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創造一些物品
隨著對創造過程和創造方法的不斷研究,人們產生了一種設想,是否能把那些創造過程中令人感到神秘、原為個人所特有的想法,變成對每人都適用的東西。於是,就產生了「專門研究產生創新構思的方法技巧」的創造技法。自美國的奧斯本發明第一種創造技法--智力激勵法(又稱腦轟法)以來,四十多年中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幾百種創造技法。這些創造技法主要運用於生產實踐和高等院校。對於校學生來說,進行一種或多種創造技法的訓練,可以鍛煉他們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因而也能使他們發明、製造一些小生產品。但是,單靠學習創造技法還不能使創造力產生持久、穩定和普遍遷移的效果。因為影響創造思維的另外一個的重要因素是個人有無廣博的知識基礎。所以說,創造技法的學習訓練是可行的,但他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輔助性的手段。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思路,我們有選擇地挑選了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的幾種創造技法,以供參考。1、智力激勵法這種技法,主要通過一種規定的會議,讓參加的人員互相啟發,極力彼此間的連鎖性反應,產生眾多的創造性設想。會議的具體組織方法是:參加會議的人數不超過十人,會議時間掌握在十分鍾到一個小時之間,每次會議的議題明確,每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設想。會議還必須做出幾項規定,如不允許私下交談,以免干擾別人的思維生活;任何人不能批評別人或作出判斷性結論;各種設想應一律記錄下來等等。智力激勵法由於能使每個人充分利用別人的設想來激發自己的靈感,或者結合幾根人的設想產生新的設想,所以,要比單獨思考更加容易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新設想。在輔導小學生進行創造發明時,我們可以適當地、靈活地運用這種創造技法。在討論時,可以四個人一個小組,討論時間定為二十分鍾。會議形式可以是談話式,也可以先寫在卡片上,在互相交談,互相啟發。但指導原則是統一的,即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限制,造成緊張的氣氛,使參加者的大腦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以利於「爆出」新的設想來。2、檢查一覽表法為了打破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技法要求人們把應該考慮的各個要點編成一個表格,然後按表格內列的要點逐一考慮,這種就能提高創造性思維的效率。上海《少年報》曾把這種創造技法和我國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起來,提煉為十二個「聰明的辦法」。這是二個辦法通過實例介紹,再引申到具體方法的介紹,對小學生的創造發明很有啟發。這十二個辦法是:①「加一加」辦法:美國人威廉看到他的朋友在用鉛筆畫畫,鉛筆的一端綁著一塊橡皮,他從中得到啟發,終於發明了橡皮頭鉛筆。現在的戴帽子的風雪大衣、帶閃光燈的照相機、收錄兩用的錄音機都是兩樣東西的有機組合。那末,如果在某件東西上添加些什麼、加厚些、或者跟其他東西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②「減一減」辦法:較少時間或次數、減輕一些或省略些什麼,會有什麼結果?如明信片就減少了貼郵票這道手續,公交月票就減少了買票次數。③「擴一擴」辦法:把一件東西放大、擴展,會怎麼樣?投影電視、照片放大技術,不就是擴一擴嗎?④「縮一縮」辦法:把這件東西壓縮一下,將會產生什麼效果?如壓縮餅干就是一種戰備糧食,袖珍字典很受大家歡迎,縮小熱水瓶的體積就成了保溫杯。⑤「變一變」辦法: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氣味,改變一下次序怎麼樣?現在的牙膏,加入了各種配方,有桔味、留蘭香味、薄荷味、中草葯味等,很受人們歡迎;寫作文時,改變敘述的次序,用倒敘、插敘、插敘等方法,效果是否會好一些呢?⑥「改一改」辦法:考慮一下這件東西在使用時,是不是給人們帶來了不便和麻煩,需要加以改進呢?例如,雨傘太長,攜帶不便--那就改為折疊式的;以前的鬧鍾,只會鈴聲大作,現在改為發出音樂聲提醒大家注意,聽起來要舒服多了。⑦「聯一聯」辦法:某些事物的結果,與它的起因於何聯系,從中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嗎?例如,有塊甘蔗田的產量比其他的高出百分之五十。原來,在栽種甘蔗前一個月,有些含硅酸鈣的水泥曾灑在這塊天地里。經過研究,硅酸鈣能使這些酸性土壤得到改良,所以甘蔗獲得豐收。⑧「學一學」辦法:有什麼事物可以讓自己模仿、學習一下呢?如魯班被茅草拉破手,從而模仿發明了鋸子;人們已經模仿生物創造發明了許多東西。⑨「代一代」辦法:這個辦法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一些東西來代替另一些東西呢?例如,用塑料代替金屬做瓶蓋,成本又低又不會生銹。⑩「搬一搬」辦法:把一些想法、道理、技術搬到別的地方,用得上嗎?把電視機的拉桿天線搬到教師手中,不就成了一根可以調節長度的教棒嗎?⑾「反一反」辦法:這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辦法,把一件東西、一個事物的位置或順序顛倒一下考慮,會有什麼結果?例如,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從別的科學家證明「電流能夠產生磁」現象中得到啟發,從而實現了「磁也可以轉變為電」的證明,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發電機。⑿「定一定」辦法:為了解決某個問題,需要規定些什麼?為了知道噪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家給聲音的大小作了規定,即聲音的大小單位叫做「分貝」;為了維護城市的交通安全,人們發明了交通信號燈。3、缺點列舉法這是日本的鬼冢喜八郎創造的。這種技法就是通過對某個事物的具體缺點的列舉,然後再想方設法加以克服。這樣就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了。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許多小發明都收到了這方法的啟示。這種技法要求對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吹毛求疵」,找到它的缺點,然後運用新的技法加以改革。例如,「多用升降籃球架」的發明者,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在隆冬季節上體育課時發現:操場上只有一個籃球架,全班幾十個同學在排隊投籃,她想:一節體育課每人只能輪上幾次,多數的時間是站在等待,天氣寒冷,人不動就更冷,如果能有幾個籃球架那該多好!再說,籃球架是固定的,不管是高年級學生還是低年級學生都嫌不方便。因此,一個由多架籃球圈,能上下調節的新式籃球架的設想產生了。經過家中落地風扇的啟發和其他資料的提示,她終於發明了「多用升降籃球架」。運用缺點列舉法的關鍵是,尋找出生活中感到不便或有缺點的事物,即發現了需要,然後通過對其他事物的聯想、借鑒、啟發,最後找出解決俄的辦法來。第三屆世界琴少年科技發明獎獲得者,我國的茅嘉凌同學也是由於發現奶奶在高處曬衣服十分不方便後,才發明了高空穿繩器的。4、希望點列舉法 這種創造技法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技法。例如,人們希望燒飯能自動控制,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電飯鍋」;人們希望能隨意控制電視節目,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遙控電視機」。這種技法是根據發明者的意願而提出的各種設想。它不同於缺點列舉法,因為缺點列舉法是不離開物體的原型的。例如,人們希望有一種不用紐扣的穿著方便的衣服,那麼,鈕扣的圓形就不能使用了,後來,人們發明了一種用尼龍的靜電摩擦作用作搭扣的衣服。希望點列舉法這種技法的訓練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動腦筋的創造精神。具體的做法是:召開希望點列舉會議,參加人數五至十個人,會議的議題是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如「怎樣的書包最理想」,「怎樣的城市使你滿意」,「怎樣的學校最合心意」等等都可以。與會者圍繞這一主題列舉出各種希望點,為了技法與會者產生更多的希望,可將個人提出的希望點公布在黑板上,以產生更多的連鎖反應。會議時間為半至一個小時。會後再將各種希望點整理出來,經過研究,制定出今後改革的具體方案。
❷ 我總是能通過一些生活現象總結出一些道理,這些道理書本上是沒有的可以算是我自己發明出來的,你們覺得我
發明道理...首先這個短語搭配不當...不知道你聰不聰明,反正語文肯定不好。
❸ 請為我提供一些小發明創造的資料和創意,最近學校進行發明比賽,謝謝各位了
行家說,一項成功的小發明創造並不難,它同大的發現發明比起來,往往要容易得多,因為這些小發明創造選擇的課題比較廣泛,比較簡單,所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為此,發明創造要瞄準小目標,隨時注意發生在身邊的小問題,把自己的發明念頭和創造力,上緊發條。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形態改變法
圓溜溜的西瓜容易滾動碰傷,運輸也不方便。於是,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培育出了方形西瓜。這樣裝載和運輸起來就方便多了。
現有的一些物品和方法,換一種方式看:改變現有東西的形狀,改變製作工藝,改變物品的結構,如把原來方形的改成圓形的,把直的改成彎的,把紅色的改成藍色的,把無香味改成有香味的……你也許會覺得比原來的更方便些。這種發明技法叫做形態改變法。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移植法
把大家已經知道的原理,已有的物品或方法等,移植運用到自己的發明上,得到一項新的發明,這種方法叫做移植法。這種技術性移植是發明創造的一條重要途徑。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他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聯想法
聯想是一種科學的、豐富的想像過程,是由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比如你見到意志堅強的人就聯想到鋼鐵,見到兇狠的人就聯想到豺狼。
當你研究一個發明對象時,把你已經知道的物品或曾經看到的某種現象同研究的對象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從中受到啟發,或者是對某種技術的模仿和借鑒,從而打開思路,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種小發明的方法稱為聯想法。
一天,武漢市的王帆同學去姑姑家,看見姑姑正忙著綉花。只見姑姑綉花時,總要先把針尖朝下一紮,拉直綉線,然後翻轉手腕,使針尖朝上,再朝上扎出來,手就這樣一針上一針下來回不停地動著。王帆問姑姑:"這樣上下翻轉不累嗎?"姑姑說:"累。綉一天花,手腕又酸又痛!"王帆看著姑姑勞累的樣子,便想能不能改進一下這種傳統的綉花方法呢?
又有一天,王帆在電視上看到漁民織網的情景,漁民拿著兩頭尖尖的梭子直著穿過來,直著穿過去,就把網織好了,根本不用翻轉手腕。王帆馬上聯想到:把綉花針也製成跟織網梭一樣兩頭帶尖、中間開孔的樣子,不就解決了翻轉手腕的問題嗎?於是,他請在機械廠做工的姑父作了一根兩頭有尖,把針鼻挪到針中間的綉花針。姑姑一試,果然省力,手腕不再酸痛,而且因為減去了翻轉手腕的動作,還提高了效率。這項小發明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運用聯想法要求同學們在平時多看、多想、多在腦中放一些供聯想的事物。有時也許只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次游戲,都會激發起你發明的靈感。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組合法
如果你細心觀察和思考,就可以發現你周圍的許多東西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組合而成的。如帶橡皮的鉛筆是由橡皮和鉛筆組合而成,電水壺是由電熱器與炊壺組合而成。帶日歷的手錶,帶溫度計的台歷架,帶有圓珠筆的鋼筆等,都是由兩種東西組合而成的一種新東西。像這樣將已有的兩種或多種物品或部件進行巧妙地組合,構成新的更好的物品的發明方法稱為組合法。
組合可分為近緣組合和遠緣組合。
近緣組合是指待組合的事物原本是"一家人",或者是"直系親屬",它們常常在一起"接觸",雖各自有著不同的功能,但彼此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那麼,可以將它們"固定化"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桿秤這種傳統的計量工具,使用時間不下千年了。但由於它的秤桿和秤砣是分開的兩個部件,所以攜帶很不方便,特別是有些人還利用換秤砣的方式坑人,使消費者深受其害。於是,四川的張鵬程同學對傳統的桿秤作了改進,他在桿秤上開槽,把秤砣做成條形,並把兩者通過活節鉚在一起,使兩者不能分開,再刻上編碼。不用時,可以把秤砣鑲在桿秤的槽里,既攜帶方便,又可防止弄虛作假,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這項名為"編碼桿秤"的小發明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巧妙地將秤桿和秤砣這兩件"形影不離"的部件綜合在一起,把傳統的桿秤來了一番革命性的變革,是成功地運用近緣組合的範例。
許多同學喜歡用鋁制飯盒買飯或帶飯,但這種飯盒盛菜時很不方便。能不能把盒蓋與盒體組合在一起製成"飯菜盒"呢?首先可以將普通飯盒的盒蓋加深些,使之可盛菜。其次將盒蓋與盒體用合頁連接起來,買飯時,打開盒蓋,盒體盛飯,盒蓋盛菜,用一隻手即可端住,特別是在無桌放飯盒時用尤其方便。
有時兩件事物不是"親戚",甚至一點聯系也沒有,但把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後,就增加了新的功能,出現了新的事物,這就是遠緣組合。如傘是大家常用的雨具,而手電筒是照明用具,兩者本不相干,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下雨天走夜路時,既可遮雨,又可照路,一舉兩得。還有人把星座圖繪制在傘面的內側,那麼在打傘的同時又可觀察星空,增加天文知識,豈不妙哉!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一擴大增加法和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縮小省略法
書報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方便,就藉助放大鏡來看。放大鏡的作用,就是把字"擴一擴"。
原來的電視屏幕較小,看電視節目費力,所以大屏幕彩電相繼問世。這是把屏幕的面積和電視的體積"擴一擴"。
很多人喜歡看圍棋比賽,但棋盤太小,不可能像看籃球一樣觀戰。於是,把棋盤的面積和棋子的大小"擴一擴",做一個特大的棋盤掛在牆上演示比賽,讓棋迷們一飽眼福。
傘是人們常用的擋雨避陽工具,有人將它的面積擴大、再擴大,變成了街頭巷尾設攤者使用的晴雨大傘、露天海濱浴場遊客享受的太陽傘,使傘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瞧,"擴一擴"、"加一加"也會變得很奇妙,會引發出相當不錯的發明。當你把一樣物品進行擴大面積、擴大聲音、擴大距離、延長時間、延伸長度、加高高度、增加數目、增添配料等擴增處理,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可能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這種"擴一擴"、"加一加"的小發明技法叫作擴大增加法。
太多了,只要願找,網上可查到很多。
祝你成功吧。
❹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加一加而創造出來的。你能快速列舉出6種這類產品嗎
加一加而創造出來的的物品如下:
1、近視鏡片+遠視鏡片=望遠鏡。
2、蠶絲+被套=蠶絲被。
3、上衣+裙子=連衣裙。
4、麵包+香腸=熱狗。
5、麵包+肉餅=漢堡包。
6、電鈴+時鍾=鬧鍾。
7、自行車+電瓶=電動車。
8、馬達+小木船=快艇。
9、氣墊+船=氣墊船。
10、毯子+電熱絲=電熱毯。
用「加一加」這個技法發明的新發明,不但給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提供了方便,在宇航事業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科學家用三級火箭把各種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把宇航員送上月球。這種推力巨大的三級火箭就是三枚火箭首尾相接加起來的。
❺ 寫自然現象的作文結合一些發明創造
d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
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於飛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吸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於空中。這是多麼巧妙的飛行啊。製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願望。
在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蒼蠅的眼睛,發明了蠅眼攝象機。
蒼蠅的靈敏感知,發明了危險探測儀,用在危險工作場所
鷹的滑翔技巧,發明了滑翔機。
鳥類的留線造型,改變了飛機的外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
鳥類的骨頭,改進了飛行器的骨架結構,更輕,強度更高。
蝙蝠和海豚的聲波探測,發明了超聲波雷達。
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
仙人掌、螞蟻,這些自然的事物隨處可見,因此它們並不稀奇,但你可別小看它們。
你是否看過一群小小的螞蟻,在牆壁爬動著?它們時時抬著像沙子一般小的食物,成群結隊的走動。那細小的身材,生命十分柔弱,只要被人一壓,它的一生,可能就這樣結束。螞蟻雖然渺小,但非常團結。一隻螞蟻找到食物,由於食物的體積太大,自己無法搬運,它便立刻回巢,通知夥伴,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就能成功了。我們也是一樣,如果不能團結,像一盤散沙一樣,一點力量都沒有;如果能合作,在做人處世上就能屹立不搖。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區,那裡酷熱無比,還有許多惡毒的猛獸,處境十分危險。但是仙人掌生活在那裡許久,卻不見它絕種,這是因為它為了適應險惡的環境,長出了尖銳的刺,使動物們無可奈何。這似乎告訴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外在艱苦的環境,要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去解決。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大自然中,給我們的啟示實在太多了,只要用心體會,都能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體認,像仙人掌、螞蟻,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❻ 如果你有機會創造一些改變生活的東西,你會發明/發現/創造什麼東西來改變人類
如果你有機會創造一些改變生活的東西,你會發明什麼?我會發明創新思維
❼ 有誰可以給我物理學家他們發明或發現一些東西的故事(例:因為有個蘋果掉下,牛頓才發現引力) ←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伽利略信步來到他熟悉的比薩大教堂,他坐在一張長凳上,目光凝視著那雕刻精美的祭壇和拱形的廊柱,驀地,教堂大廳中央的巨燈晃動起來,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裡安裝吊燈。
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燈像鍾擺一樣晃動,在空中劃出看不見的圓弧。可是,伽利略卻像觸了電一樣,目不轉睛地跟蹤著擺動的吊燈,同時,他用右手按著左腕的脈,計算著吊燈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以此計算吊燈擺動的時間。
這樣計算的結果,伽利略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就是吊燈擺一次的時間,不管圓弧大小,總是一樣的。一開始,吊燈擺得很厲害,漸漸地,它慢了下來,可是,每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
伽利略的腦子里翻騰開了,他想,書本上明明寫著這樣的結論,擺經過一個短弧要比經過長弧快些,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誰也沒有懷疑過。難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還是怎麼回事。
他像發了狂似的跑回大學宿舍,關起門來重復做這個試驗。他找了不同長度的繩子、鐵鏈,還有不知從哪裡搞到的鐵球、木球。在房頂上,在窗外的樹枝上,著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復,用沙漏記下擺動的時間。最後,伽利略不得不大膽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錯誤的,決定擺動周期的,是繩子的長度,和它末端的物體重量沒有關系。而且,相同長度的擺繩,振動的周期是一樣的。這,就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運動規律。
自從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有人再會去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系。而安培和畢奧等物理學家認為電和磁不會有任何聯系。可是奧斯特一直相信電、磁、光、熱等現象相互存在內在的聯系,尤其是富蘭克林曾經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更堅定了他的觀點。當時,有些人做過實驗,尋求電和磁的聯系,結果都失敗了。奧斯特分析這些實驗後認為:在電流方向上去找效應,看來是不可能的,那麼磁效應的作用會不會是橫向的?
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里,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沖擊」。這種沖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沖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❽ 能體現出創造力的物品
太多了 、、、只要不是重復古人的作品,都是具有創造力的東西!
❾ 古代根據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發明創造的事例.(請舉2例)
魯班造鋸,相傳魯班是被帶鋸齒狀的草啟發製造的鋸;
張衡製造渾天儀是他長期對天空中星星移動觀察得來的經驗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