這並不被賞識。某些鐵礦石包含釩,生產出叫做大馬士革的鋼,很適合制劍。

(8)鐵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在我國,從戰國時期到東漢初年,鐵器的使用開始普遍起來,成為了我國最主要的金屬。鐵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鐵就是磁鐵礦,是早期司南的材料。

1978年,在北京平谷縣劉河村發掘一座商代陵墓,出土許多青銅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鐵刃銅鉞,經鑒定鐵刃是由隕鐵鍛制的,這不僅表明中國最早發現的鐵也來自隕石,也說明我國勞動人3300多年前就認識鐵並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了鐵和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並且把鐵用於鍛接銅兵器,以加強銅的尖利性。

Ⅸ 世界上鐵是什麼時間發明的

古代小亞細亞半島(也就是現今的土耳其)的赫梯人在3500年前(公元前1500年前)是第一個從鐵礦石中熔煉鐵的,這種新的、堅硬的金屬給了他們經濟和政治上的力量,鐵器時代開始了。

Ⅹ 中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的時間是在哪個年代

我國發明抄生鐵冶煉技術是在春秋後期。
從近來考古發掘出土的春秋戰國之際鐵器來看,有用「塊煉法」製造的,也有用鑄鐵鑄造的,更有把鑄鐵件經過加熱退火柔化處理而成為展性鑄鐵的.①從煉得鑄鐵,鑄成器件,進而採用加熱退火的方法,對鑄鐵件加以柔化處理,必須有一個試驗改進的過程.由此可以斷定,我國鑄鐵冶煉技術的發明,應該更要早些.至少到春秋晚期,中原地區這種鑄鐵冶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們從公元前五一三年晉國鑄刑鼎這件事,就可以了解這一點.我們知道,要把刑書鑄在鐵鼎上,不是件簡單的事.即使這部刑書的文字不多,總該有些條文,要把這些條文鑄到鐵鼎上,這個「鑄型」不會大小,所需流動狀態的鑄鐵也不會太少,否則的話,就不可能鑄成功.毫無疑問,中國古代由於改進了煉爐的鼓風方法,提高了煉爐的溫度,很早就發明冶煉鑄鐵的技術,使煉出的鐵成為液體,從而加速了冶鐵過程,提高了鐵的生產率.這對於冶鐵業的發展和鐵工具的推廣使用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鐵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