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為馬斯洛理論
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高到低。它們是:
自我實現
尊 重 需 求
社 交 需 求
安 全 需 求
生 理 需 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安全感的慾望、自由的慾望、防禦的實力的慾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性格、經歷、生活區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系,這種需要是難以察悟,無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馬斯洛認為,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繫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在高層次的需要充分出現之前,低層次的需要必須得到適當的滿足。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貳』 請簡述馬斯洛的人格理論
馬斯洛的人格理論(Maslow'sPersondityTheory)又稱「人格自我實現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將整體論、動力論和對文化因素的強調三者結合起來,通過他對一些傑出人物(被他稱之為「自我實現」的人)的研究,而形成的一種比較全面的人格理論。馬斯洛通過對這些人以及他們的習慣、特點、個性和能力的研究,得出了精神健康的定義,並提出了人的動機的理論。動機理論是馬斯洛自我實現理論的重心和精髓,他的人格理論是建立在他的需要和動機學說基礎之上的,並說為需要是人格的核心。故他的人格理論又又被稱之為「人格需要層次說」或「人格需要層次理論」。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滿足。潛能要求實現是馬斯洛人格的理論的基本點,這種學說強調個人的潛能、創造力、理想和信念的實現。
馬斯洛對人性持樂觀主義態度,他認為:每個人具有的本性「不是丑惡性,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而這種本性、潛能必然現實化。這個假設是他自我實現說的基礎。馬斯洛強調,由於人的本性是好的或中性,所以最好促進它的發展;而人性的健康發展,只有在比較好的社會環境中才有可能。
馬斯各指出人類價值體系中有兩類需要:一是沿生物第譜上升的逐漸變弱的本能需求,稱低級需要或生物需要。一是隨生物的進貨逐漸顯示出來的潛能,稱高級需要或心理需要。馬斯洛曾先報到兩次提出需要層次的理論,歸納起來可分為七個層次,按低級到高級排列,呈一個金字塔的階梯的結構形式:(1)生理需要:對食物、飲料、氧氣、睡眠和性的需要。這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的、最強烈的、最明顯的一種,是對自下而上的需求;(2)安全需要:對安全感、穩定性和擺脫恐懼、焦慮的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對恨屬感、愛情、友誼和擺脫孤獨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自尊的來自他人尊重的需要;(5)認知需要:認識和理解的需要,其中認識需要是基本的;(6)審美需要:對真、善、美追求的需要;(7)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實現自己的潛能、創造力、理想和偏偏的需要。馬斯洛把前四種歸為基本需要(因缺乏而產生的需要,)把後三種歸為發展需要(存在的價值或後需要)。
馬斯洛認為,只有最低一級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必須首先得到滿足,第二級需要才能出現;一二級需要滿足後,第三級需要才會出現和發展。馬斯洛認為這種需要發展模式是天然的,但同時也承認這個層次排列可能有例外,例如:創造性的人的創造驅力比任何其他需要都更為強烈,也有人的價值觀和理想是如此強烈,以致他們寧願死也不放棄它們。
馬斯洛通過對少數自我實現者的研究,提出自我實現者的動機是超越性或成長性動機。他認為超越性動機在質和量兩方面都有別於其他普通人的缺乏性動機。缺乏性動機是補足機體內某種欠缺的動機,是謀劃獲得所缺乏的某種東西,,是要養活由於這種缺乏所引起的緊張。由前四種缺乏性需要引起的動機就是如此。而自我實現者的動機則是一種超越性動機,它不是力求彌補欠缺,而是要發展潛能和認識世界;不是要養活緊張,而是要通過新的挑戰性活動增加緊張。
馬斯洛認為,只有高級需要的滿足,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主觀效果,亦即使人產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內部生活的豐富感。如果人的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都得到了滿足,人們往往會民現和認為,高級需要的滿足具有更大的價值。在一定意義上講,需要的層次越高,其社會價值也越大,越少自私。自由創造和自我實現是需要層次結構中的最高需要。所謂「自我實現」是人的天賦、能力、潛力的充分開拓和利用,是使合的完成,是個人自身中的統一、完整和協同的一種不間斷的傾向。旨在使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和人格臻於完美,最後達到自我實現,這就是個性形成的動力。這個由低級到到高級的運動發展過程,便函構成了所謂的「生長」而達到完美人性的實現,只有充分實現個人的全部潛能,即實現人性的全部價值的人,才能成為自由的、健康的、具有頂峰狀態的人會比平時更有決斷力,更專心致志,更能經受得住別人的反對,對自己更有把握。對觀察者來說,這個人看上去比平時更可靠,更可倚仗,更可信賴。進入頂峰狀態的人不但覺得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更統一了,而且在他眼裡,整個世界年上支也更美好、更統一、更真實了。馬斯洛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勝任工作,有發明,有創造,成為社會中充分發揮作用的人。馬斯洛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傾向。然而,盡管事實上好像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潛能,卻只有少數人能達到自我實現。部分原因是:人們對自己的潛力全然不知,他們既不知道什麼是有可能做到的,也不理解自我實現會給人帶來什麼好處。
馬斯洛為論證自我實現的理論,又詳細分析了自我實現者的人格特徵。這些特徵是:(1)有良好的自我實現知覺;(2)對己、對人、對大自然表現也最大的認可;(3)自發性、單純性、自然性較強;(4)對工作、對事業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5)有獨處和自立的需要;(6)有較強的自主性和不受環境和文化的支配;(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8)周期性的神秘的或「高峰的」體驗;(9)關心社會、喜歡和所有人打成一片;(10)僅和為數不多的人發生深厚的個人友誼;(11)具有深厚的民主性格;(12)具有強烈的審美感;(13)有富有哲理的、非敵意的幽默感;(14)有創造性;(15)不受社會現存文化規范的束縛,進行獨立思考和行動。
馬斯洛指出人類行為受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人與社會並無本質沖突,應研究人的積極方面,研究政黨的健康人的歡樂、愛情、幸福、創造等等,重視人的尊嚴和發展。人不僅是自己心靈的主宰,而且必然要創造出新的文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個體的需要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需要,特別是高級需要的實現與人格的形成有關聯等,這是馬斯洛的人格理論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正如實驗社會心理學家所批評的,馬斯洛研究的對象是經過挑選的特殊的人,這就使其結論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另外,馬斯洛過分強調人的價值上一種先天的潛能,對社會生活條件重視不夠;還有,他的需要層次並沒有囊括人的全部需要,特別是他強調需要的生物學性質,沒有指出需要的反映實質和社會性。此外,馬斯洛把自我實現者的一系列特徵過分美化了,是一種理想的人性論的表現。
『叄』 馬斯洛的五個需要理論有哪些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1、生理需求
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
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需求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社交需求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系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4、尊重需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
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意義: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肆』 馬斯洛理論的由來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
自我實現
尊 重 需 求
社 交 需 求
安 全 需 求
生 理 需 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安全感的慾望、自由的慾望、防禦的實力的慾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性格、經歷、生活區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系,這種需要是難以察悟,無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馬斯洛認為,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繫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在高層次的需要充分出現之前,低層次的需要必須得到適當的滿足。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伍』 馬斯洛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他提出人有七種基本需要: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於愛的需求、自尊需求、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求。
(1) 生理需要,指能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須的一切需要,如對於食物、水分、氧氣、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
(2) 安全需要,指能滿足個體免於身體與心理危害恐懼的一切需要,如對於穩定安全、秩序、受保護、免受恐嚇、焦躁和混亂的磨等的需要。
(3) 歸屬和愛的需要,指能滿足個體與他人交往的一切需要,如需要朋友、愛人或孩子,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間有深厚的關系等。
(4) 自尊需要,指能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及自己對自己認可的一切需要,如希望有實力、有成就、能勝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獨立和自由;還比如渴望有名譽和威信、賞識、關心、重視和高度評價等。
(6)認知需要,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如
(7)審美需要,指對美好事物欣賞並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如
(8) 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的趨勢。這種趨勢是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一切。
七層需求分為兩大類,較低的前四層稱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較高的後三層稱為成長需求(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質,為均系由於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產生,故而又稱匱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就像生物的進化一樣;需求的層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較低,這種需求容易消失,同時相伴的酬賞延遲也較沒關系;生活在高需求層次的人意味著其物質性的事物較充分,較長壽,較少生病,睡得較好,胃口較佳;高層次的需求強度較弱;高層次需求得來的滿足是較為主觀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穩,內在生活非常富裕等;當個人的環境(經濟、教育等環境)較好時,個人較易滿足高層次的需求;當個人滿足其高層次需求之後,個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實現的目標。
滿足這七種需要是推動人的各種行為的動力的基本源泉。在用這一動機理論來解釋人的行為時,馬斯洛提出如下假設:第一,人的需要的滿足有先後之分,越是低級的需要越是要先滿足。只有較低級的需要基本滿足以後才能產生較高一級的需要。第二,圖中下面的4級需要屬缺失需要。當這些需要尚未滿足前,它們一直推動人從事滿足需要的行為。但一旦滿足,行為暫時停止。上面3級需要屬成長需要(又稱豐富性需要)。它們是在適當程度的滿足以後才產生的,而且不會暫時終止,因此將一直推動人去從事滿足這些需要的行為。第三,人類的最高級的需要是自我實現,即「使每一件事都能得以實現的願望」。自我實現的人不僅為自己和他人所認可,而且心胸開闊、幽默、獨立、具有創造性。這一理論在企業管理和學校教育管理中有較大影響。其基本精神是:領導者或教師首先要關心人的基本需要,使職工或學生能溫飽、有安全感和自尊感。當這些基本需要適當滿足以後,則應充分相信自己的職工或學生。他們天生有學習、求知和實現自己價值的願望,關鍵是要善於引導,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陸』 馬斯洛七大需要層次理論
一、概念: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二、理論解析:
1、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2、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3、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4、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5、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發展中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
三、理論評價:
(1)積極方面: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2)消極方面:
1.需要層次理論存在著人本主義局限性。
2.人的動機是行為的原因,而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
3.需求歸類有重疊傾向。
4.需要層次理論具有自我中心的傾向。
5.需要滿足的標准和程度是模糊的。
『柒』 新的馬斯洛理論是什麼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安全感的慾望、自由的慾望、防禦的實力的慾望. 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性格、經歷、生活區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系,這種需要是難以察悟,無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編輯本段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結論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繫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在高層次的需要充分出現之前,低層次的需要必須得到適當的滿足. 自我實現過程中 產生出「高峰體驗」的情感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捌』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什麼理論
馬斯洛提出的著名理論是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這五種需要是人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需要,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馬斯洛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其認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該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管理心理學中人際關系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權威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理論的五大理論支柱之一。
『玖』 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論是什麼
馬斯洛的基本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指人類維持生存和種族延續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如:吃飯、睡覺、休息等。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人類期盼穩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災害、威脅、混亂的需要。如:考教師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工作安全,把錢存銀行是為了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
3、歸屬與愛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是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系或關系。如:每個人都需要交朋友,需要感受到有人愛自己就是出於歸屬與愛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個體基於自我評價產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如:希望得到別人對我們的認可和尊重,以及自己尊重自己。
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創造的需要,是追求實現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創造力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如:實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就是在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9)馬斯洛創造性理論擴展閱讀:
需要層次理論中的層次關系:
1、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
3、「匱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我們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主要是依賴於外界。若匱乏性需要得不到滿足,將對我們的個體發展有所影響。
4、馬斯洛認為,一般情況下,當某種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後,就會向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但這種需求層次的等級也不是絕對的,有時人會在低級需要尚未得到滿足之前,去尋求高級需要。
5、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對行為起決定和支配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