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便麵是哪國人發明的
方便麵歷史
方便麵是1958年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於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口味,最初的售價為35日圓,但仿製產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
日清公司在發明方便麵後,便積極向國外發展。1963年先與韓國三養食品合作,1968年再與台灣的國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雞湯口味的生力麵。最初的生力麵因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灣銷路並不好。在調整過調味與面條的口感之後,成為台灣的暢銷產品,顧客多半買回家當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時期,「生力麵」幾乎成為這類產品的代名詞。然而由於經營不善,生力麵最後黯然退出市場。截至2005年,過去的國際食品公司僅剩一家生力麵包店在高雄市新興區繼續營業,但早已退出方便麵市場。
雖然方便麵在亞洲頗受好評,1960年代末期在美國卻無法順利打開市場。因為一般美國人沒有燒開水的習慣,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盤為主。為了讓不習慣用碗的民族消費方便麵,日清公司發明以發泡聚苯乙烯為容器的杯麵,於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價為100日圓(0.25美元),為當時袋裝方便麵售價的三倍以上。
杯麵試賣期間在球場與賽馬場等地點銷售,因價格過高而不受歡迎,最後只能在某些必須夜間值勤的單位例如消防隊與日本自衛隊販賣。為求打開市場,安藤百福在東京鬧區與三越百貨公司合作促銷,創下四個鍾頭賣出兩萬份的紀錄,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麵的基礎。由於杯麵走高價路線,所以配料包括冷凍乾燥法製成的乾燥蝦,同時也改以叉子作為餐具。東京街頭促銷讓杯麵在關東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由於警察吃杯麵裹腹的鏡頭上了電視現場轉播,杯麵因此一炮而紅。
早在方便麵發明以前,中國已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即台灣所稱之「意麵」)。相傳清朝有個地方官在家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相傳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在家中辦壽宴時,廚子誤將油當成水,將面條放入滾油炸熟了,無奈中只能將錯就錯,將已炸熟的面條煮一下,在澆上雞、豬骨及海鮮燉制的濃湯。沒想到客人們食用後紛紛稱贊面條爽滑筋道,湯味鮮美。從此這種炸過的面就被稱為[伊面]而流傳下來。因其加工方法與現代方便麵很相似,後人就把[伊面]看作是現代方便麵的雛形。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歷史起源及其發展 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方便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方便麵的誕生及在日本的發展
面條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日本人雖然以愛惜時間聞名於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時候,為了能吃到一碗熱面條,他們寧願在飯館前排成一條長龍。這個現象被一家公司的經理安藤百福(日藉台灣人,原名吳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臟問題在日本逝世,享年96歲)注意到了。他想:
『貳』 拉麵是誰發明的
日式拉麵的起源: 日式拉麵的發源地是橫濱南京街。1871年明治政府與清朝締結友好條約後,將南京街規劃為「清人居留地」,於是本來在外國人家庭當僕役,或是在「外人居留地」負責買辦的中國人,便紛紛聚集到南京街來。這也正是今日橫濱中華街華僑勢力的起點。1876年時,南京街人口只有一千多,十年後就增加到兩千多人。原本專門給中國人光顧的小飯館,1910年時增加到十七家。因為是小飯館,賣的都是麵食、小吃之類的。 1910年左右,南京街的兩大勢力是廣東人與上海人,以及一小部分山東人。麵食當然也就有地方特色,可能有拉麵也有切面,叫法也不一樣。廣東人跟上海人講話,本來就跟「雞同鴨講」類似,可是在日本人耳里聽起來,就通通都變成是「唐語」,管你說的是「拉敏」還是「老敏」,甚或是「拉米」還是「老面」,反正聽在耳里,就是「Ra- Men」。 再說,日本人也分不清切面與拉麵的不同,一律將南京街的麵食稱為「Ra-Men」,時日一久,南京街的上海人與廣東人,便將麵食的名稱統一成「Ra-Men」。而且,廣東面與上海面,起初都是鹹味的湯面,但是日本關東地區是醬油文化,為了迎合日本人,南京街的麵食館,便乾脆也將味道改為醬油味。至於第一個在湯面里加醬油的到底是誰,則無從追究了。 日式拉麵介紹:因為是在動漫區所以呢~~^_^ 在日本,幾乎沒人能抵擋拉麵的誘惑。拉麵館在日本極為普遍。常常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上班族。吃面的時候,會發出嘶嘶的響聲,這個時候是絕不會有人說你不禮貌哦~日式拉麵中,蕎麥面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就連搬家時都不會忘記吃一碗「搬家面」。 除了面條以外,拉麵的湯也非常重要~每家拉麵館都有自己的熬湯的秘方,實屬商業機密,外人無法知道。 在日本的新橫濱還設有一個「拉麵博物館」。館內將日本拉麵分為4種:橫濱拉麵,博多拉麵,札幌拉麵和喜多方拉麵。橫濱拉麵為最出名。橫濱拉麵起源與橫濱中華街,最接近中國拉麵的風味。博多又名福岡,是北九州的大城市,其拉麵因為是用豬骨熬成的濃白高湯佐味而出名;札幌是北海道的第一大城市,當地拉麵一面湯濃郁,面條粗韌勁道而見長;喜多方拉麵比較前面三類略為遜色。 蘭州拉麵的起源: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有名的味千拉麵: 自1968年創設以來,「味千拉麵」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中國大陸等各地區擁有300多家連鎖店,是日本第二大拉麵連鎖店。該店是味千在上海落戶的第一家。「味千拉麵」自負擁有九州「白湯之雄」美譽,其獨特的白湯採用豬的大骨、肉骨、豚骨及各類魚骨,經長時間文火熬燉而成。其湯頭富含大量「軟骨素」,能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補償。
『叄』 方便麵是誰的發明
方便麵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發明的。這一發明使日清公司一躍成為食品行業的明星企業。在這其中,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發明選題
1959年,安藤百福經營著自家的一間小食品作坊。他是一個思想活躍、不安於現狀的人,總思考著如何將自家的買賣做好做大。
安藤每天都要乘坐電車,看到許多人在車站旁的飯館前排隊,等著吃熱面條。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能生產一種「只用開水—沖就可以吃」的面條,估計居家旅行者都會願意大量購買。於是,他毅然確定了開發「方便麵條」的發明課題。
實現設想
安藤百福馬上投入發明試驗。他買來一個軋面機,在眾人的懷疑下開始了方便麵條的創新。
為了實現「方便、簡易」,他想到「油炸」,這樣,可以很快就把面條炸干,便於貯存。 面條在油炸後自然會出現很多細孔,這些細孔在熱水浸泡時起到吸水作用,可以使方便麵很快變軟,油炸後的面條味道還會更好。在這期間,他還發明了添加調味料的方法,使自己的方便麵味道鮮美、可口。
經過長達3年的苦心鑽研,安藤百福終於研製成功了「雞肉方便麵」。1962年,安藤百福的日清公司獲得廠製造方便麵技術的專利權,方便麵開始打入市場。這種新奇的商品很快贏得了部分顧客。
意想不到的宣傳
任何新產品的市場開發都會經歷一個「市場周期「,表現為:開發期、市場上升期、市場成熟期,衰退期這4個階段。
經過幾年的發展,安藤百福的方便而銷售額在逐漸增長。此時,公司的市場研究部門提出,在方便麵的消費群體開發方面,應當著重外出旅行人員。為了拓展這一部分市場,日清公司於1971年又研製了碗裝方便麵,這種方便向可以為外出旅行人員提供就餐時的容器方便。
但是,這種產品進入市場之初並未得到市場認可。由於碗裝方便麵的價格是袋裝面的3倍多,經銷商們都不願意經銷,所以,當時的銷路很不好。日清公司不得已只得將庫存的碗裝面以低價格賣給日本的警察局.讓他們在外出執勤任務時食用。
1972午的冬天,日本突發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全國各大電視台紛紛進行實況轉播。電視觀眾看到在寒風凜冽的破案現場,警察們吃的竟是碗裝方便麵。由於這個實況轉播收觀率非常高,意外出現在屏幕上的方便麵一下子婦孺皆知。此後,碗裝方便麵的銷售量猛增。一件突發事件競成為方便麵的活廣告,這是日清公司始料不及的。
引發的思考
方便麵從1959年開始研究開發,1962年進入日本市場,1971年碗裝面在日本上市.至1980年左右方便麵登陸中國市場,如今已行銷世界。從方便麵的巨大成功,人們或許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如何使自己的發明得到社會承認,成為行銷市場的熱門商品,是每一個發明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從方便向的發明選題可以看出,發明者找到了發明與社會需求的交匯點,方便麵的市場開發空間涉及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必需,因此,市場開發空間相當大。這是方便麵得以獲得市場成功的重要原因。
簡易、效率是每個新發明產品必備的品質。這種品質可以體現在該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也可以體現在該產品的使用過程。
碗裝方使面用開水一沖即可食用,實在是十分簡易。事實上,方便麵的賣點就是簡易。與簡易對立的是繁瑣。這是發明之之忌。發明切不可繁瑣。
是金子遲早閃光。從碗裝面遇上了電視直播立刻火爆市場的事例可以看出,每個發明人只要經過理性的分析,認定自己的發明具有開發價值,就應耐得住寂寞,等待或創造機會,最終將自己的發明推廣出去。
『肆』 方便麵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方便麵歷史
方便麵是1958年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於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口味,最初的售價為35日圓,但仿製產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
日清公司在發明方便麵後,便積極向國外發展。1963年先與韓國三養食品合作,1968年再與台灣的國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雞湯口味的生力麵。最初的生力麵因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灣銷路並不好。在調整過調味與面條的口感之後,成為台灣的暢銷產品,顧客多半買回家當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時期,「生力麵」幾乎成為這類產品的代名詞。然而由於經營不善,生力麵最後黯然退出市場。截至2005年,過去的國際食品公司僅剩一家生力麵包店在高雄市新興區繼續營業,但早已退出方便麵市場。
雖然方便麵在亞洲頗受好評,1960年代末期在美國卻無法順利打開市場。因為一般美國人沒有燒開水的習慣,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盤為主。為了讓不習慣用碗的民族消費方便麵,日清公司發明以發泡聚苯乙烯為容器的杯麵,於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價為100日圓(0.25美元),為當時袋裝方便麵售價的三倍以上。
杯麵試賣期間在球場與賽馬場等地點銷售,因價格過高而不受歡迎,最後只能在某些必須夜間值勤的單位例如消防隊與日本自衛隊販賣。為求打開市場,安藤百福在東京鬧區與三越百貨公司合作促銷,創下四個鍾頭賣出兩萬份的紀錄,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麵的基礎。由於杯麵走高價路線,所以配料包括冷凍乾燥法製成的乾燥蝦,同時也改以叉子作為餐具。東京街頭促銷讓杯麵在關東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由於警察吃杯麵裹腹的鏡頭上了電視現場轉播,杯麵因此一炮而紅。
早在方便麵發明以前,中國已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即台灣所稱之「意麵」)。相傳清朝有個地方官在家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相傳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在家中辦壽宴時,廚子誤將油當成水,將面條放入滾油炸熟了,無奈中只能將錯就錯,將已炸熟的面條煮一下,在澆上雞、豬骨及海鮮燉制的濃湯。沒想到客人們食用後紛紛稱贊面條爽滑筋道,湯味鮮美。從此這種炸過的面就被稱為[伊面]而流傳下來。因其加工方法與現代方便麵很相似,後人就把[伊面]看作是現代方便麵的雛形。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歷史起源及其發展 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方便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方便麵的誕生及在日本的發展
面條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日本人雖然以愛惜時間聞名於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時候,為了能吃到一碗熱面條,他們寧願在飯館前排成一條長龍。這個現象被一家公司的經理安藤百福(日藉台灣人,原名吳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臟問題在日本逝世,享年96歲)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條太費時間,為什麼不可以讓它更簡便呢?那樣人們就不用排隊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安藤百福馬上開始試制方便麵。
他在開發之際設定了五個條件:
1.必須簡便;
2.必須可口、有營養;
3.必須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
4.必須衛生;
5.必須廉價。
但是,這種面條並不是一般的面條。安藤百福製造的是一種可以由工廠批量生產的可保存的食品。他買了一台軋面機,開始了試制工作。隨著軋面機軋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條,而是像泡沫般的團塊。經過復試驗弄清了原因:麵粉中的蛋白質遇到鹽分失去了粘力。於是他先把沒鹽的麵粉製成普通的面條,蒸熟後,浸到醬湯里過一下,面條於是帶上了鹹味。這一雕蟲小技,無異於麵食技術的一場革命。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面條烘乾,以便長期保存。最初,他曾採取原始的利用太陽光曬乾麵條的辦法,但這太費時間且需手工操作,不適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 他試用過油的辦法,效果良好。油炸後,水分立即蒸發,面條上出現許多細孔,這使面條在 熱水浸泡時吸水很多,很快變松軟,而且過油的面條更富有彈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條可比。第一批方便麵條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雞肉方便麵",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銷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預想的那樣立即引起轟動,爆發性暢銷,僅1959年4月,"雞肉方便麵"就出售了1300萬包。這引起日本其他乾麵條製造商也來介入方便麵行業的競爭。乾麵條製造商奧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調料袋的辦法,製造出食客可以隨心所欲調味的方便麵,擠入了這一新興的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方便麵:一種是不用調料袋的方便麵,一種是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起初,安滕百福的方便麵因為擁有專利權而暢銷無阻,但不久後消費者開始青睞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因為它能適應眾多消費者對味道濃淡的不同需要,從而受到市場的歡迎。然而,大批量生產外添調料是一個難題,有興趣向這一領域發展的一家東京食品公司攻克了這一難題。1962年開始,他們利用製造速溶咖啡的噴霧乾燥法製作調料粉末,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從此,外添調料方式的方便麵占據了市場上的主要地位。鑒於方便麵條已由多家公司大規模製造,日本農林省制定了方便麵條的JAS規格,頒行於日本食品工業界。這樣方便麵條就從早期的幼稚產品成長為一種大眾化的據有穩定市場的規范產品。
2、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始於1970年,中國第一袋方便麵"誕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製造這方便麵的機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土設備,年產量僅200噸。進入80年代,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100餘條生產線在全國迅速"開花"。到1989年,全國方便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萬噸。時隔6年後的1995年,生產能力猛增到700萬噸。由於前幾年生產盲目擴張,近年方便麵產量增速緩慢。
『伍』 方便麵是誰在何時發明的
安藤百福,日本人
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話說,方便麵的發明是「被飢餓催生的靈感」。安藤並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國台灣,原名吳百福。自幼失去雙親,但父親的遺產卻給安藤提供了足夠的創業資金。他吸取了祖父經營綢緞布匹商店的經驗,起初他靠銷售針織品發財,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業上還算成功。
二戰前後,日本面臨嚴重的食品不足情況,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就在這一時期,安藤開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會和平」。即所謂「食足世平」,從而決定投身到食品行業。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過一個拉麵攤。時間雖然還早,但是攤前卻已經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人們在寒風中眼巴巴地等待著拉麵出鍋。站在拉麵攤對面,安藤心裡想,要是有一種面,只要用開水沖一下就能吃,估計大家都會喜歡。想歸想,安藤當時並沒有立刻去研製方便麵。
1948年,安藤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營養補劑的生產,為日後方便麵調料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天有不測風雲,50年代一場變故使得安藤幾乎賠光了所有的財產,不得不從零開始創業。這時生產方便麵的想法再一次從他的大腦中閃現,從此,他開始了與方便麵幾十年的不解之緣。
老婆做菜激發油炸靈感 兒子怕雞引出雞汁調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後院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當作方便麵研究室。他找來一台舊的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以及麵粉、食用油等原料,一頭扎進木屋,起早貪黑地開始了方便麵問世前的種種實驗。
面條看似做法簡單,實際上原料配合卻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個十足的外行,這就給他的實驗平添了不少的困難。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機上試驗,結果做出來的面有的鬆鬆垮垮,有的粘成一團。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重復著。
試驗讓安藤有點痴迷,有一次在飯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間從中領悟了做方便麵的一個訣竅:油炸。面是用水調和的,而在油炸過程中水分會散發,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層會有無數的洞眼,加入開水後,就像海綿吸水一樣,面能夠很快變軟。如此一來,將面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後油炸使之乾燥,就制出了又能保存又可開水沖泡的面了。這種做法被他稱作「瞬間熱油乾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方便麵製法的專利。
『陸』 方便麵誰發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麵竟然能這樣不辭辛苦,不由使他產生極大興趣。
他決定研製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麵,他相信,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這可以提供極大的方便。
由於面條不易保存,烹調又麻煩,安藤將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試用各種方法,如日光曬干法和熏製法等,結果保存問題解決了,卻不能使乾燥的面條迅速復原成可食麵。
後來還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他把面條放到油鍋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時又製作了專門的鐵框,在煎炸的同時讓方便麵呈現出規則的容易包裝的形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方便麵終於問世了。
食用注意事項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
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
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4、面湯味美但別喝
煮完泡完的面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鹽和油都在裡面,所以把面湯都倒掉比較好。
『柒』 方便麵的起源
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中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版,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權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
至於非油炸的方便麵,則可追溯至中國西漢漢高祖三年(前205年)韓信軍隊發明的踅面。當韓信在黃河邊的合陽領軍10萬,准備進攻河東西魏王魏豹時,為解決行軍糧的問題,發明將蕎麥粉與麥粉開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餅,並切成寬條。
成為速食產品的現代方便麵,是由1910年出生於中國台灣的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有鑒於當時吃一碗拉麵要排隊排很長,很久,所以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
(7)面條發明迷擴展閱讀:
選購方法
1、看色澤:凡是面餅呈均勻乳白色或淡黃色,無焦、生現象即為合格方便麵。
2、聞氣味:好的方便麵氣味正常,無霉味、哈喇味及其他異味。
3、看外觀:好的方便麵外形整齊,花紋均勻。
4、看復水:面條復水後無明顯斷條、並條,口感不夾生、不粘牙的為合格方便麵。
『捌』 方便麵是 誰發明的
方便麵是1958年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於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口味,最初的售價為35日圓,但仿製產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 日清公司在發明方便麵後,便積極向國外發展。1963年先與韓國三養食品合作,1968年再與台灣的國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雞湯口味的生力麵。最初的生力麵因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灣銷路並不好。在調整過調味與面條的口感之後,成為台灣的暢銷產品,顧客多半買回家當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時期,「生力麵」幾乎成為這類產品的代名詞。然而由於經營不善,生力麵最後黯然退出市場。截至2005年,過去的國際食品公司僅剩一家生力麵包店在高雄市新興區繼續營業,但早已退出方便麵市場。 雖然方便麵在亞洲頗受好評,1960年代末期在美國卻無法順利打開市場。因為一般美國人沒有燒開水的習慣,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盤為主。為了讓不習慣用碗的民族消費方便麵,日清公司發明以發泡聚苯乙烯為容器的杯麵,於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價為100日圓(0.25美元),為當時袋裝方便麵售價的三倍以上。 杯麵試賣期間在球場與賽馬場等地點銷售,因價格過高而不受歡迎,最後只能在某些必須夜間值勤的單位例如消防隊與日本自衛隊販賣。為求打開市場,安藤百福在東京鬧區與三越百貨公司合作促銷,創下四個鍾頭賣出兩萬份的紀錄,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麵的基礎。由於杯麵走高價路線,所以配料包括冷凍乾燥法製成的乾燥蝦,同時也改以叉子作為餐具。東京街頭促銷讓杯麵在關東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由於警察吃杯麵裹腹的鏡頭上了電視現場轉播,杯麵因此一炮而紅。 早在方便麵發明以前,中國已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即台灣所稱之「意麵」)。相傳清朝有個地方官在家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相傳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在家中辦壽宴時,廚子誤將油當成水,將面條放入滾油炸熟了,無奈中只能將錯就錯,將已炸熟的面條煮一下,在澆上雞、豬骨及海鮮燉制的濃湯。沒想到客人們食用後紛紛稱贊面條爽滑筋道,湯味鮮美。從此這種炸過的面就被稱為[伊面]而流傳下來。因其加工方法與現代方便麵很相似,後人就把[伊面]看作是現代方便麵的雛形。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歷史起源及其發展 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方便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方便麵的誕生及在日本的發展 面條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日本人雖然以愛惜時間聞名於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時候,為了能吃到一碗熱面條,他們寧願在飯館前排成一條長龍。這個現象被一家公司的經理安藤百福(日藉台灣人,原名吳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臟問題在日本逝世,享年96歲)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條太費時間,為什麼不可以讓它更簡便呢?那樣人們就不用排隊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安藤百福馬上開始試制方便麵。 他在開發之際設定了五個條件: 1.必須簡便; 2.必須可口、有營養; 3.必須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 4.必須衛生; 5.必須廉價。 但是,這種面條並不是一般的面條。安藤百福製造的是一種可以由工廠批量生產的可保存的食品。他買了一台軋面機,開始了試制工作。隨著軋面機軋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條,而是像泡沫般的團塊。經過復試驗弄清了原因:麵粉中的蛋白質遇到鹽分失去了粘力。於是他先把沒鹽的麵粉製成普通的面條,蒸熟後,浸到醬湯里過一下,面條於是帶上了鹹味。這一雕蟲小技,無異於麵食技術的一場革命。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面條烘乾,以便長期保存。最初,他曾採取原始的利用太陽光曬乾麵條的辦法,但這太費時間且需手工操作,不適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 他試用過油的辦法,效果良好。油炸後,水分立即蒸發,面條上出現許多細孔,這使面條在 熱水浸泡時吸水很多,很快變松軟,而且過油的面條更富有彈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條可比。第一批方便麵條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雞肉方便麵",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銷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預想的那樣立即引起轟動,爆發性暢銷,僅1959年4月,"雞肉方便麵"就出售了1300萬包。這引起日本其他乾麵條製造商也來介入方便麵行業的競爭。乾麵條製造商奧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調料袋的辦法,製造出食客可以隨心所欲調味的方便麵,擠入了這一新興的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方便麵:一種是不用調料袋的方便麵,一種是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起初,安滕百福的方便麵因為擁有專利權而暢銷無阻,但不久後消費者開始青睞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因為它能適應眾多消費者對味道濃淡的不同需要,從而受到市場的歡迎。然而,大批量生產外添調料是一個難題,有興趣向這一領域發展的一家東京食品公司攻克了這一難題。1962年開始,他們利用製造速溶咖啡的噴霧乾燥法製作調料粉末,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從此,外添調料方式的方便麵占據了市場上的主要地位。鑒於方便麵條已由多家公司大規模製造,日本農林省制定了方便麵條的JAS規格,頒行於日本食品工業界。這樣方便麵條就從早期的幼稚產品成長為一種大眾化的據有穩定市場的規范產品。 2、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始於1970年,中國第一袋方便麵"誕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製造這方便麵的機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土設備,年產量僅200噸。進入80年代,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100餘條生產線在全國迅速"開花"。到1989年,全國方便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萬噸。時隔6年後的1995年,生產能力猛增到700萬噸。由於前幾年生產盲目擴張,近年方便麵產量增速緩慢。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