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洋槍洋炮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洋槍洋炮是明朝時傳入中國的。
佛郎機是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初期流行於歐洲的一種火炮,佛郎機炮來源於鷹炮,15世紀的鷹炮(falconetto)[意],其名源於老鷹(falcone)[意]。佛郎機,能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又被稱為速射炮。當時是由葡萄牙人傳入中國的,明代稱葡萄牙為佛郎機,所以就將此炮命名為佛郎機炮。
❷ 的洋槍主要是燧發槍還是擊發槍
我可以告訴你著根本就不是什麼燧發槍,這是燧發槍的祖宗轉輪打火槍,比燧發槍復雜很多,通過發條蓄力撞擊產生的火星點燃火葯,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那個打火夾頭上夾的是黃銅塊而不是燧石,原因是當年的鑄鐵即使還不行,鐵不夠結實,如果用很硬的燧石撞擊打火就會導致零件斷裂,所以用較軟的黃銅塊打火,而後來鑄造技術提高了,零件的強度也提高了所以就可以用燧石打火了,還有一個就是這種槍托和扳機護弓明顯就是16世紀的風格,那時候還沒有發明燧發槍的。
❸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能發明洋槍洋炮
國有上千年的火葯發明史!在漫漫歲月長河中,中國的火器技術好像冰凍了一樣。
元宵節看見放焰火,五光十色,紅的,綠的,黃的,藍的,一根紙管里竟然藏著這么多顏色,而且每隔1.5秒就發射一次,時間控制的非常精確!中國煙花,這是中國人製造的啊!焰火有上百種的釋放方法,可見中國人對火葯技術是非常了解的。
忽然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么復雜的焰火製造技術和我們落後的火器技術完全不匹配啊!
清朝有4億人口,每年都要燃放大量的爆竹。要供應如此龐大的市場,我相信當時全國製作爆竹的工人應該不下10000人。有了規模效應,裡面必得有人才。就是對火葯技術非常了解的人才!
難道就沒有人想過把10000個鞭炮里的火葯包成一個大炮仗燃放一下試試什麼效果的心理?
1000年裡,每年有那麼多工人,難道這種對簡單的想法,都沒人產生過好奇心?
這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人想到過!而且這種效果可能在製造煙花的技術工人里根本不是秘密。
那就奇怪了,那麼這些技術工人里為啥沒有產生出偉大的武器專家呢?
最後我想到了答案:朝廷一定有關於限制鞭炮尺寸的法律。比如誰敢製作半尺粗,兩尺長的單個鞭炮,就抓去菜市口動手術(斷頭手術)!
正因為有了這種法律,所以古代的技術人才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那麼就是有天才也被抹殺了,這就是中國火器技術被冰凍上千年的真正原因。
❹ 洋槍最早在中國的哪個朝代出現
所謂洋槍是用黃色炸葯是現代化學的產物與傳統的黑火葯是兩回事,是19世紀的事情,應該是康熙前後的事情吧?
❺ 康熙時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 為何不見清軍用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
如今據一些中外史學家、軍事學家分析,早在清朝康熙皇帝時期,有一名叫「連珠火銃」的火器可被視為現代機關槍的雛形,而且它比歐洲人發明的現代機關槍早了200多年,因此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發明最早「機關槍」的人名叫戴梓,明崇禎八年(1635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其父名叫戴蒼,曾任明朝監軍,因此很擅長製作軍械。在父親的影響下,戴梓從小就非常熱愛軍事,他經常拿著父親珍藏的軍械製作圖集研讀,並根據學到的理論開始實際製作。當戴梓還是11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製作軍械,他曾成功研製了一種銃,能發射至百步之外,被人們稱為「天才火器發明家」。
戴梓發明的沖天炮(模型)
可惜,戴梓在不經意間卻得罪了比利時的來華傳教士南懷仁,據史料記載,有兩件事讓南懷仁對戴梓忌恨不已。第一件事就是戴梓制沖天炮,此前南懷仁曾在康熙帝面前誇贊比利時的沖天炮威力無窮,於是康熙命他製造,結果他費時一年也無任何成果,後來戴梓在8天內就成功造成,讓南懷仁心生嫉恨。二是在編纂《律呂正義》時,南懷仁與戴梓意見分歧,南懷仁口頭上辯論不過戴梓,於是就設計想除掉戴梓。後來南懷仁以戴梓「私通東洋」的罪名將其告發,結果康熙信以為真,於是在康熙三十年初,戴梓全家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陽),史料記載:「忌者中以蜚語,褫職,徙關東」。同時,康熙下令將戴梓的所有發明包括「連珠火銃」深藏於兵器庫中,禁止在軍隊中使用,此後,戴梓其人連同他的發明一起被遺忘了。
參考文獻:
黃衛東:《清朝天才與最早機關槍》,《發明與創新(中學時代)》2011年04期。
劉鍇:《被大清國遺憾棄用的「機關槍」》,《文史博覽》2013年03期。
編輯:林小靜
❻ 有學者認為清軍使用的是自製的老式洋槍洋炮洋槍洋炮出現在明朝末年的歷史背景
明朝中期以後,中國的火器研發能力雖然已經落後於歐洲,但是因為明朝積極應用火器的國策,軍事裝備的熱兵器化仍然加速前進,明朝從葡萄牙那裡學會了火繩槍,從日本那裡學會了鳥嘴銃,火器研製家趙士楨,在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到三十九年,除仿製成土耳其式嚕密銃外,還研製成摯電銃、三長銃、雙疊銃、迅雷銃等多種單管和多管火繩槍,趙士楨的成果受到明政府的廣泛應用,明朝軍隊火槍的應用至此上升到一個新階段 明代嘉靖到萬曆年間,明政府在大量製造火繩槍炮的同時,還全面發展了各種傳統火器,包括改制明代前期的各種火銃,創制了快槍、多管(多發)銃、虎蹲炮,發展了利用火葯燃氣反沖力推進的火箭類火器和火球類、噴筒類、火禽火獸火車攻戰類等各種燃燒性火器,創制了各種爆炸彈和地雷、水雷。這些火器連同火繩槍炮,基本上包括了中國古代火器的各個門類,並且綜合了外國火器的先進成果。明朝天啟年間,為了抵禦後金(滿清)在遼東的凌厲攻勢,明政府向葡萄牙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紅夷大炮」(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清朝改稱「紅衣大炮」),並且仿製成功,大量地裝備到明朝的關寧軍中。一六二六年重創了後金(滿清)軍隊的寧遠保衛戰中,寧遠城的十一門紅夷大炮發揮了重要作用。明軍大炮的先進,也是後金(滿清)長期攻不下明朝在遼西軍事要塞的原因。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在軍事技術最無成就的朝代:軍事技術最缺乏自主創新、在被外國列強用武力打開國門之前,清朝的軍事技術非但停滯不前,而且比起明朝都大幅倒退。清朝之所以在軍事技術最無成就,首先是由於滿洲貴族自身素質的鄙劣和一些歷史原因,在近代以前,清朝歷代統治者始終沒有重視軍事技術對戰爭勝負的重大影響,始終抱著「弓馬取天下」的冷兵器觀念不放,所以韃清是一個逆時代發展的朝代。
❼ 火葯不是我們中國發明的嗎怎麼洋人拿洋槍我們卻拿刀劍
電視劇那是瞎拍...實際上是有火葯武器的,只是沒人家的好,火葯武器的戰術也不行。
那個時期的洋人也不全是火葯武器,冷兵器依然很重要。
再說了,東西是誰發明的,和東西誰用的熟有關系嗎?而且人家不是單純拿去用,是有改進的。
還有更先進的黃火葯,和中國發明的黑火葯根本就不是一類東西,扯不到一起去。
❽ 為什麼洋槍叫槍而不叫洋銃,冷兵器的槍與矛有多大區別
明代一般都叫做銃,鳥銃,火銃,三眼銃。
清代一般都叫做槍,火槍,抬槍,鳥槍。可能根據時代的習慣不一樣。
矛是唐朝以前的叫法,漢代以前都叫做矛,主要是步兵使用。到了魏晉之後乃至唐朝,一般稱呼為槊,步兵使用的稱為步槊,騎兵使用的稱為馬槊,尉遲恭有個拿手本領就是空手奪槊,曾與李元吉較量過,空手奪槊。
一些武術家認為,槍這種武器是宋代岳飛發明的,武術理論中認為,槍和矛的區別,槍桿是軟的,最好是白蠟桿做的,有彈性,便於抵消沖擊力。而矛則是硬桿的,主要用於騎兵的沖擊,在馬上使用。
而實際上,槍桿的硬軟都是根據戰爭時期能拿到什麼材料就用什麼材料。
到了明清,就不再單獨稱矛了,而是根據使用的種類分為各種槍,比如虎槍營使用的虎槍,槍頭碩大,槍桿長又硬,主要是圍獵時期遇見猛獸,虎槍兵結成槍陣,避免猛獸突進傷人。這樣的使用也可以用在戰場上抵禦騎兵攻擊。
騎兵使用的騎槍,則槍頭鈍化,多呈棱型,三棱或四棱,主要用於破甲,而且騎槍一般都是比較朴實,裝飾不多,因為損壞比較嚴重。很可能一次沖擊就槍桿斷掉。
❾ 火葯是我國發明的,為什麼洋槍洋炮比土槍土炮厲害呢
因為明朝和前清的統治者不重視在軍隊中運用火器,不但官方不重視,根據兩朝版限制民間擁有武器的權法律,民間也不能自己研發,所以我們火器的質量一直都上不去,而歐洲國家不但政府有科研機構,還鼓勵民間的發明創造,所以他們的火器越來越厲害。
❿ 洋槍在哪個朝代出現
清朝的康熙年間的雅克薩之戰。清軍曾於18世紀在中國的西藏擊退了由英國的BROWN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武裝起來的尼伯爾侵略軍,並曾繳獲了數以百計的地道的英國造BROWN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
實際上,步槍之起源,最早的記載是中國南宋時期出現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