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孔成像的發明者
墨翟
前468-376
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學者韓非,在他的書里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人請了一個畫匠為他畫一張畫。三年以後,畫匠告訴他:「畫成了!」他一看,八尺長的木板上只塗了一層漆,什麼畫也沒有,便大發脾氣,認為畫匠欺騙了他。畫匠說:「請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牆,再在這堵牆對面的牆上開一扇大窗戶。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陽一出來,你在對面的牆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圖畫。」他半信半疑,照畫匠的話去辦。果然,在屋子的牆壁上出現了亭台樓閣和往來車馬的圖象,好像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尤其奇怪的是,畫上的人和車還在動,不過都是倒著的!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墨經》中這樣紀錄了小孔成像:
「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兩束光線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漢語中有「終極」,「微點」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線的交叉點,即針孔。物體的投影之所以會出現倒像,是因為光線為直線傳播,在針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來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與」指針孔的位置與投影大小的關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線,就像射箭一樣。「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說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線,則成像於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線,則成像於上部。於是,直立的人通過針孔成像,投影便成為倒立的。「庫」指暗盒內部而言。「遠近有端,與於光」,指出物體反射的光與影像的大小同針孔距離的關系。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經》在兩千多年前關於針孔成像的描述,與今天的照相光學所講的是完全吻合的
㈡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 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直到今天黑暗仍為人們用來形容邪惡。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㈢ 誰發明了小孔成像
墨翟
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專小孔屬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進行的性質,早於牛頓2000多年就已經總結出相似的理論。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牆體與物之間,牆體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影,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牆體上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
(3)小孔發明擴展閱讀
墨子的研究——
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墨家解釋說,光穿過小孔如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的頭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邊,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邊,就形成了倒立的影。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墨家還利用光的這一特性,解釋了物和影的關系。飛翔著的鳥兒,它的影也彷彿在飛動著。墨家分析了光、鳥、影的關系,揭開了影子自身並不直接參加運動的秘密。墨家指出鳥影是由於直線行進的光線照在鳥身上被鳥遮住而形成的。
㈣ 小發明的故事
魯班抄大約生於公元前襲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㈤ 哪位科學家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發明了照相機 ~
1839
年法國畫家
達蓋爾
根據
小孔成像
的原理發明了被稱為「西洋鏡」的世界第一台照相機。
㈥ 小孔成像是什麼
簡潔的回答說:實際的光線集合而成,有鮮明的色彩和對映的細節
㈦ 小孔成像的原理
成像原理
原理: 光的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直到今天黑暗仍為人們用來形容邪惡。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①。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墨家解釋說,光穿過小孔如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的頭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邊,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邊,就形成了倒立的影。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㈧ 小孔成像算物理小製作小發明嗎
算啊,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
希望能幫到你。
㈨ 小孔成像的原理
原理: 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直到今天黑暗仍為人們用來形容邪惡。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①。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㈩ 小孔成像的原理
光沿直線傳播
上面的光線過孔到下面
下面的光線過孔到上面
所以就是個倒立的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