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軾是怎麼換回馬的
這段故事依然記載在《情史》里,它的真實性受到歷代蘇軾研究者們的質疑,因了是「孤證」,它顯然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在這里若僅僅作為話柄和談資而存在,也不妨拿來說說:
坡公又有婢名春娘。公謫黃州,臨行,有蔣運使者餞公。公命春娘勸酒。蔣問:「春娘去否?」公曰:「欲還母家。」蔣曰:「我以白馬易春娘可乎?」公諾之。
(見《情史類略》「情憾類」朝雲條,下引文出處同此。)
我們的多情種子蘇軾寫過很多著名的情詩,也的確堪稱「情痴」——此「痴」,是至老仍深情、仍能念念於曾經陪伴過他的那些美麗的女人而不忘。《江城子》「十年生死」、《蝶戀花》「為下曼陀雨」、《西江月》「高情已逐曉雲空」,這些送給他生命里三個重要女人的句子,千載而下,讀來凄然而情動。但是在這里,被貶謫到黃州的他,臨行卻將喜愛的侍婢春娘去換一匹可以帶步的馬。雖然是被動地答應,於現代人看來,卻足以讓大家震驚了。他與「蔣運使」還因這以人換馬之事吟起詩來: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閑分付贖蛾眉。雖無金勒嘶明月,卻有佳人捧玉卮。(蔣)
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蘇)
從他們所吟的詩來看,這樁買賣倒是「各取所需」,而且這種需要還因詩而罩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這匹白馬因而成為了可以被用來交換一個人的價值不菲之物——盡管在那個時代,一名婢女的身價興許還真和一匹好馬差不多——,比起上面那匹被殺來供食用的倒霉馬來說,此馬算是幸運和風光多了。不過接下來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
春娘斂衽而前曰:「妾聞景公斬廄吏,而晏子諫之;夫子廄焚而不問馬,皆貴人賤畜也。學士以人換馬,則貴畜賤人矣!」
春娘並沒有按照蘇軾的意願成全這樁交易,而是向他的主人說「學士以人換馬,則貴畜賤人矣」,語帶譏諷且不留餘地,好一個厲害的女子。不過,之所以說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可疑,在這里便露出部分端倪:很少有婢女能隨口就說出如此雄辯且令「蘇學士」無辭以對的話來。就算是蘇軾的婢女(注意,是婢女而不是侍妾),也許能沾染上一絲文氣,卻也是斷斷很難有接下來的表現的:
……遂口佔一絕辭謝,曰:「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賤畜,此生苟活怨誰嗔。」下階觸槐而死。公甚惜之。
春娘的確是個不簡單的姑娘,她不僅能夠引經據典地責備蘇軾,臨了還口佔一絕明志,讓我們的蘇公「甚惜之」,我很難想像這樣的表現能出現在大部分婢女身上;況且,這樣草率地對待自己的婢女的事情的出現有多低的可能性,想必稍微了解蘇軾生平的人都能確信。只不過在這里談到有關馬捲入的「情痴」故事,才提到蘇學士這段現在看來真實性不高的八卦事件。我還是寧願相信他對他生命中的女人的一往情深,「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人生倥傯,而這樣的句子無疑溫熱。
馬的最好歸宿無疑是自由馳騁於天地間,而它最燦爛的形象則與英雄、兵戈、戰場這些「雄性的詞彙」密不可分,「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詩聖的贊美從來不輕與,而真正的馬堪當此譽。只是在上面說到的兩個故事裡,它們在風流故事中,充當了一回尷尬的角色,也一如歷來不得志的男兒們喜歡借它們自比,發出一陣陣猶未消失的嘆息。
2. 蘇東坡都發明了什麼菜
「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腿,東坡狗肉,東坡蒸豬頭,東坡豆腐,東坡茄子,東坡羹,東坡甜藕,東坡墨魚,東坡鯿魚,東坡五柳魚,東坡生蚝,東坡餅,東坡酥,東坡燒麥,東坡泡菜,東坡黃雞粥」這些以「東坡」命名的菜餚,顯而易見,就是蘇東坡發明的菜餚,有多少種大家是吃過的呢?想必各位吃貨都看餓了吧,當然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蘇東坡是一個妥妥的吃貨,不管是葷菜還是素菜亦或者是點心,蘇東坡全部都有涉及到。蘇東坡這個人啊,一生經歷不是一般的復雜,但是最難得的地方是他一輩子都是一個性情中人,只要東西好吃,就是他當下最大的快樂,跟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官,吃了什麼虧,都沒有太大的關系。如果要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另外加一個第九大菜系,那麼蘇東坡的東坡菜肯定是當仁不讓啦。
那麼多的東坡菜,但確實不是蘇軾一手發明的,那可能是由於這個重要的原因,因為蘇軾的烹飪技術可能不太能上得了檯面,舉個例子,蘇軾是一個愛喝酒的人,他也經常自己釀酒,他曾經在《蜜酒歌》里誇自己釀的酒「開瓮香滿城」,得意得不得了,然而,據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的情況卻是「蘇子瞻在黃州作蜜酒、不甚佳、飲者轍暴下」,說他的蜜酒太爛,喝過的人都拉稀了,後來到了惠州,蘇軾又企圖釀桂酒,但是他釀好後自己不喝,而是先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蘇邁和蘇過喝,問他們如何,結果他的兩個兒子一臉嫌棄,說和這桂酒就跟喝葯似的,於是蘇軾拍手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就跑了。所以啊,一個人會吃,但並不代表他就會做啊。
3.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蘇軾的這句話出自他的哪首詞
蘇軾,卓越的詩人,有史以來最好的詞人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大文豪、書畫家。青年時便名動汴京,無奈入仕後官途卻是非常不順。可以說蘇軾一生,最好的年華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甚至於,蘇軾死都沒能死在家中,而是死在貶謫後被赦免回京的途中。
沒有人能一帆風順,也沒有人不遭遇挫折,有的人面對挫折怨天尤人,有的人則"一蓑煙雨任平生"。怨天尤人者,自暴自棄終將一事無成,而心境豁達者,不一定就會成功,但最少每一天都可以是開心快樂的,這也就夠了。
想了解蘇軾的人生嗎?想學習蘇軾的豁達嗎?點擊下方鏈接購買蘇軾的詩詞鑒賞,助你徹底了解蘇軾,這里不僅有蘇軾,還有李白,李清照等8位唐、宋、宋詩人的詩詞鑒賞。
4. 關於馬的資料
你找關於馬那方面的:
成語: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不解鞍 馬不停蹄 馬塵不及 馬遲枚疾 馬齒加長 馬齒徒長 馬齒徒增 馬到成功 馬到功成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馬翻人仰 馬放南山 馬肥人壯 馬腹逃鞭 馬革裹屍
歇後語: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上下為難
八匹馬拉不開——難分難解
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
半空中騎馬——騰雲駕霧
半天雲里跑馬——露馬腳
問章: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因馬而成的詞彙:
馬刀:騎兵使用的刀,長約1米,用以在馬上斬劈和徒步格鬥。
馬力:一種計量功率的單位。1馬力等於在1秒鍾內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於0·735千瓦,或稱公制馬力。
馬上:即時,立刻的意思。
馬車:用馬挽拉的車輛。
馬甲:馬的護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馬甲。
馬市:唐代以後的封建政府以金帛或茶鹽等同少數民族換馬的市場。
馬蘭草: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馬頭:船隻停泊處,今天叫"碼頭"。
馬達:卻電動機,是英方motor的音譯。
馬戲:古代的一種技藝,演變成現代的各種馴獸表演和雜技表演的統稱。
馬槍:即騎槍。馬軍或騎兵使用的截武槍。
馬球:騎在馬上擊球,追球的一種運動。類似於我國古代的擊鞠。
馬藍:一種草,花穗狀,呈現淡紫色。
馬鹿:又叫赤鹿,一種鹿科動物。
馬鑼:一種打擊銅制樂器,戲曲中常用。
馬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本為滿族人騎馬時穿的服裝,故名。
馬頭琴: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
馬尾松:松科常綠喬木,高可達40米。
馬鈴薯:俗稱為土豆、洋芋。
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馬賽克:即鑲嵌磚,是音譯詞。
馬蹄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狀花、白色或乳白色,頗美麗,是一種觀賞植物。
與馬有關的成語:
馬齒徒增:馬齒:馬的牙齒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所以看馬齒就可以知道馬的年齡。後來也用以比喻人的處齡;徒:空空地,白白地。這名成語是比喻自己的年齡增加了,而學問卻沒有長進或沒有成就,白白地度過了日子。這是一句表示謙虛的話。
馬翻人仰:又作"人仰馬翻",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慘敗的狼狽相,也比喻亂得不可收拾。
馬工枚速:馬其實是司馬相如的稱,指西漢時期兩著名的辭賦作家司馬相如和枚皋二人寫文章,一個寫得工穩而標准,一個寫得快速。用以稱贊各有所長。
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處》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意思是雞一叫就把戰車駕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著我的馬頭沖向哪邊,以決定你們行動的方向。後來,人們用"唯……馬首是瞻"比喻服從某一個人的指揮或樂於追隨某一個人。
一馬平川:形容地勢平坦而開闊。
一馬當先:比喻走在前列,帶動別的人或事情,起帶頭作用。
人困馬乏:人馬都睏乏了,形容體力疲勞不堪。
人歡馬叫:形容農村中熱氣騰騰、繁榮興旺的景象。
馬馬齊暗:蘇東坡曾在《三馬圖贊序》中說:"振鬣長鳴,萬馬皆喑"意思是說,好馬振動頸毛一聲長嘯,其他的馬都沉寂無聲。清朝龔自珍亦有《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意思是說,依靠像暴風和雷霆那樣的巨大變革,恢復中國的生氣;人們在當時都不敢講話,終究是可悲的。現在有時用"萬馬齊喑"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
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進展迅速的壯麗景象。
心猿意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躍、快馬賓士一樣。
車水馬龍:車馬往來不絕,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
車殆馬煩:形容旅途勞頓。出自曹植的《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牛頭馬面:出自佛教經典,原指地獄里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猙獰,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馬勃:年溲,是車前草;馬勃,是馬屁泡,一種菌類植物。兩種極普通而廉價的中草葯。比喻東西雖不值錢,卻有用處。
馬放南山:戰爭結束了,戰馬無用了,放開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種在和平環境里人們對戰爭威脅的麻痹鬆懈思想。
五馬分屍:古代有"車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馬分別牽引著四肢和頸部,五馬一齊朝外拉扯,將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馬之勞: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犬馬,表示願意象犬馬那樣替主子奔走效勞。現在用"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為別人效勞。
單槍匹馬:一俱單身上陣。比喻沒有旁人幫助,單獨行動。
盲人瞎馬:瞎子騎著瞎馬,比喻亂撞瞎闖,非常危險。
秣馬厲兵:厲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養。把兵器磨好,把馬喂好,形容准備戰斗。
汗馬功勞:汗馬,指騎馬作戰時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戰的勞苦。原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勞,現在也指在各種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貢獻。
老馬識途:老馬能夠認識路。比喻富於經驗的人在辦事時熟悉情況,容易做好。
快馬加鞭:騎的馬本來就很快,再加上幾鞭子來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聲色犬馬:聲色,指歌聲和女色。犬馬指養狗和騎馬玩。形容一種荒淫放浪的生活。
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景象。
兵強馬壯:形容戰鬥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勢力的強大。
青梅竹馬:青梅:青的梅子;竹馬:指小孩將竹竿騎在襠下作馬。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常與"兩小無猜"連用。 招兵買馬:指組織或擴充力量。
非驢非馬:不是驢也不是馬。形容不淪不類什麼也不象的東西。
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時,丞相趙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從,就先來測驗一下。他給秦二世獻了一隻鹿,說:"這是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弄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趙高就問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氣,有的要巴結趙高就跟著說是馬;也有說是鹿的,事後趙高就誣陷以其他罪名把他們殺害了。後來就用"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馬:比喻危害集體的。出自《莊子·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矣。"
倚馬可待: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騎馬找馬:比喻一面占著現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較好的工作。也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童牛角馬:童牛是沒有角的馬牛,角馬是長出角的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亂了套 ,是不淪不類的意思。
蛛絲馬跡:沿著蛛網的細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馬蹄的痕跡可以尋到馬的方向。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塞翁失馬:塞 ,邊界上的險要地方,邊界的城關。翁,老頭兒。《淮南子·人間到》里說,住在邊塞上的一個老頭兒,一天丟了馬,別人來慰問他,他說:"這怎麼就不算是件好事呢?"一個月後這匹馬果然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好馬。後來,就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來比喻雖然事暫時吃虧或失利,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金戈鐵馬:戈,古代的一種武器,金戈就是金屬製成的戈。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指戰爭,也形容戰士的駿姿。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因亭懷古》:"相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事物兩個不相符合,或答非所問。
風馬牛不相及:風: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頭。兩方距離很遠,馬、牛發情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後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風牆陣馬:風力吹動下的帆,陣上的戰馬。形容氣勢雄壯,行進迅速。
騎者善墮: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掉下馬來。比喻擅長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敗。
與馬有關的俗語或習慣語
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辦事不認真,或經常丟三拉四,被人戲稱為"馬大哈"。
馬後炮:沒有先見之明,事情發生後才想出主意,人們借用象棋術語,稱為"馬後炮"。
馬拉松:辦事拖拉,沒完沒了的作風,被人借用英文marathon,漢澤"馬拉松"來形容。
馬前卒:舊時指在車馬前奔走服役的人稱為馬前卒。現用來比喻那些替別出心人效力的人。
馬屁精: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討好別人者,被毫不留情的斥之為"馬屁精"。
馬虎:指辦事隨便,不認真;或形容事物和東西還湊合,將就,大體可以。
馬子:地方語,情婦的別稱。
當牛做馬:指辛苦的幹活,艱苦的生活。
"馬"的傳說:
馬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天生膽小因此馬是站立睡覺,遇有危急"立馬"就跑,頗具危機意識,所以我們現在還用"立馬就辦"等來表示快速。在古時候,母親因要保護自己的小孩,是最有危機意識的,"媽"字是由女字與馬字組合而成,其道理在此。
屬馬的人:
也許,你還未找到一位可心的戀人,你成天憂心忡忡,總是覺得憑自己的優勢和麗質,是應該找到一位可心的愛侶的。你把大量寶貴的時間都用在毫無意義的尋求上。其實,世上的事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何必這么任性呢?或許你現在的情況不適宜談戀愛,還是專心於學業吧,這樣對你是大有好處的,你又何必苦苦追尋,而自尋煩惱呢?
也許,你正處在熱戀中,那你是名符其實的天使了,在戀愛中,你十分熱情卻沒有耐性,有時甚至不懂得怎樣去取悅異性,但同時,你會發覺自己的價值及生存的意義是在獲取事業的成功。你並不單純沉溺於談情說愛,你懂得戀愛是幫助你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過,在感情方面你有時會變得一塌糊塗,如果能克服這個缺點。你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馬年出生的女性追求現實的愛情,你經常感覺自己空虛、寂寞。如果有人能以一個偉大的守護者的姿態出現,你會毫不考慮地接受。但是你那熱烈的會燃燒的愛,會令人退避三舍。因此你的異性朋友,都會是些守舊而具有奉獻精神的人。有傳統男性味兒的大丈夫是你的最佳對象。
善意忠告:
在你的一生中,有著許多成功,也有著不少的失敗,你的財運也是如此,你在生意上可能賺大錢,但也可能大虧本,一切都較為多變。因此,你應該了解你的這種大起大落的運勢。如果你稍有不慎,很可能導致你的破產,甚至於一敗塗地。不過,馬年出生的人,天生具有消極與積極因素雙重性格,使你的性格看起來更復雜和神秘。也許有人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人,但是你單純正直的性格,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馬刀:騎兵使用的刀,長約1米,用以在馬上斬劈和徒步格鬥。
馬力:一種計量功率的單位。1馬力等於在1秒鍾內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於0·735千瓦,或稱公制馬力。
馬上:即時,立刻的意思。
馬車:用馬挽拉的車輛。
馬甲:馬的護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馬甲。
馬市:唐代以後的封建政府以金帛或茶鹽等同少數民族換馬的市場。
馬蘭草: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馬頭:船隻停泊處,今天叫"碼頭"。
馬達:卻電動機,是英方motor的音譯。
馬戲:古代的一種技藝,演變成現代的各種馴獸表演和雜技表演的統稱。
馬槍:即騎槍。馬軍或騎兵使用的截武槍。
馬球:騎在馬上擊球,追球的一種運動。類似於我國古代的擊鞠。
馬藍:一種草,花穗狀,呈現淡紫色。
馬鹿:又叫赤鹿,一種鹿科動物。
馬鑼:一種打擊銅制樂器,戲曲中常用。
馬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本為滿族人騎馬時穿的服裝,故名。
馬頭琴: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
馬尾松:松科常綠喬木,高可達40米。
馬鈴薯:俗稱為土豆、洋芋。
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馬賽克:即鑲嵌磚,是音譯詞。
馬蹄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狀花、白色或乳白色,頗美麗,是一種觀賞植物。
馬齒徒增:馬齒:馬的牙齒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所以看馬齒就可以知道馬的年齡。後來也用以比喻人的處齡;徒:空空地,白白地。這名成語是比喻自己的年齡增加了,而學問卻沒有長進或沒有成就,白白地度過了日子。這是一句表示謙虛的話。
馬翻人仰:又作"人仰馬翻",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慘敗的狼狽相,也比喻亂得不可收拾。
馬工枚速:馬其實是司馬相如的稱,指西漢時期兩著名的辭賦作家司馬相如和枚皋二人寫文章,一個寫得工穩而標准,一個寫得快速。用以稱贊各有所長。
馬首是瞻:比喻服從某一個人的指揮或樂於追隨某一個人。
一馬平川:形容地勢平坦而開闊。
一馬當先:比喻走在前列,帶動別的人或事情,起帶頭作用。
人困馬乏:人馬都睏乏了,形容體力疲勞不堪。
人歡馬叫:形容農村中熱氣騰騰、繁榮興旺的景象。
馬馬齊暗: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
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進展迅速的壯麗景象。
心猿意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躍、快馬賓士一樣。
車水馬龍:車馬往來不絕,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
車殆馬煩:形容旅途勞頓。
牛頭馬面:形容那些面目猙獰,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馬勃:年溲,是車前草;馬勃,是馬屁泡,一種菌類植物。兩種極普通而廉價的中草葯。比喻東西雖不值錢,卻有用處。
馬放南山:戰爭結束了,戰馬無用了,放開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種在和平環境里人們對戰爭威脅的麻痹鬆懈思想。
五馬分屍:古代有"車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馬分別牽引著四肢和頸部,五馬一齊朝外拉扯,將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馬之勞: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犬馬,表示願意象犬馬那樣替主子奔走效勞。現在用"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為別人效勞。
單槍匹馬:一俱單身上陣。比喻沒有旁人幫助,單獨行動。
盲人瞎馬:瞎子騎著瞎馬,比喻亂撞瞎闖,非常危險。
秣馬厲兵:厲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養。把兵器磨好,把馬喂好,形容准備戰斗。
汗馬功勞:汗馬,指騎馬作戰時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戰的勞苦。原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勞,現在也指在各種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貢獻。
老馬識途:老馬能夠認識路。比喻富於經驗的人在辦事時熟悉情況,容易做好。
快馬加鞭:騎的馬本來就很快,再加上幾鞭子來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聲色犬馬:聲色,指歌聲和女色。犬馬指養狗和騎馬玩。形容一種荒淫放浪的生活。
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景象。
兵強馬壯:形容戰鬥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勢力的強大。
青梅竹馬:青梅:青的梅子;竹馬:指小孩將竹竿騎在襠下作馬。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常與"兩小無猜"連用。
招兵買馬:指組織或擴充力量。
非驢非馬:不是驢也不是馬。形容不淪不類什麼也不象的東西。
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馬:比喻危害集體的。
倚馬可待: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騎馬找馬:比喻一面占著現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較好的工作。也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童牛角馬:童牛是沒有角的馬牛,角馬是長出角的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亂了套,是不淪不類的意思。
蛛絲馬跡:沿著蛛網的細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馬蹄的痕跡可以尋到馬的方向。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塞翁失馬:塞,邊界上的險要地方,邊界的城關。翁,老頭兒。比喻雖然事暫時吃虧或失利,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金戈鐵馬:戈,古代的一種武器,金戈就是金屬製成的戈。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指戰爭,也形容戰士的駿姿。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事物兩個不相符合,或答非所問。
風馬牛不相及:風: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頭。兩方距離很遠,馬、牛發情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後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風牆陣馬:風力吹動下的帆,陣上的戰馬。形容氣勢雄壯,行進迅速。
騎者善墮: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掉下馬來。比喻擅長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敗。
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辦事不認真,或經常丟三拉四,被人戲稱為"馬大哈"。
馬後炮:沒有先見之明,事情發生後才想出主意,人們借用象棋術語,稱為"馬後炮"。
馬拉松:辦事拖拉,沒完沒了的作風,被人借用英文marathon,漢澤"馬拉松"來形容。
馬前卒:舊時指在車馬前奔走服役的人稱為馬前卒。現用來比喻那些替別出心人效力的人。
馬屁精: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討好別人者,被毫不留情的斥之為"馬屁精"。
馬虎:指辦事隨便,不認真;或形容事物和東西還湊合,將就,大體可以。
馬子:地方語,情婦的別稱。
當牛做馬:指辛苦的幹活,艱苦的生活。
5. 蘇東坡被馬正卿收留後,留下了哪首代表作
蘇軾被貶到黃州生活清苦,幸虧有一幫知冷知熱的的幫助。
馬正卿非常仰慕蘇軾的文采和為人,看其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頓,心急如焚。於是,他請求黃州太守徐君猷,將黃州東面的幾十畝荒地撥給蘇軾。這本是一塊無用之地,徐太守很快就答應了。馬正卿先幫蘇軾造了房子。房子在大雪中竣工,蘇軾將其取名「東坡雪堂」,並親自寫了這四個大字作為匾額。蘇軾還在雪堂的牆上畫了一幅有森林、河流、漁夫的雪景壁畫。第二年開春,馬正卿又找來工人,修復了原來的水井,幫助蘇軾開荒,種上了蔬菜和糧食作物,還栽上了樹。
從此,蘇軾一家有了安身之所,解決了衣食之憂。蘇軾學會不少農耕知識,還發明了東坡肉。閑暇時,他四處遊玩,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6. 經典菜「東坡肉」真的是蘇東坡發明的嗎
蘇東坡愛生命,愛生活,他首先是一個生活家、美食家,然後才是作家。一條魚,一塊餅,包括剛剛收獲的大麥和小豆,都能讓他食慾大開。東坡一邊吃,一邊寫出讓人食慾大開的文字:“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得微肉於牙綮間,如食蟹螯。”加鹽撒料烤羊骨,一根能啃一整天。就算只留少許肉,也像吃螃蟹一樣過癮。
最有意思的就在於此:既然蘇東坡沒做過東坡肉,人們為什麼要把東坡肉的發明權放在他頭上呢?在我看來最好的解釋是:因為人們喜愛他。書法好、畫畫好、文章好,還是“豪放派詞風”的首創者……這些都不是他被喜愛的原因。蘇東坡最值得喜愛的地方,是他活得既瀟灑又實在,既活成了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又能跟我們做朋友,甚至做親人。
7. 蘇東坡發明了東坡魚嗎
蘇東坡不僅是我國宋代大文學家,而且稱得上是大美食家,除了著名的東坡肉,還有東坡魚據說也是蘇東坡發明的。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這種烹魚方法,就是至今仍被眉山一帶老百姓所保留的「水煮魚」,或者又叫「江水煮江魚」。具體做法是:魚去鱗,剖腹,掏出內臟,用刀在魚肋兩邊各輕劃五刀後,入沸水鍋文火煮,煮時鍋里還要加姜、蔥、桔皮等,起鍋時入鹽。魚湯釅而白,魚肉而嫩。吃魚肉時可蘸醬油,湯尤為鮮美。人稱「東坡五柳魚」,又稱東坡魚。
8. 蘇軾的發明
北宋文學家蘇軾(蘇東坡)除了在文學詩詞給後代留下瑰寶以外,發明的「東坡肉」,以及在杭州西湖景區建造的蘇堤,那是流芳萬世的。
9. 東坡肉 是蘇東坡發明的嗎
yes! 相傳,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組織民工在西湖築了一道堤,使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不愁旱,莊稼連年豐收,著實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為了感謝蘇東坡,那年過春節,城裡的男女老少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盛情難卻,便收下了豬肉。他叫人把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按民工的花名冊,挨家挨戶地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老百姓看到蘇東坡不忘民工,越發愛戴他,便把他送來的肉叫「東坡肉」,吃起來也更覺味道鮮美。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闆見人們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也把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東坡肉」的牌子。牌子一掛出來,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肥豬都不夠賣。別的菜館看著眼紅,也都學著做了起來。一時間,大小菜館家家都賣東坡肉。 再說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貴,朝廷中的奸臣對他恨得咬牙切齒,聽說他深受杭州老百姓愛戴,心裡更不舒服。他們當中有個御史,喬裝改扮到了杭州,成心來找蘇東坡的岔子。 那御史到了杭州,在一家飯館吃飯,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他接過來一看,頭一道菜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想,不由拍桌大叫:「我就要點這個萊。」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真是不錯,向堂倌一打聽,知道東坡肉家家菜館都有。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菜館的菜單,統統收集起來,之後便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對皇帝說:「蘇東坡在杭州貪贓枉法,壞事做絕,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問:「你怎麼知道?可有什麼證據?」御史就把那一大疊油膩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單,也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一道聖旨,將蘇東坡革掉官職,發配到海南去。 蘇東坡革職充軍之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仍像過去一樣贊揚他,把他疏浚西湖築的堤稱為「蘇堤」,還把東坡肉公推為杭州第一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