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魯迅的小說藝術特色有哪些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有:
魯迅擅長運用「白描」的手法,機器簡練地描寫人物、事件和環境運用畫「眼睛」的方法極其省儉地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並注重細節描寫。
魯迅小說形式靈魂多樣。結構單純明快,先後有序。
魯迅小說的語言洗煉、優美,深沉,含蓄,富有表現力。
② 魯迅的小說,散文的藝術特色
魯迅雜文的特色:
魯迅雜文所含甚「雜」,主要內容有兩大特點:1、它反映的中國社會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從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歷史面貌。如單從某一篇看,他的雜文所評述的多是具體、細小、平常之事,但匯在一起卻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形象。因此,他的雜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2、魯迅的一生關注中國的國民性改造問題,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雜文來完成的。
魯迅雜文形象性很強,他文章中的說理、論辯、批判、駁論等邏輯力量都是透過鮮明的形象來體現的,因而他的雜文具有濃郁的藝術色彩。魯迅雜文的文體自由多變,短評是他常用的形式。他的文風或嚴峻凜然,或清新雋永,或鋒芒畢露,或潑辣犀利,或意味深長,多姿多彩不拘一格。他的雜文是現代文學中有重大影響的一種文體。
魯迅散文的特色:
魯迅是現代散文詩的重要的開創者,這部分作品收於《野草》集中。《野草》所含內容:1,是對世俗世態的嘲諷和對黑暗政治的抨擊,如《狗的駁詰》、《復仇》、《淡淡的血痕中》;2,是寄託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的苦悶與掙扎,如《秋夜》、《過客》、《影的告別》等。
《野草》是一部象徵主義的藝術精品,其中最具藝術特色的是運用象徵方法而創造的各種形象。
魯迅的回憶散文收於《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較多地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寫人記事均於平淡質朴的筆墨間蘊藉著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對舊日情懷的回顧時,還常常發表議論,抒發對現狀的某些不滿之情。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
(1)魯迅小說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特徵。
作品為我們塑造了阿Q、孔乙已這些鮮明、獨特的藝術典型。在未庄、魯鎮這種生活環境里,正是半殖民地社會中國農村的縮影,階段關系錯綜復雜,階級矛盾和階級壓迫極為突出。盤踞在未庄的趙、錢兩家地主及爪牙地保是剝削者、吃人者。阿Q、王胡和吳媽是被剝削者,他們之間形成尖銳的階級對立。正是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寫出了阿Q的落後和不覺悟,他蒙受種種壓榨和欺凌,又無力反抗,只好用精神勝利法自寬自解,於是漸漸形成阿Q性格。孔乙已也是在封建教育制度的殘害下形成了他窮酸、迂腐的性格。阿Q、孔乙已等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藝術的概括力和歷史的真實性,因此具有深廣的社會意義。
魯迅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採用生動的細節描寫,「畫眼睛」的方法、白描、漫畫的筆法,使人物生動、真切,個性鮮明。
(2)魯迅對現代小說民族新形式的創造:
魯迅小說藝術上又一特點是結構章法的民族化。《阿Q正傳》以敘述人物「行狀「為主,故事連貫單純,有頭有尾,具有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的章回體及傳記文學的特點。《孔乙己》則以一個酒店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通過對孔乙己在酒店兩次喝酒情景的描寫,表現深受封建思想文化毒害而窮困潦倒的讀書人的悲慘生活。
結構上既吸收民族傳統章回小說的特點,又吸收西方小說結構上截取生活片段的特點,創造了現代小說的民族新形式。
(3)以戲劇的手法表現悲劇的內容,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結合統一。《阿 Q 正傳》、《孔乙己》都描寫了時代的悲劇,在表現上又充溢著喜劇色彩。
③ 簡介魯迅作品的藝術特色
魯迅小說文體的突出特點,是富有開創精神。以《吶喊》、《彷徨》而論,作者根據不同小說內容的需要,為每篇作品精心尋找恰到好處的體式和手法:有的截取橫斷面,有的直現縱剖面,有的多用對話,有的近乎速寫;有的採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記、手記體,有的採用由見證人回述的第一人稱,有的則用完全由作者進行客觀描繪的第三人稱;有的抒情味很濃,有的諷刺性很強,有的專析心理,有的兼表哲理;形式種類極為多樣。正像沈雁冰當年《讀〈吶喊〉》一文所說:「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造形式的先鋒;《吶喊》里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人跟上去試驗。」後來的《故事新編》,更屬全新的大膽嘗試。作者運用古今雜糅、時空錯位乃至荒誕、誇張的手法,將神話、傳說、歷史上的人物還原於凡俗的環境中,寄託或庄嚴、或滑稽、或悲哀、或憎惡的諸種心態,這是魯迅借鑒國外表現主義作品而做出的重要創造。
④ 論述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
1.新人物(農民如阿Q ,婦女如祥林嫂,知識分子如魏連殳等),塑造多種典型形象,雜取種種人揉成一個,經常採用畫眼睛和白描手法,簡略卻生動地勾勒出人物形象。如阿Q 的癩頭瘡疤還在新文學史上閃閃發光
2.新思想深度與批判性,貫穿始終的是改造國民性,批判國民劣根性和反帝反封建,啟示革命要啟發群眾,不然像《葯》里革命者的血被麻木無知的老百姓做成人血饅頭治病,以及狂人日記結尾救救孩子的啟蒙覺悟
3.新創作手法,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或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結合,如狂人日記,狂人不僅是活生生的迫害妄想症者,他也象徵了幾千年來封建思想的結晶,諸如此類
4新語言,文本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學術界定論《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5.魯迅小說有運用局部心理分析手法,兼有復調小說的特點。即文本出現多種與主人公平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聲音,這復調小說是借鑒前蘇聯文學評論家巴赫金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6.《故鄉》等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鄉土文學的代表作,他為鄉土文學做出了貢獻
其次還有很多,魯迅作為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大師(個人看法),他的藝術成就最主要是新人物,新手法,新題材,新思想等,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⑤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可以從幾方面去寫
一、語言准確、形象、精練、辛辣。
二、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具有極強的社會概括性。(阿Q,這個形象一出來時曾使多少人對號入座)。
三、文風精練、朴實,具有極其鮮明的獨樹一幟的個性特徵。
詳見http://..com/question/7621385.html
1)魯迅小說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特徵。
2)魯迅對現代小說民族新形式的創造:
以戲劇的手法表現悲劇的內容,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結合統一。《阿 Q 正傳》、《孔乙己》都描寫了時代的悲劇,在表現上又充溢著喜劇色彩。
詳見http://..com/question/9119931.html?fr=qrl&fr2=query
書寫方式的個性化與敘事技巧的多元化
詳見http://..com/question/70257573.html
⑥ 跪求《淺談魯迅文章的創造性》!!!老師讓我們寫啊
我看魯迅小說
作者:范美忠
轉自新浪
魯迅是如此獨特,如此博大,以至於人們對他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單就他的文學創作而論,從他還在世的時候開始,贊揚的固然居多,但也不是沒有異議的聲音,比如阿英就對他的野草提出質疑,而還有人說阿Q的時代已經過去。到了共和國時期的前三十年,由於魯迅被政治化,人們在沒有學術自由的情況下對他的研究當然也只有象封建時代學者對四書五經的研究或者象當時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一樣,只有頌揚的義務,而沒有自由批評的權力,直到七八年以後,在文學領域終於有了相對較為自由的批評空間,人們開始對過去的文學史進行重新的審視,而對魯迅的懷疑和攻擊一直沒有斷過,就我了解的來講,對他的文學成就的質疑可以分別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志清和王朔為代表(據說有個烏煙瘴氣鳥博士葛紅兵,為二十世紀文學寫了一分悼詞,其中對魯迅進行了酷評,本來這種鳥人的文章我根本沒有興趣看,但為了今天這篇文章我在google上搜來看了一下,一貫喜歡酷評和胡說八道的我都受不了了,居然有比謝有順更亂七八糟的批評家,前不久我處於對謝《十部作品,五個問題》的憤怒寫了一篇批駁文章,現在我以謝有順為參照,象他一樣胡說八道或者更胡說八道的文章我就不作出回應性批評,為那樣的投機和瘋癲症患者浪費時間真不值得。他們比王朔還流氓得多,因為王朔至少還自稱是流氓,沒有裝出一幅悲痛欲絕的義憤面孔,雖然不講邏輯,但比前面提到的兩位還象人樣一些,本來,我早該對這些批評作出回應,但一方面考慮到不能因為這些垃圾浪費時間,二來是因為他們的目的並非為了文學批評,不過是為了引人注目為了出名,你如果關注他就正好中計了,你批得越厲害他越高興,現代這個社會的人怕的不是人罵他,而是人們不理他,越多人罵他他越高興,至於罵他婊子或者流氓他是不在乎的,就是這篇文章我也不是為了批駁他們,而是在正面立論的過程中順帶給他們兩耳光而已,正好也把他們作為批評的靶子)。夏志清對魯迅的質疑主要是認為魯迅不該把那麼對時間用在毫無價值的雜文上,而且從小說的角度來說,認為魯迅不該把文學作為工具,太干預生活了,具體到阿Q正傳則認為它結構呆板。總之,在他眼中,張愛玲和錢鍾書都是了不得的人物,而魯迅則不過如此;雖然大家說對王朔的批評當不得真,實際上他也的確不是嚴肅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批評,但他提到魯迅沒寫長篇的問題卻不僅是他一個人對魯迅的批評,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就連魯迅的崇拜者也覺得沒有一部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那樣的史詩性作品好象真是一個缺陷,所以他們千方百計進行辯護,說魯迅本有寫長篇的打算,只是因為後來忙於寫雜文進行戰斗才沒有寫,而錢鍾書則認為魯迅不適合寫長篇,《阿Q正傳》寫得長了點,都就已經不太好了。
總的來講,對魯迅的散文的成就大家好象都沒有什麼懷疑,而在高層次的讀者群當中,大家對《野草》推崇尤高,由於我此前已經寫過一篇《我看魯迅散文》,這里不多談,而他的雜文放在以後來談,這里專就他的小說分幾個問題來進行論述。一是魯迅小說和中國傳統小說的關系;二是魯迅小說和當時世界文學的關系,三是魯迅小說和同時代作家小說的比較,四是魯迅小說的成就和特點分析,五是魯迅小說的現代價值;六是回應對魯迅小說的批評。
一:魯迅小說與中國小說傳統的關系
客觀地講,如果要對新文化運動以來的中國文學成就進行評價的話,那麼可以說散文的成就最大,而由於曹禺,老舍等人的創作,戲劇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對詩歌和小說似乎就評價比較低了,詩歌的問題是在於中國有著輝煌的古詩成就作為參照,而現代詩歌自身由於脫離了古詩傳統,實際上相當年輕和不成熟;小說的情形略有不同,雖然與歐洲的文藝復興以來經歷的從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迷茫一代等深厚的小說傳統相比,中國的小說傳統仍然顯得薄弱,但畢竟還不象新詩那樣毫無基礎,唐宋傳奇可以視為精緻的短篇小說,而以尤其明清以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城市和市民社會的形成,白話小說相當繁盛,我覺得可以分為三類,一類以《金瓶梅》,《紅樓夢》,《貪歡報》等為代表的色情,言情小說;一類是《三國演義》《水滸》這樣的歷史英雄傳奇或者演義小說,還有一類是三言二拍為代表的市民趣味的小說。那麼魯迅從這些小說裡面吸取了什麼嗎?沒有!客觀地講,我覺得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總的來講跟傳統還是一種斷裂的關系,他們更多地是向歐洲的小說學習,而對傳統基本沒有什麼繼承,當然這里是僅就嚴肅文學的層面而言,武俠和鴛鴦蝴蝶派的小說顯然例外。如果要說魯迅的小說從中國傳統小說里學習了什麼的話,也只有從他高度評價《儒林外史》這個角度來看,從《孔乙幾》裡面很可以見到影響,一方面是對舊式知識分子的憐憫和諷刺,另一方面是在刻畫人物方面並非象西方小說那樣大段大段的描寫,而是抓住最具特點的地方寥寥幾筆傳寫精神。另外他曾專門研究小說史,也曾編輯過《唐宋傳奇集》,他用筆的精練是否受了唐宋傳奇的影響呢?
二:魯迅小說與當時世界文學的關系
由於魯迅的社會關懷太強烈,所以他不可能是為文學而文學的人,再加上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所以魯迅雖然對西方剛經歷了的世紀末文學思潮非常了解,但他顯然不可能走那條道路,他更多地是接近俄羅斯和東歐文學,而他又曾經留學日本,對日本文學當然很了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肯定受了下面一些作家的影響,他自己曾說喜歡妥斯綏耶夫斯基,我覺得他受妥氏的影響或者說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於:一方面是對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是對人的靈魂的關注,在他的所有小說裡面幾乎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影響,另外就是他自己所說的「安特萊夫式的陰冷」,這主要是體現在整個小說的色調和氛圍上,尤其《葯》,《祝福》,《孤獨者》,《在酒樓上》都體現得比較明顯,當然,所有的小說實際上都有這個特徵。從關注小人物的不幸和專注於短篇小說來講,是否跟契訶夫也有一定的關系呢?這還有待研究,至於《狂人日記》的標題雖然借用了屠格涅夫的小說名字,但從內容和風格來講,他的小說與屠的明麗優美浪漫抒情倒並沒有共同之處。至於日本文學,可以很明顯看出來的是夏目漱石的幽默和諷刺風格的痕跡,另外他還翻譯過芥川龍之介的作品,而芥川正是以短篇小說見長,關注的也是小人物,當然更多是日常生活的事件,跟魯迅小說的史詩特徵還是多少有些不同。從我目前的知識來講,我能夠發現的魯迅可能受的外國文學的影響也就這些了。由於魯迅一貫的現實主義關懷,所以他的小說的現代性不是特別強,承續的還是十九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當然象徵主義的手法在他的小說中還是有應用,另外《狂人日記》我們也可以認為是心理小說。但總的來講中國現代小說的現代性和都市特徵主要體現在穆時英,施蜇存等的小說創作上,魯迅的現代性還是體現在他的《野草》中。
三:魯迅和其它現代小說家的比較和魯迅小說的成就,特點
一般認為魯迅是最早進行新文學白話小說創作的人,而繼起者眾,那麼與現代文學史上的其它小說家的作品相比,他的小說有什麼特點呢?
其實客觀地講,能夠跟他的小說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作品真的不多,因為質量相差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難有可比性。如果硬要進行比較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將他的小說分成兩類分別進行比較,他的小說要麼寫知識分子,要麼寫農民,那麼寫知識分子的作品,就寫知識分子的作品而言,他的作品還可以進行區分,孔乙幾代表最後的科舉知識分子,而《孤獨者》,《在酒樓上》中的魏連役和呂韋圃則是寫的覺醒的知識分子被舊勢力吞沒的例子。我們可以拿來比較的是創造社的郭沫若和郁達夫的作品,郭的小說典型的是抒寫知識分子的幻滅與窮愁,這樣的主題在郁達夫的小說里也有,但他還增加了年輕知識分子青春期的性壓抑的描寫。就藝術成就來講,他們兩位的作品都沒有一部值得一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浪漫主義的寫作更多的是適合於詩歌和散文,於小說則不是太相宜,容易流於濫情和膚淺,有散文化的趨向,比如法國的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錄》就寫得不好,雨果的小說成就也應該重新評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都沒有魯迅受挫的沉痛感,尤其是知識分子的企圖改造社會受挫以後,這對近百年來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一個概括性的總結,而後者更多的是只關心自己。至於寫農村的作品,可以對照的作品我覺得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矛盾的《春蠶》,《秋收》,《殘冬》三部曲和葉紫的《豐收》為代表,他們都是寫農村,而且都是進行批判和暴露,但差異是明顯的,前者是從經濟的角度著眼,關注的是社會的物質的災難或者用教科書的說法叫做農村經濟的破產,這本來該是歷史學家來做的工作,文學不是經濟學,也不是歷史學,由於他們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對人的關註上,所以從文學上來講,應該是毫無價值的,而魯迅寫農村的作品則完全是從人的靈魂入手,比如閏土,祥林嫂,阿Q這些人物,關注他們的靈魂遭到戕害,被侮辱和損害,喪失尊嚴的現實。其實路翎的小說跟他的小說似乎有相似之處。
另一類寫農村的小說可以以沈從文和廢名為代表,沈是將鄉村詩化,而廢名則是隱逸色彩非常濃,跟魯迅的差異是明顯的。但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的話,寫作的對象是什麼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同樣的題材,為什麼魯迅的小說有那麼大的魅力?給人的印象那麼深刻?魯迅的文筆太過獨特,他的小說也太過獨特,他的所有作品和他個人本身都太過獨特,要說出他的魅力的原因真的是個絕大的難題,一切現成的理論都用不上。我只能追問我自己的閱讀體驗,把他的小說分開來說我被吸引和喜歡的理由。(他的故事新編自然也是小說,但比較獨特,我現在解讀得還不是太清楚,以後仔細研究研究再說)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魯迅哪部小說的話,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阿Q正傳》,自然,就象哪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說,人們爭吵不休沒有定論一樣,對於哪篇是魯迅最好的小說人們肯定也有不同看法。但《阿Q正傳》得到了最大多數的認同應該是事實,而且也成了世界名著。那麼這部魯迅的最長的小說到底好在哪裡呢?我個人認為是他對人的深層的無意識心理的微妙而又犀利的洞察,不僅是中國人的國民性,某種意義上恐怕也可以說是世界性的人類普遍的心理弱點,另外就是他的經典的語言,當然他的語言總是獨特而又給人予深刻的印象,但在本篇小說里表現得尤其突出。比如「阿Q真能做!」」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阿……Q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是不要緊的……」 「趙司晨的妹子真丑。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那裡,——可惜腳太大。」 「洪哥(⒒)!我們動手罷!」等
最後才是他對辛亥革命的反思所具有的社會史或者叫做史詩性質,當然這是純粹從文學角度來進行的考察,其實這一點也並非不重要,我們常常把那種反映了廣闊的歷史社會畫面的小說稱為史詩性作品,比如托爾斯泰的三部曲,能夠被稱為史詩性作品的通常都是大部頭的長篇小說,而魯迅卻以短篇小說達到了史詩的效果,應該說這跟他在短小的篇幅內容納巨大的思想歷史內容的超人能力分不開的。另外一部小說《葯》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祝福》:有人很不喜歡這篇小說,但它揭示出的悲劇的確令人震驚,魯迅從來關注人的靈魂,這篇小說揭示的慘劇讓人觸目驚心。
《葯》:安特萊夫式的陰冷在這篇小說里體現地最為明顯,反映的不僅是辛亥革命的脫離群眾的問題,精英與大眾重是隔膜的。
《孔乙幾》:魯迅的本來目的是要表現世人的涼薄,我卻從中看到了讀書人的悲哀,自尊心強卻無地位,可供賣弄的惟有學問而已,可是學問在世人眼中算什麼呢?
《狂人日記》:它的優秀之處不僅在於他用了日記體和精神病人的內心獨白這種手法,狂人本身就是一個隱喻,是先覺者的形象,而且庸人不加分析地就認為他說出真實是一種威脅,盡管那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東西,我們活在謊言中,還有就是對他恐懼的也多是這個社會的被奴役者,但他們不僅不理解他,反而本能地就認為他追求真實和人道是不正常,拚命地想讓他從青春期的發瘋狀態恢復到適應社會認可社會潛規則的正常狀態,果然他最後「赴某地候補矣。」可見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已經與普通的庸眾合流,從而,維護黑暗的已經不僅僅是統治者本身,而是整個社會,他們對真實和反叛本能地恐懼,就象我剛去教書的時候那樣,大家都認為我書生氣,迂,神,以奇怪地眼睛看著我,對我在課堂上憤怒陳詞的行為覺得非常奇怪,他們認為我還不了解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讀書太多讀傻了,還沒從吃虧中吸取教訓,他們也堅信我肯定會回到正軌上來,也就是我肯定也會「赴某地候補。」於是我的狂人感,被看感,精神分裂感油然而生,我不是精英,但至少也算先覺者,被看感,荒原感油然而生,我們彼此蔑視,都覺得對方很蠢。不過我絕不加入吃人體制,我就不信沒有除了發瘋,就沒有第三條道路。
《故鄉》《社戲》:農村,童年,看戲,少蠶豆吃,懷鄉情節,離鄉—還鄉--再離鄉,當故鄉已不是原來的故鄉的時候,家園在何方?流離失所和漂泊,在路上於是成為永遠的生存狀態,因為有故鄉和童年的溫暖記憶,我感到了從農村社會的淳樸的親情,與大自然的親和到工業和後工業社會人與人的冷淡,曾經擁有過美好的東西讓我在無可奈何地哀嘆它的逝去時倍感憂傷和迷茫,多少次我聽著羅大佑的《童年》沉入回憶中。我真不能忍受《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風波》:一代不如一代,這一句話就夠了。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還不滅亡呢?
《傷逝》:魏晉時代是重情的時代,魯迅也是性情中人,但他太深刻,朦朧而美妙的浪漫主義與他無緣,即使愛情,他也更多地看到它的無奈,愛總是被金錢左右,但當我們擁有金錢的時候我們還能找得到愛情嗎?但我有什麼理由要求一個女孩跟我一起貧窮呢?僅僅因為我愛她嗎?月薪五千和一萬之間的差別真是決定性的嗎?「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多麼沉痛,美妙的愛情總是幻覺,愛是烏托邦,愛重是殘缺的,愛總是一場悲劇。讀著她,我彷彿覺得是對自己的初戀寫的祭文。青春逝去可傷,愛情逝去可傷,戀人不再純真可傷,嗚呼,唯傷而已。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孤獨者》《在酒樓上》:我也曾孤獨,我也曾借酒澆愁,理想,國家,改造社會,鐵屋子你能打破嗎?清醒者多些掙扎的苦痛而已,時間永是流逝,而同樣的悲劇卻在一代代知識分子身上上演,難道歷史的進步獨獨與中國無關?難道中國真的是象黑格爾斷定的是停滯的沒有歷史的社會?我希望歷史不是宿命。
四:魯迅小說的現代價值:魯迅的作品是現實主義的,這毫無疑問,它也反映了辛亥革命,這也沒有疑問,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作品很多,為什麼那些作品我們有很多都不讀了呢?他的小說跟矛盾,跟老舌,跟巴金等人的作品有什麼區別?或者說它更高明的地方,它超越時代的地方在哪裡?這里我也說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他小說技巧和語言方面的成就我就不說了,單就內容方面而論,雖然同為現實主義,他更多地是關注的人的靈魂,尤其在他寫農民的小說上,而就寫知識分子的作品而言,體現的則是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弱點以及先驅者的孤獨感和荒原感,也就是說他關注的都不是表層的事件和社會歷史的變動,不是事件史而是心靈史。從而相對來講更容易超越具體的歷史時期,這也是他最大程度地介入了歷史並且沒有寫梁實秋意義上的普遍人性而仍沒有過時的重要原因。
五:捍衛魯迅;歷來對魯迅的文學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有浪漫主義的唯美文學觀的人不滿魯迅居然把文學當作了工具而不是目的,從而不僅否定他的雜文,且對他的小說也不以為然,無奈到現在魯迅的小說卻並不較唯美的沈從文等的作品減色,而為藝術而藝術的新感覺派的作品卻並沒有多少人喜歡,可見唯美並不是一個多麼了不得的藝術主張,我們看看王爾德的小說如何就可以知道,看看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錄》也可以明白。我始終覺得為藝術而藝術最好還是用在詩歌領域好一些,那畢竟是一種非常態,是棄絕生活的,人生和社會都不可能唯美,而小說恰恰最接近人生,它拒絕空洞的藝術。即使從純粹的小說藝術的角度來說,魯迅也經得起檢驗,更何況魯迅從來就不追求為文學而文學,不追求不朽的;
二是關於只寫出優秀的短篇小說是不是可以稱為文學大師的問題;
人們總似乎認為寫長篇比寫短篇更難,所以寫出長篇巨著的也就比短篇小說大師偉大。長篇難在什麼地方呢?是需要更多的學識嗎?需要更豐富的閱歷嗎?是結構上更難於把握嗎?是反映的社會面更廣嗎?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我只知道寫好短篇小說或許比長篇小說更難,因為世界上的短篇小說大師明顯比長篇小說大師少得多,遍覽世界文學史,我也就只能找出莫泊桑,契訶夫,芥川龍之介,愛倫·坡,歐·亨利,博爾赫斯,卡夫卡(當然他和莫泊桑也寫長篇,這里只說他們的短篇),魯迅,或者可以加上蒲松齡?可見寫好短篇是多麼的難!如果說短篇真的在思想的深度和內容的容量上無法和長篇比的話,那麼魯迅也就打破了這個規律,他的短篇因他超人的深刻和高超的技巧居然達到了史詩效果,其思想和內容含量絲毫不遜色於優秀的長篇巨著。實際上魯迅的所有小說加上《故事新編》加起來也許只相當於巴金的《家》那麼厚,但無論巴金,老舍,還是茅盾的厚厚的小說集有哪一部能稱經典呢?他們的雖然我都讀了,卻是忍受巨大痛苦讀的!包括妄說這傢伙,他的哪一篇又堪稱經典呢?固然,在我記憶中,諾貝爾文學獎從來沒有授予過短篇小說大師,但北歐幾個老頭能裁定世界文學的價值?那也太把他們當回事了!所以我對那種對諾貝爾文學獎不授予中國作家憤憤不平的人真的感到很好笑。卡夫卡,博爾赫斯,喬依斯,普魯斯特,他們忽略的天才還少嗎?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倒是獲獎了,但正如他母親所說,你別以為你獲獎就了不起了,你比魯迅還差得遠,你永遠都比不上他;高行建也獲獎了,但他在無人的當代漢語文學圈也不過是個三流角色。薩拉馬戈倒是獲獎了,但他的《修道院紀事》確實不堪卒讀;川端康成獲獎了,但他比沒獲獎的三島由紀夫差得太遠!
其實從現代文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短篇倒正應該是主流,誰還耐煩看長篇,說句對托爾斯泰不恭的話,他的《戰爭與和平》有幾個人看得下去?當然,我不是反過來貶長篇,我的意思是重要的不是你寫得有多長,而是你要寫得好,他寫的短篇你就只能用短篇的標准來衡量他,用長篇來否定短篇就象用詩歌來否定小說一樣可笑,這倒讓我想起餘光中否定李金發的詩歌成就時說,你散文寫得不好,所以我斷定你的詩寫得不好,我倒是知道他的詩肯定比餘光中的偽古典好。如果以他的這個標准,屈原,李白,杜甫都完了。還有人說陳忠實的短篇寫得不好,所以他的長篇《白鹿原》的價值也就可疑。我真的不明白那種論調人們還要把它當真,好象魯迅沒寫長篇真的是個遺憾似的。我們受長篇的折磨還少嗎?
以上是別人,另外我再說一下,魯迅先生的小說於中國小說最大的貢獻是"雜文"這一文體的里程碑式發展路途.你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論述.
⑦ 魯迅小說藝術的獨創性
什麼問題。。。
⑧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
濃烈的抒情是魯迅小說的主要藝術特色。 除此之外,小說還有語言樸素,筆調幽默,結構嚴謹,結尾巧妙等藝術特色。
⑨ 魯迅小說在藝術上有哪些獨創性
1、真正擺脫了傳統情節小說的塑造,開創了嶄新的性格小說,塑造了一系列嶄新的人物形象
2、文學語言上,首創白話文小說,具有一種審美的風格
3、體式結構上的創新,如新的章回體小說《阿q正傳》;對話體小說《頭發的故事》;散文體小說《故鄉》;速寫體小說《示眾》;生活故事體小說;日記體小說《狂人日記》等;
4、情節結構安排上
5、人物類型化、臉譜化到人物典型化
⑩ 魯迅小說的思想與藝術特點是怎樣的
一、魯迅小說的藝術特點首先在於真實。
二、魯迅先生也十分擅長於發掘蘊涵深刻社會意義的生活片段和生活場景,來集中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三、魯迅先生擅長用「畫龍點睛」的手法描寫人物形象,運用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
他善於根據作品的內容,調整語言色調,營造藝術氛圍,增強作品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