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字形,工字形,之字形鐵軌是不是都是一個意思發明者或者說最早在中國使用它的人是誰
一個意思
詹天佑
B. 火車是誰發明的
兩百年前,歐洲的陸上交通仍然靠馬車或鐵路馬車(即馬車在鐵路上行駛)。1807年,英國人特勒維雪克製造了一輛蒸汽機車,重5噸,每小時行駛8公里,只能牽引10幾噸貨物,比馬車好不了多少,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出生在英國紐卡斯爾的放牛娃斯蒂芬森卻對此很有興趣。經過苦心研究,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斯蒂芬森在1814年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機車。這台機車一次能牽引30多噸貨物,並且解決了經常脫軌的問題,但走得慢,雜訊大,煙囪里冒出的火苗把附近的樹木都燒焦了。多次改進後,1825年,「旅行號」終於誕生了。
1825年9月27日,「旅行號」在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進行了盛況空前的試車表演,斯蒂芬森親自駕駛機車,牽引著12節煤車、20節乘客車廂,從斯多克頓鳴笛啟動,鐵路兩旁人山人海……當列車安全進入達林頓車站時,才知道車上共有450名旅客,載重達90噸。
4年後,斯蒂芬森又與自己的兒子共同製造了「火箭號」機車,在利物浦附近參加了一次火車功率比賽。「火箭號」平均每小時行走22公里,牽引17噸重量,在規定的公里路程中未發生故障,榮獲冠軍。
後人把斯蒂芬森稱作近代蒸汽機車的奠基人。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的重視,鐵路作為一種嶄新的運輸手段誕生了。
C. 「之」字形鐵路和「人字形」鐵路的區別
「之」字形鐵路和「人字形」鐵路的區別主要在於鐵路道岔開方式不同。
人字形鐵路、又稱入字形或Y字形鐵路,因鐵路線的宏觀外形如同漢字「人」字而得名,是鐵路折返線的基本類型之一,目的是讓機車或列車能以較短的鐵路距離和時間在變換軌道後反向前行。泛概念的人字形鐵路還可指兩條鐵路線合並或一條鐵路分岔成兩條這類鐵路交匯模式。京張鐵路的人形鐵路段因在當時振奮了中華民族而聞名於世。現今,密密麻麻的中國鐵路路網中遍布了很多人字形鐵路。
之字形鐵路是人字形鐵路的運用擴展,而人字形鐵路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一種鐵路岔道類型。
人字形鐵路是一種常見的、基礎的和簡單的鐵路折返線,也是原始的鐵路岔道模式。火車比汽車長很多,即使是一節機車的長度都與兩三輛汽車的相當。如果只通過環形路線解決車頭的導向問題,工作效率就會很低,而且無法讓火車在完全不同的鐵路線之間變軌。人字形道岔的出現,輕松實現了列車變軌,亦加快了列車換向,讓不同的鐵路線能相互交匯融為一體組成路網。 人字形岔道和三個不同方向的軌道路線共同形成人字形鐵路。
人字形鐵路運用歷史悠久、應用場所廣泛,是簡單經濟又高效實用的鐵路線岔道段種類。人字形鐵路經過普及和發展,又衍生出之字形和X型等鐵路線交匯模式,讓火車在不同鐵路線之間能快速變軌。清末中國工程師詹天佑巧妙利用人字形鐵路克服了因周邊高落差地勢環境而導致火車難以安全爬坡的困難。
而「之」字軌道,列車在用折返方法攀斜,這樣可以降低火車爬山使得坡度,從而減少火車爬山時所需要的牽引力。
D. 詹天佑設計鐵路是」人「字型還是「之」字型
人字形和之字形都有,不同路段使用的鐵路形式不同。
京張鐵路自北京豐台起、至河北張家口,1905年9月4日開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主持設計、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當時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京張鐵路工程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青龍橋車站的人字形鐵路。
火車無法順著陡峭的山坡直著「爬」上去,只能採用延長路程的方法以減緩線路的坡度。以「距離」換取「高度」———實際上鐵路也可以「盤山」,就是「螺旋環山法」。但是使用這種方法有一個前提:必須具備合適的地形。由於關溝路段的自然條件限制,不適合用「螺旋環山法」,只有採用「之」字形線路。
紀念
1、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
2、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3、2005年10月12日,紀念京張鐵路開工100周年時,在張家口南站「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銅像揭幕。詹天佑銅像:高2.8米,重1噸。
4、他的事跡已經被收入小學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五課、小學語S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十七課。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20課(2012年秋季)和 小學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十五課。
E. 火車和鐵軌哪個先被發現發明出來
鐵軌,最先發明出來。
1781年,喬治.史蒂芬森出生在一個英國礦工家庭。1810年,史蒂芬森發明了火車,不少的人認為,火車的誕生之日就有了鐵軌,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早在火車發明之前就有了軌道。只是最初的軌道不是鋼鐵造的,而是在石頭上鑿出的轍道。
16世紀下半葉,在英國和德國的礦山和採石場鋪有用木材做成的路軌。在軌道上行走的車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動的。1767年,英國的金屬大跌價,有家鐵工廠的老闆看到堆積如山的生鐵,既賣不出去賺不了錢,又佔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澆鑄成長長的鐵條,鋪在工廠的道路上,准備在鐵價上漲的時候再賣出去。可是,人們發現車輛走在鋪著鐵條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穩。這樣,鐵軌先於火車誕生了。 鐵條上行車畢竟不是很方便的,於是,鐵條得到了改進,做成凹槽形的鐵軌。這種軌道可以防止車輪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積上石子、煤屑,鐵軌很容易損壞。於是,人們把鐵軌做成了上下一樣寬,中間略窄的形狀,這樣垃圾不易積起,鐵軌也不容易損壞。可是這種軌道不是很穩的,鐵軌受到沖擊容易翻倒而導致車輛出軌翻車。人們又把鐵軌的下面加寬,造成像漢字的「工」字形,這種形狀的軌道既穩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F. 詹天佑在京張鐵路中設計過"之"字形鐵路嗎
有。
1905年10月2日,中國人獨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開始動工。4年後,也就是1909年的今天,京張鐵路正式通車。鐵路東起豐台,西到張家口,全長200公里。清朝末年,任總工程師的詹天佑在設計京張鐵路時,在復雜的地形和地質條件下,經過反復勘察和選線,採用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措施,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在中國鐵路建造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例如,八達嶺青龍橋東溝段,採用之字形展線和千分之33.3的最大坡度,用重僅136噸的馬萊輕便機車牽引,可通過很小的曲線半徑。關溝段有4個隧道,其中最長的八達嶺隧道長1091米,採用中間豎井法開鑿,加快了工程進度。採取了這一系列措施,在較短時間內,用最低的費用順利地完成了興建任務。京張鐵路成為中國自建山區鐵路的先驅和典範。
G. 結合物理學知識,探討京張鐵路「之」字形路軌的原理
京張鐵路八達嶺近青龍橋段,為了穿越燕山山脈軍都山的陡山大溝,在22千米線路區段內採用了「之」字軌道,列車在用折返方法攀斜,這樣可以降低火車爬山使得坡度,從而減少火車爬山時所需要的牽引力,此結論你可以通過兩種不同坡度上物體受力分析得出。
如果你騎自行車爬過坡,你就會發現用之字形折返爬坡法比直線上省力得多。《挑山工》課文中的挑山工爬泰山就是用的之字形爬山法。
H. 鐵路是誰發明的
鐵路是英國喬治·史蒂芬遜發明的。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了蒸汽機車,又於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現代意義的鐵路(「木」路被「鐵」路代替,蒸汽機車開始使用)在英國的斯托克頓(Stockton)和達靈頓(Darlington)之間開通,最初的速度為4.5km/h,後來達到24km/h。
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滬鐵路。此路全長30里,運行正常,搭客載貨,一時營業興盛,但未幾因出了重大傷人事故,引起輿論嘩然。清政府即以28萬兩白銀高價購回,全數拆毀,用船運至海上,拋棄海底。
(8)之字形鐵軌發明擴展閱讀:
火車和鐵路作為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成果之一,最先出現在產業革命的故鄉英國。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了蒸汽機車,又於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也開始出現修建鐵路的議論,
一些外國商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中國鐵路的大規模綜合計劃。1865年,一個名叫杜蘭德的英國資本家,在北京宣武門外修築了一條長僅一里的鐵路,試行小火車,意在勸說清政府同意外國人修築鐵路的要求和計劃。有人認為,雖然這只是一條展覽路,
不具備什麼實用價值,且很快被清政府派兵拆毀,但這畢竟是鐵路和火車這種新鮮事物最早在中國出現。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認為「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條鐵路」,應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滬鐵路。此路全長30里,運行正常,搭客載貨,一時營業興盛,
但未幾因出了重大傷人事故,引起輿論嘩然。清政府即以28萬兩白銀高價購回,全數拆毀,用船運至海上,拋棄海底。
I. 中國鐵軌是誰發明的
16世紀下半葉,在英國和德國的礦山和採石場鋪有用木材做成的路軌。在軌道上版行走的車是靠人力權或畜力推動的。1767年,英國的金屬大跌價,有家鐵工廠的老闆看到堆積如山的生鐵,既賣不出去賺不了錢,又佔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澆鑄成長長的鐵條,鋪在工廠的道路上,准備在鐵價上漲的時候再賣出去。可是,人們發現車輛走在鋪著鐵條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穩。這樣,鐵軌先於火車誕生了。 鐵條上行車畢竟不是很方便的,於是,鐵條得到了改進,做成凹槽形的鐵軌。這種軌道可以防止車輪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積上石子、煤屑,鐵軌很容易損壞。於是,人們把鐵軌做成了上下一樣寬,中間略窄的形狀,這樣垃圾不易積起,鐵軌也不容易損壞。可是這種軌道不是很穩的,鐵軌受到沖擊容易翻倒而導致車輛出軌翻車。人們又把鐵軌的下面加寬,造成像漢字的「工」字形,這種形狀的軌道既穩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