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中國還發明了眾多的灌溉

古代中國還發明了眾多的灌溉

發布時間:2021-11-02 01:29:26

① 古代中國在水利建設的三項重大成就

戰國時期都江堰和鄭國渠;漢武帝時,在關中地區開鑿了六輔渠和白渠。

②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灌溉工具有什麼主要是農業的灌溉工具。還有,水利工程有哪些

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
(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三國時,魏國馬均發明了灌溉工具翻車; 唐朝,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和曲轅犁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③ 三國時期魏國的馬均發明的灌溉工具叫什麼

龍骨水車(翻車)
在以前中國許多地區都廣泛使用著一種龍骨水車。也叫翻車。它應用齒輪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國應用水車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在東漢時期,翻車就出現了,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大抵應該說是中國鄉村歷代通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直到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馬鈞在京城洛陽任職時,城內有地,可辟為園。為了能灌溉,他製造了翻車(即龍骨水車)。清代麟慶所著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了翻車的構造:車身用三塊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馬鈞所制的翻車,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百倍於常」,即比當時其他提水工具強好多倍,因此,受到社會上的歡迎,被廣泛應用。直到20世紀,中國有些地區仍使用翻車提水。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改良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④ 中國古代灌溉技術有哪些進步初一

很多,主要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宴,以及人工開鑿一些灌溉設施、渠道,比如鄭國渠,還有就是對河套平原的農墾、開發,有塞外江南的美稱。

⑤ 中國古代各時期耕種工具和灌溉工具

1、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辭》說神農氏「揉木為耒」,而《世本》則以為黃帝時「始作耒」。

現在所知,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已發現有保留於黃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畫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

雙齒之上有一橫木,表明使用時以腳踏之,以利於耒齒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說的「跖耒而耕」。耒在戰國文獻中也很常見,據《考工記》,耒通高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銅耒是從木耒發展而來的,後來又發展到鐵耒,並演化到犁。

2、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形制為扁狀尖頭,後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板上。

木板肩部連接彎曲而前傾的長柄。柄與耜頭連接處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橫木。使用時,手執橫木,腳踩耜頭短木,使耜頭入土起土。

3、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7、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呂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

8、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9、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杵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在「版築」這種中國傳統土木建築施工法中,通過把土搗實,來修築牆壁或打基礎。而杵就是把土搗實的工具。

(5)古代中國還發明了眾多的灌溉擴展閱讀:

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遠遠早於農業發明的歷史。在原始的漁獵採集時代,人類就發明了木石工具。最初用於挖掘植物塊莖的木棒逐漸演變成「耒」,經過改進後成為「耜」。這就是原始耕作工具的雛形。

中國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有很強的連續性,犁的發展演進的連續性更加明顯。從耒耜到石犁,再到青銅犁、鐵犁、直轅犁、曲轅犁,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一種形制的發生發展伴隨著與其它形制共存、發展高潮到逐漸被新的形制所取代。

⑥ 什麼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灌溉工具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漢族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中文名
翻車
分 類
水車
畢嵐創造的「翻車」,據考證就是我國鄉村中一直至現代還使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見王楨《農書》),基本原理與結構並無多大變化。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畢嵐不僅負責鑄造了「銅人」、巨「鍾」,會「吐水」的「天祿」(神話傳說中的獸名)、「蝦墓」(即蛤蟆),還負責製作了「設機車以引水」的「翻車」和「以氣引水」的「渴烏」。況且,東漢早有宦官監工製作器械的先例。所以,畢嵐創制翻車是完全可能的。
誠然,身為宦官的畢嵐是不可能親自去製造翻車的。然而他負責製造的翻車,且能大量引水,開我國水車歷史之先河,這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的偉大發明。畢嵐所創造的翻車,雖未直接運用於農業生產,但「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故對於國計民生也是有一定貢獻的。
我們知道,漢靈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時宦官繼續專權,貪污腐化成風,公開實官鬻爵,天下田畝增稅十錢,大建宮室等等。階級矛盾激化,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因而畢嵐的發明創造就只能用於宮廷游樂,根本不可能用於發展生產力。到了曹操統一北方後,魏國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要求當時的科學技術也能夠適應生產的需要而有所發展,這時「發明家馬鈞」便應運而生了。
馬鈞在前人創造用來吸水灑路的翻車的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後來逐漸推廣使用,提高了抗旱能力」,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作用。

⑦ 在我國古代,農民都是怎樣給農作物灌溉水的呢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灌溉工具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影響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平時農作物灌溉主要依靠自然的降雨降雪,但氣候並不由人控制,更多的時候需要進行人工灌溉。那麼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怎樣給莊稼澆水的?

古代灌溉工具對古代農業的發展是舉足輕重的,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人造物的設計思想,折射出人與自然之間純朴而和諧的關系。

⑧ 古代中國的灌溉工具的動力有什麼變化

最初,人們用各種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隻小口尖底陶瓶。這是用於盛水的陶瓶,令人驚奇的是,似乎當初設計這個陶瓶時,古人已考慮到了力學上的重心問題,從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東漢時,出現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車。翻車又稱龍骨水車,由木板製成長槽,槽中放置數十塊與木槽等寬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間由鉸關依次連接,首尾銜接成環狀。木槽上下兩端各有一帶齒木軸。轉動上軸,帶動刮水板循環運轉,同時將板間的水自下而上帶出。翻車最初多用人力驅動,後來出現了以風能或水能驅動的翻車。唐代時,出現了輪式的筒車。筒車多以水力驅動,在水流湍急處建一水輪,水輪底部沒入水中,頂部超出河岸,輪上傾斜綁置若干竹筒。水流沖動水輪,竹筒臨流取水並隨水輪轉至輪頂時,將水自動傾入木槽,最後再流入田間。元代《王禎農書》中還提到一種高轉筒車,可將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於高度增加,在水槽傾斜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水就能被輸送到更遠的田間。
筒車:翻車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注意「選用良吏」。建武七年(31),杜詩出任南陽太守。他提倡節儉,興利除害,為政清平。杜詩在做南陽太守期間,注意節省民力。為了提高冶金技術,他發明了水排(一種水力鼓風機)。
水排應用水力機械輪軸帶動鼓風囊,使皮囊不斷伸縮,給冶金高爐加氧。這種裝置,用力少,見功多,是我國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國時期的釧暨曾加以改進推廣,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詩發明水排,一改中國冶煉鼓風裝置靠人力和畜力為動力的善,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比歐洲早了1100年,在中國古代冶煉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⑨ 三國兩晉的發明灌溉工具是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還發明了眾多的灌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