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題 怎樣理解「勞動創造幸福生活」
「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就是勞動創造價值。
勞動可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也稱之為有用勞動。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與腦力消耗。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
②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勞動創造世界
勞動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專需要的辨證統一屬,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蘇聯米丁斯基、凱洛夫等教育史學家和教育學家。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從恩格斯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個著名的原則出發,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於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他們在批判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同時,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闡明教育的起源,特別是運用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闡述人和人類社會起源的觀點,提出教育起源於勞動。他們認為,教育從人類生產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時候就開始了,同時認為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社會活動。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蘇聯和中國。
③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到底是啥意思
因為具體勞動是直接生產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是直接作用於實體內的勞動,是可以容觀察的勞動,它把勞動資料的使用價值轉移到新產生的商品中;而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於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
(3)解釋勞動創造擴展閱讀:
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被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腦和體力的消耗(抽象勞動)。
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同時,確立了勞動二元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
根據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商品的唯一價值來源。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成為一種商品,勞動本身的價值當然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④ 理解勞動創造人生價值
人高於動物的本質在於,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勞動的能力,思想指導行動,人的思想最終需要通過勞動表現出來,具體表現就是認識自身、認識世界,改造自身、改造世界,這種具體表現就是人的價值,即勞動創造人生價值。
⑤ 如何理解馬克思關於勞動創造人的原理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最淺顯易懂的解釋)
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使猿變成了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在人用手把第一塊石頭做成刀子以後,手變得自由了,能夠不斷地獲得新的技巧,而這樣獲得的較大靈活性便遺傳下來,一代一代地增加著。
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
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
腦髓和為它服務的感官、愈來愈清楚的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對勞動和語言起作用,為二者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愈來愈新的推動力。
隨著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現而產生了新的因素——社會,這種發展一方面獲得了有力的推動力,另一方面又獲得了更確定的方向。
人類初期的濫用資源必然造成的結果,是食物植物的數目愈來愈增大,食物植物中可食用的部分也愈來愈加多,總之,就是食物愈來愈復雜,因而輸入身體內的材料也愈來愈復雜,而這些材料就是猿轉變成人的化學條件。
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最古老的工具是打獵的工具和捕魚的工具,而前者同時又是武器。但是打獵和捕魚的前提,是人從只吃植物轉變到同時也吃肉,而這又是轉變到人的重要一步。既吃肉也吃植物的習慣,大大地促進了在形成中的人的體力和獨立性。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肉類食物對於腦髓的影響;腦髓因此得到了比過去多得多的為本身的營養和發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夠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發展起來。如果不吃肉,人是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的。
肉類食物引起了兩種新的有決定意義的進步,即火的使用和動物的馴養。這兩種進步就直接成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正如學會了吃一切可以吃的東西一樣,人也學會了在任何氣候下生活,人分布在所有可以居住的地面上。從原來居住的總是一樣炎熱的地帶,遷移到比較冷的、在一年中分成冬夏兩季的地帶後,就產生了新的需要:需要有住房和衣服來抵禦寒冷和潮濕,需要有新的勞動領域以及由此而來的新的活動,這就使人離動物愈來愈遠了。
由於手、發音器官和腦髓不僅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在社會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進行愈來愈復雜的活動,提出和達到愈來愈高的目的。勞動本身一代一代地變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獵和畜牧外,又有了農業,農業以後又有了紡紗、織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業和手工業一起,最後出現了藝術和科學;從部落發展成為民族和國家。法律和政治發展起來了,而且和它們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發展起來了。迅速前進的文明完全歸功於頭腦,歸功於腦髓的發展和活動;人們已經習慣於從他們的思維而不是從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當然,這些需要是反映在頭腦中,是被意識到的)。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便產生了唯心主義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特別是從古代世界的崩潰時起,就統治著人的頭腦。
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徵。
我們並不想否認,動物是具有從事有計劃的、經過思考的行動的能力的,在哺乳動物那裡則達到了已經相當高的階段,正如母腹內的胚胎發展史,僅僅是我們的動物祖先從蟲豸開始的幾百萬年的肉體發展史的一個縮影一樣,孩童的精神發展是我們的動物祖先、至少是比較近的動物祖先的智力發展的一個縮影,只是這個縮影更加簡略一些罷了。但一切動物的一切有計劃的行動都不能在反饋的集合上打下它們的意志印記。這一點只有人才能做到。
一句話,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後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⑥ 如何理解勞動創造人類
c 因為勞動創造中為了交流跟記事的需要產生了語言,文字和發達的人腦。而回所有生物中,有答思維跟意識的只有人腦,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的精神文明。而勞動創造物質文明,那是不用說的,很清楚,除了自然界的東西外,世界上有什麼東西不是人創造的?希望以上解答能令你滿意,謝謝。
⑦ 怎樣理解勞動創造了美,並舉例說明
在近幾抄年的美學問題襲討論中,有不少論者提到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如,有人說,馬克思提過「『勞動創造了美,這說明《手稿》認為勞動可以創造美,美是勞動創造的」;①也有人說,「所謂『勞動創造了美』,是從美的產生的最後的終結的根源上來說的.」②如何理解才符合馬克思的原意呢?我想,首要的,;是要注意馬克思在這整段話里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而不能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單獨抽出幾個字詞,去加以引申.現將這段話引出:國民經濟學不考察勞動者(即勞動)同他所生產的產品的直接的關系,藉以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 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同時卻把一部分勞動者拋回到野蠻的勞動,而 使另一部分勞動者變為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卻註定了勞動者的愚鈍、痴呆.③ 很顯然,在這里馬克思主要是要說明,「勞動者(即勞動)同他所生產的產品的直接關系」,而不是論述美或美的本質的理論基礎問題.
⑧ 如何理解恩格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從人類進化角度說的,即人類最初也是爬行動物,後來由於被近用雙手不斷地勞動慢慢進化成現在統治地球的高級動物。這中間,人類不但適應了大自然,而且用勞動不斷按自己的思維和要求去改變大自然,其它動物種類是做不到的。
所以勞動是人與其它動物的關鍵性區別,也是人類最終區別於其它動物唯一動力和方式。如果從生物角度講,當然是人類自己生育繁殖後代的,用勞動是造不出一個有血有肉有思維的人。
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8)解釋勞動創造擴展閱讀:
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引起了古猿身體結構和心理素質的一系列變化。直立姿勢有利於腦髓的發展,由此而來的視聽范圍的擴大也促進著腦組織的復雜化。
原來過著群居生活的猿類由於勞動的發展,使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和共同協作更加必要,以致達到彼此間有些什麼非說不可的地步;同時日益擴大和復雜化的自然對象及其屬性也迫使人類祖先必須作出更高級的反映。
於是出現了最初的語言和思維。在同一過程中,人類祖先也逐漸由利用現成工具發展到學會製造工具,由本能式的勞動演化為真正的勞動。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經歷了亦猿亦人、亦人亦猿的若干過渡階段,大約在300萬年前,人類和人類社會在地球上正式誕生了。
⑨ 解釋: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還有什麼難理解的嗎?然而,美學界從這句話引出了南轅北轍的分歧,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有的美學家認為「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是馬克思對美的定義,因此,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都是勞動創造的。這種觀點實質上是在「勞動創造了美」與「美是勞動創造的」中間劃了等號。而以蔡儀為代表的美學學派則認為「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雖然是馬克思說過的,但這句話並不是談美的根源,更不是給美下定義。是耶?非耶?那一種見解更符合馬克思說這句話的原意?要弄明白其中底蘊,還得從這句話的來龍去脈說起。
這句話源自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搞》。全文如下:
國民經濟學以不考察工人(即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系來掩蓋勞動的本質的異化(「以字原文為黑體字,著重號亦原有)。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此著號為筆者所加),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痴呆。①
從全文看,這段話是對國民經濟學派②掩蓋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本質異化的批判。為說明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本質的異化,馬克思列舉了大量事實,雄辯地說明在異化勞動下,工人與勞動產品之間的直接關系的顛倒。因此,這里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並不是對美的問題發表意見,更不是對美的定義。如果說這段話同美學有什麼關系,那麼,也可以說是涉及到與美的創造有關的兩個問題:一是說明,勞動不僅可以創造第二自然,而且可以創造美,二是說明在異化勞動條件下,也可能進行美的創造,但這種美的創造的成果卻與勞動者完全脫節。因而勞動者雖然創造了美,但所獲得的卻是美的反面,即丑。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勞動被異化的極不公平的現實,進一步闡明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的人性被嚴重異化。如果這種理想是符合馬克思在這段話中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的含義,那麼,蔡儀先生的論述顯然是符合原義的了。
再從語義邏輯看,「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敘述性語言,其所指與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勞動創造的」這句話,則是定義性語言,只有所指而沒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後者則是全部。二者之間,無論從語義的質與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構成因果關系。那麼,美是否可以被創造呢?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認為美是事物一種屬性,並不防礙同時也承認美是可以通過勞動創造的。事實上,從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觀念,產生審美的渴望起,便開始了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半坡遺址出土的約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約十多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用礫石、蚌殼和獸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來極其簡單、粗糙的裝飾品以及骨針、石斧等工具便是證明。
自然界和社會生產中的美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說稱得上極其豐富的。然而,人們還不滿足這些自然形態的美,也不滿足於鑒賞現實美時的聯想所獲取更豐富的美感,而是還要各自的美的觀念、對美的渴望和要求去創造。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審美的自覺意識不斷加強,審美化建設的自覺意識也日漸強化。美的創造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日常用品造型色彩的美化,花樣描繪的講究,就十分普遍。家用電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產用的機器等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現的美的因素。新時期以來,廣州還創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節……一句話,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美。在當代生活中,產品的美化程度已成為產品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於是技術美學作為一個美學分支學科應運而生。
前蘇聯政治家、哲學家、文藝評論家盧那察爾斯基(1875—1933年)曾經說過:「如果我用渾濁的、有氣泡的玻璃做一保杯子,而且而且杯子的各個部分很不勻稱,自然還是可以用它來喝水的。然而誰不懂得,假如人們被大大小小的這些劣質的東西所包圍,那就只有過一種貧乏、枯燥、陰郁的生活。」①可見,日用品的美化,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多麼重要。技術美學就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門關於技術領域的美的創造的科學。盡管這門學科尚未完美,但生活已向她招手,現代文明離不開勞動產品中的美的創造。
勞動成果的美的創造又反過來要求勞動過程的美的創造,即勞動組織,勞動場景乃至勞動秩序的和諧協調,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熱情,使勞動本身變成一種最高的需要,一種能使身心愉悅的活動,即建立勞動本身的美,於是人體又在注意起勞動美學的研究。
總之,只要人們對美的渴望不息,那麼,美的創造之火必然愈燒愈旺。勞動不僅可以按照物質的規律和使有價值的需要創造,而且,也可以按照美的規律創造。這種美的創造又因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總的來說,勞動創造的美,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依附於使用價值的美的創造。如日用品的美的創造,生產工具中的美的創造,交通工具中的美的創造,高科技成果的美的創造,食品的美的創造,服飾美的創造,居室美的創造,建築物的美的創造,等等。這一類美的創造的特徵就在於其按照美的規律的創造必須服從其使用價值的創造,以更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為前提。
另一類則以審美價值為首要目標的美的創造——即藝術美的創造。藝術是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盡管各藝術種類有其不同的物質媒介,遵循不同的物質美的表現法則,但都是為了審美的目的,為了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藝術美的創造只按照藝術美的規律來創造。優秀的藝術品,能使人獲得比自然美與社會美都豐富的美感,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藝術美的創造又是最高級形態的美的創造。