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三階段

文學創造三階段

發布時間:2021-11-02 11:37:53

⑴ 文學創作的三個境界

出自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第一個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什麼王國維如此喜歡這句話的意境?因為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國維的所見、所思、所為了。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為之「憔悴"。這里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王國維是一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傑出大師。他曾經贊揚大學問家看書目光直透紙背。其實他自己就是這樣。 第三個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次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入真理之長河,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國維在這里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針對學術研究或藝術創造的歷程,實際上就是對人生奮斗的綜述與總括。
第一境界以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看到遠方看到天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為此決心而努力奮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斗,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干什麼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的追求,忘我的奮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年的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東西他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領悟慣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也有不經過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不可靠的。機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認識它及時抓住它,既使這樣成功還得通過努力奮斗。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人生不會處處有綠燈。
其實這樣的內容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在於自己心中...

⑵ 中國現代文學史發展的三個階段的特點

簡答與論述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麼?各個階段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系?
答:一般把1919前後到1949年之間的大約30年的文學發展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關鍵字:抗戰文藝運動、國統區、解放區。求採納

⑶ 文學創造構成三階段

現象學存在論思想的產生階段
人道主義存在主義的拓展階段
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轉變階段

⑷ 詳細地說一下余華文學文學創作的三個階段,謝謝。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先領會善,2、再抒寫惡,3、在充分了解惡的基礎下溫暖地描寫人類的善意

⑸ 文學創作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審視階段來: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自合走這條路,該往哪方面發展,現在的學客之路很難走,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對文學追求的人。
吸收階段:博覽自己關注的領域,打好文化基底。
構思階段:看看當今的文學形態,如果是為了謀利就要抓住市場動態。
創作階段:這一階段時間可能久一點,但要與社會同步,不要總是推舉以前別人推舉上萬遍的例子。
出版階段:看看市場銷量如何,是否有必要修改

⑹ 中國現代文學史 3個階段名稱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關鍵字:抗戰文藝運動、國統區、解放區。

⑺ 文學作品的創作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文學作品的創作要經歷的首先就是構思了。看似簡單實則最考驗功夫了,因為想要下筆如有神助,首先就要在腦海中構思清楚。一般看來,構思不過是圍繞著主題天馬行空,但構思的基礎卻是十分熬人的,那應該是對生活的點點滴滴,書本知識,周遭人物環境的細細觀察等等的積累了。若是沒有這些作基底,構思就像是沒有地基的空架子,怎麼也搭不起來。記得小學第一次寫作文,那時候對寫作是真的一點思想准備都沒有,不知從何著手,還記得那一次是寫一件難忘的事,也許如今拿到手,腦子里會迸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類事情,然後下筆如飛的寫起來。但對當時神經大條的我卻是腦中一片空白,熬了許久之後才想起不久前過的一次生日,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只是由於小孩子的新奇才覺得很特別。於是我就像報流水賬一般把那天從起床到睡覺的事情全寫了下來,作文的成績可想而知啦,還被老師當做反面教材全班點評。真的是一點積累的心思都沒有,所以就誕生了這么一篇毫無內容的文章。可見平時積累的重要性。積累的多了,也有助於寫作時的構思。材料多了,選擇的餘地也就多了,才能煮出一鍋好湯,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構思完畢之後就是提筆寫了。這時候就是對文筆的考驗了,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材料備齊,就等主廚一展功夫了,若是主廚功夫不到家,那就糟蹋了一鍋好材料了。所以,對文筆的要求也同樣不容小覷。同樣一個故事也許被記敘的惟妙惟肖,如若身臨其境,也可能故事本身很精彩但文筆實在不敢恭維,可能就會令讀者有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感覺,又或者直接讓人沒有看下去的慾望,轉眼拋卻。文筆的鍛煉重要還是在於平時,寫的多了慢慢自己就會有感覺,或者找優秀的人點評一下,也會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就拿小學時的作品和現在的比較,當然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即使是一兩個月之間也會有差距,我們總是在邊寫邊成長的。提筆寫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思考,不斷組織語言,不斷改進,寫寫改改,改改再寫寫,這樣才會盡可能的寫好一篇文章。
寫完了之後就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了——修改。就像一部好的電視劇在面向觀眾之前還要有拍攝完之後的後期製作過程,對畫面的處理等等。同樣一部作品在完成之後,我們首先要自己先通讀一遍,進行彌補和修改。這時可能改動的只是部分的詞句,也有可能是一大部分的內容。這時候我們的思考已經和寫作前與寫作過程的不盡相同了。這時候我們會看的更全面,更客觀。據說更好的辦法是寫完之後將它擱置一邊,過一段時間再拿起來修改,那時候的效果也許更好。我們平時看到的這位大作家的創作時間和發表時間也是不同的,相信他們也要經過一個精心修改的過程再將它發表出來與群眾見面。

⑻ 總體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你的問題描述不太准確。(因為說法太多)
一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麼?各個階段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系?」
一般把1919前後到1949年之間的大約30年的文學發展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
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
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
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
二是改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歌頌與呼喚改革
(二)第二階段:對改革進行全方位的反映和審視
在這一階段中,文學對改革的表現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是由表現農村的生產方式改革轉向主要表現人們道德觀念、思想感情在經濟改革的沖擊下,所發生的深刻嬗變。第二個流向是從歌唱改革的巨大效益轉向表現改革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三)第三階段:文化意識使改革文學從政治反思進入文化反思,為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而呼喚文化觀念和統治心理的改革。
供參考。

⑼ 創造的三個階段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在這三階段中,「藝術靈感」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生活積累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在這一「靈感」突發的瞬間,具體作品的創作目標得到明確,實現這一目標的願望立即在心中凝結成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心理動力便是創作的內部動機。提到20世紀的華人音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無疑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這部《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是與冼星海20年來在音樂方面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創作經驗密不可分的,他曾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後留學法國,師從名家,畢業回國後,積極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中,創作了大量群眾歌曲,譜寫了電影、話劇等各種題材、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有如此豐厚的音樂沃土,怎能不結出絢麗的音樂果實呢?
創作構思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謂「靈感」是什麼。它要有堅實的知識做基礎,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認真的思考,最後,外界信息的觸發產生頓悟爆發出靈感。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靈感是藝術家厚積薄發的創作體驗,只有在長期藝術實踐中艱辛的積累,才能有噴薄而出的思想源泉,就如同千里奔流的黃河,在壺口終於傾瀉而下,把它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血脈

⑽ 文學創作的過程

三個階段
一、積累階段
內涵:文學創作的積累階段就是為創作準備原始的材料或素材,作者把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源源不斷地積存到頭腦中。 類型:
1、表象積累
2、情感積累
3、思想積累
4、直接積累
5、間接積累
6、有意識積累
7、無意識積累
二、構思階段
內涵:
構思是指產生在某種內心心理驅動的作用下,作家在頭腦中構思出具體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藝術形象體系。
特點:
構思活動總是處於一種凝思冥想之中,需要保持「虛靜」的心態和高度專注。構思有時候要經歷很長時間,特別是構思鴻篇巨制。據說,歌德構思《浮士德》前後經過60年之久,羅曼羅蘭對《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構思用了20年。
三、寫作階段
內涵:
寫作階段是指作家運用語言媒介把內心的形象盡量准確,鮮明,生動的描繪出來。以便讓讀者也能像作家那樣看到和感受到這些藝術形象。
過程:
1、在寫作過程中,作家對他描繪的形象要再次活脫脫地,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2、作者要用最恰當的詞語把這些形象准確、生動地描繪出來。
3、寫作完成後,對初稿進行必要的修改。
創作中的情感運動
情感運動的三個階段:
1、創作情感的激發。
2、情感能量的釋放。
3、審美愉悅的享受。
三股情感流的交匯:
1、動力情感流2、內容情感流
3、審美情感流
上述三種情感流在文學創作中不可分割地相互交匯在一起。同一種情感,在未被表現出來前是動力情感,在表現之時是內容情感,在情感發揮動力作用或被表現的時候,都有可能激發審美情感。在創作活動中,這三股情感流同時存在,相互混雜,很難分清。
文學創作中的靈感現象
內涵:靈感是作家大量的無意識心理突然湧入意識中造成的一種特殊的心靈狀態。在這種心靈狀態里,會感到自己腦筋特別靈敏,思路特別清晰,精力特別充沛。
特徵:
1、靈感的來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是靈感的顯著特徵之一。
2、靈感發生時常在作家苦思冥想中斷的時候。
3、靈感到來時總是與高度亢奮的情緒相伴隨。
來源:
靈感起始於一種充盈的內心狀態,這充盈的內心狀態來自作家生活積累和藝術探索,靈感既不是來自神授也不是來自天才,取決於作家長期生活的積累和艱苦的藝術探索。清代文論家袁守定說:「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正道出了靈感與作家努力的關系。
文學創作的整體特徵
一、合目的和無目的
二、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
三、作者創造和讀者創造
文學創作的經驗
一、中國的境界說
內涵:境界是指文學創作中通過實境和虛境的相互融合造成的能夠引發人想像和思索的某種藝術的氛圍、風貌和氣韻。
特徵:
1、實境和虛境的融合。2、實境提供廣闊的藝術空間,虛境包含真切而深刻的內蘊。
3、境界要能印發出讀者的無窮想像和深入思索。
境界創造的兩條途徑:
1、寫境
寫境就是比較客觀地描寫實境,通過對實境的描寫達到抒發主觀情思的目的。即「因景生情」、「由景入情」、「即景會心』。如《詩經·採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是象徵,抒發了一個歷盡滄桑的徵人無限悲苦的心情。詩句並無一處寫悲苦,卻處處籠罩著悲苦,這即是寫境的最高境界。
2、造境
造境是主觀地虛構境像,即按照主觀的感覺和想像創造境像。在造境中,實境直接注入了作者的情思,即」融情於景「、」情景交融「。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造境的名篇。
類型:
1,、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又稱」宏壯「之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表現的外露,其中的物象都擬人化了,皆著作者之色彩,易於迅速地感染和打動作者。
2、無我之境
無我之境是指情感相對沖淡隱蔽,內蘊較為豐富復雜的境界。無我之境,作者的主觀情思浸潤和深藏於景中,達到了」意境兩忘「,『意與境混』的境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無我之境,興味深渺,耐得住讀者的反復咀嚼和思索,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西方文學典型的創造
內涵:
」典型「在希臘文原意是指鑄造用的」模子「,在文學創作中,」典型「主要是指敘事文學作品中那種達到了高度真實的藝術形象。
特徵:
一、文學典型要求現象真實和本質真實的統一。
文學描寫生活現象的同時必須揭示和反映生活的本質,把生活現象和生活本質統一起來,才能達到反應生活的高度真實性,產生真正的文學典型。
二、文學典型要求現實真實和理想真實統一。
文學描寫現實生活,但不能只描寫現實生活,還要比現實生活本身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更加具有統一性。從現實真實上升到理想真實,才能塑造典型形象。
典型化:
內涵:
典型化指的是依據生活中的個別,經過藝術地選擇、加工、改造,創造出一個新的個別。這個新的個別比生活中的個別更真實,更完美,也更能鮮明的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本質和規律。
兩個方面:
1、個性化個性化指的是賦予形象以鮮明的個性特徵,個性化不是把某類人的特徵統統收羅到人物形象身上,而是挑選出最有特點,最能體現出生活本質的個性特徵加以突出描繪。例如《紅樓夢》中的迎春、惜春、探春,同是貴族大家庭的千金小姐卻各有各的個性。
2、本質化
本質化指的是在文學創作中集中和概括,提高形象的概括性,加大形象的思想內涵,使形象更加充分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和規律。
個性化和本質化統一於典型化中,其中個性化是基礎,本質化是在個性化中進行的,並通過個性化而展開,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文學創作的文學風格
內涵:
文學風格是指從文學作品整體上,即在文學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中呈現出來的品貌。形成基礎:
1、作家學識
作家的學識表現為對事物一種獨特而深刻的藝術認識和藝術把握。我國清代文論家葉燮說:「無識則不能取捨,唯有識,則能知所從,知所奮,知所決,而後才與膽力皆確然有以自信。」
2、作家才情
作家的才情即作家的才能和情致,是包括作家的藝術感受力和藝術表現能力,藝術才能和審美情致的融合統一,是創造文學風格的又一個重要機制。
3、作家氣魄
氣魄是指作家進行藝術獨創的氣度和膽略,是作家獨特的個性氣質的表層化顯露,在文學作品中就形成氣勢。
我國古代文論有「文如其人」之說,西方文論中也有「風格即人」的論斷。作家只有敢於遵從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感受,認識,表達個人獨特的情感評價,抵禦非藝術、非審美因素的干擾,才能自創一家,形成風格。
4、媒介傳達能力
作家的媒介傳達能力是指作家對語言符號媒介的熟練掌握和運用,通過語言形象成功傳達出內蘊豐富的審美意象。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必然要有極為優秀的媒介傳達能力,才能把鮮活生動的審美意象寄寓在超凡穎異的語言形象中,從而形成獨有的創造風格。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三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