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量具發明人

量具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11-06 05:58:02

1. 中國人發明的游標卡尺現在存放在了哪裡

游標卡尺是一種測量長度、內外徑、深度的量具,對於工業設計來說,游標卡尺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形形色色的計量器具家族中,游標卡尺作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高精度測量工具,它是刻線直尺的延伸和拓展。



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罷了,可笑如今的人寧願相信游標卡尺是王莽穿越後帶過去的,也不肯相信自己古人的智慧和能力,這種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喪失,的確是讓人可悲、可嘆。

2. 古代人和現代人是如何測量時間的,測量工具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簡便一點

日晷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准確到刻(15分鍾)。

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圭表

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3. 測量工具的發展史

首先,我們見到的最古老的測量儀器是最早發明的一部分經緯儀,水準儀。其實關於測繪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悠久,甚至是可以開始說最初的尺規也是屬於測繪學儀器的,直到17世紀,偉大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測繪學的發展開始邁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各種根據望遠鏡發明的光學測繪儀器開始問世,這里我們看到了最初的水準儀,經過初步的觀察我們開始分析水準儀的工作原理,在分析水準儀的工作原理之初,我們首先要先分析水準儀的工作目的,一切的儀器都是從自己的所需要的工作目的出發進行設計的,儀器的結構也必須要符合他所要達到的實驗目的。

我們通過對水準儀的觀察和了解我們知道了水準儀的工作目的是測量地面兩點之間高差的儀器。這里我們觀察到了最初發明的水準儀,是17世紀製作的。可以說是望遠鏡帶了變革中誕生的偉大的儀器。最初的水準儀是望遠鏡與水準器的結合。通過對兩點之間的高程的觀測從而能夠確定兩點之間的高差。因為望遠鏡的光路是一條直線,所以通過望遠鏡能夠達到與觀測點之間形成一條直線,這樣能夠方便的進行觀測。由此我們分析最初的水準儀的工作原理應該是這樣的:藉助於微傾螺旋獲得水平視線的一種常用水準儀。作業時先用圓水準器略整平,每次讀數前再藉助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器在豎直面內俯仰,直到符合水準氣泡精確居中,使視線水平。微傾的精密水準儀同普通水準儀比較,前者管水準器的分劃值小、靈敏度高,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大,明亮度強,儀器結構堅固,特別是望遠鏡與管水準器之間的聯接牢固,裝有光學測微器,並配有精密水準標尺,以提高讀數精度。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最初的水準儀器是不是很精確的,而影響水準儀器觀測的主要儀器的整平,可以說儀器的整平直接影響到了水準儀的觀測。我們可以知道望遠鏡的觀測主要是因為光線的直線傳播,可是如果沒有將水準儀整平,也就是水準儀的望遠鏡部位就是傾斜的,內么所觀測的到的高程也必定是有誤差的。所以我們後來發明了自動整平的水準儀。這個從一定的條件上解決了水準儀的精度問題。這個就是水準儀的一場變革,在制出內調焦望遠鏡和符合水準器的基礎上生產出微傾水準儀大體出現在20世紀初,可以說這個是一項將水準儀的精度提升的巨大舉措,直到進入50年代之時,出現了自動安平水準儀1。後來隨著激光技術的發明與完善,測繪學在60年代將激光技術引入測繪儀器的製作之中,由此測繪儀器也有光學儀器成功進入了激光儀器的時代,對光學儀器的一系

4. 測量儀器由機械發展為光學式是由什麼發明推動的

機械式液壓助力轉向
機械式液壓助力系統主要包括齒輪齒條轉向結構和液壓系統(液壓助力泵、液壓缸、活塞等)兩部分。工作原理是通過液壓泵(由發動機皮帶帶動)提供油壓推動活塞,進而產生輔助力推動轉向拉桿,輔助車輪轉向

5. 時間是人類發明的測量工具,還是說本來不存在,是人在變老還是時間使人變老

時光這個東西是真的存在嗎?目前還沒有人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認為他們是同步的,正是因為時間的流去,使我們變老!也是因為我們變老,時間才會流去!!
而時間這個詞並非創造,他只是人們賦予這種東西的一個詞!!
如果你想知道時間的答案,那你可能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尋找,永遠記住 真理的代價是昂貴的!!!
也許時間猶如一陣春風,人類猶如石塊,風向我們迎面吹來,將花掉10萬年左右的時間將我們風化掉!!
像這樣的問題你不應去問被人,你應該問你自己!!

6. 游標卡尺是誰發明的

游標卡尺是由法國人約尼爾·比爾發明的。

在他的數學專著《新四分圓的結構、利用及特性》中記述了游標卡尺的結構和原理,而他的名字Vernier變成了英文的游標一詞沿用。而這把赫赫有名的游標卡尺沒有見到,因此有人質疑他是否製成了游標卡尺。

19世紀中葉,美國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美國夏普機械有限公司創始人於1985年秋,成功加工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四把0-4英寸的游標卡尺,其精度達到了0.1毫米。

1854年荷、法、德、英、都普遍用上了游標卡尺,1856年日本也普及了游標卡尺,游標卡尺的製造技術逐漸更新迅速提高,使之成為了通用性的長度。


(6)量具發明人擴展閱讀

使用游標卡尺的注意事項:

1、游標卡尺是比較精密的測量工具,要輕拿輕放,不得碰撞或跌落地下。使用時不要用來測量粗糙的物體,以免損壞量爪,避免與刃具放在一起,以免刃具劃傷游標卡尺的表面,不使用時應置於乾燥中性的地方,遠離酸鹼性物質,防止銹蝕。

2、測量前應把卡尺揩乾凈,檢查卡尺的兩個測量面和測量刃口是否平直無損,把兩個量爪緊密貼合時,應無明顯的間隙,同時游標和主尺的零位刻線要相互對准。這個過程稱為校對游標卡尺的零位。

3、移動尺框時,活動要自如,不應有過松或過緊,更不能有晃動現象。用固定螺釘固定尺框時,卡尺的讀數不應有所改變。在移動尺框時,不要忘記松開固定螺釘,亦不宜過松以免掉了。

7. 為了精確測量,科學家發明了什麼等各種各樣的測量工具

8. 一行發明了的測量工具有什麼實用價值

一行還創造了一種測量北極出地高度(即所測地的地理緯度)的專用新儀器——「覆矩」(又叫「覆矩圖」)。關於覆矩的式樣,史料沒有詳細記載。

根據我們的考證,「矩」在中國古代天算典籍中有兩種含義:一是形似木工曲尺的平面區域,即所謂的「積矩」;一是勾股形中的勾邊加股邊夾一直角構成的直角折線,即所謂的「矩線」。「覆矩」當理解為將積矩開口向下。

《舊唐書·天文志》有「以覆矩斜視,北極出地」多少度的記載,又說:「以圖(即覆矩圖)校安南,日在天頂北二度四分」。這說明一行的覆矩是一種用「角度」表示地平高度的測量工具。在覆矩的直角頂點系以重錘,在兩直角邊間安裝一個0度到91.31度(因中國古代歷法多取圓周為365.25度,故直角當為91.31度)的量角器。使用時,把覆矩的一個特定邊指向北極,使此邊恰好在人眼和北極的連線上,則重錘線即能在量角器上直接讀出北極的地平高度。

一行發明的覆矩是一種簡便的測量北極高度的儀器,它在一行領導的開元年間天文大地測量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行受詔改歷後組織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工作。這次測量,用實測數據徹底地否定了歷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錯誤理論,提供了相當精確的地球子午線一度弧的長度。

一行發起這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主要目的有二。

其一,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理論:「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劉宋時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據當時在交州(今越南河內一帶)的測量數據,開始對此提出了懷疑,但長期未能得到證實。

隋朝天算家劉焯則提出了用實測結果來否定這一錯誤說法的具體計劃,他說:「交愛之州,表北無影,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實差。」他建議:「請一水工,並解算術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數百里,南北使正。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則天地無所匿其形,辰象無所逃其數,超前顯聖,效象除疑。」但這個建議在隋朝沒有被採納。一行的測量則實現了這一計劃。

其二,當時發現,觀測地點不同,日食發生的時刻和所見食象都不同,各節氣的日影長度和漏刻晝夜分也不相同。這種現象是過去的歷法所沒有考慮到的。這就需要到各地進行實地測量。

這次測量過程中,由太史監南宮說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測候日影,回日奏聞」。而一行「則以南北日影較量,用勾股法算之」。可見,一行不僅負責組織領導了這次測量工作,而且親自承擔了測量數據的分析計算工作。

當時測量的范圍很廣,北到北緯51度左右的鐵勒回紇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南到約北緯18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處,超出了現在中國南北的陸地疆界。這樣的規模在世界科學史上都是空前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宮說親自率領的測量隊,按劉焯的計劃在黃河兩岸平原地區測量的四個點,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汴州浚儀太岳台(今開封西北)、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豫州上蔡武津館(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馬在黃河北,其他三點都在黃河以南。它們均介於東經114.2度—114.5度之間,差不多在同一經度上(即劉焯所說的「南北使正」)。總計白馬至上蔡526里270步,北極高度相差1.5度,從而得出大約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的結論。這實際上給出了地球子午線一度的長度。

由於對唐尺數值的大小,人們目前的看法還不一致,故評價一行這次子午線測量的精度受到限制。初步的估計結果是,一行的測量值與現代值相比,相對誤差大約為11.8%。

國外最早的子午線實測是在公元814年,由天文學家阿爾·花剌子米(約783—850)參與組織,在幼發拉底河平原進行了一次大地測量,測算結果得出子午線一度長為111.815公里(現代理論值為110.6公里),相當精確。但這已在一行之後九十年了。

中國古代歷法從東漢《四分歷》開始,就有各節氣初日晷影長度和太陽去極度的觀測記錄,漏刻、晷影成為古代歷法的重要計算項目。隋朝劉焯發明二次等間距插值法之後,李淳風首先將二次插值法引入到漏刻計算中,由每氣初日的漏刻、晷影長度數求該氣各日的漏刻、晷影數。

但是,各歷法中所記載和計算的漏刻和晷影大多是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告成鎮)的數值。一行在編制《大衍歷》時,曾進行了大規模的天文測量,通過觀測知道,隨去極度變化的影長,又因地方而異,但同太陽的天頂距有固定的對應關系。一行在《大衍歷》中發明了求任何地方每日影長和去極度的計算方法,叫做「九服晷影」。

歷法中已給出陽城各氣初日的太陽去極度,則各氣的去極度差即為已知,同樣各氣的太陽天頂距差亦為已知,而這個差數對於任一地點都是相等的。

這樣一來,對於任一地方,只要知道某一節氣(如夏至)的太陽天頂距,其他各氣的太陽天頂距都可以通過加減這個差數求出。剩下還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其一,如何求某地夏至(或冬至)的太陽天頂距;其二,已知天頂距如何換算出晷影長。這兩個問題都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影長與太陽天頂距的對應數表來解決。

如果列出一張以天頂距為引數,每隔一度的影長的數值表,則以上兩個問題都可以解決:先在所測地測出(冬)夏至晷影長度(在一行領導的大地測量中,在每處都進行了這樣的測量),由影長查表得出太陽天頂距,再加減一個如前所述的差數即可求出該地各氣的天頂距,返回再查表得影長。

一行在《大衍歷》「步晷漏術」中就建立了這樣一個從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長與太陽天頂距對應數表,這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的一張正切函數表。

在國外,大約920年左右,阿拉伯學者阿爾·巴坦尼(約858年—929年)根據影長與太陽仰角之間的關系,編制了0度—90度每隔一度時12尺竿子的影長表,這實際上是一個12ctgα的數表。另一位阿拉伯學者阿爾·威發(940—998)在980年左右編成了正切和餘切函數表,每隔15度和10度給出一個值。他還首次引進了正割和餘割函數。

一行和阿爾·巴坦尼差不多沿著相同的途徑編成正切和餘切函數表。一行用太陽天頂距,阿爾·巴坦尼用太陽仰角,兩者互為餘角,所以他們兩人的發現是相同的。而一行的正切函數表比阿爾·巴坦尼的餘切函數表早近兩百年,比阿爾·威發的正切表要早二百五十年。盡管一行的正切函數表只從0度到80度,誤差也相應大一些,但它畢竟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數表。

9. 諾貝爾獲得者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對以後的器械發明給予哪些幫助

諾貝爾獲得者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對以後的器械發明給予莫大的幫助,突破了該領域的空白,為今後的發明與進步做出了鋪墊。

閱讀全文

與量具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