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乒乓球是哪國人發明的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是英國人發明的。
一、起源: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二、發展
1927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正式成立,並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五十多年來,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製的,擊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談不上什麼旋轉;打法也單調,只是把球推來推去。
經過70多年的發展,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三、傳入中國
1904年12月乒乓球運動從日本傳入中國。開始是由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闆王道平從日本購回10套乒乓球器材,並在店內作表演,於是買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漸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後推廣了這項活動。當時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難使球產生旋轉,所以打法只有推擋和抽球兩種。
四、、規則
a、發球、接發球和方位的選擇
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場地的權力應通過選擇硬幣的正反面來決定。選對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了場地後,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3、在每獲得二分之後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10分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仍然不變,而且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的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單打決勝局中當有一方滿5分時應交換方位。
b、發球、接發球次序和方位的錯誤處理
1、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接發球次序錯誤應立即暫停比賽,並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根據場上的比分由應該發球或接發球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在雙打中,則按發現錯誤時那一局中首先有發球權的一方所確立的次序繼續進行比賽。
2、裁判員一旦發現運動員應交換方位而未交換時,應立即暫停比賽,並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根據場上比分糾正運動員所站的方位後再繼續比賽。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3、當發球者發出的球觸碰到網,叫「擦網」裁判應令發球者重新發球,若連續擦網兩次則是犯規,計分者給予扣分。
註:
乒乓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球。乒乓球運動是一項以技巧性為主,身體體能素質為輔的技能型項目,起源於英國。"乒乓球"一名起源於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 pa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
乒乓球為圓球狀,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包括悉尼奧運會)國際比賽用球的直徑為38mm,2000年之後國際比賽用球的直徑為40mm。在中間隔有橫網的長274厘米、寬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進行。球直徑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賽璐珞或塑料製成。運動員各站球台一側,用球拍擊球,擊法有擋、抽、削、搓、拉等。球須在台上反彈後才能還擊過網。以落在對方檯面上為有效。比賽以11分為一局,採用五局三勝,七局四勝。比賽分團體、單打、雙打、混雙等數種。
㈡ 排球中的快板球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發明的
快球
也稱「快板球」。排球運動扣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回,扣球隊員已跳答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㈢ 排球快板球是哪國人創造的
也稱「復快板球」。排球運動扣制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扣球隊員已跳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㈣ 籃球是哪國人發明的誰發明的
籃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㈤ 籃球是誰發明的 他是哪國人 籃球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籃球是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的,美國人,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再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1976年,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㈥ 排球進攻的快球是誰發明的哪個年代
也稱「快板球」。排球運動扣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扣球隊員已跳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等。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因為快球屬於團隊進攻,所以不能歸結到某個人發明的。
㈦ 曲棍球是哪國發明的
1、 曲棍球是古代波斯人發明的一項體育活動,後來這項運動傳到了歐洲和北非。版
2、我國從唐權代起,便有了曲棍球活動的記載,唐代宮詞上載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之句,這里說的「步打球」,指的就是曲棍球。
3、 現代曲棍球運動是一八七五年在英國開始的。一八八六年在倫敦成立了曲棍球協會。一九O八年起,曲棍球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一九二四年國際曲棍球聯合會成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一九七一年起,每隔二至三年舉行一次世界曲棍球錦標賽。
4、在我國,較原始的曲棍球運動一直在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人民中盛行。但是現代曲棍球運動是七十年代中期才在我國開展起來的。
㈧ 球是誰發明的
想要了解NBA的發展脈絡,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籃球發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四個學位 奈史密斯不是籃球行家。在體育方面,奈史密斯也是「說的多做的少」。十幾歲時,奈史密斯曾經當過伐木工人,後來當上了長老會的牧師,讓人生活更好始終是奈史密斯追求的目標。1890年,奈史密斯獲得了蒙特利爾神學院的學位。不過,畢業之後的奈史密斯沒有馬上擔任教職,而是在學校里教體育。此後,奈史密斯又進入了格羅斯醫學院拿到了醫學學位,使得他在大學獲得的學位增加到了四個。 發明籃球 1891年,年輕的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院(現在為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出任體育教師。學監哈爾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發明一種「吸引人、容易學、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擁有人造燈光的體育館進行的體育運動」。美國東北部的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可供學生娛樂的體育項目不多。壘球、橄欖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屬於室外運動。缺乏體育鍛煉、無所事事的學生往往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學校看門人鮑普·斯蒂賓斯的幫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縫制了籃球。為了讓學生打籃球時有法可依,奈史密斯與學校的秘書萊昂斯小姐制定了有關比賽的13條規定。這就是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後,奈史密斯組織了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後來,奈史密斯回憶這場比賽的情景時說:「這個班級一共有18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得上場比賽。我挑選了兩個隊長,一邊一個。然後我讓球員入場。每支球隊有三個前鋒、三個中鋒、三個後衛。我挑選了兩個中鋒跳球,然後我在他們中間將籃球拋起。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開始了。從此之後,這個班級不再亂哄哄了。籃球比賽成為整個班級的重要娛樂活動。」 奈史密斯發明的籃球運動馬上取得了成功。幾周之內,籃球運動迅速傳遍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學校園,並且依靠基督教青年會的網路傳遍了全美國。 出席奧運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過上輕閑的退休生活。可是55歲時,奈史密斯應邀擔任了堪薩斯國民衛隊的牧師,參加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在此期間,心靈手巧的奈史密斯又發明了橄欖球運動員的頭盔。 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沒有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1936年,他應邀出席柏林奧運會,觀看第一次列入奧運比賽並且頒發獎牌的男子籃球比賽。不過,第二年,奈史密斯就離開了人世。盡管如此,他的發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美國的職業籃球比賽也逐漸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
㈨ 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籃球職業聯盟(NBA)比賽。代表中國的水平最高的聯賽是中國職業籃球聯賽(CBA)比賽。
籃球運動特性: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
㈩ 排球「短平快」扣球是哪國人創造的
日本女排
首先使用的.
扣球
隊員和
二傳手
相距1.5~2米,在二傳手出手的同時或在二傳手出手前起跳,截扣二傳傳出的平球。日本排球隊首先使用,並將此種扣球稱為B
快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