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有何重要意義
十七大在總結改革開放近30年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把我們黨在新時期以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中相繼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整合為一個統一整體,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進行了科學闡釋.這是十七大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其內容十分豐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獨創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一)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經的特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
(二)提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指出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沒有出路.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應當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
(三)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強調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
(四)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五)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強調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
(六)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指出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強調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軌道上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理論.
(七)提出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理論.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
(八)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九)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
(十)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指出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論.
(十一)提出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強調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
(十二)提出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強調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加強軍隊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提出人民軍隊要肩負起「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
(十三)提出「一國兩制」和祖國和平統一理論.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強調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十四)提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指出黨必須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加強和改善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做到科學執政、民主政治、依法執政.強調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這些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不斷發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於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共產黨人正確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又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貳』 新時代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泱泱大國,在21世紀,我國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做的非常成功,這不僅歸功於國家領導人的帶領,還因為我們養成了包容尊重的心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世界的多元化……我們提倡一切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的政策,這也是中國的精神所在。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
在這個新的時代,我們共同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共飲著同一泓水,在一個龐大的時間之城裡我們盤旋、穿行,將一個個分裂的板塊,無形中連接在了一起,我們都共同的發展著。在我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三方面精神內涵,它同時也彰顯著中國的責任感與力量,它既是對外,也是對內,既是對人,也是對國。
國與國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從對外開放到“一帶一路”倡議,從對外援助到推動全球抗疫,中國在國際事務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帶一路”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跨越高山深海,溝通著國與國。
一個國家的政治策略,軍事裁決亦可以使多個國家受到影響,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帶的不僅是中國一個國家,更多的是使周邊地區得到共同發展。當下,疫情席捲全球,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安全,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學會防護措施。
各國只有齊心協力,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創造發展機遇,樹立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繁榮的未來。
『叄』 如何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在黨的建設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中國共產黨、怎樣建設中國共產黨」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對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都進行了充分的闡明。這種闡明既是政治宣示,又是庄嚴承諾;既是思想動員,又是戰略部署;既是理論申明,又是行動指南,為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一是充分闡明了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國,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根本性的、關鍵性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條件。因此,就必須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以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黨的地位和作用的闡發和論述,就是要求強國必先強黨,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黨發揮凝聚和引領作用,中華民族就會是一盤散沙,不可能實現其偉大復興。
二是充分闡明了黨和人民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黨的崇高而永恆的宗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高度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民主意識,發揚民主作風,當好人民公僕。
三是充分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開宗明義,叮囑全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政黨,有其階級的使命,即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幸福,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奮力實現共產主義;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共產黨,又有其民族的使命,即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解放、謀富強、謀復興。因此,「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可以說,黨的十九大的主題就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的確切表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人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實現偉大夢想,承擔歷史使命,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夢想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我們要不負人民重託、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斗,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與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四是充分闡明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全面從嚴治黨所取得的卓著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鋼鐵意志狠抓黨風黨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改變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著力強黨性。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著力正黨風。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風更加純正。著力挺黨紀。嚴明了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紀律挺在前面,優先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五年來,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五是充分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對黨內生活的干擾,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對黨內生活的破壞,都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依然存在。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搞兩面派、做兩面人」現象,還都未得到根除。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是尖銳而嚴峻的。我們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六是充分闡明了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建設什麼樣的中國共產黨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表述給我們勾勒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面貌,我們要建設的就是這樣的黨。顯然,這樣的黨,也只有這樣的黨,才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七是充分闡明了新時代怎樣建設中國共產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可以說,這些都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怎樣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有效路徑。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三嚴三實」,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打牢思想建設的根基。要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要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努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取得新進展。
八是充分闡明了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充分發揚民主,又善於集中統一。大力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作者:馬建輝
來源:《中華魂》2018年第01期
『肆』 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共同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
發展才是硬道理。
『伍』 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創美麗中國
明晰思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發展路徑,也是當代中國當仁不讓的選擇。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就要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建立節約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低碳和綠色經濟,實施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戰略,建設綠色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
激勵保障,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離不開制度的護航。在產業方面實施最嚴格的環保准入門檻,堅決控制「兩高一資」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上馬;落實最嚴格的污染排放標准,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實行最嚴格的環保考核問責制度,對環保執行不力的領導班子進行嚴肅問責;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對重大環境風險源的動態監控與風險控制,有效防範和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環境安全。制度是行為的保障,應盡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積極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用法律武器來依法保護生態環境。
『陸』 科學決策推動執行學習創新團隊建設怎麼科學科學決策推動執行學習創新團隊建設怎麼寫
1、取長補短,發揮下屬優勢。(要知道團隊方向性的問題)2、建立完善框架、清晰完整3、團隊內部能夠合理反映信息與問題(逐級匯報)4、成員盡可能多付出,管理者公平給予平台。5、共同的志向6、好的領路人7、集體榮譽感,共同創造。8、創造和諧氛圍。9、建立健康合作格局。10、共同的競爭對手
『柒』 關於"共同創造小康的標語"
1、決勝小康 加速趕超
2、全面達小康 建設新句容
3、同心奔小康 共享新生活
4、全面達小康 實現新提升專
5、推動科學發展 建設美好句容
6、推動科學發展 共建小康社會
7、全面小康建屬設有你有我也有他
8、讓更多百姓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9、共創小康新生活 共建和諧新句容
10、了解小康 參與小康 感知小康 認可小康
11、團結一心 眾志成城 一舉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12、以人為本 富民優先 共建和諧的全面小康社會
13、村村行動 戶戶知曉 人人參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14、建設不含水分 群眾認可 百姓得實惠的全面小康社會
『捌』 中國對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貢獻
1、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
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始終堅定捍衛《憲章》的精神,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的作用,始終堅定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公平正義、弘揚《憲章》精神、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新理念,同時結合當今世界時代潮流和實際需要,提倡進一步豐富《聯合國憲章》內涵、賦予其新的生機與活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條件。
2、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
中國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中國承擔著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的國際責任,要求中國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制度改革進程中,通過堅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3、倡導全球治理新理念。
中國積極為創新全球治理理念貢獻中國智慧。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家,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決定了中國完全可以為全球治理理念創新貢獻更多智慧。
4、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宏大構想,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外交思想,深刻影響著國際關系的發展。
5、以合作共贏為現實途徑。
我們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秉持公平正義,大力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提出新理念、貢獻新智慧,推進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推進全球治理體制朝著更加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玖』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什麼建設為重點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信息來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在開放的范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積極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實現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1、在發達國家主導的既有全球價值鏈體系中,我國總體上仍處於科技含量與增加值較低的環節,真正成為全球性企業的本土跨國企業數量還比較少。
2,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在基礎設施、電力、工程裝備、電信等行業積累了強大的產能、技術與經驗。當前,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全球價值鏈正在經歷重大調整。
3、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國際產能合作,中國企業可更好利用全球資源,進一步培育核心競爭力,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9)推動建設共同創造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不斷拓展合作區域與領域,嘗試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得以豐富、發展與完善,但其初衷與原則卻始終如一。這是認知與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基點與關鍵。
一、「一帶一路」是開放性、包容性區域合作倡議,而非排他性、封閉性的中國「小圈子」。
1.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中國認為,只有開放才能發現機遇、抓住用好機遇、主動創造機遇,才能實現國家的奮斗目標。「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
2.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與願景,「一帶一路」以開放為導向,冀望通過加強交通、能源和網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以此來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
3.這意味著「一帶一路」是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議。可以說,「一帶一路」的開放包容性特徵是區別於其他區域性經濟倡議的一個突出特點。
二、「一帶一路」是務實合作平台,而非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
1.「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成為人類共有的歷史財富,「一帶一路」就是秉承這一精神與原則提出的現時代重要倡議。通過加強相關國家間的全方位多層面交流合作,充分發掘與發揮各國的發展潛力與比較優勢,彼此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區域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在這一機制中,各國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因此,「一帶一路」從一開始就具有平等性、和平性特徵。平等是中國所堅持的重要國際准則,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基礎。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合作才能是持久的合作,也才會是互利的合作。「一帶一路」平等包容的合作特徵為其推進減輕了阻力,提升了共建效率,有助於國際合作真正「落地生根」。
3.同時,「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和地區環境,和平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本質屬性,也是保障其順利推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些就決定了「一帶一路」不應該也不可能淪為大國政治較量的工具,更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