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與創新的聯系

創造與創新的聯系

發布時間:2021-11-05 09:52:55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聯系是什麼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一是就時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重點是「面對過去」的工作,那麼「創新性發展」更多則是「面向未來」的活動。

具體而言,創造性轉化重在「繼往」,目的在於將作為傳統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基礎;關鍵在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辯證客觀的批判。

創新性發展重在「開來」,即在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對富有當代價值的內涵和形式在實踐中進行淬煉和發展。雖然舊的文化轉化過來以後已經做到了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但是還需要繼續往前走。因為歷史在前進,所以理論不能停步。這樣一來,「轉化」只是一個中介、工具、環節和過程,而「發展」才是目的。因此,「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側重於從整體上觀照「新時代」的「新進步」和「新進展」。

二是就空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主要是在「中國之中國」的傳統范疇基礎上前行,那麼「創新性發展」則必須更多地在「世界之中國」范疇前提下展開。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例,「創造性轉化」需要通過文化典籍和民間傳統的闡釋深入中國文化母體之中理解和把握「中國何以為之中國」「中國人何以為之中國人」的問題,從而以之為基礎在與現實的互動中追問「當代中國」和「當代中國人」何以成立的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於中國,放眼於世界,側重於將中國的發展道路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坐標之中,將中國文化放置於世界多樣文化的譜系之中,在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未來命運如何抉擇」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之中深刻體悟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明之間的關系,准確定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

三是從側重點而言,「創造性轉化」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論層面「轉過來」。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例,「轉過來」即更多地是面向傳統文化自身、歷史典籍經典文本做文章,目的是分疏和解析傳統文化當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資源,通過語義分析和語境轉換使之轉化為適應當代實踐需求的內涵,通過形式改造使之轉化為當代人習慣的文化形式。

「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實踐層面「往前走」。經過創造性的轉化的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一種停留於思想理念層面的資源型存在。這些思想資源需要走進生活與當代中國偉大的社會實踐進行互動,需要走入人心與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進行溝通,需要走向世界與多樣文明進行交流互鑒,從而在這一系列互動、交流、碰撞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論、豐盈思想、回應時代命題,進而建設和豐富當代中國新文化。

總之,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⑵ 創造與創新和發明有什麼不同

三者在釋義、出處上有所不同

一、釋義

1、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2、創新:拋開舊的,創造新的。指創造性;新意。

3、發明:創造出從前沒有 的事物或方法。專利上指對產品、方法或其改 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發明可以獲得專利權。說明;發揮。

二、出處

1、創造:

出自:元末 脫脫、阿魯圖等《宋書·禮志五》:「至於秦漢 ,其(指南車)制無聞, 後漢張衡始復創造。」

譯文:到了秦漢,他(指南車)制度沒有聽說,東漢張衡開始重新創造。

2、創新:

出自:唐 李延壽《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 仲子 非 魯惠公 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

譯文:據《春秋》,仲子不是魯惠公元嫡,還得考別宮。現貴妃是上天的秩次的崇班,管理與創新。

3、發明:

出自:南朝 梁 沉約 《上注制旨連珠表》:「連珠者,蓋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譯文:連珠的,這是辭句連接在一起,互相啟發,如珠子一樣的排列在一起。

(2)創造與創新的聯系擴展閱讀

一、創造近義詞

創設[ chuàng shè ]

1、創辦。

2、創造(條件)。

二、創新近義詞

更始[ gēng shǐ ]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重新起頭。

三、發明近義詞

發現[ fā xiàn ]

1、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

2、發覺。

⑶ 創造與創新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創造指的是,已經實行了的東西,也是前所未有的東西.被你給創造出來了(例如:歷史上沒有電專腦的屬時候,有人創造了第一台電腦)
創新指的是,歷史上存在的東西,只是在技術上加以改進
(例如:以前的電腦是人工控制,現在改為數字控制,這就是創新)

⑷ 創造力和創新的關系是什麼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⑸ 創造與創新的區別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拼音(Chuang Xin)縮寫為CX,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

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主觀地製造客觀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簡而言之,創造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這明顯的是一種典型的人類自主行為。因此,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拓展資料

創新

亦作"剏新"。

1、創立或創造新的。

《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 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二:"在語言創新方面,享有特權的詩人理應是先驅。"

2、首先。

《元典章·兵部三·鋪馬》:"有今後剏新歸附的百姓有呵,有鋪馬里上來者,他每的拜見馬匹沿路上依在先體例,與草料者。"

創造亦作"剙造"。

1、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宋書·禮志五》:"至於 秦 漢 ,其(指南車)制無聞, 後漢 張衡 始復創造。"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按此書隸,在 春秋 之前,但諸國或用或不用。 程邈 觀其省易,有便於時,故修改而獻,非創造也。" 李大釗 《今與古》:"歷史是人創造的,古時是古人創造的,今世是今人創造的。"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2、製造;建造。《三國志·魏志·曹髦傳》:" 諸葛誕 創造凶亂,主簿 宣隆 部曲督 秦絜 秉節守義,臨事固爭,為 誕 所殺。"《北史·長孫道生傳》:"初, 紹遠 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唯黃鍾不調,每恆恨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寺左有 九曲亭 ,乃 東坡 之所剙造,而 子由 之所記焉。" 聞一多 《紅燭》詩:"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

3、猶創作。謂撰寫文章或創作文藝作品。《後漢書·應劭傳》:"其見《漢書》二十五,《漢記》四,皆刪敘潤色,以全本體。其二十六,博採古今瓌瑋之士,文章煥炳……其二十七,臣所創造。"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⑹ 創新與創造有什麼必然的聯系

創新主要是指使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包括精神和物質的)成為現實,其特點是新的事物。核心是
創新主體
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創造則不完全等同於創新,雖然也是使事物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其結果並不一定是新生事物。

⑺ 創新與創造的關系

創新是從本來就有的事物上面更新改造,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資源版或社會要素創造新權的矛盾共同體的人類行為,或者可以認為是對舊有的一切所進行的替代、覆蓋。
而創造是1.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2.製造;建造。
他們同時都有所更新,有所成就,但是他們的本質不一樣,創新是量變,而創造是質變。這是他們的關系。。

⑻ 簡述創新與創造的概念及其關系

創新,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內這個概念在《現代漢語容詞典》中解釋為「拋棄舊的,創造新的。」是指提出別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別人未做過的事情,它是在原來事物基礎上,通過重新排列組合,引伸發散,否定重構等,設計創造出一種與原來既有一定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的新事物,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就是對舊有的錯誤的東西進行否定.
創造,是指提供新穎的、獨特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活動。創即花樣翻新,造即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東西必須從未見過,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⑼ 創造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主觀地製造客觀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2、條件不同

創造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比如中國的核工業。

創新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9)創造與創新的聯系擴展閱讀

按照管理大師熊彼特的理論,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包括5個方面內容:

(1)引進一種新產品;

(2)採用新的生產方式;

(3)開辟新的市場;

(4)開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

(5)採用新的組織形式。

創新的特點

1、新穎性

包括三個層次:

(1)世界新穎性或絕對新穎性;

(2)局部新穎性;

(3)主觀新穎性,即只是對創造者個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價值

這個特點與新穎性密切相關,世界新穎性的價值層次最高,局部新穎性次之,主觀新穎性更次之。

閱讀全文

與創造與創新的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