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萬生歷是從什麼時侯發明的
萬年歷,就是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的年歷,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一種象徵,表示時間跨度大。 傳說是西周時期一位叫萬年的樵夫發明的。
萬年歷的由來
有名樵夫喚做萬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罷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著樹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日晷儀」。
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了。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壼,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
這么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萬年就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壼去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壼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
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制出准確的歷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
B. 萬年歷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誰發明的
萬年歷,就是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的年歷,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一種象徵,表示時間跨度大。 傳說是西周時期一位叫萬年的樵夫發明的。
C. 公歷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日歷么
現行公歷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專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屬在1582年頒行。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是基督教開創的,因而西方歐洲國家都沿用公歷,而在近代統治世界的又都是西方國家,所以公歷成為世界通用歷,我國是2種日歷都在使用。
D. 日歷是誰發明的啊
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歷,不管是紙質出版物還是手機應用、電子台歷,通常都會載有公歷、農歷和干支歷這三種歷法。
日歷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1.歷書之類。2.今指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有掛在牆上的﹐也有擺在桌上的。3.史官按日記載朝政事務的冊子,是史官纂修國史的依據。月歷常會配以圖像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歷的其中一種裝飾畫。
掛歷和台歷就是由日歷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歷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歷了。當時的日歷又稱皇歷,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歷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
史官再將日歷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歷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歷。再往後,隨著日歷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歷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歷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E. 萬年歷是誰發明的
要想追尋萬年歷的由來,那故事得從遠古時代的西周說起……有名樵夫喚做萬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罷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著樹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 日晷儀」。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了。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壼,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么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萬年就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壼去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壼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制出准確的歷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准備行刺萬年。無奈萬年全心研究時令,幾乎從不離開所住的日月閣。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了箭射殺萬年。只聽得「嗖」的一聲,一箭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們高喊抓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了刺客,將他扭送天子。 祖乙問明了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 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為,就叫春節吧。」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了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歷還是草歷,不 夠准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歷定準。」又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歷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歷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歷定名為「萬年歷」,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上就是「萬年歷」名稱的由來。
記得採納啊
F. 日歷是誰發明的
是儒略·凱撒(Julia Ceasar)發明的。
我們今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種歷法是版一種太陽歷,可追溯到權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凱撒採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將一年定為365天,閏年366天,一年分為12個月,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25日。
凱撒的名字叫儒略·凱撒(Julia Ceasar),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Julian Calendar)。
日歷的基本格式:
1、西歷年份,台灣日歷有中華民國紀元年份。一般均列於上方。一體式月歷,為每月一幅,分別有十二張年畫,日期顯示於下方。
2、以大字顯示當日日期。通常非假日的星期一至五用黑/藍色字,星期六昔日使用綠色,實施周休二日後改為紅色,周日一律為紅色。
3、華夏歷法日期、節氣。
4、當日的運程等預測。
5、選記節日名稱(當日以紅色印刷,昔日國定假日還會印上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