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科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1-11-03 15:58:59

❶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到了清朝才廢除,對中國的影響很大很大

❷ 科舉考試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對嗎

A 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的創立。科舉制度正式創立於隋煬帝時期,故選A。

❸ 有的西方學者稱科舉制度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主要是因為i

b.首先題目說科舉制是」第五大發明「,那麼就側重其原創性和影響性。首先排除A,易理解。然後排除c,比歐洲制度早只能說明發明時間早,不能說明其作用影響大。最後排除d,因為不是唯一的,後來也有徵辟,推薦,恩蔭等。

❹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度是隋唐時期創立並發展起來的選官制度,在當時大大促進了社會進步,是唐朝出現盛世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科舉制度是怎麼興起的?為什麼後來又廢除了呢?

一、科舉制度為什麼會在隋唐興起並得以發展?

科舉制度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封建經濟發展,地主階級中士、庶力量對比變化的反映。①經濟條件:隨著隋唐社會經濟的發展,庶族地主的經濟勢力也得以增強,形成了一種社會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應有地位。②政治條件:士族勢力雖然漸趨衰落,但他們由於在政治經濟上的特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隋唐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隋唐統治者為了進一步抑制士族勢力,削弱地主割據勢力而採取科舉制,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③階級關系:隋唐時期隨著士族和庶族力量對比的變化,原先以門第高低為主要標準的選官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條件。隋唐統治者讓庶族參與政權,擴大封建統治的階級基礎,也是科舉制興起的一個因素。

二、科舉制度的確立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

科舉制度作為一種以考試入仕為官的選官制度,在明清之前積極作用佔主導地位,至明清時期消極作用佔主導地位。

積極影響:①科舉制引入競爭機制,採用公開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使選拔官吏有了一個知識才能的標准,較之以地位、權勢任命官職是一個進步。②科舉制倡導了重視真才實學、進身仕途的良好風氣,對魏晉以來的門閥士族制度是個沉重的打擊;③各階層知識分子,特別是庶族地主的參政,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④科舉制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於進士科以詩賦為主,所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和唐文化的發展,造就一批詩人,使唐文學達到很高水平。⑤科舉制度的創新與完善給唐朝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開創出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系的新面貌,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促進了唐朝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繁榮,將盛世唐朝推到了世界大帝國的地位。正由於具有如此的積極作用,科舉制被後世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極影響:隨著歷史的發展,科舉制度的弊病也愈明顯。從科舉考試中明經科以儒家經典為考試內容可以得出——科舉制度控制了讀書人。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發展為八股取士,使大批知識分子脫離實際的學風,醉心於功名,一旦科考成功、金榜題名,就逐漸淪為封建統治者的附庸。科舉制實行後期尤其是明清時,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手段,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盡管科舉制度因種種弊端最終被摒棄,但其對中國及世界產生的影響卻非常深遠。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的選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國的科舉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響。西方現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國現代的教育制度和幹部選拔制度都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繼承和發展。因此,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國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中國的科舉制度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❺ 外國學者為什麼稱科舉制度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外國學者為什麼稱科舉制度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智者見智!

❻ 為什麼科舉制會被外國人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因為科舉制度,真正是開創了普通人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的願望。而這個制度對於統治者而言,既收獲了當局想要的人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社會矛盾。

西方人盛贊我們的科舉制度,是因為他們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中國人很多人會看輕我們自己的科舉制度,是因為我們也同時看到過科舉制度的腐朽。




而且有了科舉制度,普通的老百姓就有了希望。民間矛盾可以通過十年的寒窗苦讀去消化,對於統治者來說壓力就小了許多。

❼ 外國人為什麼說我們中國的科舉考試是中國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產生了深遠專的影響。科舉制屬度向東傳到朝鮮,朝鮮和越南長期實行過科舉制。科舉制度西傳歐美,英國等國建立的文官考試制度也受到科舉制度的影響。科舉制度是中國對世界文明進程的一大貢獻。在一定意義上,科舉制度可以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❽ 科舉制度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西方哪位學者所說 哪位大神幫幫小女子~~

原話難以考證,但丁韙良提出了類似的說法。他指出,科舉是「中國文內明的最好方面」,「當今在容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的經驗中借鑒而來的。」
丁韙良(1827-1916)是基督教新教教會長老派傳教士。丁韙良是清末在華外國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國通」,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丁韙良在長老派神學校畢業後,派來中國,在寧波傳教。隨後為美國政府提供太平天國情報。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一度回國,不久又來華,在北京建立教會。1865年為同文館教習,1869-1894年為該館總教習,並曾擔任清政府國際法方面的顧問。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得三品官銜。1898年又得二品官銜。1898-1900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丁韙良仇視義和團運動,主張列強劃分勢力范圍,「以華制華」和由美國割據海南島以加強奴役中國。繼返美國,尋復來華,協助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籌建大學堂,未成,隨又去北京。創立北京崇實中學(現北京二十一中學),並親任第一任校長。

希望能夠幫到您!

❾ 為什麼科舉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度的影來響是廣泛的源.對外而言,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官考試制度就是對中國科舉制度的借鑒和發展;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都對科舉所體現出的平等和公平原則驚嘆和折服.
美國漢學家卜德在《中國思想西入考》一書中認為科舉是「中國贈予西方的最珍貴的知識禮物」.越南、朝鮮更如中國一樣是科舉社會;日本也曾經學習採用過科舉制度.對內而言,「科舉制對維護中國的統一和保持一個令人尊敬的文明水準,起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科舉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構,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歷史社會的方方面面無不留下了科舉的烙印.科舉造就了中國的讀書人群體.他們的性格就成了中國人性格的集中體現.中國人性格中,憂國憂民的士大夫精神,蔑視其他行業的崇尚讀書觀念,寧可個人奮斗而不求集體解放的個人主義觀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宗族觀念,當官以求富貴的官本位觀念,都與科舉制度密不可分.可以稱之為「科舉性格」.這種性格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

閱讀全文

與科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