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豆腐是誰發明的。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版類的一個偉大的貢權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2. 豆腐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參考資料: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3. 豆腐的起源是什麼時候發明者是誰
豆腐起源於漢代,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
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
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
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豆腐,五代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
(3)干豆腐發明人擴展閱讀:
很早以前製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
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機也被研發出來,可以在家裡輕松製作豆腐。豆腐製作發展到現代已經不是單純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經過現代科技加工出來的豆腐擁有美觀、營養價值高、產品種類豐富等特點。
劉安故事:
西漢淮南王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葯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
後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葯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葯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
4. 豆腐乾誰發明的
漢代淮南王劉安。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5. 豆腐是誰發明的說說它的歷史背景
豆腐的起源 豆腐的歷史從古串今,多年來一直扮演著平民化價格、貴族絨有享受的盤中飧角色,是窮人、是帝王、更是所有中國人熟悉的食品。人人都品味過豆腐,因此其之出生年代,絕對值得讓我們一探究竟。 豆腐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最多人認為這是從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所開始。人稱淮南王的劉安,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最初雛形的形成。由於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產生後,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調十分可口,從此豆腐也就在民間開始流傳。 而一些文獻也都出現過劉安的名銜,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許有力的背書。南宋朱熹雲"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豆腐》時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本子·雜制篇》說:"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明蘇雪溪平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quot;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於淮南王劉安方士之術也。"清初高士奇在《天祿識餘》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劉安造,又名黎祁"的記載。 而或許有人會認為在唐代以前的書籍都未出現過"豆腐"一詞,但在1960年河南密縣發掘的打虎亭一號漢墓中所發現的大面積畫像就有豆腐作坊圖的石刻,而墓的主人正是東漢末期,為漢代已有豆腐的生產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隨著時代的不同,豆腐之名亦有多次的更換。古語稱大豆為菽,因此在"爾雅"中稱豆腐為戎菽;陸游的《建南詩稿》稱豆腐為"黎祁",在《鄰曲》中自注雲:"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而由於'腐'字本有"腐爛、腐朽或腐敗"的意思,因此古人多盡可能的將'腐'避免,而有了"來其"、"甘旨"、"無骨肉"等許多別名。據明人王志堅《表異錄》、清人《堅瓠集·豆腐》褚人獲所載,相傳元司業孫大雅嫌豆腐之名不雅,遂改名"菽乳"。而《清異錄》中有"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的記載,而這或許與豆腐在過去是肉品的廉價代替品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也有一個關於豆腐起源的故事是這么說的。有一家三口,住著一對夫妻與母親,可惜婆婆待媳婦並不好,連普通的豆漿都不願讓她飲用,一天婆婆要出遠門兩三日,當婆婆前腳一走,媳婦後腳便開始磨豆子、煮豆漿,但當豆漿正開鍋,她滿心喜悅的要舀裝時,院子里竟傳來了腳步聲,媳婦害怕是婆婆回來了,見著會挨罵,便趕忙端起整鍋剛燒好的豆漿往灶邊的壇子倒,出門迎接一看才知是丈夫回來了,於是又喜孜孜的拉著丈夫要進屋喝豆漿,哪知打開壇蓋一看,豆漿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劑;原來壇子以前泡過酸菜,裡面還有些酸湯底,因此豆漿倒進去便凝固了,小夫妻倆勉強一嘗居然發現這凝固的豆漿味道不錯、質嫩味美,於是為他取名「逗夫」,而豆腐也由此而來。估不論豆腐是由這兒開始,或由劉安所創,我們都仍應感謝祖先過往的智慧造就了今日此種富含營養的食品。
6. 豆腐是誰發明的
1、豆腐是劉安發明的,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今屬安徽省)。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2、劉安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2、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
(6)干豆腐發明人擴展閱讀:
一、豆腐的發明過程:
1、豆腐的發明,不如說是發現,就和煉丹發明炸葯一樣,豆腐也是煉丹時被發明出來的。
2、劉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產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漿也是當地的主要飲食之一。
3、而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喝的豆漿灑在了煉丹用的石膏上,豆漿便凝成了豆腐,豆腐這一美食便出現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黃豆泡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
2、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
3、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4、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5、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7、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8、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10、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11、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
12、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7. 豆腐是誰發明的
發明的豆腐是兩千多年前西漢的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的愛好是回修道煉丹,理想是答長生不老。「豆腐」就是他煉丹的失敗品。
這就是豆腐。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8.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回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答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8)干豆腐發明人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9. 豆腐乾是誰發明的
配料:
豆腐。
·操作:
(1)備料。上等黃豆3公斤,精鹽 600克,醬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蔥15克,味精10克。
(2)磨漿。先將黃豆洗凈,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鹵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鍾,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於打破網路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制出的產品質量緊密,能避免厚薄不勻,空隙較多。
(6)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於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鍾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將500克精鹽放人3公斤清水中攪勻,再把晾涼的豆乾置干鹽水缸內,浸泡半天後撈出,瀝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鍋內,放人1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醬油、香蔥、味精,製成鹵水。
(8)煮干。將已製成的鹵水回鍋燒沸加人豆乾,煮30分鍾左右,取一豆乾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10. 豆腐是誰發明的豆腐皮也是他的功勞嗎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版類的一個權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