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過程的例子

文學創造過程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1-11-10 08:34:16

❶ 論述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

創作動機:創作動機是驅使作家投入文學創作活動的一股內在動力,它是與一定的主觀願望或目的相聯系的,是由作家強烈的內在需要促成的。
藝術構思:藝術構思本質上是一種藝術思維:即藉助於再現想像,尤其是創造性想像所從事的思維。確切地講,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回憶、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動,以各種藝術構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藝術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指在藝術構思中,以想像為中心環節,綜合運用聯想、感情、理智、回憶等多種心理機制,以創造具有豐富審美意義的形象或意念為目的的思維方式,由於形象思維主要體現在藝術創造中,因此它又叫藝術思維。在文學創造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輔相成,相互為用,而總體上,形象思維包含抽象思維。
藝術直覺:藝術直覺是文藝家在創作活動中直接、敏銳、迅速地感受、捕捉具有審美價值的形象的一種特殊心理能力。藝術直覺是憑感官直覺得到的客觀對象物最初的主觀映像,所以它既不完全是感性認識,也不是無意識。其表現形態是感性的、不自覺的、非邏輯的和非功利的,而本質內涵又常是和理性、邏輯、功利目的有內在聯系的。它看似先天的本能,實為後天的再造,是以審美主體長期的實踐積累、經驗積淀、思想修養為內在依據的。藝術直覺在審美判斷、藝術創造中有不可忽視的獨特功能。
靈感:靈感是指創造性思維過程中認識發生飛躍的心理現象,它是作家在內心長期積累、比較、分析材料並艱苦地思索之後,突然在無意之間獲得的對所思主題(意念和形象)的一種頓悟,其突出特徵是非預期性、亢奮性和創造性。

❷ 安徒生開始文學創作前有過哪些經歷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麥19世紀著名的童話作家,既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出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出名前的經歷】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父親是一名鞋匠,而且體弱多病。母親大父親幾歲,是一名洗衣婦。一家人住在一間窄小的房子里。在父母自由的教育環境下,尤其是母親的鼓勵,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現了其想像才能。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劇場,並且給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時他還閱讀所有可能借到的戲劇劇本,這些劇本包括路維·郝爾拜(Ludvig Holberg 1684- 1754)和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後來他甚至記下了莎士比亞的所有劇本。
1816年安徒生的父親逝世,他給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製鞋工具。安徒生也因此輟學在家。在這一期間他在織工和裁縫那裡當過學徒,還在一家香煙工廠做過工,並且有逸聞稱那裡的同事們戲稱他是女孩子,還脫褲子檢查過。據證實,在1819年的復活節,安徒生在位於丹麥菲英島北部港市歐登塞的聖克努特大教堂開始考慮他的未來。因為他希望成為一個歌劇演唱家,於是在1819年的九月去了哥本哈根,由於聲音好,他被丹麥皇家劇院僱傭;但不久後嗓子卻壞了,並且失業。據記載,安徒生起初在劇院里被當作一個瘋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點餓死。
後來他得到了音樂家克里斯托弗·魏澤(Christoph Weyse)和西博尼(Siboni)的幫助,還得到詩人弗雷德里克·霍格·古德伯格(Frederik Hoegh Guldberg1771—1852)的相助。雖然歌唱家的夢想破滅,可他還是被荷蘭皇家劇院接納為舞蹈學徒,同時他開始寫作。由於他後來變得懶散起來,所以逐漸失去了弗雷德里克對他的厚愛,不過這時安徒生開始得到了皇家劇院的主管喬納森·柯林(Jonas Collin)的幫助,後來他們兩人成為終身的朋友。
國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對這個奇怪的男孩產生了興趣,他決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萊格思(Slagelse)的語法學校去深造幾年。在啟程之前,安徒生發表了他的第一本書:《Ghostat Palnatoke's Grave》(1822年)。在此期間安徒生結識了一位名叫伊爾夫的翻譯家,他的女兒亨利蒂對他關懷備至,成為安徒生第一個心愛的人,她對安徒生後來的愛情產生不小的影響,安徒生因為她的意外離世傷心很久,並為她寫下一首輓詩。在1827年之前,這個並不情願的後進生,先是留在了斯萊格思,後來又去了位於艾森諾(Elsinore)的另一所學校。他在學校中仍然表現得怪異,不合群,老師也常責罵他。他後來說這些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時期。最後,柯林終於讓他畢業了。之後,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

❸ 文學創作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審視階段來: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自合走這條路,該往哪方面發展,現在的學客之路很難走,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對文學追求的人。
吸收階段:博覽自己關注的領域,打好文化基底。
構思階段:看看當今的文學形態,如果是為了謀利就要抓住市場動態。
創作階段:這一階段時間可能久一點,但要與社會同步,不要總是推舉以前別人推舉上萬遍的例子。
出版階段:看看市場銷量如何,是否有必要修改

❹ 列舉魯迅的創作經歷

巨大成就: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說鉤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後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贊美: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後改為豫亭,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
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❺ 關於中外文學家在創造過程中斟酌文學的小故事

「推敲」

賈(jiǎ)島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寫詩的態度很認真。
傳說有一次他訪友歸來,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即興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鳥宿池邊樹,僧(sēng)推月下門」兩句。寫完後,他又覺得「僧推月下門」的「推」字,不如改為「敲」字,但到底用「推」還是用「敲」呢?他一時又拿不準。於是在一家門口一遍又一遍地做起推門和敲門的動作來了。恰巧這時大文學家韓(hán)愈騎馬路過這里,看到這種情形,感到很奇怪,便下馬來問明原因。他為賈島這種認真刻苦作詩的精神所感動,就和賈島一起研究起來。最後,韓愈認為還是用「敲」字好。因為一個人深夜把別人的門一「推」就進去了,那是不夠禮貌的;另外,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比「推」響亮。
後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zhēn)酌(zhuó)文字叫做「推敲」。
選自《名人趣聞錄》和《寫作趣聞集》,選入教科書文字有改動。

歐陽修改文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是個知識淵(yuān)博而又嚴肅認真的人。
有一天,錢惟演在洛(luò)陽修建了一座驛(yì)舍,特地請歐陽修、尹(yǐn)師魯、謝希深三人各寫一記。寫成後,謝文700多字;歐文500多字;尹文只380餘字,而且語言精煉,敘(xù)事完備,結構嚴謹(jǐn)。歐陽修既稱贊尹文,又不甘落後,決心向尹師魯學習,幾次登門求教。後來重寫了一篇,不但比尹文少20餘字,而且更加完整精粹(cuì)了。尹師魯佩服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是一日千里啊!」
以後歐陽修在寫《醉翁亭記》時,先是寫了滁州東面的山怎樣,南面的山怎樣,西面的山怎樣,北面的山怎樣,後來改成一句:「環滁皆山也」(環繞滁州的全是山),真是精煉極了。
歐陽修到了晚年,還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達到廢寢(qǐn)忘食的程度。妻子勸他說:「何必這樣辛苦呢?又不是小學生,還怕先生生氣嗎?」歐陽修回答:「我不是怕先生生氣,是怕後生笑話啊!」

王安石撕稿

宋代有一個文人叫劉貢父,是《資治通鑒(jiàn)》的編寫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訪王安石,正趕上王安石在吃飯。看門人把他領到書房裡等候。劉貢父隨手翻閱桌上王安石寫的一篇論兵的草稿。劉貢父的記憶力很強,文章過目不忘。看後,他想:我是王安石的下級,擅自進入他的書房恐怕不合適,於是就移到了另一間屋裡等候。
王安石吃完飯,把劉貢父請到書房,寒暄(xuān)一番後,就問他:「最近寫了什麼文章?」劉貢父隨口回答說:「寫了一篇《兵論》,還是個草稿。」王安石驚奇地說:「哦!主要內容是什麼?」劉貢父就將剛才看到的文稿的意思說了一遍。王安石不知道劉貢父已經看過了自己的文稿,更沒想到劉貢父是跟自己開玩笑,以為劉貢父真的也寫了一篇這樣的文章,他沉默了一會兒,便把桌上的那篇論兵的草稿拿起來撕掉了。
王安石平時寫文章,總要求能有獨到的見解。如果發現與別人有雷同的地方,就會對自己的文章很不滿意,甚至撕掉重寫
望採納

❻ 論述文學創造的過程

過程
1、話語蘊藉——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蘊含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釋,就是「人類遠古的深層集體無意識」,是自遠古人類在生活中形成的、並且時代遺傳下來的深層心理經驗,是一種亘古綿延、無所不在、四處滲透的最深遠、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類思想,即人類精神本體。
3、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4、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對文學活動的特殊性質的概括,指文學是一種交織著無功利與功利、形象與理性、情感與認識等綜合特性的話語活動。
5、精神生產——指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藝術(7種)都屬於精神生產。(精神生產的概念首見於《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此後在《共產黨宣言》《剩餘價值理論》等著作中多次出現)
6、物化階段——是文學創造過程的最後階段。它是指作家將在構思過程中已基本醞釀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轉換為文學符號,並固定在紙張上,使其成為可以流通和消費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的階段。

❼ 文學創作的過程

三個階段
一、積累階段
內涵:文學創作的積累階段就是為創作準備原始的材料或素材,作者把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源源不斷地積存到頭腦中。 類型:
1、表象積累
2、情感積累
3、思想積累
4、直接積累
5、間接積累
6、有意識積累
7、無意識積累
二、構思階段
內涵:
構思是指產生在某種內心心理驅動的作用下,作家在頭腦中構思出具體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藝術形象體系。
特點:
構思活動總是處於一種凝思冥想之中,需要保持「虛靜」的心態和高度專注。構思有時候要經歷很長時間,特別是構思鴻篇巨制。據說,歌德構思《浮士德》前後經過60年之久,羅曼羅蘭對《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構思用了20年。
三、寫作階段
內涵:
寫作階段是指作家運用語言媒介把內心的形象盡量准確,鮮明,生動的描繪出來。以便讓讀者也能像作家那樣看到和感受到這些藝術形象。
過程:
1、在寫作過程中,作家對他描繪的形象要再次活脫脫地,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2、作者要用最恰當的詞語把這些形象准確、生動地描繪出來。
3、寫作完成後,對初稿進行必要的修改。
創作中的情感運動
情感運動的三個階段:
1、創作情感的激發。
2、情感能量的釋放。
3、審美愉悅的享受。
三股情感流的交匯:
1、動力情感流2、內容情感流
3、審美情感流
上述三種情感流在文學創作中不可分割地相互交匯在一起。同一種情感,在未被表現出來前是動力情感,在表現之時是內容情感,在情感發揮動力作用或被表現的時候,都有可能激發審美情感。在創作活動中,這三股情感流同時存在,相互混雜,很難分清。
文學創作中的靈感現象
內涵:靈感是作家大量的無意識心理突然湧入意識中造成的一種特殊的心靈狀態。在這種心靈狀態里,會感到自己腦筋特別靈敏,思路特別清晰,精力特別充沛。
特徵:
1、靈感的來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是靈感的顯著特徵之一。
2、靈感發生時常在作家苦思冥想中斷的時候。
3、靈感到來時總是與高度亢奮的情緒相伴隨。
來源:
靈感起始於一種充盈的內心狀態,這充盈的內心狀態來自作家生活積累和藝術探索,靈感既不是來自神授也不是來自天才,取決於作家長期生活的積累和艱苦的藝術探索。清代文論家袁守定說:「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正道出了靈感與作家努力的關系。
文學創作的整體特徵
一、合目的和無目的
二、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
三、作者創造和讀者創造
文學創作的經驗
一、中國的境界說
內涵:境界是指文學創作中通過實境和虛境的相互融合造成的能夠引發人想像和思索的某種藝術的氛圍、風貌和氣韻。
特徵:
1、實境和虛境的融合。2、實境提供廣闊的藝術空間,虛境包含真切而深刻的內蘊。
3、境界要能印發出讀者的無窮想像和深入思索。
境界創造的兩條途徑:
1、寫境
寫境就是比較客觀地描寫實境,通過對實境的描寫達到抒發主觀情思的目的。即「因景生情」、「由景入情」、「即景會心』。如《詩經·採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是象徵,抒發了一個歷盡滄桑的徵人無限悲苦的心情。詩句並無一處寫悲苦,卻處處籠罩著悲苦,這即是寫境的最高境界。
2、造境
造境是主觀地虛構境像,即按照主觀的感覺和想像創造境像。在造境中,實境直接注入了作者的情思,即」融情於景「、」情景交融「。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造境的名篇。
類型:
1,、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又稱」宏壯「之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表現的外露,其中的物象都擬人化了,皆著作者之色彩,易於迅速地感染和打動作者。
2、無我之境
無我之境是指情感相對沖淡隱蔽,內蘊較為豐富復雜的境界。無我之境,作者的主觀情思浸潤和深藏於景中,達到了」意境兩忘「,『意與境混』的境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無我之境,興味深渺,耐得住讀者的反復咀嚼和思索,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西方文學典型的創造
內涵:
」典型「在希臘文原意是指鑄造用的」模子「,在文學創作中,」典型「主要是指敘事文學作品中那種達到了高度真實的藝術形象。
特徵:
一、文學典型要求現象真實和本質真實的統一。
文學描寫生活現象的同時必須揭示和反映生活的本質,把生活現象和生活本質統一起來,才能達到反應生活的高度真實性,產生真正的文學典型。
二、文學典型要求現實真實和理想真實統一。
文學描寫現實生活,但不能只描寫現實生活,還要比現實生活本身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更加具有統一性。從現實真實上升到理想真實,才能塑造典型形象。
典型化:
內涵:
典型化指的是依據生活中的個別,經過藝術地選擇、加工、改造,創造出一個新的個別。這個新的個別比生活中的個別更真實,更完美,也更能鮮明的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本質和規律。
兩個方面:
1、個性化個性化指的是賦予形象以鮮明的個性特徵,個性化不是把某類人的特徵統統收羅到人物形象身上,而是挑選出最有特點,最能體現出生活本質的個性特徵加以突出描繪。例如《紅樓夢》中的迎春、惜春、探春,同是貴族大家庭的千金小姐卻各有各的個性。
2、本質化
本質化指的是在文學創作中集中和概括,提高形象的概括性,加大形象的思想內涵,使形象更加充分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和規律。
個性化和本質化統一於典型化中,其中個性化是基礎,本質化是在個性化中進行的,並通過個性化而展開,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文學創作的文學風格
內涵:
文學風格是指從文學作品整體上,即在文學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中呈現出來的品貌。形成基礎:
1、作家學識
作家的學識表現為對事物一種獨特而深刻的藝術認識和藝術把握。我國清代文論家葉燮說:「無識則不能取捨,唯有識,則能知所從,知所奮,知所決,而後才與膽力皆確然有以自信。」
2、作家才情
作家的才情即作家的才能和情致,是包括作家的藝術感受力和藝術表現能力,藝術才能和審美情致的融合統一,是創造文學風格的又一個重要機制。
3、作家氣魄
氣魄是指作家進行藝術獨創的氣度和膽略,是作家獨特的個性氣質的表層化顯露,在文學作品中就形成氣勢。
我國古代文論有「文如其人」之說,西方文論中也有「風格即人」的論斷。作家只有敢於遵從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感受,認識,表達個人獨特的情感評價,抵禦非藝術、非審美因素的干擾,才能自創一家,形成風格。
4、媒介傳達能力
作家的媒介傳達能力是指作家對語言符號媒介的熟練掌握和運用,通過語言形象成功傳達出內蘊豐富的審美意象。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必然要有極為優秀的媒介傳達能力,才能把鮮活生動的審美意象寄寓在超凡穎異的語言形象中,從而形成獨有的創造風格。

❽ 文學創作研究過程及感

多經歷一些東西就走感觸了

❾ 以一部文學作品為例,敘述其文學創造過程。(文學理論題,最好長一點)

兄弟咱們應該是一個班的,我感覺這個問題一時不能有答案😭😭還是自己加油吧,不過如果你找到了記得發我一份哈😜😜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過程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