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數線是哪國人發明的
從已有的文獻可知,人類認識自然數和分數的歷史是很久的。比如約公元前2000年流傳下來的古埃及萊茵德紙草書,就記載有關於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❷ 是誰發明了分數
滾蛋!(是說說討厭的人的)是阿墨斯,離現在約5000多年,他寫的草書在現在在英國博物館里!
❸ 分數的起源是什麼
分數的起源於"分"。一塊土地分成三份,其中一分便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一
種說法,用專門符號寫下來便成了分數,分數的概念正是人們處理這類問題的長
期經驗中形成的。
世界上最早期的分數,出現在埃及的阿默斯紙草卷。公元1858年,英國人亨利
林特在埃及的特貝廢墟中,發現了一卷古代紙草,立即對這卷無價之寶進行修復
,並花了十九年的時間,才把紙草中的古埃及文翻譯出來。現在這部世界上最古
老的數學書被珍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內。
在阿默斯草卷中,我們見到了四千年前分數的一般記法,當時埃及人已經掌握了
單分數-----分子為1的分數的一般記法。埃及人把單分數看作是整數的倒數,埃
及人的這種認識以及對單分數的統記法,是十分了不起的,它告訴人們數不僅有
整數,而且有它的倒數-----單分數。
但是分數終究不只是單分數,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開始出現把兩個整數相
除的商看作分數的認識,這種認識正是現在的分數概念的基礎。在這種認識下,
一個除式也就表示一個分數,中國古代的表示法被除數放在除數的上面,最上面
留放著商數,例如:是假分數,化成帶分數便是與現在的記法不同的是,帶
分數的整數部分放在分數的上面,而不是放在左邊。大約在十二世紀後期在阿拉
伯人的著作中,首先用一條短橫線把分子、分母隔開來,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
的分數線,十三世紀初,義大利數學家菲波那契在他的著作中介紹阿拉伯數學,
也把分數的記法介紹到了歐洲。
數學產生於實際的需要,同樣,分數的概念在幾個文明古國都有歷史記載:
公元前兩千一百年,古巴比倫人計數是採用六十進制,在他們的著作中已經出現六十進制的分數,如:sin1度=1/60+1/(60)^2+1/(60)^3,這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分數。
公元前一千八百五十年,埃及僧侶所寫的數學文獻中,用一些自然數的倒數,來表示分數,稱單位分數。至今,我們仍將這些分數稱埃及分數。
我國的分數記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左傳》《考工記》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❹ 分數是誰發明的
在歷史上,分數幾乎與自然數一樣古老。早在人類文化發明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的需要,所以人們引入並使用了分數。
外國
在許多民族的古代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和各種不同的分數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倫人(現處伊拉克一帶)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數。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學文獻中,也開始使用分數,不過那時候古埃及的分數只是分數單位。
中國
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傳》中,規定了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過周文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過九分之一。秦始皇時代的歷法規定:一年的天數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這說明:分數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並且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
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數是自然數(非負整數),以後在度量和平均分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用一個作標準的量(度量單位)去度量另一個量,只有當量若干次正好量盡的時候,才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度量的結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盡,有兩種情況:
例如,用b作標准去量a:
一種情況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為新的度量單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盡,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後的m個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盡.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用b去度量a的結果,就必須引進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度量的結果。
另一種情況是無論把b分成幾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盡(如用圓的直徑去量同一圓的周長)。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進一種新的數-無理數。在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商。為了使除法運算總可以施行,也需要引進新的一種數-分數。
綜上所述,分數是在實際度量和均分中產生的。
由來
說分數的歷史,得從3000多年前的埃及說起。
3000多年前,古埃及為了在不能分得整數的情況下表示數,用特殊符號表示分子為1的分數。2000多年前,中國有了分數,但是,秦漢時期的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今天分數的表示法就由此而來。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名稱
分數
為什麼叫它分數呢?分數這個名稱直觀而生動地表示這種數的特徵。例如,一個西瓜四個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塊行嗎?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數是度量和數學本身的需要--除法運算的需要而產生的。
❺ 分數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具體是哪來國人發明的不好說,自
如果單單是分數線這個概念,那就是瑞士數學家歐拉,系統規劃了分數, 分數式 ,所以分數線也是他發明的,
但是根據歷史相關文獻記載,古埃及,中國,印度,阿拉伯都有相應記載,
但是表現形式和現在的有所不同不同,
其中古埃及,中國的記載相對較早~
❻ 分數線是哪個數學家發明的
分數線來是一個非常奇葩的自
最搞笑的又是最可悲的偉
大的數學家發明的。
這個數學家的名字都感覺到
是那種怪怪的,他的大名鼎鼎
叫做「草句布斯,居萊問」,看
起來是一個洋人,不知道廣大
的網友們曾經聽說過沒有呀?
我也是查歷史文化散記發現的,
眼睛就看疼啦。
❼ 分數線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義大利。
比薩的列奧納多,又稱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 ,Fibonacci, Leonardo Bigollo,1175年-1250年),義大利數學家,西方第一個研究斐波那契數,並將現代書寫數和乘數的位值表示法系統引入歐洲。也是分數線的創始人。
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有時是一條斜杠「/」,斜杠左邊是分子,右邊是分母。在某種意義上說,分數線等於除號和比號。分子是被除數,分母是除數;分子在比號左邊,分母在比號右邊。
(7)分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擴展閱讀:
分數的歷史:
最早的分數是整數倒數: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號,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數c。 1000bc。大約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數略有不同的方法分開。他們使用最小公倍數與單位分數。他們的方法給出了與現代方法相同的答案。
希臘人使用單位分數和(後)持續分數。現代的稱為bhinnarasi的分數似乎起源於印度,他們的作品通過將分子(Sanskrit:amsa)放在分母(cheda)上,但沒有它們之間的條紋,形成分數。
❽ 分數的產生與發展
實際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了適應這種實際的需要,於是人們就發明創造了分數。分數就是這樣產生的。
最早使用分數的是我國,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分數的記載。如:在《左傳》一書中記載,春秋時代,諸侯的城池,最大不超過周國的1/3,中等的不超過1/5,小的不得超過1/9;秦始皇時期,擬定了一年的天數為365又1/4天;《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的一本專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講了分數四則演算法。古代分數用「1/111」表示1/3。
❾ 分數的發展歷史
一.分數發展簡史
人類早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數。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各民族還有各不相同的分數制度。
埃及人:只對分子是1的分數進行運算,他們編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數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的和的表,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倫:由於創造了六十進制的計數制度,所以他們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數,巴比倫人還編制了用六十進位的分數來表示分子是1的分數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臘人:學會了埃及的分數演算法和巴比倫的六十進位制演算法,加、減、乘、除都很困難,數字計算沒有能夠很好發展。
我國古代籌算除法,除數放在被除數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數的上面,例如:
23÷7籌演算法記著: ,除得整數3餘數是2後,改作: ,中
間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這個帶分數讀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據先有的材料,我國古代數學書「九章算術」(約公元一世紀左右)裡面,已有完整的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這在世界來說也是最早的。
「九章算術」把分數加法叫做「合分」,法則是「母互乘子,並以為實,母相乘為法,實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這里的「實」是被除數,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數,也就是分母;「實如法而一」是被除數依除數均分為幾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數相加,則有法則「其母同者直相從之「,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術」把分數減法叫做「減分」,法則是「母互乘子,以多減少,余為實,母相乘為法,實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術」把分數乘法叫做「乘分」,法則是「母相乘為法,子相乘為實,實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術」把分數除法叫做「經分」,法則是「法分母乘實(為實),實分母乘法(為法),實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這些法則和我們現在所用幾乎完全一樣。
「九章算術」里約分法則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這就是說:分子、分母都是偶數的時候,應該用2除;如果不是偶數,那麼用輾轉相減的方法,從較大數減去較小的數,最後得到一個余數和減數相等,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這種輾轉向減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和歐幾里得的輾轉相除法,理論上是一致的。
印度的數學計算都用比寫的方法,七世紀中期,在印度數學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數七分之二記作:7 (只是比現在的分數少了分數線),分數三又
3
2
七分之二記作:7 ,和我國的籌算記法體制相同,分數的加、減、乘、除的法則也都和我國籌演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數記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間添上一條橫線,並且把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寫在分數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寫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數演算法在十三世紀初傳到了義大利,在十五世紀中開始在歐洲各國通行,現在已經在全世界通用了。
❿ 分數是誰創造的
同樣誕生在春秋抄時代的《考工記》,則從技術角度敘述了許多實用的數學知識。《考工記》在冶金、制車、制弓中多處用到了分數概念。如《考工記·六齊》中記載:青銅冶煉中,錫佔六分之一,可用於鑄造鍾鼎;錫佔五分之一,可以造刀斧;錫佔四分之一,可造戈戟。由於製造器具的需要,《考工記》中產生了衡量角度大小的單位,如矩(90°)、宣(45°)、(木屬)(67°30』)、柯(101°15』)等。此外,《考工記》中還載有當時一些標准容器的尺寸,可見作者那時已知道尺寸與體積的普遍關系了。
。 (人民網王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