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C卡的發明者是誰
IC卡是由法國人Roland Moreno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發明的,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簡稱,為現代信息保存、傳遞和處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作為電子貨幣的IC卡,其上記錄有大量重要信息,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② 誰發明ic卡與哪次科技革命相關
通常所談的IC卡是指將集成電路晶元固封在塑料基片中的卡片,是一種功能多樣、用途廣泛的電子卡片。它的外形和尺寸同普通名片差不多,一般厚度為0.76─1.2毫米,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使用簡捷。卡的基片是由聚氯乙烯硬質塑料製成的,內裝集成電路晶元。因集成電路的英文縮寫為IC,所以稱為IC卡。它可與多種終端設備連接使用,具有多種功能。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先生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德─穆瑞拉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這就是早期的IC卡,並取得了專利權,但一時尚未實用化。1983年,這一發明受到法國政府的重視,由政府出面推動IC卡的實用化。
IC卡根據卡中所用嵌粘的集成電路的功能不同,可分為接觸式IC卡和非接觸式IC卡兩大類。接觸式IC卡,具有標准形狀的銅皮觸點,通過和卡座的觸點相連後實現與外部調和設備的信息交換。它又分為以下四小類:一是存儲卡──具有存儲記憶功能,不帶加密邏輯,這類卡適用於其內部信息不用加密的應用系統,例如健康卡;二是加密存儲卡──卡中具有若干個密碼口令,只有在密碼輸入正確後,才能對相應區域的信息內容進行讀出或寫入。若密碼輸入出錯一定次數後,該卡將自動封鎖,成為死卡。此類卡適用於需加密的應用系統,如食堂就餐卡;三是智能卡(SMARTCARD)──卡中還帶有信息處理器(CPU),該類卡是一個帶有操作系統的單片機系統,嚴格防範非法用戶訪問卡中的信息。發現數次非法訪問後也可鎖住某個信息區域,但可以用高級命令解鎖,使卡中的信息保證絕對安全,系統高度可靠。此類卡應用於絕密系統中,如銀行金融卡;四是超級智能卡(SUPERCARD)───在智能卡的基礎上裝有鍵盤、液晶顯示器和電源。此類卡也同樣應用於絕密系統中,如銀行金融卡或戰時密令卡等。
非接觸式IC卡,為封閉式包裝,通過射頻和外部設備傳送信息。它利用外部發射的高頻電磁波能源和信號源,進行擦寫存儲。
在實際使用中,以接觸式IC卡應用最多。法國首先使用的銀行卡,至1992年法國已有2100萬張這樣的銀行卡。商店中的讀卡器在卡與銀行之間建立聯系,持卡者輸入個人識別編碼來證明自己有權使用這張卡。如果個人識別編碼與存在卡上的編碼不一致,讀卡器就通知店員收繳這張卡,此後不久讀卡器能用電信號使冒用的卡無效。非接觸式IC卡一般用於外接觸場合,如日本的建設省正在研製用於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的IC卡。只要司機兜里裝著這種IC卡,高速駛過收費站不需停車,就可以把卡上的費用自動劃拔到收費站的帳上。原理是用光波和電波通過微電腦自動結算。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保存期在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讀寫器易實現;五是類型多。IC卡作為一種新型的識別卡,自然需要其專用的設備來支持。IC卡系統由計算機、卡座、讀寫器、應用系統和IC卡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卡座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對卡的機械支持和電器接觸;讀寫器的基本功能是對卡的讀出和寫入操作,有的還可以進行數據處理和加密;應用軟體的主要功能應有卡的讀寫控制、結果顯示、數據處理、系統加密和系統通信等。軟體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效果。
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在信息社會,IC卡的前途是無量的,從IC卡的技術上看,總的發展趨勢是向高功能,大容量方向邁進。
③ 卡是誰發明的
能說清楚點嗎?卡要好多種哦,比如:
1.銀行卡
銀行卡(BankCard)是指由商業銀行(含郵政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帳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2.信用卡
信用卡(CreditCard)是銀行或其它財務機構簽發給那些資信狀況良好的人士,用於在指定的商家購物和消費、或在指定銀行機構存取現金的特製卡片,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
3.貸記卡
貸記卡是指發卡銀行給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額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額度內先消費,後還款的信用卡。 4.准貸記卡
准貸記卡(SemiCreditCard)是指持卡人須先按發卡銀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額的備用金,當備用金帳戶余額不足支付時,可在發卡銀行規定的信用額度內透支的信用卡。
註:在境外,信用卡=貸記卡在境內,信用卡=貸記卡+准貸記卡(存款有息、小額信貸、透支計息)
5.借記卡
借記卡(DebitCard)是指先存款後、消費(或取現),沒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其按功能不同,又可分為轉帳卡(含儲蓄卡)、專用卡及儲值卡。
6.轉帳卡
轉帳卡是實時扣帳的借記卡。其具有轉帳結算、存取現金和消費功能。
7.專用卡
專用卡是具有專門用途、在特定區域使用的借記卡。其具有轉帳結算、存取現金和消費功能。
註:專門用途是指在百貨、餐飲、飯店及娛樂行業以外的用途。
8.儲值卡
儲值卡是發卡銀行根據持卡人要求將其資金轉至卡內儲存,交易時直接從卡內扣款的預付錢包式借記卡。
9.聯名卡
聯名卡(Co-BrandedCard)是商業銀行與盈利性機構合作發行的銀行卡附屬產品。目前最常見的是聯名借記卡,即在借記卡的基礎上開發的具有聯名性質的銀行卡。聯名卡的運作形式是由發卡銀行與諸如航空公司、電訊公司、商場等盈利機構聯手發行一張卡片,凡持有該卡片的消費者在這些機構消費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一定比例的優惠。如中信實業銀行發行的中信STAR高爾夫聯名信用卡等。
10.認同卡
認同卡(AffinityCard)是由發卡銀行和非盈利性的社會團體或機構聯合發行的銀行卡。認同卡的持卡人通過領卡和用卡對聯名發卡的社會團體或機構所從事的活動表示認可和贊同,發卡銀行通過持卡人的領卡和用卡以一定形式使聯名的社會團體或機構得到經濟上的支持,如中國建設銀行發行的「南開龍卡」等。
11.磁性卡
磁性卡產生的時間,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這個時期,電子計算機在銀行的應用已經較普遍,且已在發達國家聯網,這使銀行業務處理的效率和准確性都大為提高。銀行業務自動化在此基礎上也揭開丁新的一頁。磁性卡就是在信用卡的背面安裝一個帶有持卡人有關信息的供ATM和POS終端識別與閱讀的磁條。到目前,幾乎90%以上的信用卡都為磁性卡,可以說,目前的信用卡時代是典型的磁性卡時代。
12.智能卡
晶元卡/智能卡(ChipCard/SmartCard)是當今信用卡領域的新產品。所謂「智能卡」,實際上就是在信用卡上安裝一個拇指大小的微型電腦晶元,這個晶元包含了持卡人的各種信息。這種晶元與磁條相比,具有更高的防偽能力,一般不易偽造,因而更加安全。智能卡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法國產生,其後各國都著手研製。目前,智能卡已經廣泛的應用於我國銀行、電信、交通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④ 誰發明了手機卡
馬丁·庫帕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⑤ IC卡最先是由哪國人提出的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 Arimura)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 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 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並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 Telegraphs and Telephones)將IC卡用於電話卡,由於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⑥ 銀行卡是誰發明的
銀行卡於1915年起源於美國。
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而是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美國的一些商店、飲食店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有選擇地在一定范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後來演變成為用塑料製成的卡片,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開展了憑信用籌碼在本商號或公司或汽油站購貨的賒銷服務業務,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
據說有一天,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後發現他的錢包忘記帶在身邊,因而深感難堪,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飯店結賬。於是麥克納馬拉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一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Diners Club),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來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這種無須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的性質仍屬於商業信用卡。
中國銀行卡產業20年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年至90年代初期,為起步階段。
第二階段: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初,為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獨立發展銀行卡業務階段。這一階段,金卡工程啟動。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2001年底,為我國銀行卡逐步實現聯網通用階段。
第四階段:2001年至今,為我國銀行卡聯網通用深入發展階段。
⑦ 誰發明SD卡,主要生產商有那些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譯為安全數碼卡,是一種基於半導體快閃記憶器的新一代記憶設備,它被廣泛地於攜帶型裝置上使用,例如數碼相機、個人數碼助理(PDA)和多媒體播放器等。SD卡由日本松下、東芝及美國SanDisk公司於1999年8月共同開發研製。大小猶如一張郵票的SD記憶卡,重量只有2克,但卻擁有高記憶容量、快速數據傳輸率、極大的移動靈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體積內結合了SanDisk快閃記憶卡控制與MLC(Multilevel Cell)技術和Toshiba(東芝)0.16u及0.13u的NAND技術,通過9針的介面界面與專門的驅動器相連接,不需要額外的電源來保持其上記憶的信息。而且它是一體化固體介質,沒有任何移動部分,所以不用擔心機械運動的損壞。
SD卡的技術建是基於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發展而來,大小和MMC差不多,尺寸為32mm x 24mm x 2.1mm。長寬和MMC一樣,只是比MMC厚了0.7mm,以容納更大容量的存貯單元。SD卡與MMC卡保持著向上兼容,也就是說,MMC可以被新的SD設備存取,兼容性則取決於應用軟體,但SD卡卻不可以被MMC設備存取。(SD卡外型採用了與MMC厚度一樣的導軌式設計,以使SD設備可以適合MMC)。
SD介面除了保留MMC的7針外,還在兩邊加多了2針,作為數據線。採用了NAND型Flash Memory,基本上和SmartMedia的一樣,平均數據傳輸率能達到2MB/s。
SD卡還提供不同的速度,它是按CD-ROM的的150kB/秒為1倍速的速率計算方法來計算的。基本上,它們能夠比標准CD-ROM的傳輸速度快6倍(900 kB/秒),而高速的SD卡更能傳輸66x (10 MB/秒) 以及 133x 或更高的速度。一些數碼相機需要高速SD卡來更流暢地拍攝影片,和連續拍攝相片更迅速。直至2005年12月,大部分設備跟從SD卡的1.01規格,而更高速至133x的設備亦跟從1.1規格。
設有SD卡插槽的設備能夠使用較簿身的MMC卡,但是標準的SD卡卻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SD卡能夠於CF卡和PCMCIA卡上,插上轉接器使用;而miniSD卡和microSD卡亦能插上轉接器於SD卡插槽使用。一些USB連接器能夠插上SD卡,而且一些讀卡器亦能夠插上SD卡,並由許多連接埠,例如USB、FireWire等存取使用。
SD卡的結構能保證數字文件傳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音樂、電影、新聞等多媒體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數碼相機也開始支持SD卡。
目前市場上SD卡的品牌很多,諸如:SANDISK,Kingmax,松下和Kingston。
●SANDISK產的SD卡,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分為高速和低速SD卡。
●Kingmax 的SD卡,採用了獨特的一體化封裝技術(PIP),使得造假者很難仿製, Kingmax SD卡最高傳輸速率10MB/秒,具有防水、防震性能,防壓的三防設計,它可以滿足野外拍攝各種要求。
●松下SD卡,作為 SD標準的締造者,其技術可以說是市面上最好的SD卡之一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松下SD多數沒有保修,購買時一定要問清楚質保期限這個重要問題。
●Kingston SD卡,在眾多的快閃記憶體類產品中,是體積最小的一種,提供了長達5年的質保時間。
主要生產商有日本松下、東芝及美國SanDisk
⑧ .智能卡即IC卡最早是在哪個國家問世的.
選D法國,是日本人提出,法國製造第一枚IC卡。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並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於電話卡,由於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目前在中國,隨著金卡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IC卡已在眾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初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全國IC卡發行量約為2.3億張,其中電信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公用電話IC卡1.2億多張,行動電話SIM卡超過4200萬張,其它各類IC卡約6000萬張。2001年IC卡總出貨量約3.8億張,較上年增長26%;發行量約3.2億張,較上年增長40%。從應用領域來看,公用電話IC卡發行超過1.7億張,SIM卡發行5500萬張,公交IC卡為320萬張,社保領域發卡為1400萬張,其它發卡為8000萬張。
盡管IC卡的發行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銷售額在IT市場中的比重還很小。據CCID統計,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約2502億元,而IC卡市場銷售額不到21億元。IC卡市場還構不成中國IT業的亮點,對IT市場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這一方面制約IT企業對IC卡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IC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IC卡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高端晶元、核心模塊、金融POS機、生產設備等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造成國外品牌對一些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隨著政府智能卡項目的啟動,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使得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國內品牌將會有快速的發展。一些從電信市場成長起來的國內IC卡企業,依託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將在身份證、金融、社保、交通等領域繼續拓展業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
2002年乃至今後5年,是中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展的時期。中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並不能衡量IC卡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水平,市場發展的程度最終取決於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規范,推動IC卡企業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中國IC卡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晶元放於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將從不同的角度對IC卡進行詳細分類和簡單分析。一、 根據鑲嵌的晶元的不同劃分為:
1. 存儲卡:卡內晶元為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以及地址解碼電路和指令解碼電路。為了能把它封裝在0.76mm的塑料卡基中,特製成0.3mm的薄型結構。存儲卡屬於被動型卡,通常採用同步通信方式。這種卡片存儲方便、使用簡單、價格便宜,在很多場合可以替代磁卡。但該類IC卡不具備保密功能,因而一般用於存放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例如醫療上用的急救卡、餐飲業用的客戶菜單卡。常見的存儲卡有ATMEL公司的AT24C16、AT24C64等。
2.邏輯加密卡:該類卡片除了具有存儲卡的EEPROM外,還帶有加密邏輯,每次讀/寫卡之前要先進行密碼驗證。如果連續幾次密碼驗證錯誤,卡片將會自鎖,成為死卡。從數據管理、密碼校驗和識別方面來說,邏輯加密卡也是一種被動型卡,採用同步方式進行通信。該類卡片存儲量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適用於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場合,如食堂就餐卡、電話卡、公共事業收費卡。常見的邏輯加密卡有SIEMENS公司的SLE4442、SLE4428,ATMEL公司的AT88SC1608等。
3.CPU卡:該類晶元內部包含微處理器單元(CPU)、存儲單元(RAM、ROM和EEPROM)、和輸入/輸出介面單元。其中,RAM用於存放運算過程中的中間數據,ROM中固化有片內操作系統COS(Chip OperatingSystem),而EEPROM用於存放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以及發行單位的有關信息。CPU管理信息的加/解密和傳輸,嚴格防範非法訪問卡內信息,發現數次非法訪問,將鎖死相應的信息區(也可用高一級命令解鎖)。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價格比邏輯加密卡要高。但CPU卡的良好的處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使其成為IC卡發展的主要方向。CPU卡適用於保密性要求特別高的場合,如金融卡、軍事密令傳遞卡等。國際上比較著名的CPU卡提供商有Gemplus、G&D、Schlumberger等。
4.超級智能卡:在CPU卡的基礎上增加鍵盤、液晶顯示器、電源,即成為一超級智能卡,有的卡上還具有指紋識別裝置。VISA國際信用卡組織試驗的一種超級卡即帶有20個健,可顯示16個字元,除有計時、計算機匯率換算功能外,還存儲有個人信息、醫療、旅行用數據和電話號碼等。
二、 根據卡與外界數據交換的界面不同劃分為:
1. 接觸式IC卡:該類卡是通過IC卡讀寫設備的觸點與IC卡的觸點接觸後進行數據的讀寫。國際標准ISO7816對此類卡的機械特性、電器特性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2.非接觸式IC卡:該類卡與IC卡設備無電路接觸,而是通過非接觸式的讀寫技術進行讀寫(如光或無線技術)。其內嵌晶元除了CPU、邏輯單元、存儲單元外,增加了射頻收發電路。國際標准ISO10536系列闡述了對非接觸式IC卡的規定。該類卡一般用在使用頻繁、信息量相對較少、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3. 雙界面卡:將接觸式IC卡與非接觸式IC卡組合到一張卡片中,操作獨立,但可以共用CPU和存儲空間。
三、 根據卡與外界進行交換時的數據傳輸方式不同劃分為:
1. 串列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數據流按照串列方式輸入輸出,電極觸點較少,一般為6個或者8個。由於串列IC卡介面簡單、使用方便,目前使用量最大。國際標准ISO7816所定義的IC卡就是此種卡。
2. 並行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以並行方式進行,有較多的電極觸點,一般在28到68之間。主要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數據交換速度提高,二是現有條件下存儲容量可以顯著增加。
各式各樣的智能卡和SIM卡
四、 根據卡的應用領域不同可劃分為:
1. 金融卡:也稱為銀行卡,又可以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卡兩種。前者用於消費支付時,可按預先設定額度透支資金;後者可作為電子錢包或者電子存摺,但不能透支。
2. 非金融卡:也稱為非銀行卡,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實際包含金融卡之外的所有領域,諸如電信、旅遊、教育和公交等等。
(3) 交通卡: 應用廣泛
(4) 政府應用卡:現在應用較廣泛,比如最近大力推廣的社保卡。
智能卡(Smart card或IC Card),又稱智慧卡、聰明卡、集成電路卡及IC卡,是指粘貼或嵌有集成電路晶元的一種攜帶型卡片塑料。卡片包含了微處理器、I/O介面及存儲器,提供了數據的計算、訪問控制及存儲功能,卡片的大小、接點定義目前是由ISO規范統一,主要規范在ISO7810中。常見的有電話IC卡、身份IC卡,以及一些交通票證和存儲卡。
滿意請採納
⑨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哪國人提出
IC卡,又稱「集成電路卡」、智能卡,英文名稱「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Smart card",是法國人Roland morono 於1974年發明的,將具有存儲、加密及數據處理能力的集成電路晶元模塊封裝於和信用卡尺寸一樣大小的塑料基中,便構成了IC卡。
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抗破壞性和耐用性強、防偽性好、存儲數據安全性高(可加密)、數據存儲容量大、應用設備及系統網路環境成本低、品種型號齊全、技術規范成熟等特點。正是由於IC卡具備諸多無可比擬的優點,因此在金融、稅務、公安、交通、郵電、通訊、服務、醫療、保險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IC卡作為一種新的高科技產品正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其關鍵在於卡的應用,它標志著又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手段的問世。未來多功能的卡的普及與應用將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全面邁向電子化時代的鑰匙。
●IC卡國際標准尺寸ISO9002標准:
ISO7816定義了IC卡晶元中點到卡左邊沿距離為:15.06mm,到上邊沿的距離為:23.89mm(8-pin),22.62mm(6-pin),寬度:85.72-85.74mm,高度:54.03-53.92mm,厚度:0.83mm.
●IC卡的分類
按存儲容量分:IC卡的存儲量小的幾十個Bit,大到幾十個K BYTE
按安全級別分:(1)非加密存儲卡 (2)邏輯加密存儲卡 (3)CPU卡
接連接方式分:接觸式和非接觸式
按IC晶元廠家:德國Siemens、法國Gemplus、美國Atmel、荷蘭Philips等
●非接觸式IC卡:
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在卡片靠近讀寫器表面時即可完成卡中的數據的讀寫操作,它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與接觸式IC卡相比較,非接觸式IC卡具有以下優點:
1.可靠性高
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避免了由於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例如:由於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塵或油污導致接觸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此外,非接觸式IC卡表面無裸露的晶元,無須擔心脫落,靜電擊穿彎曲,損壞等問題,既便於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能性。
2.操作方便、快捷
由於使用射頻通訊技術,讀寫器在10cm范圍內就可以對卡片進行讀寫,沒有插拔卡的動作。非接觸式IC卡使用時沒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過讀寫器表面,讀寫時間不大於0.1秒,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3.安全防沖突
非接觸式IC卡的序列號是唯一的,製造廠家在產品出廠前已將此序列號固化,不可更改。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張卡的序列號會相同。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採用雙向驗證機制,即讀寫器驗證卡的合法性,同時卡也驗證讀寫器的合法性。非接觸式IC卡在操作前要與讀寫器進行三次相互認證,而且在通訊過程中所有數據被加密。卡中各個扇區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碼和訪問條件。
· 另外, 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
· 非接觸式卡表面無裸露的晶元,無需擔心晶元脫落、靜電擊穿、彎曲損壞等問題。
· 使用時沒有方向性,卡可以任意方向掠過讀寫器表面,避免了接觸式讀寫中由於座口鋏小而難以把卡插入的困難。
· 採用雙向驗證機制,讀寫器驗證IC卡的合法性,同時驗證讀寫器合法性,而多數普通有接觸式IC卡均為單向驗證。
每張卡均有唯一的序列號。製造廠家在產品出廠前已將序列號固化,不可再更改,該序列號具有唯一性。
常用的型號:
MF1 ICL10、MF1 ICS50、SLE44R35S,同時我公司還可以為客戶提供未層壓卡(Inlet)供客戶疊合,生產成品白卡,以及各式非接觸式、接觸式IC卡讀寫器。
●射頻卡生產流程:
卡片中料沖孔→晶元擺放定位→天線繞制→碰焊連接晶元與線圈→檢驗測試→印刷卡片面料→層壓→疊合→檢驗測試→沖卡→檢驗→成品出廠.
●MI系統參數
MI非接觸式IC卡符合MIFARE1國際標准,數據保存期為10年,可擦寫次數無限。MI卡內嵌專用晶元,環型天線,加密控制邏輯電路和通訊邏輯電路,卡與讀寫器之間的通訊採用標准DES和RES交叉演算法,具有極高的智能和保密性能。
●工作原理
讀寫器向MI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MI卡內的LC串聯諧振電路受激勵產生共振,將電荷送至另一電容內儲存,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即可為卡片供電,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收讀寫器傳來的數據。
●應用范圍
由於非接觸式IC卡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點,可廣泛應用於電子錢包,通道收費控制,公交自動售票,停車自動收費,食堂售飯,考勤和門禁等多種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