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青徽素發明人

青徽素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11-02 10:56:07

① 青梅素的發明者是

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 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蘇格蘭生物化學家,他因在1928年從青黴菌中提取出了抗生素青黴素(又名盤尼西林)而聞名,並因此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求採納

② 青蒿素的發明者是誰。青蒿素諾貝爾醫學獎

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

因為發現青蒿素,為人類抗瘧疾葯物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同時屠呦呦也成為了第一個捧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青蒿素,化學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無色針狀晶體,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156-157℃。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葉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葯物。主要用於間日瘧、惡性瘧的症狀控制,以及耐氯喹蟲株的治療,也可用以治療凶險型惡性瘧,如腦型、黃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與盤狀紅斑狼瘡。以青蒿素類葯物為主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標准療法。

③ 青黴素的發明者和丘吉爾是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弗萊明的農夫父親曾救過小時候的丘吉爾,丘吉爾之父出資讓弗萊明上學成才,而後丘吉爾本人又在二戰中因青黴素而從瀕死的疾病中獲救。弗萊明給朋友的信中證實,這是誤傳,而且後來挽救丘吉爾的葯物也不是青黴素。

(3)青徽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弗萊明兩項發現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

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成就背景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

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後成熟並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成就保障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四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④ 誰在宋朝時發明的青花瓷

因為戰亂的關系,與釉料配方與燒制過程的窯變等因素,全世界現傳世的汝窯珍品竟只有70餘件,堪稱國之重寶,彌足珍貴。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純正上品的汝窯,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沒有任何花俏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在我看來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但總覺得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愛恨兼具的愛情。雖然最後還是沒有用汝窯當歌詞名,但我在收集寫作資料的過程中,卻因為一句「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詞句,觸發我靈感而寫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煙雨」。此話據傳語出宋徽宗,因當時的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將汝窯瓷燒制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徽宗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此句另有一說為五代後周柴世宗所說)但後來我還是放棄用汝窯當歌名,除了因為它的特性不適用於纏綿悱惻的愛情外,汝窯的名字也稍嫌不夠凄美。幾經轉折,最終歌名才確定用初燒於唐代至今已綿延一千多年為中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銷藝術品—「青花瓷」。當初當我確定了「天青色等煙雨」的歌詞後,沒多久就又順手寫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關鍵詞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詞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的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顏色出現。因為雨過天晴後才會出現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過來說,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還有,之所以用「煙雨」,而不用「下雨」,則純粹是因為煙雨的意境比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煙雨」此句來對仗較為白話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連用了二個「等」字,是為來強調愛情里最無力的無奈就是「等待」。換個散文式的說法就是:「那天氣的變幻莫測,那裡是我們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純凈被雨洗滌過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驟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動而安靜的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出現的你。」這首青花瓷里還出現「芭蕉」這個歌詞里較不常出現的植物,實在是因為個人對「芭蕉」這款植物的莫名喜愛,情有獨鍾。就像椰子樹會讓人聯想南台灣,棕櫚樹等同於熱情的海灘,仙人掌的場景則理所當然在沙漠一樣,不知怎地,對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會聯想起宋詞中煙雨江南里的蘇州林園。如李煜的長相思里就有「……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棵,夜長人奈何。」其實你只要仔細觀察宋詞里常出現的植物,「芭蕉」出現的頻率還頗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為自己的別名,這又讓芭蕉這植樹增添些文人氣質。還有順帶一提的是「惹」這個字在歌詞中的用法,是我從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謁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得到的體會。因為「何處惹塵埃」其實也可寫成「何處「沾」塵埃」,或「何處「染」塵埃」,但因為沾與染的語意都沒有「惹」來的強烈,沾與染只是一種與他物接觸的用詞,但「惹」字卻有不請自來的招惹之意,主動性很強,比較具侵略與戲劇性。也因此,我用「門環惹銅綠」,而不用「門環染銅綠」;還有另一句歌詞我也是用「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遇見」你」是同樣的道理。其實在「南拳媽媽」的《花戀蝶》中我就已經用了「惹」這個字,在第一段歌詞里「幽幽歲月、浮生來回、屏風惹夕陽斜..」,我用「屏風「惹」夕陽斜」來表示夕陽西下時因屏風的阻擋斜射進屋內的光線,而不用「屏風「遮」夕陽斜」。最後,關於「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的詞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贅語的解釋一下;一場大雨後滿園的翠綠,空氣里充滿濕潤的水氣,芭蕉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雨滴,此時此景,最是詩意;還有那歷經風霜風吹雨打後,依舊鑲嵌在門板上只是多了些銹蝕斑駁的銅環,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這段文言詞句以景入情,然後再承接較為白話的下一段「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以為對仗。因為芭蕉與門環都是靜態的實物,只能被動的等驟雨,等歲月侵蝕後慢慢氧化的銅綠;但人稱代名詞的「我」卻跟芭蕉與門環不一樣,因為「我」是可以自由移動的,於是我偶然間經過江南小鎮邂逅「惹了」你,並不是被動的等你了,而是主動的去認識你。所以雖然同樣都是用動詞的「惹」,但其主動與被動性卻迥然不同,而且在這段詞里我一連用了三個「惹」字,字義相同,用法卻不同,饒富趣味。總之這首歌寫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⑤ 發明青篙素的是誰

中國女葯學家屠呦呦!!!屠呦呦團隊發現了青蒿素,可謂中國在醫學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國人向世界證明醫學實力的一個窗口

⑥ 最早發明青黴素的人是誰

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青黴素發明者、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他的實驗室內 澳大利亞病理學家霍華德.弗羅里因進行
青黴素化學制劑的研究,而與弗萊明
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學術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和物理學家弗羅里對弗萊明的發現大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同,弗羅里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明。

圖中央是青黴菌,周圍是致病細菌。距青黴素最遠的細菌個大、色濃,
活力十足;距青黴菌較近的細菌個較小、色較淺,活力較差;而最接近青黴
菌的細菌個最小、色發白,顯然已經死亡

由於青黴素的發現和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肺炎、腦膜炎、膿腫、敗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時搶救了許多的傷病員。青黴素的出現,當時曾轟動世界。為了表彰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弗萊明、錢恩、弗羅里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葡萄球菌這些形如珍珠的東西就是危害人體健康的葡萄菌,青黴素能消滅它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青黴素大量生產。1943年,已有足夠青黴素治療傷兵;1950年產量可滿足全世界需求。青黴素的發現與研究成功,成為醫學史的一項奇跡。青黴素從臨床應用開始,至今已發展為三代。

⑦ 青蒿素的發明者是誰,她的事件有哪些

屠呦呦。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7)青徽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

據媒體報道,自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青蒿素」一路躥紅進入大眾視野。

各路商家更是耐不住寂寞,他們憑著炒作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圍繞「青蒿素」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折騰,「諾貝爾獎青蒿餅」和青蒿素補充劑等這些打著青蒿素概念的「青蒿素食品」,無疑就是他們創造力的展現。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青蒿素」大有被神化的趨勢。

人們推崇青蒿素,一方面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科學,關注科學研究成果,關注諾貝爾獎,因為是諾獎把青蒿素和青蒿聯繫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在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更加看重健康。但我們必須警惕,一些商家利用人們對諾獎和健康的關注,打起了發歪財的主意。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指出,迄今為止,青蒿素確認的功能是治療瘧疾。獲得了諾貝爾獎並不意味著它就有淘寶店主們鼓吹的各種神效。

它或許還有其他的功效,但是在醫學研究確認之前,淘寶店主們的廣告文案實在過於不靠譜——無異於拿著自己的身體去做試驗,還要自己出錢。

因此,作為普通公眾,關注身體健康乃人之常情,追求養生也是一種生活品質,但也要有點基本的科學素養。面對當前商家對「青蒿素」各種各樣的誤導營銷,在狼煙四起的「蒿」之戰中,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審慎、科學地講究養生之道,莫跟風。

唯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才能更好地維護科學研究之成果,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⑧ 青黴素是誰發明的

青黴素是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一直存在於自然中,不是人去發明的。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

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8)青徽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青黴素它不能耐受耐葯菌株(如耐葯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⑨ 誰發明了青黴素

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梅利醫院當醫生。這個47歲的中年人正在起勁地研究對付葡萄球菌的辦法。人們受傷後傷口常會化膿,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搗蛋。弗萊明在一隻只培養皿里培養出葡萄球菌,然後再試驗用各種葯劑去消滅它們。這個工作已花費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可依然一無所獲——這個葡萄球菌實在是個難對付的傢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萊明發現一隻培養皿里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霉毛。顯然,這是某種天然黴菌落進去後造成的。這使他感到有點懊喪,因為這團青黴使得這只培養皿里的培養物失去了用處。弗萊明正想把這發了霉的培養物倒掉,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把它拿到顯微鏡下去看看。

「啊!」弗萊明一看顯微鏡,情緒馬上激動起來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這是不是他夢寐以求,且已追尋了好幾年的葡萄球菌的剋星呢?弗萊明立即動手大量培養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將培養液過濾,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葡萄球菌在幾個小時之內竟全部死亡。他又將濾液沖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殺死葡萄球菌!

弗萊明把這種培養液叫做青黴素。接下來,他又做了病理實驗,把青黴素注入小白鼠體內,結果什麼影響也沒有,證明青黴素對動物無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裡滴入這種液體,也沒發現異常現象。

1929年6月,弗萊明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發表在英國的《實驗病理學》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像不到,這篇論文竟未能引起醫學界廣泛的重視。有人認為青黴素的性質很不穩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萊明本人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再繼續研究下去。剛剛問世的青黴素就這樣被打入了冷宮。

1938年,英國醫生佛羅理和錢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時候,從文獻中發現了弗萊明的文章。這引起了他們的高度注意,立即著手繼續弗萊明當年的研究。這在科學史上被認為是青黴素的第二次發現。

佛羅理和錢恩將弗萊明發現的液狀黴素,經過過濾、濃縮、提純、乾燥,終於得到了一種黃色粉末。經過許多次實驗,他們證實了青黴素的葯效極高,把它稀釋50萬倍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這是一種極有臨床價值的新型抗菌葯。他們在1941年進行了第一次青黴素治病的臨床試驗,這次試驗我們在前面剛提到過。

但是,當時提取青黴素的方法很不理想。從100千克的青黴素培養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黴素,只剛剛夠1個病人l天的治療用量。靠這種方法來生產,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那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沒有力量進行這種昂貴的生產研究,而戰爭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葯。

在英國的請求下,美國承擔了這一任務。結果發現,生長在爛甜瓜表面的菌種最好;用玉米粉調配的培養液最利於繁殖;在24℃的溫度下最利於大量生產。這3個條件都不難辦到,青黴素終於大批量生產起來,並終於成為一種價格便宜的特效葯物了。

1945年,先後兩次發現青黴素的有功之臣——弗萊明、佛羅理、錢恩,一同榮獲了那一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閱讀全文

與青徽素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