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芥子氣是誰發明

芥子氣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11-05 16:47:15

『壹』 芥子毒氣的實驗者是誰

1、1822年,比利時的德斯普雷茲(César-Mansuète Despretz)發現芥子氣。
2、1886年,德國的維克托·梅耶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芥子氣,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皇軍曾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衡陽戰役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大量傷亡。
不知道你需要的資料是哪個?

『貳』 化學武器是誰發明的

化學武器的發明者是弗里茨·哈伯(1868一1934)。

作為氯氣、芥子氣等毒氣的發明者,哈伯已內經容臭名昭著,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造成近百萬人的傷亡。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氮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叄』 芥子氣的味道

芥子氣的味道:有芥末味和大蒜味
1918 年,德軍又發明了有芥末味和大蒜味的毒氣芥子氣——大名叫二氯二乙硫醚,
號稱「毒氣之王」。
這種毒氣是一種糜爛性毒氣,沒有顏色,但像油一樣黏糊糊的,
能讓接觸到的人全身起泡潰爛,
尤其是當毒氣和泥水混合到一起時,
效果更佳更持久。

『肆』 誰知道芥子氣怎麼製取啊

SCl2 + 2 C2H4 → (ClCH2CH2)2S
反應式給你自己製取,c2h4可以通過加熱石蠟油,(溫度300度左右,催化劑氧化鋁)分解製得,scl2可以將氯氣通入融容的硫黃製得,然後將scl2和c2h4混合製得芥子氣。以上所有材料可以淘寶買到,至於氯氣可以b站搜索教程,注意防護措施,當然,這樣都是理論,我自己先去試試,祝我成功吧!

『伍』 芥子氣和VX哪個是毒氣之王

什麼毒氣最毒毒性最強的毒氣,並且要詳細介紹和化學名
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散發有害氣體的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芥子毒氣號稱「毒氣之王」,德國,伊拉克在戰爭中使用過該化學武器,造成大規模傷亡。其最毒的地方是到今天依然沒有特效葯治療,受害者得到的是終身的痛苦。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散發有害氣體的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大約有有1%的死亡率。
由於使用最多、最為普遍和傷害較大,被稱作「毒劑之王」。
芥子氣的中毒機理尚未完全闡明,有衍生物被作為化療葯物使用。

『陸』 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研發新葯似乎是又神秘又費勁的一件事,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倒騰幾年瓶瓶罐罐,就會耗費掉巨額資金,即使這樣也經常失敗。然而,對 於新葯研發,尤其是早期的研發而言,邏輯嚴謹的實驗室研究並不總是全部。有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葯,往往是在偶然的巧合,甚至是沾上不少「運氣」因素中, 得以被發現的。
青黴素:弗萊明的奇幻冒險
眾所周知,亞歷山大·弗萊明在觀察一個偶然進入 青黴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時,發現了歷史性的奇跡——青黴菌生長范圍之外,出現了一個「空白帶」,原本在此范圍內的葡萄球菌全部被殺死。根據這一發 現,弗萊明進行了後續研究,成功為青黴素應用於臨床奠定了堅實基礎。不過關於發現青黴素的趣聞,普通人知道的可能不是很多。實際上,青黴素的發現,正是一 個如同奇幻冒險一般的「運氣事件」。

1928 年的弗萊明,正為了研究一個關於葡萄球菌的課題,而在實驗室里大量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不過,實驗室里卻接連發生了一串奇特事件:首先,天氣驟變直接導致 葡萄球菌的生長受到了抑制,而實驗室周圍的青黴菌孢子則隨風掉進了培養皿里;不久之後弗萊明回老家度假,實驗室外面的天氣也逐漸溫和,青黴菌和葡萄球菌在 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同時進行生長,從而形成了後來的情景。
可回到實驗室的弗萊明,似乎並沒把這些培養皿當回事,他看到它們已經被青黴菌污染 之後,直接把受污染的培養皿扔進了消毒液里殺菌。在這之後,又一次的奇跡出現了——有幾個培養皿沒有完全浸入消毒液,反而浮在了上面,弗萊明總算在進一步 消毒之前瞟了一眼培養皿,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氮芥:戰爭慘劇背後的抗癌神葯
即使是在癌症治療領域各種新興療法異軍突起的今天,傳統的放化療依舊是必不可少的抗癌武器。因為仍然有很多種癌症,僅需要聯合化療或放化療即可治癒,而放化 療配合新型療法,則往往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今天的癌症患者正在享受醫學進步所帶來的好處,但卻少有人知道,葯物征服癌症的第一步,居然和戰爭慘 劇密切相關。
1942年8月,美軍參與了英軍在北非的作戰,以打擊隆美爾和他的北非軍團。1943年5月作戰結束後,盟軍北上進攻義大利和 西西里島,並選擇義大利的港口城市巴里(Bali)作為盟軍港口,用以運輸、儲存各種物資。8月,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警告德軍,一旦德軍使用芥子氣,盟軍 很有可能以牙還牙。與此同時,美軍向巴里運送了一批含有芥子氣的毒氣彈。
1943年12月2日,德軍毫無預兆地空襲了巴里,盟軍損傷慘重。 不幸的是,那艘裝滿毒氣彈的貨船被炸沉,刺鼻的蒜味瞬間充滿船艙,絕大多數人中毒身亡。至於少部分跳船逃生的士兵,衣物上也沾滿了毒氣和油、水的混合物, 導致全身芥子氣中毒。在救治這批傷員的過程中,醫生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傷員在中毒後的第3~5天,表現出骨髓受抑制的特徵--白細胞減少。由於 戰時的消息封鎖,這一現象並沒有被公之於眾。但在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這些數據被公開,隨即引起了葯理學家路易斯·戈德曼(Louis S. Goodman)的注意。
戈德曼認為,既然芥子氣能夠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那麼它也有殺死腫瘤細胞的潛力。他和他的團隊大膽地進行了動物試 驗:給患有淋巴瘤的老鼠注射芥子氣,觀察腫瘤的變化。幾天之後,當他們檢查腫瘤的生長情況時,突然發現淋巴瘤的體積大幅縮小。進一步的解剖發現,縮小的腫 瘤內存在著大量已經被殺死的癌細胞。在「毒氣之王」面前,癌細胞似乎低下了頭。
芥子氣雖然被證實能夠殺滅腫瘤,但過於「彪悍」的特性使它投 入臨床的可能性幾乎為0,團隊再一次陷入了沮喪中。功夫不負有心人,戈德曼通過查閱文獻發現,芥子氣的一位「近親」氮芥 (Mechlorethamine)具有相對較小的毒性,但療效同樣喜人。戈德曼的研究團隊在開展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後,試驗性地用氮芥治療67位患有霍奇 金病(淋巴瘤的一大類型)或白血病的患者,研究於1946年9月21發表於頂尖醫學雜志《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後,隨即震驚了醫學界。在多方共同 努力下,氮芥成功上市,開啟了化學葯物治療癌症的新時代。盡管今天氮芥本身的用途已大為減少,但科學家絕對不會忘記,它在葯物歷史上的功勞。
西羅莫司:復活節島的「土生」怪傑
以石像聞名的復活節島,一直是不少人所憧憬的旅遊勝地,而諸如紅黴素、阿奇黴素之類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臨床上對付細菌感染的一大利器。倘若這兩者之間碰 撞出了火花,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實際上還真有這一類葯物,它們「出生」於復活節島的土壤,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家族的一員,然而它們並非優異的抗生素,而 是抗癌利器和幫助器官移植患者重獲新生的免疫抑制劑。
1964年,一群科學家前往復活節島開始「探險」,他們採集了島嶼上多個位置的土壤, 希望能在土壤寄居的微生物中,發現能對抗感染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在結束旅程後,決定將土壤交給著名葯企惠氏(現在已被輝瑞收購),惠氏公司的研究員在幾年 後對這些樣本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一份樣本中所含的吸水鏈黴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放線菌的一種)所分泌的物質能夠抑制真菌的生長。研究人員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發表,並給這種物質起了一個名字--雷帕黴素 (Rapamycin,名字來源於復活節島的別名「Rapa Nui」,後來改名為西羅莫司)。可惜的是,後續研究發現雷帕黴素對免疫細胞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不能成為抗真菌葯物,這也使得研究擱置了一段時間。
復活節島上由惠氏公司於2000年11月設立的紀念牌,旨在紀念西羅莫司的發現
不過隨著後來對預防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免疫抑制劑的研究大潮(因為他克莫司、環孢素等著名免疫抑制劑,也是天然來源的),雷帕黴素也被撿了起來,研究它在這 一方面的潛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雷帕黴素在預防腎移植的免疫排斥方面較其他療法有著明顯的優越性,使得它於1999年成功地成為了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當 然,這還不算是故事的結束。幾年之後,基於它的兩種衍生物--坦羅莫司和依維莫司,均成為了表現優異的抗癌葯物,被用於治療多種癌症。而這一家族的化合物 由於具有抑制細胞增殖的效應,也被塗在心臟支架上,作為預防冠狀動脈再次病變的葯物得以廣泛應用。

『柒』 在二戰中哪些國家製造過芥子毒氣在哪裡製造的

芥子毒氣號稱「毒氣之王」,德國、伊拉克、日本 在戰爭中使用過該化學武器,造成大規模傷亡。其最毒的地方是到今天依然沒有特效葯治療,受害者得到的是終身的痛苦。 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Meyer)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消耗於戰爭用途;因毒氣傷亡的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731部隊;並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戰場、徐州戰場、衡陽保衛戰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死亡近萬人。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也使用過芥子氣對付伊朗軍隊。

『捌』 什麼是芥子氣

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揮發性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大約有1%的死亡率。

由於使用最多、最為普遍和傷害較大,被稱作「毒劑之王」。

芥子氣的含氮類似物稱為氮芥,毒性比芥子氣小,其衍生物被作為腫瘤化療葯物使用。

歷史
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Meyer)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用於戰爭;因毒氣傷亡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並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戰場、徐州戰場等大規模使用過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死亡近萬人。在兩伊戰爭中芥子氣也曾經被使用。

物理性狀
芥子氣的凝固點高,作為毒劑,一般不在冬季等氣溫低的情況下使用;比重大、溶解度小,在水中大部沉於水底,少部分呈油狀薄膜漂浮水面,可造成水源長期染毒;容易揮發,毒劑(氣)甚至可以透過棉衣,傷害人體,並且極易擴散。

物理特性 狀態和顏色 純品為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黃色、棕色或深褐色油狀液體,含雜質越多則顏色越深。揮發性中等,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
氣味 純品有略帶甜味的大蒜氣味,工業品有較濃的大蒜氣味或芥末氣味
凝固點 14.43℃
沸點 219℃(部分分解)
比重(20℃) 1.27
蒸氣比重 5.5
揮發度(mg/L,20℃) 0.57
溶解度(20℃) 0.081%
持久性 夏天:開闊地5到24小時,森林3到5天;冬天:3天到數周
滲透性 能滲透皮膚、布、皮革、橡皮等物質

合成方法
芥子氣由硫二甘醇與二氯亞碸作用而得。
毒害機理
硫原子的親核性產生鄰基參與作用,使得氯格外容易離去,形成強親電試劑鋶離子。後者攻擊DNA的鳥嘌呤鹼基,形成交聯DNA,干擾基因復制與表達,從而誘發胞溶作用,產生組織壞死、水腫乃至癌變。

急救辦法
在染毒12小時內用30%濃度的硫代硫酸鈉溶液處理染毒部位皮膚可以有效減輕痛苦。臨床上常用注射谷胱甘肽配合口服維生素E來治理芥子氣中毒。 芥子氣怕鹼,所以殘毒可以用石灰水消毒。

『玖』 芥子氣是什麼

芥子氣;mustard gas
資料: 分子式:S(CH2CH2Cl)2

性質: 又稱β,β′-二氯二乙基硫醚。一種糜爛性毒劑。美國軍用代號H。純品為無色有微弱大蒜氣味的油狀液體,工業品呈黃色、棕色至深褐色。沸點217℃。熔點14.4℃。20℃時飽和蒸氣壓為8.66993Pa,揮發度為0.5662mg/L,屬於持久性毒劑。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對皮膚有強烈的滲透性,主要以液滴狀使地面、物體染毒,作用時間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芥子氣的殺傷作用是緩效性的,潛伏約2~12h,潛伏期過後相繼出現紅腫、水泡和潰瘍,癒合很慢。經皮膚中毒的半致死劑量LD50為70mg/L,吸入中毒的半致死劑量LD50為1500mg·min/m3。對芥子氣,皮膚防護和呼吸道防護都要重視,並須注意及時消毒。芥子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大規模使用,當時稱為「毒氣之王」。日軍侵華時,曾多次對中國軍民使用,造成極大禍害。

『拾』 芥子毒氣是誰發明的

1822年,比利時的德斯普雷茲(César-Mansuète Despretz)發現芥子氣。
1886年,德國的維克托·梅耶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芥子氣,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皇軍曾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衡陽戰役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大量傷亡。

閱讀全文

與芥子氣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