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樵的創作及編輯情況
中國畫作品多次入選獲獎並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浙江日報》和《美術》《中國畫》等多種報刊發表,被上海電視台、國家藝術館、八大山人紀念館、張宗祥書畫院、新加坡新視覺畫廊等單位和個人收藏。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和獲獎,作品被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畫院等單位收藏。
B. 魏峨的人物簡介
從事戲劇影視創作數十年,有30多部作品由多個劇團上演及拍成電影電視。編劇人生
魏峨,1931年生,為辛亥革命者魏蘭後人。他幼承家學,頗有藝術天賦。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文工團入朝鮮。1955年魏峨從部隊復員,1956年分配到浙江省文化局,為《俱樂部》文藝半月刊編輯。
魏峨與錢法成由刊物結識、共事,並因此而譜寫了一段浙江當代戲劇創作中「魏峨與雙戈」的歷史。1958年秋天的一個午夜,省文化局第一副局長王顧明十萬火急地交給魏峨一個任務,要求馬上趕寫出一個《趕上英國》的劇本,第二天晚上要在人民大會堂向全省勞模作匯報演出。魏峨接到任務後,立即趕到錢法成家,兩人一商量,旋即趕回機關,此時已是凌晨兩點鍾了。兩人抓緊構思、創作,草稿就直接刻在蠟紙上,然後用油印機印出,劇本全部印好後已是早上6點。他倆一宵未睡,又馬不停蹄趕往來杭演出的嘉興越劇團駐地,將油印劇本交給劇團。劇團領導立即付諸行動,按照劇本分配角色,迅速投入排練,當天晚上就在省人民大會堂向全省勞模作匯報演出,第二天《浙江日報》頭版刊登專題報道,祝賀演出成功。如今,這個明顯帶有政治烙印的劇本,已隨著那個時代的逝去而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但這段兩人第一次合作的創作經歷卻令他們終生難忘。
從五十年代開始,兩人一起工作,一起下鄉,一同編刊物,六十年代初開始合作戲劇創作,從艱難的《卧薪嘗膽》,到後來的《胭脂》、《於謙》。他們一起熬夜,一起歡笑,一起苦惱,甚至一起流淚,在工作之餘,同訪名山,共游勝景,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在錢法成戲劇創作生涯中,有幾個代表性劇作是他們創作思想的寶貴結晶,也是兩人情同知己的友誼見證。
1959年文藝半月刊《俱樂部》因紙張緊張而停刊,編輯部也因此撤銷。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似懊喪的消息竟為魏娥與錢法成打開了成為專業編劇的大門。由於兩人之前寫的《趕上英國》的劇本反響很大,兩人的創作潛能也因此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與重視。在時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商景才及省文化局、省文聯的培養下,已成為合作夥伴的魏娥與錢法成,從原來的編輯崗位走上了專業創作的道路。1960年初,兩人和浙江婺劇團的編劇方元同志共同合作,開始創作《卧薪嘗膽》的劇本。「當時三個人湊在一起,由於任務緊,趕時間,寫得很辛苦,但彼此之間的合作都很愉快,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錢法成把這個三人創作組比作一隻三足鼎立的香爐,腳是各自的,而肚子只有一個,三人共同合用,真是親密無間。
劇本剛寫了半個月,領導上就把浙江婺劇團拉到杭州,包下劇場,等他們寫出一場,婺劇團就接著排一場。這樣緊密的周期,使得劇本最後完稿的同時,舞台呈現也已形成。戲一公演,引起了極大關注。不久後,茅盾到浙江,省領導請他觀看了新戲《卧薪嘗膽》。茅盾看後,寫出了10餘萬字的評論文章《論歷史與歷史劇》,一時引起全國極大的關注,後印成單行本,《人民日報》整版發表了其中的主要內容。這篇具有時代意義的戲劇評論的誕生,一定程度是因觀看《卧薪嘗膽》而生發的。文章的首句寫到「在杭州看了《卧薪嘗膽》」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在文中,茅盾對該劇提出了不少指導性意見,這些對錢法成、魏峨、方元三人今後的創作道路產生了很大影響。
20年後的1980年,魏峨、錢法成和方元三人重又聚首,重溫了茅公的這篇評論文章,並對《卧薪嘗膽》重新作了修改。劇本在原有基礎上突出了西施這一人物,劇名也由此更改為《西施淚》。修改後的劇本仍由浙江婺劇團排演,收獲了許多殊榮。是年,該劇榮獲中國劇協浙江分會戲曲創作獎。1981年,《西施淚》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藝術片,該片獲得了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百花」獎。
C. 如何創建森林城市
具體如下:
編制實施的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有具體的階段發展目標和配套的建設工程;
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
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
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網路的連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水質不斷改善;
提倡綠化建設節水、節能,注重節約建設與管護成本;
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40%以上,北方城市達到30%以上;
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因立地條件而異,山區應達到60%以上,丘陵區應達到40%以上,平原區應達到20%以上(南方平原應達到15%以上);
積極開展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
連接重點生態區的骨幹河流、道路的綠化帶達到一定寬度,建有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
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通道網路;
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要求達標;
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及重要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得到合理保育;
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豐富,森林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物生長和群落發育正常,鄉土樹種數量占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0%以上;
城市森林的自然度應不低於0.5;
注重綠地土壤環境改善與保護,城市綠地和各類露土地表覆蓋措施到位,綠地地表不露土;
科學栽植、管護樹木。對大樹移植嚴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建成區內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閑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閑綠地;
城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等各類生態旅遊休閑場所,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閑遊憩需求。
生態科普宣傳設施完善,建有2處以上森林或濕地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或場所;
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
廣泛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並建有各類紀念林基地。
每年舉辦各類生態科普活動3次以上;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市民知曉率達90%以上,市民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達80%以上;
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嚴格規范,措施到位;
採取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生態園林型等多種模式開展鄉村綠化,鄉村綠化面積逐年增加;
郊區觀光、採摘、休閑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和林木種苗、花卉等特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
D. 浙江籍詩人(非現代),及其作品賞析!!!
駱賓王(約638—約684)
今浙江義烏人。唐初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才華出眾,曾經當過侍御史,這在當時算是很大的官了,可當了沒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進了監獄。獲釋後,被貶到浙江臨海當縣丞。擅長寫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筆調高昂,風格雄放。與當時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合稱「初唐四傑」。
賀知章(659-約744)
今浙江蕭山人,唐朝詩人。他性格狂放,喜歡喝酒,自稱「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則天女皇期間考中進士,當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官,晚年退休還鄉後當了道士。少年時就以寫詩而聞名,特別擅長寫景詩和詠物詩。他的詩清新通俗、意境優美。他的書法也很有名,草書和隸書寫得特別好。
孟郊(751-814)
字東野,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詩人。年青時隱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與人來往。年近五十才中進士,做過小官。他是韓愈最賞識的詩人,但一生窮困潦倒,被成為「窮酸孟夫子」。他的詩大多抒寫胸中不平,傾訴窮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間疾苦。他善於用白描手法寫景抒情,詩風朴實深沉,語言精練。
羅隱(833-910)
字昭諫,今浙江富陽人。唐朝詩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大動亂時代,對當時的社會黑暗很不滿,所以他的詩多為諷刺現實之作。他的詩中善於運用口語,民間流傳頗廣。
王冕(1287-1359)
字元章,今浙江諸暨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畫家。他出身貧寒,少年時替人家放牛,在牛背上讀書,勤奮學畫。他擅長畫梅花和竹石,寫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個人志趣的詩歌。他的詩文語言質朴,不拘一格,在元詩中獨樹一幟。著有《竹齋集》。
於謙(1398-1457)
字廷益,號節庵,今浙江杭州人。明朝詩人、政治家。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百姓愛戴。他的詩氣質剛正,明白如話。著有《於忠肅集》。
龔自珍(1792-1841)
字璱人,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所作詩文提倡變法,批評清王朝的腐敗,洋溢著熱切的愛國之情。他的詩境界開闊,想像豐富,充滿浪漫色彩,有「龔派」之稱。著有《龔自珍全集》
陸游:(1125-1209.11)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周邦彥(1056~1121)
中國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E. 「開闊視野」的意思是什麼
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領域擴大,以更穩妥地達成目標。
開闊的解釋:使開闊;增加知識;擴展;面積大,視野寬廣的;沒有樹林、建築物或巨大岩石的;空間寬大,不受局限或阻礙的;思想心胸開朗豁達。
視野的解釋:視力所及的范圍;指思想或知識的領域;網站名稱。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主要收錄各種圖片及視頻。
(5)浙江日報創造擴展閱讀:
開闊視野的方法:
1、看書是一種自古至今都行之有效的途徑,古語雲: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在書海中暢游,你可以看到別人用一生經驗凝固出來的觀點、故事、態度、經歷,你讀書就等於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視野當然開闊。
2、如果看書是一條捷徑,那麼旅行就是康莊大道。身體和靈魂總要一個在路上。所以,旅行是直接獲取,旅行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想都會更加充實你的人生知識儲備。你的視野也會隨著你走過的路而增長。
3、上網看新聞、時評、電子雜志、電影、戲劇、藝術表演,這里是一個免費的大舞台,用得好互聯網是一把幫助自己千金的利刃,前提是不要被無益有害的資訊吸引迷失方向。
F. 都市快報的報社榮譽
1、中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評選(評選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最新一期排名中,都市快報名列全國晚報(都市報)競爭力第二、浙江第一。
2、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評選(評選單位:世界報業與新聞工作者協會):都市快報連續六年進入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排行榜,最新排名47位,浙江第一。
3、中國傳媒創新年會(評選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管傳媒雜志): 都市快報榮獲「中國十大最具成長性的創新媒體」、「專家委員會特別推薦最具典型性十大創新傳媒」、「中國十大都市報品牌」、「中國報業創新年度品牌」等獎項。 4、中國都市報發展高峰論壇、中國報業協會發行工作委員會年會(評選單位:中國報業協會):都市快報榮獲「中國最具公信力都市報」、「中國報業發行先進單位」等獎項。
5、最受廣告商青睞的都市報評選(評選單位: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 都市快報榮獲「廣告主廣告商青睞的都市報」、「中國發行量認證獎」等獎項。 6、品牌中國1000強(評選單位:品牌中國產業聯盟):都市快報榮列449位,居浙江報業第一。
2003年10月,據杭州市城調隊調查結果表明,在省城杭州的所有報紙中,《都市快報》擁有的讀者最多、閱讀率最高、零售量占絕對優勢。在報紙內容、形式風格、印刷質量、總體質量等19個內容的調查中,《都市快報》獲得18個第一及綜合評價第一。
2004年6月,據上海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發布數據,《都市快報》日到達率為44.3%,在杭州市所有媒體中居首位。
2005年8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報業競爭力年會發布的「2005全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20強中」,《都市快報》名列第8強,成為浙江省綜合競爭力最強的晚報都市報類報紙。
2005年11月18日,都市快報團隊打造的作為都市快報報系組成部分、有獨立刊號的《e時代周報·都市消費》創刊,首期發行24版30萬份。
在《都市快報》的七年歷程中,創造和實現了浙江平面媒體的四個「率先」:率先引入國際先進版式理念,開創中國報業異型加長報紙第一例;率先接軌國際傳媒的運作模式,實現全新編輯部內部設置;率先打造「撥我要五個靈」新聞熱線,並使之成為浙江媒體第一熱線品牌;率先進入浙江厚報時代,擴版以後,日最高版面多達80版。
2004年《都市快報》實現廣告收入3.2億,今年預計超過4億元。
《都市快報》現有員工260人,其中采編人員188人。
G. 趙洪峰的創作簡況
從1983年起,洪峰開始了小說創作,主要作品有《生命之流》、《湮沒》《瀚海》、《離鄉》、《和平年代》、《東八時區》、《生死約會》等。上世紀90年代之後開始注重小說的情節,應時任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的安波舜之邀所著的長篇為布老虎叢書中較早的一部,並打破了中國內地缺少驚險間諜小說的先例,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洪峰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北丐」洪峰與「南帝」蘇童、「東邪」余華、「西毒」馬原、「中神通」格非一同被比喻為文壇射鵰五虎將,被當作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被列為中國新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不分,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家;他的創作被稱為「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先鋒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新歷史主義」、「新現實主義」、「新感覺主義」等等,這表明了洪峰的創作的難以界定性,因而被批評界的許多人士稱為「屬於下一個世紀的作家」。 病中的洪峰
90年代以來,他個人的創作則呈現出愈加獨特的風格,每部新作都給當代文壇提供新鮮的經驗。如今洪峰極其創作已經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各大學中文系及研究院所的都要列入教程,也是攻讀中國當代文學碩士、博士學位的學者研究的對象。在各大學及研究院所所使用的文學史教材中,將洪峰極其創作作為重要的、具有文學革命性質的現象進行研究。他的作品還分別被譯成多種語言文本,成為西方學者研究中國文學的重要對象。(根據大學教材以及研究機構相關資料整理) 《苦界》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3年
《東八時區》 《收獲》雜志1992年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4年 延邊人民出版社 1995年
《喜劇之年》 《江南》雜志1994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5年
《和平年代》 《花城》雜志1993年 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5年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3年
《愛情歲月》 九州出版社 1995年
《女人塔》 華夏出版社 1997年
《愛情故事的多種講法》 江南雜志社 1998年
《海邊河水也結冰》 大家雜志社 1998年
《生死約會》 《收獲》雜志2000年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模糊年代》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1年
《中年底線》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2年
《去明天的路上》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3年
《革命革命啦》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4年
《九路汽車》(話劇) 長春話劇院2005年
《恍若情人》 江蘇文藝出版社 鳳凰出版集團 2007年 《永久佔有》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1年
《你獨自一人怎能溫暖》 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
長篇紀實散文《一個球迷對中國足球的訴說》 《特區文學》1998年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 《瀚海》 作家出版社 1988年《重返家園》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3年《湮沒》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5年
《洪峰小說自選集(四卷本)》 華夏出版社 1997年 《拉上窗簾看水塔》2001年
《九路汽車》2007年 相關洪峰創作的評論(報刊雜志名單概覽,截至1993年)
在國內有關洪峰的評論和研究文章已逾數十萬,發表的刊物眾多,大致是:
《文藝報》、《文學評論》、《讀書》、《小說評論》、《作品與爭鳴》、《文學角》、《北京文學》、《文藝研究》、《中國人大復印資料》、《河北文學》、《鴨綠江》、《芳草》、《飛天》、《文藝理論與研究》、《百家》、《中州文壇》《當代文學通訊》、《作家》、《文學評論家》、《文藝評論》、《鍾山》、《人民文學》、《當代》、《十月》、《中華文學選刊》、《上海文論》、《當代文壇報》、《東北文學》、《當代文壇》、《當代文藝思潮》、《小說選刊》、《吉林日報》、《創作通訊》、《小說潮》、《松遼文學》、《當代作家評論》、《新苑》、《理論月刊》、《吉林作家研究》、《文匯讀書周報》、《文藝時報》、《文論報》、《文藝爭鳴》、《青海湖》、《東部》、《花溪文壇》、《理論與創作》、《藝術廣角》、《中青年報》、《作家生活報》、《作家報》、《文學自由談》、《文壇風景線》、《南方文壇》、《當代文學研究》、《上海文學》、《批評家》、《天津文學》、《時代文學》、《青年文學》、《今日文壇》、《文論月刊》、《北方文學》、《文藝理論家》、《小說家》、《灕江》、《社會科學動態》、《江南》、《大家》、《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大眾時報》、《新華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解放軍文藝》、《中國作家》、《花城》、《天津日報》、《北京晚報》、《四川文學》、《當代小說》、《特區文學》、《遼寧日報》、《鞍山日報》、《都市青年報》、《齊魯晚報》、《遼沈晚報》、《沈陽日報》、《沈陽今報》、《沈陽晚報》、《時代商報》、《電視朋友》等,幾乎國內所有綜合性報紙和文學藝術類雜志,以及各網站網頁上的相關連接和評論,分別鍵入「作家洪峰」「小說家洪峰」「當代作家洪峰」「作家洪峰作品」「作家洪峰」「作家洪峰創作」「作家洪峰批評」即可分別查閱到數萬條信息,實是無法一一列舉。
發表洪峰創作評論文章的作家、評論家、學者名單(截至1993)
魏威、朱晶、寧然、郭小東、李敬澤、鐵岩、於建、郭鐵成、汪政、曉華、王干、費振中、許子東、曾鎮南、胡長斌、日月、黃浩、李國文、張曉春、應雄、陳思和、紀眾、蔣守謙、王肯、德耘、王蒙、郭銀星、辛曉征、陳村、方克強、、劉友賓、李潔非、阮加文、王斌、趙小鳴、吳炫、趙玫、賈涉、李逸、王國華、彭濤、張曰凱、趙鳳山、陳晉、孫紹振、楊小濱、孫書第、吳亮、南帆、史鐵生、范力、張德林、徐金葵、吳俊、王彬彬、董朝斌、張世俊、王彪、劉火、陳遼、蔡翔、張德祥、朱江、張頤武、徐民生、李劼、宋丹、南蔭、劉堅、木木、粒兒、佘意明、羅強烈、蔣原倫、胡平、石海田、季紅真、李斐、陳躍紅、陳劍暉、譚學純、唐躍、趙小琪、喻季欣、明小毛、薛毅、鍾本康、李小明、張炯、皮皮、常智奇、閻建濱、盛子潮、朱水泳、閻晶明、王寧、陳炎、薄魯、朱偉、李明泉、羅田、肖鷹、董運庭、鍾海帆、吳義勤、李進、楊匡漢、胡河清、大風、張鍥、肖雲儒、龐守英、李曉峰、傅百齡、韓耀旗、金一、樊星、徐亮、張慧辛、劉海燕、趙智、朱希祥、徐劍藝、葉礪華、盛英、木弓、鄭達、楊帆、王力平、楊吉、王光東、杜新華、譚學經、毛浩、李師東、尹鴻、何向平、閻新華、徐潛、程德培、子干、張福盛、施戰軍、劉俐俐、張毅、李震、馬克強、劉心武、聞樹國、柳建冬、孫津、馬建、潘新宇、謝有順、王連生、洪治綱、林化、宋隧良、宗仁發、逢增煜、昌切、孫郁、韓毓海、艾雲、章平、安子、張躍生、北北、小溪、劉燁園┅┅ 1985年《啊,小山崗上的白楊》獲 「綠野」金牛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綠野》雜
1986年《降臨·檯球》獲《關東文學》佳作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關東文學》雜志
1986年《人們叫他「歲兒」》獲首屆《作家》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作家》雜志1986年《生命之流》獲吉林省首屆青年文學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吉林省作家協會
1986年《蜘蛛》獲第二屆《作家》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作家》雜志社
1986年《人們叫他「歲兒」》獲吉林省第二屆優秀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吉林省作家協會
1988年《瀚海》獲1986~1987年《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小說選刊》雜志社
1988年《瀚海》獲1986~1987年東方文學基金會、《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中篇小說選刊》
1989年《瀚海》獲吉林省政府第一屆「長白山」文藝獎優秀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吉林省政府。
1992年《離鄉》獲首屆東北文學佳作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東北三省作家協會
1992年《九路汽車》獲東北三省青年作家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鴨綠江〉雜志社。
1993年《重返家園》獲中國青年出版社第三屆(1989~1992)青年文學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4年《整體創作成績》獲「莊重文」文學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
1994年《東八時區》獲第四屆長白山文藝優秀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吉林省政府.
1995年《東八時區》獲第二屆東北文學小說優秀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東北三省作家協會
1995年《喜劇之年》獲「江南」優秀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浙江省作家協會/《江南雜志社》。
1998年《結局與開始》獲「東海」優秀中篇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浙江省文聯、作家協會
1998年《太陽照常升起》獲《球報》總編獎,頒獎機構:《遼寧日報》。(註:此後,洪峰先生的作品再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文學評獎)
2007年《九路汽車》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二等獎;獲吉林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因此獎項涉及到演出單位和其他演職人員的切身利益,故洪峰先生未拒絕。)
H. 五星紅旗是誰創造的
曾聯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來自浙江瑞安。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版爭中取得權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在2992幅應征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
(8)浙江日報創造擴展閱讀: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決定發出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的啟事。經過毛澤東和周恩來的修改審定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於7月15日到26日間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和《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
I. 閱讀理解 《我的漫畫生涯》答案
我的漫畫生涯
華君武
我開始學漫畫是在我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大概是1928年。我畫了一群學生在打防疫針。學生很調皮,雖然打針是有點疼,但是卻故意裝出很疼的樣子來。於是我就畫學生打針時裝出的鬼臉。沒想到這幅畫居然被我們學校的校刊編輯看中了,於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張漫畫。
後來我更加喜歡漫畫了。那時漫畫界風行一種用漫畫表現古詩詞的畫法,我學到一首題目叫《江南》的漢樂府詩,裡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我就把它畫了出來。畫中有一個人正在采蓮,我在圓圓的荷葉當中畫了個十字像個「田」字。這幅畫被浙江日報刊登出來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居然還領到了一塊錢的稿費。去領稿費的時候,他們還讓我貼三分錢的印花稅票,這把我給難住了,我當時連三分錢都沒有。人家沒好氣的說了一句:「連三分錢都沒有!」這幅畫就是我的第一張刊登在正式報紙上的漫畫,時間大概是在1930年左右。從此以後我就開始拚命地畫漫畫。
那時的上海有我們漫畫界的老前輩:豐子愷、魯少飛、張光宇、葉淺予等老師,其實當時他們的年齡也不算太大。豐子愷先生當時也不過40來歲。我20歲左右,當然他是我的前輩。他們畫的畫比我畫的畫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畫漫畫方面,我只是一個剛剛進門的「小伙計」。我那時也不知道有什麼「創造性」不「創造性」的,總覺得趕不上他們。因此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在我的漫畫裡面畫很多的人。因為他們漫畫裡面的人都不多,一張畫里就幾個人。像豐先生的畫,就三兩個人或一個人。我一幅畫里可以畫幾百人。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創造性」的問題,就是想:我要出名。因為老先生們比我畫得好,我比不上他們,只好用這種辦法來和他們比。當時我的畫雖然畫得比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個畫大場面漫畫的華君武。
我為什麼來強調這個事情呢?就是現在我們畫漫畫的青年人,不想「創造性」的問題。我認為,別人沒有畫過的東西,你來畫,這叫創作。假如你總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走,那麼就一輩子也沒有你自己的東西,原因就在於你沒有創造性。比方說齊白石,他是有創造性的大畫家。我們進城的時候就聽說北京有「東城齊白石」、「南城齊白石」、「西城齊白石」,他們都是齊白石的學生,畫來畫去都像齊白石,誰也沒有超過他。這就因為他們沒有創造性的結果。漫畫也是這樣,你要跟著誰畫,永遠跟在他後頭,那何必稱為「創作」呢?叫「跟作」就行了。目前我們的作品裡叫「跟作」的漫畫太多了。現在有個新的說法叫「撞車」,就是說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我覺得搞漫畫創作就要真的進行創作,要有屬於自己的、與別人不同的東西。盡管我20幾歲在上海時,對於藝術創作方面的東西了解不多,但還是想出畫大場面漫畫這么一個辦法來,好和別人的畫區別開。這恐怕算是「瞎貓碰著死耗子」吧。
最後我想講漫畫創作上的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漫畫要變形、要誇張,把人畫得越誇張、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實不是這樣。過去有人把人畫得很醜,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歡讓人家給她畫漫畫像,我們有個漫畫家就畫了一位女電影明星的漫畫像。這位女明星就不幹了,弄得這位漫畫家很狼狽。有次我看見郎平的漫畫像。郎平也不難看,就是牙齒稍長一點,可是這位漫畫作者就把她的牙齒畫得更長了一些,就很難看。我畫漫畫不是誇張一個人的丑,而是誇張他有趣的東西。畫漫畫並不都是專門把人弄醜的。漫畫像不能過於變形和醜化,如果過於醜化,那麼被畫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選自華君武《我的漫畫生涯》演講稿。有刪節)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華君武根據漢樂府詩《江南》畫了一幅漫畫,被他所在學校的校刊編輯看中,這是他的漫畫第一次刊登在正式報紙上。
B. 華君武年輕時想超越漫畫界的老前輩,就想了一個辦法,在他的漫畫裡面畫很多的人,這是因為他意識到畫漫畫要有「創造性」。
C. 「東城齊白石」「南城齊白石」「西城齊白石」,都是齊白石的學生,但他們誰也沒有超過齊白石,這就因為他們「跟作」齊白石,沒有創造性的結果。
D. 漫畫要變形、要誇張,把人畫得越誇張、越丑,就越好,華君武也遵循了漫畫創作的這一規律,畫漫畫時誇張一個人有趣的東西。
E. 華君武認為,搞漫畫創作就不能「跟作」,要有「創造性」,有屬於自己的、與別人不同的東西。
(2)華君武提出:「畫漫畫是要懂得一點社會,懂得一點人生的。」統觀這篇講話,華君武的這一觀點有哪些具體體現?(6分)
(3)從本文來看,華君武能夠成為中國傑出漫畫家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
(4)作為演講稿,本文語言有很多特色。請結合本文中相關的語句,分別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例句表述)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1)C、E
(2)①知已知彼,同中求異。「因為老先生們比我畫得好,我比不上他們」,所以只要用這種畫多人的辦法來和他們比。②知人論世,准確定位。「漫畫像不能過於變形和醜化,如果過於醜化,那麼被畫的人就不容易接受。」(一點3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要點:①有強烈的興趣;②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鼓勵;③善於觀察生活;④富於創造精神;⑤作品有特色;⑥善於表現出生活中有趣的東西;⑦長期堅持漫畫創作。(意思對即可。一點一分,答對5點給6分)
(4)①語言口語化:現在有個新的說法叫「撞車」,就是說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②語言個性化:學生很調皮,雖然打針是有點疼,但是卻故意裝出很疼的樣子來。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創造性」的問題,就是想:我要出名。③語言生動感人:在畫漫畫方面,我只是一個剛剛進門的「小伙計」。④語言幽默風趣:你要跟著誰畫,永遠跟在他後頭,那何必稱為「創作」呢?叫「跟作」就行了。(要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回答。每點2分,答對三點給8分。)
13.B(嘆為觀止: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J. 人民日報社浙江分社哀亞平
魯迅(又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後改字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周樹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風箏里的弟弟)。「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最崇敬的筆名,魯迅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專集都被收錄在各類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魯迅曾因為母親的安排娶朱安為妻,但朱安其貌不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思想很陳舊,魯迅的家鄉紹興有一種風氣,看不起離婚的女人,魯迅心善,不想讓朱安淪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為由,離開了朱安,後另娶了許廣平,生下了海嬰。朱安一生都沒有和魯迅圓過房,生不了孩子。魯迅後,是朱安為他守靈,但朱安後卻沒人為她守靈,朱安終其一生始終是不幸的。生平和創作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亡,家境便迅速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通過科舉考試,可以陞官,可以發財,個人身價百倍,家庭也隨之受到世人的羨慕。這被認為是讀書人的「正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僚」,為這個官僚出謀劃策,奔走效力,接受這個官僚的饋贈。借著這個官僚的權勢,自己也有了權勢。這是當時讀書人常走的第二條道路。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雖然這被當時的官僚所不齒,但到底可以發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損害的社會底層。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抱著到「異地」去尋「別一類」的「人們」的目的,離開了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當時的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這是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所從來沒有過的。在課余,魯迅還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這大大開拓了他的文化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魯迅的生平和創作魯迅是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在南京路礦學堂求學期間,他的學習成績一向優異,這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日本就是通過西方的醫學認識到西方科學技術的價值和意義的,魯迅也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當時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強大起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勢力也在同時發展著。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強國林立的現代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並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士」。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對當代世界文化的發展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有了更切實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獨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狀況和被西方帝國主義所欺侮的歷史命運。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在這時,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裡,苦在心裡,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為如此,當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標志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說,魯迅的《狂人日記》是討伐傳統封建專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喚重建中國現代新文化的宣言書。它帶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華民族的凄厲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狂人日記》之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連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中國的小說,只有到了魯迅那裡,才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這個更廣大的題材領域,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這是一個多麼冷酷無情的世界!這是怎樣一種扭曲的人生!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挺起腰桿來做人,爭取自己幸福的未來。除了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之外,魯迅還塑造了一些剛剛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知識分子有進步的要求,有改善社會的良好願望,有對人、對己的真誠的感情,真誠的愛,但當時的社會卻不能容忍他們。「狂人」詛咒人吃人的現象,希望人人都能成為「不吃人的人」,成為「真的人」,周圍的人就把他當成瘋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狂人日記》);夏瑜為社會而犧牲,茶客們說他「瘋了」,華老栓則用他的血來治自己兒子的病(《葯》);魏連殳關心中國社會,社會卻來迫害他,到他不再關心中國社會時,周圍的人卻來巴結他(《孤獨者》)。《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為社會,為自己,追求過,奮斗過,但在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經歷的都是悲劇的命運。魯迅同情這些知識分子,就是同情中國社會,關心中華民族的命運,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只有這些知識分子還在為社會的進步而掙扎、奮斗。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魯迅著作《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是魯迅第一部小說,其中收集1918年至1922年間所寫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故鄉》,《阿Q正傳》等14篇,原題是「自序」。《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華蓋集續編補編》(雜文集)《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詩集)1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且介亭雜文附集》(雜文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古籍序跋集》《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遺補編》《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魯迅選集》1952,開明《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魯迅名言魯迅舊體詩: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3、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6、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魯迅名句: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3、我好象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4、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6、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10、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11、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12、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13、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14、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15、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16、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17、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18、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2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21、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22、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掉了。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24、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26、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27、過去的生命已經亡。我對於這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28、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29、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30、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31、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