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摘要:幼兒具有與其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造性思維萌芽,一種不受習慣約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它是一種潛在的才能,因此,幼兒期是幼兒創造性思維開發的萌芽期。同時數學認知又是幼兒認識世界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數學活動又是幼兒園進行創造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活動中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能力,會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頭腦中,為今後長期地生活、學習和工作發揮作用。 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呢?首先,教師要創設良好的環境,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氛圍;其次,培養數學興趣,激發幼兒創造思維天性;再次,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材料;最後,引導幼兒克服困難,體驗創造的快樂。只有這樣,幼兒期的創造性思維才會充分的得到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數學活動 創造性思維 培養 瑞士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曾明確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我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也曾說道:「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與生俱來就有創造的潛能,幼兒的創造強調了自身發展的個體價值,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表現、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必需抓住幼兒這一時期,實施有效的發展策略,以發展其創造性。我們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主要著眼於挖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使幼兒接受一些創造活動的熏陶,產生一些最初的創造意識。數學活動是幼兒園進行創造教育的重要 途徑。可正規數學活動往往是教師預設大於幼兒生成,技能的傳授與幼兒創造力培養之間的度把握不夠准確。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呢?我結合自身幼教工作實踐及思考,談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氛圍 教師是教學氛圍的調節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滿足幼兒的發展慾望和表現慾望。尤其是當幼兒有不同的想法時,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創造性的本質就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偏離了常規而感到焦慮不安,幼兒也是如此。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以一顆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言行,從不輕易指責孩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才能。例如,在教學「認識梯形」時,為了讓幼兒感知梯形的外形特徵,在上課伊始就出示了一個等腰梯形,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個等腰三角形可以分成幾個圖形嗎?」幼兒立刻來了興致,開始猜了起來,有的說這個等腰梯形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有的幼兒說可以分出來不一定有長方形,也可以全部分成三角形,還有的幼兒說可以分成許多個小三角形等等多種猜想,其中有正確的、錯誤的。面對幼兒的不同看法,我沒有肯定或否定他們,而是及時給他們提供操作材料,讓他們在操作後驗證了分梯形確實有許多種分法,同時也驗證了自己設想的對與錯。在活動中,我欣賞的目光,滿意的點頭,一聲稱贊,一個動作都能給幼兒帶來莫大的快樂,使其最大限度發揮自 己的創造潛能。有時,面對幼兒看似「出格」行為,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寬容理解幼兒,使他們敢想敢做,並通過實踐獲得發展,從而給他們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 二、培養數學興趣,激發幼兒創造思維天性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並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創造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數學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設計服裝」、生活空間設 計-「活動區的設計」,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材料 豐富的學習材料是幼兒進行探索的物質基礎,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幼兒動作的發展影響並決定著思維的發展,動作方式越多樣,思維的內容就越豐富。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具有可創造、可猜想的因素的材料,應提出需要幼兒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還應該有多個答案,為幼兒提高較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讓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以發揮幼兒的創造才能。 例如,幼兒用同一數目、不同大小的石頭排隊,排好後他發現,兩隊的長短竟然不一樣;數目一樣多的,怎麼排成隊後會有長短呢?經過仔細觀察比較,他發現,個頭大的石頭占的地方大,排的隊長,而個頭小的石頭占的地方小,排的對就短。在這一活動中,通過探究發現,他獲得了這樣的經驗:對物品排隊,隊列長短不僅與數目有關,還與物品本身體積的大小有關。 又如,圖形接龍游戲,該游戲的規則是相接的圖形具有兩個相同點。幼兒玩這游戲,可以選擇的答案很多,這樣的游戲給幼兒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擺放許多顏色、大小、形狀、厚薄各不相同的幾何圖形,教師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擺出多種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接龍,有的按大小規律去擺,有的按顏色規律去擺,有的按數量規律去擺,有的按圖形順序去擺。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另外,在材料的選擇時還要注意所選材料的操作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努 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價的實物,因地制宜地將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當作數學材料。這樣既增加了幼兒操作的持久性和創造性,大大滿足了幼兒探索與創造的需要。 四、引導克服困難,讓幼兒體驗創造思維的快樂 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會遇到許多困難。面對困難幼兒有許多行為表現,其中逃避困難、退縮、妥協是幼兒最常見的行為表現。幫助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是培養創造性思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數學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各自不同的情況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我給予幼兒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畫紙,「小朋友想一想,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將它變成梯形?」於是,小朋友開始思考和操作。對於創造能力較強的幼兒,我鼓勵她們多想出幾個答案,爭取和別人不一樣;對於創造能力一般的幼兒,我輕輕地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悄悄地說:「別著急,想一想,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對於創造能力弱的幼兒,
B. 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教教材,新課程要求教師用教材教。品德教材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不是師生課程生活的指揮棒,不是指令性課程範式下的產物,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範例,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之一,它極具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空間。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材觀,擯棄那種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既能以教材為載體,又能創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一、結合學生實際,適當重組教材。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新教材的板塊內容編排比較合理,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這樣一來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大膽打破教材的框架結構,重新整合。
我曾聽過兩位教師執教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規矩與方圓》之活動主題三《法律保護你我他》。
另一位老師則對教材所呈現的內容進行適當重組,把能整合的話題內容整合在一起。教師從新買的衣服出現了質量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退貨,接著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實際中舉例說明,同時通過開設模擬法庭,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自身的觀察、調查、了解等活動和組織互相交流,深化他們的生活經驗,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強化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他們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活動流程非常清晰,雖然沒有把所有的法律常識一一呈現,但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尤其是開設模擬法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更充分的體現,同時,教師還注重了法律意識的滲透和培養,讓學生學會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基礎較差,教師要將新教材的內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與其如此,還不如大膽刪去一些難度大、學生接受不了的內容,或者用相對簡單的材料來替換,或者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場景、材料來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
另外, 現代社會通訊和媒體非常先進,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見識是比較廣的,教師可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和適當的補充,適時增加相關的有益內容,或讓學生在閱讀、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可見,教師由教材的忠實宣講者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確立起自己作為課程教材的創造者和實施主體的意識,擺正教材作為工具的地位,學會用教材來教,在內容上關注兒童的實際,設計上注重以主體活動的方式呈現,將教學的目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學內容,讓學生有了真實有效的體驗,真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二、結合校班實際,適當整合教材。
品德課程強調以主題活動等實踐形態呈現,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根據校班實際,追求最適合自己班級的有特色的教學。
例如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我們去環球旅行》中共包含了地球有多大、飛越太平洋、和非洲朋友共舞、迷人的歐洲風情、世界真奇妙五個活動主題。這五個活動主題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我先組織學生完成第一個活動主題,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初步了解地球上有關國家、人口、種族、民族和語言的概括及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接下來的第二、三、四個主題內容的學習,均以旅遊日記的形式呈現。我便根據本班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個性強、富有表現力、有競爭意識等,將全班學生分為美洲組非洲組歐洲組三大組去比賽。組織學生通過探究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由組長組織組員分工合作,觀察、收集、調查、整理資料及設計問題答辯和貼近主題式的才藝表演等,較好地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給學生一周的時間准備。課堂上,我採用一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習成果匯報,其他組提問,教師只在關鍵處、困惑處給予點撥引導。這樣,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這些有代表性國家和地區各自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等內容,從而了解世界的多樣性。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呈現美洲、非洲、歐洲等地的風俗習慣活動主題時,學生有話可說,有理可辨,他們擁有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課堂教學中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學生通過匯報、交流、質疑、釋疑等綜合表現來相互評價,綜合評定,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學生興致很高,而且收獲的不僅僅是教材中提供的信息。這也能體現品德課程的綜合性、活動性。
通過實踐,我們發覺,教師在組織實踐活動前,要准確全面地把握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指導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真實有效的豐富的體驗和感悟。
三、結合本地實際 ,適當增減教材。
課程標准指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是本教材創造性使用的途徑,為了能更好地符合學生和本地的情況,我們在使用教材時要做適當增減,況且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也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使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我們都知道,我國城鄉差別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地名情風俗不盡相同,教材難以完全兼顧北方和南方、城鄉與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有趣的家鄉風情》之活動主題一《我喜歡過年》,講的是如何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同樣的春節,各地名情風俗不盡相同,北方人春節看冰雕、貼窗花、包餃子、趕廟會等,而我們海南春節貼春聯、放鞭炮、看瓊劇、看公仔戲、舞龍、調聲、吃年糕等,教師還可適當補充海口萬春會、府城換花節、文昌糖糕、用魚祭祀等名俗習慣簡介,引發學生對自己在城裡或在鄉村分別是如何過年的情景的回憶,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
這樣,基於品德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本著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原則,選取了本地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例子及與教材主題相聯系的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豐富的活動中得到真切的體驗。
總之,新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之一,但並非唯一。教師是教材的實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創造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新理念倡導教師運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而教師和學生由此創造的學校資源是無限的,教師用教材教,要結合聯系生活實際,捕捉生活動態,激活教材,舍取補充貼近兒童現實生活,對學生真正有指導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使原本純而又純的書本鮮活起來。
C. 新課改教學中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
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1、創設情景教學。教學新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既要考慮到教學內容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還要考慮到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及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積極思考,所以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效的活動情景,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置學生於具體的情景中,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才能使學生更輕松地學懂知識。否則,過分生疏而復雜的內容會使學生望而生畏,過分簡單機械或無意義的操作又無法激起思維的浪花。
2、依據實際情況教學。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用教材作為培養學生的工具時,要結合實際情況而有所創新。而實際情況一般涉及到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等。下面我從三方面來談談教師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1)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施教。
我們面對的學生,因地區、民族的不同等都不同,他們各有各的特點。盡管新一輪課改要求教材具有多樣性,盡可能地適應大部分地區的學生,但我國幅員遼闊,不可能也不能編排出適應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教材。即使選到了最適用的教材,教學質量還要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創造、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依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語文第一冊拼音時,發現拼音教學過於集中,一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於是她就把後面的主要以識字為主的內容提上來,拼音與識字互為交替,依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分散處理,學生學起來就感到輕松好懂。
(2)依據本地區教學環境施教。
目前,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已逐漸被變世界為學生的教科書所取代,依據教學環境確定教材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而環境涉及到學生所在社區、學校、教室、家庭等多種因素。其中每個因素又牽涉到經濟、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是很復雜的,所以優化育人環境有
利於提高教材對學生的適應性。在新一輪課改理論指導下,如果教師能結合環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D.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富有創新和創造性的工作對嗎
教師是幼兒園的啟發者、環境的創設者,教師沒有創新思維,孩子的創造力就會受到很多的抑制, 說深一點,直接關繫到幼兒園健全人格的建構,所以教師擁有創新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創設創新培養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幼兒教育是份良心活,個人建議培養孩子不是僅靠個人材質,要麼孩子會隨著老師的參差不齊而耽誤終身,重要的是幼兒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可讓孩子「自然」的成長。 我們需要從下面幾方面來理解教師的創造性,他們的勞動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 靈 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教師勞動的對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沒有意識的動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社會 成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著不同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秉賦、能力,不同的氣質、性格,不同的思想行為,而且它們又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總 之,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學生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再者,教師的勞動對象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大的教育是 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人生,從而逐漸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會化過程。」這說明,學生並不是消極的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同時他們也影響 著整個教育過程。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教師的單向作用,而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作用。教育對象的這些特殊性必然會使教育過程和教育情景異常復雜和多變。而且, 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特點還會愈加明顯。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主要並不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現,而在於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展中的人。 1、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不僅要針對集體的特點(共性特點)進行教育,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個性特點)進行教育。通俗地說, 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一刀切」、「一鍋煮」,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是培養人的,而不是製造機器的。學校不是工廠, 如果學校「培養」出來的都是一句句「規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試機器,那麼,只能說,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當時,南開中學之所以被推為「巨擘」, 正是因為她不強調考試成績,而注重於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南開之所以成為一代名校,就是因為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後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叱吒風 雲的豪傑才俊。我國以往的教育則過分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發展,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創造性不足。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培養不出創新 精神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是具有較大的創造性,他的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對教育教學原則、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教育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遵,但無死框框可套,教學有 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對象是復雜多變的人,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運用什麼原則以及怎樣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 的創造性。同樣,教育有方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教育內容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條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運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能夠 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同樣的教育方法在一種情況下是適用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完全不適用的。照抄別人的或以往的經驗,通常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因此, 教師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創造性的選擇教學方法,並經常尋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3、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加工上。 教師備課就是在於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加工,就向導演對劇本的再創造一樣,教師對教材也需要再創造。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圍著教材 轉,教材是「聖經」,是「惟一」,教師只要「緊扣教材」、「落實教材」,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提出課程不等於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課程的范圍。這就 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4、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 育機智上。簡單地說,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教育工作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復出 現,因此,教育工作絕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無定法;教育是心靈的撞擊,是情感的交融和呼應。蘇霍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 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在這種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難以控制的,事先預設不到的情況隨時 可能發生。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情景的細微變化,迅速機敏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常常能夠巧妙的利用突然發生的情況,或者創設新的情景把教育 活動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在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出現,如果教師處理得不恰當,就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E. 如何運用多種方法和材料發揮幼兒的美術創造潛能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 要手段。美術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是眼、腦、手共同參與的活動。幼兒在不斷變化著的美術實踐活動中感受美、探求美、創造美。
一.多領域材料的投放及創造性的運用對美術活動的影響。
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與創新的必要條件,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福祿貝爾曾說過:「通過生活並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而在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更是豐富多彩,一年四季的各種瓜果蔬菜、植物種子、農作物等常年不斷;河裡、湖裡的貝殼、沙石形態各異,這些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有日常生活中的瓶子,罐子,扣子,鏟子,叉子,勺子,及鐵絲毛根毛線等等生活用品正是我們開展美術活動極好的材料和內容。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應該成為這些自然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旨在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幼兒學習的大課堂,引導幼兒感受到身邊的美,生活的美。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利用率,使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創造性的開展起來。
實驗證實。
F.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總結課後習題的知識點,看看包含哪些,自己舉幾個例子,進行重難點講解
G. 如何培養和訓練兒童的創造性,請以具體案例分析,小教心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語言特別精確的特點。數學教學課可以說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特別在低年級尤為重要,要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科學運用遷移規律,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在第一冊數學教材中學生已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像比較9+6( )8+6,部分學生可能還要先算出得數再比較,在這里要教給學生不一定要計算,先去觀察,啟發思考,學會估算,為以後的估算教學做鋪墊,這樣比較大小的例題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指思維的路徑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維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布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出示9加3,讓學生思考怎麼計算。不一定局限於教材中的「湊十法」,只要學生說得正確,都應給予肯定。像這樣發散性思維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去創造新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是要求學生能在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尋求獨創解法。
如8加5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說不一定用湊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為9加4的知識前面已經學過,掌握得比較牢固。對於學生的這種獨創方法也應予以肯定,使學生產生滿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後能去獨創思考。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入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這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H. 如何培養學前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600字
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本文從更新數學教學觀念,學習興趣的培養,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論述了在幼兒數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法國數學家文森•拉弗格16歲時曾以中幼兒的身份參加過北京舉行的第31屆國際中幼兒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金牌,我們國家代表隊也有5名人獲金牌。10年之後,文森•拉弗格成為譽滿全球的數學家,而當時與他一同獲金牌的中國幼兒又有幾個成為國際知名的數學家呢?這是一個令人覺得很尷尬的疑問,但要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21世紀需要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人們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基礎。眾所周知,教育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這些年我在大班通過數學領域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來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獨特性、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力。
為此,我在現行的各種數學教育途徑中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與做法,在實踐中探索促進創造力發展的教法。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准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表明,幼兒期特別是4.5"6歲 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表現在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數學活動的創造性。也許有人會說數學需要什麼創造嗎?3加2等於5,還能創造出別的嗎?不錯,這個結果是等於5,然而3加2等於5的問題情景為幼兒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條件。面臨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不僅要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還要對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兒數學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是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創造、輕應用的培養人的觀念和傾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既不失去創造性,也不削弱基礎知識的學習;幼兒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也要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觀念,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創新人才,而不是數學工匠而做出努力。
二、幼兒對數學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並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真正的進步。」對於幼兒來講,探索的過程遠比很快得出結果重要的多,因為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體會和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正是促進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與發揮的表現。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和善於置疑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好奇心便會逐漸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對問題的淡化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回憶自己的幼兒時代時,曾批評強迫式的灌注教學方法。:「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愛護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敢於置疑,善於提問,從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置疑,就無問題可言。思維的創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和平中見奇,能從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地方看問題。如果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那麼置疑就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積極鼓勵他們敢於置疑,培養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每個幼兒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無論這些方式是否有效,他都使幼兒智力活動方式的體現。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幼兒按教師和書本之導向去記憶和吸納知識,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幼兒的學習幾乎完全依賴教師。幼兒既沒有創造性思維的壓力,也沒有相應的訓練。所以要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品質。首先,應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要培養幼兒獨立思維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識:
(1)大膽而合理的懷疑;
(2)增加不盲從於大多數的抗壓心理;
(3)培養他們不斷否定自己的心理。
其次,要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品質就是要培養幼兒的思維速度,使其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列舉較多的解決問題方案;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問題的良好品質;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精神。即應逐漸培養幼兒的流暢性、變通性、新穎性。另外,要注重幼兒想像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一般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有意識的想像產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像是創造心理的起點和必經過程。事實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想像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想像力的培養應落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保持和發展好奇心;
(2)拓寬知識面
五、重視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學習,培養幼兒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形、量無處不在,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是具體的,貼近幼兒的,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幼兒學數學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我們通過幼兒「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讓其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 「小老鼠米里上樓梯」的情節,讓幼兒在操作擺弄中動手動口,達到手口一致地順數、倒數;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並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又如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們以「秋遊」為主線,設計「乘公交車去公園」的情節,引導幼兒學看「路線圖」,比較線段的長短、疊加結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適的線路;由於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願望。幼兒在大量的生活活動中感知、發現周圍世界中的各種數量和空間形式,這樣的經驗積累過程對幼兒理解各種簡單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大有裨益。幼兒在大量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對事物現象的簡單規律進行思考與提升,以獲得思維層次上的發展。
六、通過教學過程的優化,為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創造有利條件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條件、環境、手段和管理都對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直接相關。因此,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應符合幼兒的思維規律,因勢利導,富有啟發性,使幼兒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要優化教學過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改進數學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要因素。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多採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給幼兒自己思考的時空,才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在發揚自己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吸收和借鑒國外教學方法的優點,取長補短。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裡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操作材料的多變性
操作材料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幼兒動作的發展影響並決定著思維的發展,動作方式越多樣,思維的內容就越豐富。因此我供給他們多變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在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如:在計算區,擺放許多顏色、大小、形狀、厚薄各不相同的幾何圖形。教師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擺出多種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接龍。有的按大小規律去擺,有的按顏色規律去擺,有的按數量規律去擺,有的按圖形順序去擺。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四)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自我發現
「發現」和創造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讓學習者自身去「探討」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種於形成創造的態度和培養創造的能力。這是因為:探索的過程有種於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因此在幼兒數學的創造性活動中,我積極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提供發現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探索中通過發現進行學習。
例如:「學慣用自然物測量」。過去的教法是讓幼兒都用一樣的測量工具模仿都是的作法,而我在分組活動中為幼兒准備了許多粗細不同的飲料瓶,裡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動中,幼兒沒有強烈的目的性沒有固定的行為模式,不受規范、習慣的約束,思維空間較大,他們可以真實、自由、無修飾的表現自己的創造力。有的幼兒僅通過目測就盲目地說出結果;有的幼兒找來兩個完全一樣的瓶子,將兩瓶水分別倒進去量一量,發現它他一樣多;還有的幼兒僅找來一個與其中一個完全一親的瓶子,將另一瓶子里的水倒進去,比一比它們的液面是不是一樣高。在探索中幼兒發現:不能只看哪個瓶子里的水高,就說哪瓶水多,也不能只看哪個瓶子粗,就說這個瓶子里的水多,要把水放進兩個一樣的瓶子後再比較它們的多少。
這們做不僅使幼兒學習了測量,還能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滲透了守恆的概念。同時,在這創造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好奇的慾望,又使幼兒在自我發現的創造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實踐證明,在數學這個領域中開展創造性的活動是可行的,它不僅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的概念,有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3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同時也正如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 海納特指出的「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因為教師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只有先使自己富於創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斷有新設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I. 幼兒教師如何體現職業的創造性
教師是幼兒園的啟發者、環境的創設者,教師沒有創新思維,孩子的創造力就會受到很多的抑制, 說深一點,直接關繫到幼兒園健全人格的建構,所以教師擁有創新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創設創新培養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幼兒教育是份良心活,個人建議培養孩子不是僅靠個人材質,要麼孩子會隨著老師的參差不齊而耽誤終身,重要的是幼兒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可讓孩子「自然」的成長。 我們需要從下面幾方面來理解教師的創造性,他們的勞動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 靈 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教師勞動的對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沒有意識的動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社會 成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著不同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秉賦、能力,不同的氣質、性格,不同的思想行為,而且它們又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總 之,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學生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再者,教師的勞動對象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大的教育是 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人生,從而逐漸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會化過程。」這說明,學生並不是消極的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同時他們也影響 著整個教育過程。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教師的單向作用,而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作用。教育對象的這些特殊性必然會使教育過程和教育情景異常復雜和多變。而且, 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特點還會愈加明顯。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主要並不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現,而在於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展中的人。 1、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不僅要針對集體的特點(共性特點)進行教育,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個性特點)進行教育。通俗地說, 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一刀切」、「一鍋煮」,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是培養人的,而不是製造機器的。學校不是工廠, 如果學校「培養」出來的都是一句句「規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試機器,那麼,只能說,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當時,南開中學之所以被推為「巨擘」, 正是因為她不強調考試成績,而注重於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南開之所以成為一代名校,就是因為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後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叱吒風 雲的豪傑才俊。我國以往的教育則過分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發展,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創造性不足。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培養不出創新 精神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是具有較大的創造性,他的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對教育教學原則、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教育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遵,但無死框框可套,教學有 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對象是復雜多變的人,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運用什麼原則以及怎樣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 的創造性。同樣,教育有方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教育內容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條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運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能夠 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同樣的教育方法在一種情況下是適用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完全不適用的。照抄別人的或以往的經驗,通常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因此, 教師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創造性的選擇教學方法,並經常尋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3、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加工上。 教師備課就是在於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加工,就向導演對劇本的再創造一樣,教師對教材也需要再創造。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圍著教材 轉,教材是「聖經」,是「惟一」,教師只要「緊扣教材」、「落實教材」,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提出課程不等於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課程的范圍。這就 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4、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 育機智上。簡單地說,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教育工作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復出 現,因此,教育工作絕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無定法;教育是心靈的撞擊,是情感的交融和呼應。蘇霍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 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在這種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難以控制的,事先預設不到的情況隨時 可能發生。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情景的細微變化,迅速機敏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常常能夠巧妙的利用突然發生的情況,或者創設新的情景把教育 活動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在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出現,如果教師處理得不恰當,就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