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把藝術運用到生活的例子
包豪斯藝術下的作品:"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馬塞爾·布勞耶(1902~1981)於1925年時從自己的自行車,車把手上獲得靈感創造了一種可大量生產,價格便宜,而又是現代材料椅子。
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鋼管皮革椅,為了紀念他的老師瓦西里·康定斯基,故而取名為"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如今對這把椅子的傳承與延續,遍布在世界各地。而這僅僅是包豪斯風格短短十四年中的一位代表作品之一。而包豪斯又是現代藝術150年長河中的一段篇章。
(1)創造藝術的例子擴展閱讀:
包豪斯藝術風格代表作:
1、包豪斯德紹時期校舍。
包豪斯留給我們的經典設計中最有意義並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第一任校長格羅庇烏斯親自設計的德紹時期校舍。
70年前,德紹的格羅庇烏斯大樓 (Gropiusgebäude) 舉行了落成典禮,70 年後,即1996年12月的同一天,德紹和魏瑪的包豪斯建築群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沃爾特·格羅庇烏斯(Walter Gropius)、漢內斯·邁耶 (Hannes Meyer)、拉斯·羅摩利-那基(László Moholy-Nagy)以及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等包豪斯教授的建築作品創立了包豪斯風格,並對20世紀的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
2、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
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密斯·凡·德羅的代表作品,建成於1929年,博覽會結束後該館也隨之拆除,其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
擔任建築師的密斯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密斯·范·德·羅在這里實現了他的技術與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來,建築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盡量以平淡如水的敘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築的本質:空間、構造、模數和形態。
❷ 關於藝術的一些小故事。
1、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
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
2、澤征爾的自信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級的大賽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的他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於是他叫樂隊停下來重新演奏,但很快他發覺還是不對。
他認為一定是樂譜有問題,於是就問在場的評委,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遭到權威人士「否決」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發現樂譜錯誤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3、王羲之練字
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4、齊白石學藝
1889年春節的一天,書畫家給齊白石出了個畫題,讓他畫一張橫披。作完後,胡沁園十分驚喜,遂即收齊白石為徒。他教齊白石讀唐宋詩,並引導他看小說。齊白石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常常讀到深夜。
經過幾個月的苦讀,齊白石背熟了《唐詩三百首》,還研讀了不少古人濤文,瀏覽了許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詩也別具一格,具有唐風宋骨的韻味。
胡沁園從「立意」、「用筆」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齊白石,還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畫借給他觀摩。齊白石眼界大開,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臨摩、領會其用筆之妙,吸取百家之長,繪畫技藝突飛猛進,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鳥的基本畫法和技巧。
5、畢加索
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稱嘆不已,稱他為天才。然而,這個「天才」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上課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聽課時他不是漫無邊際地幻想,就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鳥兒。
畢加索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他們喜歡跑到他的課桌前,逗他玩:「畢加索,二加一等於幾?」然後看著畢加索獃獃的樣子哈哈大笑。 就連老師也經常在畢加索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的「痴呆」,畢加索的母親聽了覺得無臉見人。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畢加索是一個傻瓜。只有畢加索的父親仍然堅定不移地相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但是繪畫既有天賦的。他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賞識。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並不帶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
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畢加索總是似乎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也漸漸忘記自己功課方面的「無能」 作為壞學生,在學校關禁閉已成了畢加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牆壁,可是畢加索卻很高興。
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裡自由地繪畫。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里找到了快樂。
❸ 現代藝術家的創新事例,80字以內
天才的薩爾瓦多.達利受到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學派思想的啟發,開創了「偏執狂批判法」的特殊藝術手法來作畫,就是在自己身上誘發幻覺,使自己處於精神異常狀態中,並且運用自由聯想的方式來激發對於創作的意念。追求極度的無條理性、運用意識流的手法和分解綜合來描繪夢境和偏執狂的幻想。達利因此創作了最富盛名的、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記憶的永恆》。
畫作參見:http://ke..com/view/175831.htm
❹ 試舉例分析藝術創作過程包括哪些
藝術創作過程是人類的高級精神生產,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過程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幾個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心理與情感活動.但是,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又不得不把它分開來講.
一般說來,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三個階段.當然,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又常常相互交織,融為一體.
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列為:藝術體驗(社會生活素材和經驗積累)----藝術構思(提煉素材產生主題與布局設計)---- 藝術傳達(製作成作品).
首先,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藝術體驗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它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是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中國古代藝術家特別強調自覺藝術體驗,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李白說「一生愛入名山游」,生動描述了自覺藝術體驗的觀點.中國繪畫史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據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記載,唐代畫家吳道子在裴將軍的劍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藝術體驗,從而完成了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作品.
藝術史上的諸多事例表明,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關鍵.沒有藝術體驗就不可能創作出成功的藝術作品.藝術體驗是一種審美體驗,而不是隨意的日常生活經驗.美學家王一川指出:審美體驗是「人生終極意義的瞬間生成」.「人生終極意義」是指人類追求的永恆理想,如自由、美、和諧等.
其次,藝術構思是指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主題和藝術形象的過程.這是藝術創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有的藝術構思完成於剎那之間,如詩、繪畫、音樂中的一些即興之作;有的藝術構思則需要漫長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從1770年到1831年,他耗費了長達60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時間長短,藝術家們都在尋找完美的形式,賦予藝術體驗一種恰當的形式結構.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
據明代唐志契的《繪事微言》記載,南宋畫院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請畫家們作畫.許多畫家竭力描摹酒家、竹橋、樓閣等,惟獨李唐的畫上不見酒家也不見人物,只有一幅酒旗在竹林橋邊悠然飄揚.宋徽宗認為李唐的作品最高,因為他的畫上沒有酒家,卻隱含了酒家,准確地表達了「鎖」的意思,構思高出一籌.
現代作家老舍曾經以詩句「十里蛙聲出山泉」為題,請齊白石作畫.聲音怎麼在畫面上表現?如何把「十里」的空間呈現在畫面上?白石老人畫了一幅四尺長的立軸,青苔斑斑的亂石叢中激流奔涌,幾只小蝌蚪自由嬉戲,順流而下.從畫面上可以看出,蝌蚪正生機勃勃地准備變成青蛙,十里之後,必定是一片蛙聲.這些都體現了中國畫的美學特徵:含蓄蘊藉.
最後,藝術傳達是指在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的基礎上,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將構思成熟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藝術傳達是藝術創作過程的最後完成階段.
藝術傳達必須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每一種藝術樣式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所有藝術傳達都要通過一定的物質材料實現.同時,藝術傳達也必須以藝術語言來完成.沒有這些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藝術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形態,藝術傳達就無法完成.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藝術家為了掌握藝術技巧而發奮學習.如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皆墨.中國京劇演員大多是從幾歲起就練功,即所謂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後也不敢鬆懈.藝術作品的魅力既來自它的情感和意境,也來自於它的傑出技巧. 鄭板橋曾經敘述他畫竹的三個階段即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這個畫竹的過程,也正是從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的完整過程.這也是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過程.
總之,藝術創作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伴隨著強烈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活動.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渾然一體的.因此,藝術創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在具體創作中也是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
❺ 古今中外著名藝術家深入生活,並從中獲得創作靈感的故事
1,達芬奇畫雞蛋
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
2,懷素練字
懷素小時候家裡很窮,年少時就出家當了和尚,誦經坐禪等佛事之餘,他對練字產生了興趣。因為買不起紙張,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他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著力的佳作。
3,王獻之練字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4,貝多芬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❻ 從事綜合性美術創作的藝術家,舉幾個例子
曲家瑞
❼ 誰能給我提供一個無意間創造藝術的例子
比如畢加索 他的畫尤其是反映戰爭與和平的那張
還有羅貫中的父親 等都反映了在一定時期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
❽ 藝術家創作的故事
藝術家濮列平的創作歷程故事
2007-9-14 10:39:50| 點擊:106 | 評論:0 | 專欄:變幻色彩
相關標簽: 藝術家,濮列平,《稼事》
有趣的安全套廣告
不過這些都不算重要,因為2001年,濮列平的現代書法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得到外國人的肯定,濮列平「牛」了!和1993年炒股賺了大錢就跑的情形一樣,已經聲名在外的濮列平再次轉而追尋新的理想。2002年9月,在雲南麗江的燦爛陽光下,濮列平對一同前來的前輩古干說:「我們的書法不能再這樣搞了。」二人一拍即合,提出了「漢字藝術」的概念。濮列平說:「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只要是用漢字來表現的一切藝術形式,都可稱為漢字藝術。」他從此「瘋狂」地利用一切藝術形式,如音樂、如雕塑、如繪畫、如書法、如服裝設計等等,來表現「漢字」的魅力。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居然干起了東漢蔡倫的行當,在成都造起了紙,他在創造藝術品的同時,連原料也一起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濮列平成為不少浮雕作品的「爸爸」。他跑到監獄大門外,創作《母愛•人性•回歸》浮雕。濮列平畫出母親的古文字形象:一個屈膝的女子,她的面前是一排「良」字甲骨文,「良」的甲骨文形狀很像小孩子。當時一群幹完活的囚犯從外面回來,好奇地圍觀。他們和濮列平交談起來,被作品中的母性所打動。比較起當年「巴蜀點兵」中的現代書法作品不被一些觀眾理解的情形,濮列平可以得意一下:「漢字藝術」完全可以被普通人接受嘛!
啥是藝術家
古干曾提過:「濮列平善書法,會唱歌,好聽,美極了!」而濮列平在一次和朋友的茶館聚會時,偶然說起自己想與薩克斯音樂家一起創作的構想。機緣巧合,2004年,濮列平與美國著名次中音薩克斯演奏家詹姆斯•霍里克一起,進行了一場「在視覺和聽覺藝術中尋找靈魂的交匯點」的合作。
紅酒的香醇中,詹姆斯端起薩克斯管,緩緩吹奏。濮列平也側耳傾聽一番,起筆如游龍。據說,在場的人靜靜享受,鴉雀無聲。濮列平感慨萬千,說詹姆斯的音樂把他帶回了童年,想起諸多往事。此時的濮列平,眼眶裡積滿眼淚,看起來大受感動。
濮列平後來在日記中寫道:「(詹姆斯的音樂)讓我回到了童年,腦海中不斷閃現著我童年時在家中四合院抬頭望天的情景。一次次地抬頭望天,我感到周身的血往上涌,熱浪滾滾,整個人深深地沉降於歲月的堆積物上,握筆的手也開始顫抖,將很多的顫抖灑落於宣紙上,那些小水印指引我用很音樂的、很細膩的、很沉醉的合著靈魂顫抖的小細線不斷寫出『井』字,去罩住那些水印,如同罩住童年時的一個個夢。」
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兩人出現了怎樣的水乳交融的情況,也不知道濮列平到底在日記中記載了一種怎樣的迷幻,但我們能感覺到,在音樂與書法的交集中,他是相當的愉快,也顯得相當的「藝術家」。當然,也有偏激的人說這類似的活動不知所雲,是個嘩眾取寵的噱頭,所謂的藝術家都是騙子和瘋子。
2005年5月,濮列平成為北大資源美術學院「漢字藝術系」的系主任,他並不謙虛地展示他學生的作品,並說:「很多比清華美院的都還要出色。」不知道他的學生,怎樣定義這位「傳奇」老師的身份。
與濮列平有過激烈爭論、也是他好友的郭燕平,曾在一篇文章中用了2000多字,舉了鮮活的事例,提出三條基本標准,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論證一個命題:濮列平是否是個真正的藝術家。最後得出的(暫時)結論為:濮列平是真正的藝術家!
濮列平,藝術家,藝術活動家,從研究現代書法轉為研究漢字藝術,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❾ 名人創作藝術品的故事400字
一是"貪"
什麼都想據為己有,走到外面就像個拾荒的老頭,見到一輛破自行車,一個舊包裝盒都要撿回家,而家裡的東西什麼也捨不得丟,香煙盒堆成了金字塔,顏料罐碼成了萬寶樓。布拉薩依給他照相,留卞幾塊玻璃底片,他看著高興,就不肯還了。美國一位婦女收了一批沒有蓋戳的法國鈔票,忘在抽屜里。過了有效期,由於數額較大,她就寄給畢加索,請他幫忙兌換新鈔,畢加索想出了使這些廢鈔不但保值而目增值的辦法,可是到頭來美國婦女並沒有得到這批鈔票,因為畢加索實在捨不得放棄,這些蓋了他的印戳的鈔票可是一大筆錢呀!
二是「懶」
尤其是懶於打掃衛生。他的畫室里垃圾成堆,蟑螂橫行,幾乎無法插足,只是他不許別人打掃,他和前任太太,俄羅斯籍的芭蕾美女奧爾加不和,主要就是因為這一點。奧爾加太愛整潔,而他則喜歡「臟亂差」。你批評他,他還振振有辭「過去的東西能夠傳到我們手裡,全是灰塵保護的結果……要不要我告訴你?我之所以不許別人打掃我的工作室,不準別人撣灰,不僅僅是怕別人摘亂我的東西,更主要的是因為 我一直信賴灰塵的保護作用……它是我的盟友……哪裡少了灰塵,就說明那裡有人動了我的東西……,正因為他喜歡灰塵,在灰塵中生活,他才特別喜歡穿灰白衣服,因為在這種顏色的衣服上,灰塵不會留下痕跡。
三是「皮」
這個「皮」是頑皮的意思。畢加索從小就是個頑童,喜歡逃學,與人打架,叢來算不清一加一等於幾。長大以 後脾性不改,經常惹是生非。他還有個惡劣習慣,就是喜歡亂塗亂畫,甚至在公共小便池的牆壁上,也要來上幾幅「廁所藝術」。老了以後,有一次他見年幼的小女睡著了,便在她的屁股上畫了一個大美人圖,叫人看了哭笑不得。
四是「色」
畢加索對女人的激情是舉世聞名的。和他有關系的女人不少。巴黎藝術圈裡有他「一天三換女伴」的說法,這當然有點誇張。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畢加索養了一條大狼狗,每次他接電話,如果是男人打來的,那狼狗總是無動於衷,可是只要是女人打來的,那狗就一躍而起,擺出迎賓或者出門的架勢。狗當然聽不到電話里的聲音,它的反應,純粹是受主人的情緒感染。
畢加索這些毛病無傷大雅,對社會無害,不僅可以給世人添些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且對藝術可能還有益。比如說,如果他不「貪」,不喜歡拾荒貨的話,我們又怎麼能得到那件用破自行車龍頭做成的藝術品《牛頭》呢?如果他不把照相底片留下,我們也就無緣一睹那幅著名的《照鏡子的女人》的微縮版了。就是他的「皮」,也使一些房產主或者建築商發了財,他們把有他壁畫的牆壁鋸下來,當作珍貴的文物保存。據說畢加索有五萬件作品,其中大多與女人有關,如此巨大的創造力,都是他的「色」激發出來的呀。
人物傳奇畫家梵高生命最後的「瘋狂」
--------------------------------------------------------------------------------
來源:新華網 文章作者:佚名
關鍵字:梵高 梵谷
undefined undefined
直逼靈魂的凡·高自畫像集錦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專電英國《獨立報》日前發表文章,描述了著名畫家梵高生命最後階段的生活和創作。
1888年聖誕節前夜,梵高在法國療養地阿萊斯與他的朋友、著名畫家高更爭吵之後感到身心俱疲,精神崩潰,割掉了自己左耳的一部分。梵高從此陷入了日益嚴重的瘋狂狀況。但隨瘋狂而來的還有澎湃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使梵高成為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同時也使他成為一個對現代油畫發展產生關鍵性影響的人。
梵高進了精神病院。1890年5月,醫生診斷他恢復良好,批准他出院。梵高搬到法國瓦茲河畔歐韋,他的天才在那裡得到最充分的表現:70天里畫了70多幅油畫和30多幅素描。
梵高的肖像畫人物幾乎都是年輕女性。他只畫過少數男性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醫生保羅·加謝——一個靠埋頭工作來逃避孤獨和憂郁的人。梵高說這位醫生「病得比我還嚴重」。這幅加謝的畫像被視作現代西方肖像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梵高畫了兩幅女孩草圖,其中一幅畫的是一個身穿淺色長外衣、戴黃草帽、坐在綠油油麥地上的年輕女子,地上草叢中點綴著罌粟,鮮紅如血。整幅畫有一種強烈的神秘色彩。
梵高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給家人寫了8封信,但從這些信中無法找到線索說明哪一幅是他生命中最後的作品。一直以來,人們推斷他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這幅畫中暗藍色的天空、盤旋的烏鴉群、混亂的透視法,無不體現出不祥的預示色彩。
梵高在給弟弟的信中說,他剛剛畫完《麥田》和其他兩幅作品。他信中寫道:「憂郁的天空下是廣闊的麥田,我無需費力表達我的悲傷和極度孤獨。我幾乎認為,這些畫布可以傳達我所看到的鄉間的美好和復原力量,而這些我難以用言語表達。」
1890年7月29日,就在他畫過的那片田地上,梵高把畫架靠在一個乾草堆旁,用左輪手槍自殺,終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