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打火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打火機在16世紀歐洲就已經發明出來了。
打火機是小型取火裝置。主要用於取火,吸煙,也用於炊事及其他取火。打火機主要部件是發火機構和貯氣箱,發火機構動作時,迸發出火花射向燃氣區,將燃氣引燃。 發火機構是打火機演變中最活躍的部分,也是結構較復雜的部分。根據發火機構的特點,打火機可分為火石鋼輪打火機、壓電陶瓷打火機、磁感應打火機、電池打火機、太陽能打火機、微電腦打火機6種。打火機使用的氣體主要是可燃性氣體。早期多用汽油。今多用丁烷、丙烷類和石油液化氣。它們經加壓後充入貯氣箱,一旦釋放到空氣中便吸熱氣化而迅速膨脹,極易點燃。最原始的打火機是從燧石點火槍衍生出來的。帶有彈簧的扳機扣動時,擊打在火石上產生火花,點燃干樹葉。現代打火機的鼻祖可以說是16世紀歐洲的火絨盒和與其齊名的CHUCK-MUCKRS打火鐵盒。它倆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用打火鐵產生火花而引燃火絨的。所不同的是,火絨盒的打火鐵是由鏈子栓在一邊的,而打火鐵盒則完全是一體的。後者是中國的。當世界上第一支手槍問世不久,第一隻早期的打火機也就出現了,因為它就是用手槍改成的,叫火絨手槍。這種打火機還長期被做為身份的象徵和辦公室的擺設。它是由阿爾費德丹希爾發明的。現代打火機按使用的燃料可分為液體打火機和氣體打火機兩種;按發火方式可分為砂輪打火機和電子打火機。
『貳』 打火機是誰發明的
許多人都把美國視來作源打火機的誕生之地,實際上,這種會冒火的小玩意兒卻是起源於英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些煙草商店門口出現了一張很奇怪的招貼畫,一位士兵嘴裡叼著卷煙,一手握著來福槍,另一隻手裡卻捏著一個會冒火的小玩意兒。不知底細的人以為英軍又推出了什麼新式武器,其實,那不過是今天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機。 據悉,打火機是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丹希爾的倫敦青年發明的。那時,他得知前線士兵想抽煙卻常常因為火柴受潮而無法點火。於是,他決心研製一種便於攜帶而不會受潮的打火機,後來他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發明了一種由金屬殼體和頂蓋結構組成的打火機。這種打火機在經過改進以後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產,大多數前線的煙民們還沒有來得及用上它,一戰就已經結束。
『叄』 打火機是誰發明的呢
打火機發明於16世紀
一般認為打火機的圖繪最早出現在公元1505年德國紐倫堡地區一名貴族MartinLoffelholz擁有的手卷之中,另外有人認為打火機裝置也有可能是出自文藝復興大師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daVinci)之手,在他的手卷CodexAtlanticus中也有類似機械的圖繪。不過由於該頁的時間無法確定(繪成時間可能在1500-1519年之間),所以兩者雖然類似,卻無法能夠肯定地將之歸功於達文西,因為達文西的圖繪也可能是在看到別人的發明後記錄下來的。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圖)(現代電子點火氣體打火機結構示意圖)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另一類打火機是以干電池為動力點火,一種是使用9—12伏層狀錳電池,打開開關時,盒內的微型變壓器將電壓升到9000伏,產生火花,點燃燃料。還有一種打火機內裝水銀電池和集成電路,產生高壓火花,這類打火機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和補充燃料即可。
『肆』 打火機是誰發明的
http://ke..com/view/21190.html?wtp=tt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應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另一類打火機是以干電池為動力點火,一種是使用9—12伏層狀錳電池,打開開關時,盒內的微型變壓器將電壓升到9000伏,產生火花,點燃燃料。還有一種打火機內裝水銀電池和集成電路,產生高壓火花,這類打火機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和補充燃料即可。
亦稱「點火器」。據記載,約自公元前45000年起,古人不是通過木材的摩擦、旋捻或鑽孔,便是通過燧石相互撞擊點火;後來還運用氣動原理點火--點火泵或氣動點火器。
在中世紀法國人迪蒙埃是指了一種質量有所改善的氣動點火器。從14或15世紀到19世紀初,撞擊式點火器非常流行。17世紀末出現了一種帶有火絨和硫磺火柴的「圖林根點火器」。此外還有所謂「導火索點火器」。
從13世紀起就當作點火器用的那種凸透鏡,是在18世紀末普及的。1823年,德國化學家德貝萊納發明了以其姓氏命名的打火機。德貝萊納原為葯劑師,1810年任耶納大學化學和葯物學教授。生前對染色法提出過不少改良措施,研究過鉑、鎳、二氧化錳等的催化作用,並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製造出德貝萊納點火器。1812年,法國人貝托萊在各種化學實驗中發現可燃氣體,後人根據貝托萊的發明製成了浸沒式打火機。
1900年後試制了一些袖珍式打火機,如滾輪式打火機,摩擦式打火機等。為減少煙而作的努力,終於使如今風行的那種氣體打火機於1950年問世,如今又出現了很流行的感應打火機、指紋打火機等。
『伍』 "打火機"是誰發明的
打火機發明於16世紀 一般認為打火機的圖繪最早出現在公元1505年德國紐倫堡地區一名貴族MartinLoffelholz擁有的手卷之中,另外有人認為打火機裝置也有可能是出自文藝復興大師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daVinci)之手,在他的手卷CodexAtlanticus中也有類似機械的圖繪。不過由於該頁的時間無法確定(繪成時間可能在1500-1519年之間),所以兩者雖然類似,卻無法能夠肯定地將之歸功於達文西,因為達文西的圖繪也可能是在看到別人的發明後記錄下來的。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圖)(現代電子點火氣體打火機結構示意圖)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另一類打火機是以干電池為動力點火,一種是使用9—12伏層狀錳電池,打開開關時,盒內的微型變壓器將電壓升到9000伏,產生火花,點燃燃料。還有一種打火機內裝水銀電池和集成電路,產生高壓火花,這類打火機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和補充燃料即可。
『陸』 打火機誰發明的
中國的火鐮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打火機了。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
打火機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應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柒』 打火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許多人都把美國視作打火機的誕生之地,實際上,這種會冒火的小玩意兒卻是起源於英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些煙草商店門口出現了一張很奇怪的招貼畫,一位士兵嘴裡叼著卷煙,一手握著來福槍,另一隻手裡卻捏著一個會冒火的小玩意兒。不知底細的人以為英軍又推出了什麼新式武器,其實,那不過是今天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機。
據悉,打火機是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丹希爾的倫敦青年發明的。那時,他得知前線士兵想抽煙卻常常因為火柴受潮而無法點火。於是,他決心研製一種便於攜帶而不會受潮的打火機,後來他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發明了一種由金屬殼體和頂蓋結構組成的打火機。這種打火機在經過改進以後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產,大多數前線的煙民們還沒有來得及用上它,一戰就已經結束。
目前,我國已成為電子打火機的主要生產國、輸出國,電子條火機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0%。
『捌』 打火機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
打火機發明於16世紀 一般認為打火機的圖繪最早出現在公元1505年德國紐倫堡地區一名貴族MartinLoffelholz擁有的手卷之中,另外有人認為打火機裝置也有可能是出自文藝復興大師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daVinci)之手,在他的手卷CodexAtlanticus中也有類似機械的圖繪。不過由於該頁的時間無法確定(繪成時間可能在1500-1519年之間),所以兩者雖然類似,卻無法能夠肯定地將之歸功於達文西,因為達文西的圖繪也可能是在看到別人的發明後記錄下來的。 火柴是由誰發明呢!根據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我國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進迫,物資短缺,由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不過我國古代的火柴都只不過是一種引火的材料。其後在馬可波羅時期傳入歐洲,後來歐洲人就在這個基楚上發明一度被人稱為「洋火」的現代火柴。「洋火」能借著摩擦生火。而發明這種火柴的人是英國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樹膠和水製成了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並夾在砂紙上拉動便產生火。 可是早期生產的火柴有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點:(1)黃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熱容易自燃,非常危險,(2)黃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在1852年經過瑞典人距塔斯脫倫姆的改進,發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為發火物,必須在塗上紅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安全程度提高。 既然火柴在南北時期才發明,那麼前人是怎樣生火呢?原來古人是利用兩根木枝互相摩擦而生火,繼後使用打火石及鐵片,但生火需時比較長,需要一、兩分鍾。火柴的出現令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到了近代,打火機與及電子打火器已逐漸取代傳統火柴的地位,但火柴還有其獨特的一面是無可取替的,就是它所產生的火焰顏色是最美的。 火柴的出現為我們人類的生活帶來方便外,更為世界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相信有很多人都讀過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女孩》,這篇膾炙人口的童話寫於1848年,當時摩擦火柴發明只不過是十幾年的功夫,但他在1835年也寫過一篇童話《打火匣》,關於一塊神奇火石,19世紀新舊兩種取火方法的交替之中,安徒生這兩篇的童話正是那個過渡時代的縮影。或者有些人覺得火柴是不起眼的東西,但你有否想過若果沒有火柴,我們的生活可能還會象鑽木取火那樣不方便呢。 所以真正靠摩擦的火柴要比打火機發明得晚!
採納哦
『玖』 打火機的發明歷史
最早的打火機被稱為火絨手槍,是在火絨盒和打火鐵盒的基礎上經過重大改進而製成的。在十七世紀中期人們在第一把軍用手槍的啟發中發明了第一把火絨手槍打火機。由於它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用於取火是機械裝置,史學家和收藏家據此認定是最早期的打火機。火絨手槍打火機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明顯的證據就是至今仍有人生產外形仿手槍的打火機。在十八世紀這個發明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就是第一代打火機。也是打火機的起源。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些煙草商店門口出現了一張很奇怪的招貼畫,一位士兵嘴裡叼著卷煙,一手握著來福槍,另一隻手裡卻捏著一個會冒火的小玩意兒。不知底細的人以為英軍又推出了什麼新式武器,其實,那不過是今天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機。
據悉,打火機是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丹希爾的倫敦青年發明的。那時,他得知前線士兵想抽煙卻常常因為火柴受潮而無法點火。於是,他決心研製一種便於攜帶而不會受潮的打火機,後來他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發明了一種由金屬殼體和頂蓋結構組成的打火機。這種打火機在經過改進以後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產,大多數前線的煙民們還沒有來得及用上它,一戰就已經結束。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應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另一類打火機是以干電池為動力點火,一種是使用9─12伏層狀錳電池,打開開關時,盒內的微型變壓器將電壓升到9000伏,產生火花,點燃燃料。還有一種打火機內裝水銀電池和集成電路,產生高壓火花,這類打火機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和補充燃料即可。亦稱「點火器」。據記載,約自公元前45000年起,古人不是通過木材的摩擦、旋捻或鑽孔,便是通過燧石相互撞擊點火;後來還運用氣動原理點火--點火泵或氣動點火器。
在中世紀法國人迪蒙埃是指了一種質量有所改善的氣動點火器。從14或15世紀到19世紀初,撞擊式點火器非常流行。17世紀末出現了一種帶有火絨和硫磺火柴的「圖林根點火器」。此外還有所謂「導火索點火器」。
從13世紀起就當作點火器用的那種凸透鏡,是在18世紀末普及的。1823年,德國化學家德貝萊納發明了以其姓氏命名的打火機。德貝萊納原為葯劑師,1810年任耶納大學化學和葯物學教授。生前對染色法提出過不少改良措施,研究過鉑、鎳、二氧化錳等的催化作用,並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製造出德貝萊納點火器。1812年,法國人貝托萊在各種化學實驗中發現可燃氣體,後人根據貝托萊的發明製成了浸沒式打火機。
1900年後試制了一些袖珍式打火機,如滾輪式打火機,摩擦式打火機等。為減少煙而作的努力,終於使如今風行的那種氣體打火機於1950年問世,如今又出現了很流行的感應打火機、指紋打火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